玉田生活网

楼主: 添添快乐

百年琐记——我的回忆【原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谢谢各位鼓励。小韩庄离韩家林原来是十二里,是老道。现在新修的道路我没有走过,怕不止十二里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小菜一碟 发表于 2012-3-22 18:21
菜疙瘩有福啦!玉田人有福啦!{:soso_ ...

看了老先生的东西,有些兴奋,是因为很喜欢。期待后续作品出来,应该是少有的不凡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长见识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小韩庄离韩家林走老道十二里,现在道路都改了,我没有亲自走过。大概十二里要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东方一剑 发表于 2012-3-25 14:18
您好!很荣幸读到您关于韩家林村的记述,请教一下,韩家林距小韩庄多远距离?

韩家林距小韩庄12华里,当时是老道。很多道路都改变了,近些年没有去过。可能要多于12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谢谢您!{: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难得一见的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百年琐记——我的回忆(5)
                    将了爷爷一军
 
  考高小回来,我自己没有太当回子事。不再去学校,除了帮家里干些活,疯玩的时间也多了。父亲跟我说:“你得到南头子,跟你爷爷念叨念叨。”爷爷虽然因为后奶奶的关系把我们一家扔出来“串房檐”。当时我们一家已经从小东庄“串”到了后街吴发家。把大街的老宅称为“南头子”。按张家的家规,即使把你扔出去,你也得有尊卑长上,逢年过节拜年问候自不必说。有大事小情也得请示汇报。 
  实际上我考高小的事已经在村里引起了相当的震动。能考上高小,庄稼人就说是考上秀才了。比现在考上大学还要厉害。那年头教育水平低,十里八村也难得有一个高小生。除了地主张庸的儿女们,好多年韩家林只出过三个高小生,一个是张少英,我的老叔。一个是张贺。再一个就是叔伯哥哥张德昌了。
  大庙学校门头边是吴昆小铺,咸盐酱油醋日杂用品什么都有。小铺前每天聚集一些不用干活的韩家林头面人物。这儿也是韩家林的时政中心。人们称之为“大庙头”,也叫“懒人市”。我考上高小成为“大庙头”那些天的一个主要话题。
  一心想上的陈东山没有考上。不想上的我倒考上了。学生间传开了。庄里人也都知道了。
  于是又产生了一个悬念:张家以书香门第自居,以念书博取功名为第一要旨。爷爷的老儿子考上上了,三儿子家的孙子考上也上了。这个死人撇的儿子的孙子考上了,上不上呢?庄众在拭目以待。
  爷爷是“大庙头”主要头面人物之一。平时不苟言笑,又是老张家的族长。对他看不上的事尖刻的厉害。后街张承业在自家门前唱影。他说:“耳朵离嘴那么近,生听不出不好听来!”张承业的妈马上回击:“我儿子给我唱呢,没人请你来!”
  庄稼人一般都站在弱者一边。我们家深切地体会到这种同情与支持。作为族长的爷爷在舆论方面并不占优势。
  爷爷个儿高,挺黑,大鼻子大眼睛,而且黑眼仁多白眼仁少,据说老虎的眼睛就是如此,样子十分吓人。
  一次,我在大庙东北边的道上光着屁股跑着玩儿,那时候小,放了学就脱衣服光屁股。一来凉快,二来省衣服。突然撞到爷爷,实在躲不开了,又不敢无言跑掉。只见爷爷怒目而视,狠狠地说:“没出息!”说完走了,我也就悻悻地走开了。
  “没出息”这三个字深深地印在我脑子里,到今天已经八十多年了。
  去年张德昌考了31名,他供张德昌上高小2年60块现大洋。我考16名比他强一倍,都是爷爷的亲孙子,理应一视同仁。
  可又一想,同爷不同奶,不同奶自然也就不同爷了。濒临饿殍而不救济,更不要说出钱上学了。我怎么能跟张德昌比呢?张德昌犹如爷爷的掌上明珠。一次他哭着喊着要烧爷爷的“胭脂红”吃,“胭脂红”是爷爷养的鸟,是心爱之物。大概是挨了两巴掌才算罢休。但“没出息”的我居然考上了,我想亲耳听听爷爷怎么说。
  我去了南头爷爷屋里,向爷爷汇报:“爷爷我考上了,考了第16名。”爷爷坐在炕上,靠着被窝垛,两手托着后脑勺,闭着眼睛半天没有说话。在想什么呢?我在一边默默地等着爷爷的话。
  半晌爷爷睁开眼,有气无力地说了四个字:“念不起哟。”
  意料中的等待结束了。我不知为什么心中很满足,扭头出门,一溜儿烟跑了。
  爷爷的话记得很少,实际上说得很少。根本的原因是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
  “没出息”、“念不起哟”,只记得爷爷一辈子对我说了这两句话七个字。
  实际爷爷有关我的话还有一句,但我没有听见。父亲曾跟我说,爷爷临终前说:“就是××(我的小名)没来呀。”
  那时我已经下关东了。


点评

估计"我"的高寿在90岁左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3-26 17: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昨日看完,等了一天才见后续,苦也。每次老先生的文都翻看几遍,文中不乏妙言磊句,应是百年人生的积淀。{:soso_e160:}(考高小也算是明清两代的县试了,能进前十几名就有了秀才、相公的名分,如果在封建时代国家每年还会给几两读书用的银子,不但可以简单谋生也可以用毕生时间迎接后来的乡试成为举人老爷、会试成为进士走入宦途,同时也可处馆传道授业解惑,所以说乡人所言不假;仕宦也有另一条道路可走,那就是走入监纳贡的途径,从秀才举人开始生员几次三年大比甲试无望,也可出钱纳贡,排名次等选官,一般只是做得县宰、县丞之类八品九品的副职,做不得县令这样的正职,所以百姓认为七品县令一定是天上的文曲星降世来为人牧,不是一般的凡人了。监生贡生通常放了一任,就回乡养老,前途大的很少,不受重视,也让读书人心有不甘,所以有二拍作者凌蒙初渲染科甲及第者大多是鬼神的作祟两世的阴功,可见心中有一点的气。大明时这样,到了有清一朝就连省里乡试出来的举人老爷也不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添添快乐 发表于 2012-3-26 16:39
                百年琐记——我的回忆(5)
                     ...


   估计"我"的高寿在90岁左右。

点评

这还用估计,人都说了1924年出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24 08: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等待下文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7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亲历史料,非常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7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前几年去过韩家林,也看到了“二柏 单八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谢谢各位抬爱。老朽1924年生人,今年88周岁。电脑想学没学会。文章我先用笔写,再由儿子编辑录入上传。陈年旧事能引起列位青睐,不胜荣幸。但精力记忆力都大不如前,近来又患轻微的白内障。老年诸疾悉为浅薄的藉口,我当尽力。文字不时尚不新潮,如能对各位有所裨益,则朽足矣。诸多漏疵,敬希不吝。
另,自忖有些文学味道的,独立成篇发在《小说 散文 杂文》栏目。而全部文章认为与文史相近,则发在《玉田文史资料》栏目,题目是《百年琐记——我的回忆》。意在适应不同的读者,不知然否,请赐教。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老人真是个宝啊。有学识的老人更是宝中之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