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楼主: 添添快乐

百年琐记——我的回忆【原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百年琐记——我的回忆(73)
            
                                                        6
、长春哥仨儿相会

       我心里一直挂念着德礼。回家时虽把德礼当兵的事告诉了爸妈,但打仗的惨像以及被俘的情景都没有详细地说。爸妈说,要是再见到德礼,告诉他千万别再当兵。
       张德礼在外头桀骜不驯,可又是一个惦着家的人。三九二八地给家里写信,当“年轻的”没多少钱,有五块钱也捎回家里,那时家里实在困难,五块钱也能解决一些燃眉之急。全韩家林都知道往家捎钱的数最小的是张德礼。爸从大庙头吴国相小铺前过,吴国相出来说:“张德礼又捎五块钱来啦”那时候邮差把信和汇票都放在吴国相小铺。
       汇票要到唐山才能取,都是由买卖家办货顺便给取回来,吴国相小铺也得进货,往往是商家占用了一些日子再给你现金。“二叔汇票先放在我这儿吧,有来去的人我给您捎回来。”吴国相管我爸叫二叔。
      不知振兴公司的哪位告诉我,张德礼还在当兵。我当时就急了,“捡回来一条命,怎么还干呀!”
       我见到张德礼,张德礼戴着大盖帽,穿着一身国民党黄军装,小翻领美式的那种,周周整整地扎着领带。胸章上有几个字“少尉军需”。
     “你怎么还干这个?”
       他说:“大哥,你说不干这个干啥?”
      “听说你当兵,妈的心都悬着。我和德智这回出来,爸妈再三再四地说,不让你当兵了。”
     “怎么?德智也来了,在哪儿呢?”德礼一听高兴起来,“咱们快去看看他!”
       我还要说不让他当兵的事。他说:“这回可不比原来,国军这不是都回来了?新一军都进了长春。美国人也来调停国共两党不让起战争。没准兴许不打仗了呢!”
       他知道我在铁路宾馆当侍应生,每月能挣到五千块钱。他说:“我现在当这个军需,差不多也能挣上你那个数呢。”
德礼告诉我:“大哥,还记得那个王易新不?当下他是我们的营长了。”
       德礼兴致勃勃地说:“大哥,你看我也能挣钱了,以后还可能挣得更多些,德智咱们哥仨儿都来了长春。等挣钱多了,把钱捎给爹妈,咱们家再也不用挨饿了。看谁还能小瞧咱老张家。”
我们向东大桥走去。德礼在前面大步流星地走着,他个子比我高,晃着宽肩膀,我在后头紧跟着,心里想:这再也不是穿着露着脚趾头鞋的那个张德礼了。
       德礼从小最大的毛病是不听话,你说出大天十二个点,他心里有一定之规。小时候在地里薅草,他薅得挺快,一人一条垅,早跑到头里去了,爸一看他光薅大草,小草都不薅,让他回来重薅,他不情愿地回来,嘴里嘟嘟哝哝;“草长大了多好薅。费这个事!”
       杨忠他嫂子家在东大桥的二层小楼上,楼下是爱群医院。
大概是德智正在二楼窗前,老远就看到了我们,向我们招着手。德礼看到大呼:“德智!”
       我想起《古城会》中的一句唱词:“关二爷马上呼三弟……”
       杨忠实际是住在他哥哥家,一家人都挤在一间屋子里。杨占荣也住在这里。我看德智睡的那张春凳,只有三四十公分宽,一面靠着柜子,长度不够,翻身也要小心,一不留神就可能翻到地上。杨忠他们一家住就已经够挤得了,还挤进一个德智。我从心底里感谢杨忠。
       杨占荣从福合昌出号后,到长春帮着他叔叔作买卖,自己有时也倒腾点货儿。他要到火车站去。
我们四个出了门,杨占荣放下他的大提包,掏自己的上衣口袋:“我的车票呢?”
调皮的德礼佯装不小心,一脚碰倒了他的大提包。
       杨占荣赶紧提起来:“嘿!!瞎马撞街似的,你瞅着道儿!”
       我一看提包里装得是美国骆驼牌香烟。那时候是紧俏东西。
       我们四人大笑起来。
       张德礼的部队还是原来的部队。叫什么东北义勇军。他们住在南长春。我还是劝他不要当兵了,当兵太危险。
德智和二哥德礼从小关系就好,德智也劝他别干了,战场上枪子不长眼。德礼说:“人就死一回,死有啥可怕!”这话他从来不在我面前说。德礼从小机灵胆子大,有一天后半晌,韩家林庄南响了枪声,我们哥儿俩往庄东北方向跑,在一块坟地里趴着,听庄里的动静,看看太阳已经压山,心想是没事了,站起来刚想回家,又听“当当”两声枪响,赶紧又向东北跑去,一跑跑到了栅楼王庄子,天已大黑,姥姥看两个孩子“呼哧呼哧”乱喘地跑来,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呢。那时候德礼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
       以后德礼又去了一次东大桥找德智。他看德智穿得衬衣都破了,给德智送去几件衣服。那年月,穿衣比吃饭还要艰难。正赶上德智和杨占荣去松江浴池洗澡,他赶到浴池去,看弟弟洗了澡又换上新衣的,高兴地笑了。没有想到这竟是德礼和家人见得最后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2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添添快乐 发表于 2012-9-21 20:52
猜到了,问好。

吕兄你好!总算对上号了!
奇文共欣赏,老友会论坛。真是幸事!有时间坐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3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东方一剑 发表于 2012-9-22 07:55
吕兄你好!总算对上号了!
奇文共欣赏,老友会论坛。真是幸事!有时间坐坐。

学良兄好,哈,缘份啊!早就猜“东方一剑”是您,兴奋。很怀念当年在一起的时光。不知镜天兄在哪,大家若能见面多好啊! DSCF2084.jpg

点评

国明老弟你好。看到你发的照片感慨良多,那还是三十年前的事呀。我现在北京,盼望能有一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9-28 0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9-25 17:51 | 来自河北
一个“抿铲”,把我给铲住了,后来看到薅苗,才明白。
抿铲,桃形工具,类似今天泥瓦匠用的桃铲,只是小一些。玉田西部地区一般称作“抿彻”后面一个字发轻声,鸦鸿桥一代叫“抿刀子”,以其前部尖形,薅苗(间苗)时能比较准确分开草和苗,因此比较好用。家常一些小活,如锅台局部坏了,也有拿这个东西当作抹子使用的时候。
谷谷莠子,学名狗尾草,禾本科,狗尾草属,是咱们这个地方常见的杂草,与谷子确实类似,而且总是谷子地里多,真是奇怪了。我常常怀疑咱们的老祖先就是用这个东西培育的今天的谷子

点评

解释的好,我们那叫抿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9-29 16:33
发表于 2012-9-26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这张照片我也保留着。我建议,有机会大家聚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平静 发表于 2012-9-23 17:58
学良兄好,哈,缘份啊!早就猜“东方一剑”是您,兴奋。很怀念当年在一起的时光。不知镜天兄在哪,大家若 ...

国明老弟你好。看到你发的照片感慨良多,那还是三十年前的事呀。我现在北京,盼望能有一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8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沧桑 发表于 2012-9-26 14:54
这张照片我也保留着。我建议,有机会大家聚一下吧

不知”沧桑“是谁?可否请教大名呢?谢谢!{:soso_e100:}

点评

沧桑者,照片后排左起第一人即是。姓张,名如冰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9-30 14: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8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添添快乐 发表于 2012-9-28 08:22
国明老弟你好。看到你发的照片感慨良多,那还是三十年前的事呀。我现在北京,盼望能有一聚!

镜天兄好,真的很想念您!很怀念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啥时回玉田请提前联系,我们聚一聚啊。我的手机号:139325565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9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游客 60.2.218.x 发表于 2012-9-25 17:51
一个“抿铲”,把我给铲住了,后来看到薅苗,才明白。
抿铲,桃形工具,类似今天泥瓦匠用的桃铲,只是小一 ...

解释的好,我们那叫抿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30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平静 发表于 2012-9-28 19:30
不知”沧桑“是谁?可否请教大名呢?谢谢!

沧桑者,照片后排左起第一人即是。姓张,名如冰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30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东方一剑 发表于 2012-9-30 14:34
沧桑者,照片后排左起第一人即是。姓张,名如冰也。

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网络中啊。谢学良兄啦!{: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10-3 11:22 | 来自黑龙江
添添快乐 发表于 2012-8-29 17:39
太谢谢您了。老先生还健在吗?

老先生已不在了,查了一下家里的资料,他老人家在同德隆当了4年多的更夫,宁河小月河村人,如果在世今年应102岁,10。1放假这几天到街里仔细的转了转,这才发现童年记忆中的老房子居然一栋也没有了,实在报歉,如果老先生要看绥化的老照片只能在网上搜搜看了。

点评

謝謝您費心了。這老人家比我大10多歲,卻是不記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7 14:59
发表于 2012-10-3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前些日子我从程云瑞老师处得了一本乐亭人编写的《呔商之路》,记述了民国期间冀东人在东北经商的盛况,书中有不少照片,反映了当时的商铺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3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插句嘴:《呔商之路》,意思是“老呔的经商之路”吧?“老呔”的这种写法在这里见到了共识。这种写法是合于《现汉》之法的。而“老谭”、“老滩”、“老塔”等诸多写法,则为不规范的。然而,深究起来,“呔”字及“老呔”的写法仍无出处。《现汉》也是近年作为方言对其新收录的,是个新造的字。不过在造此字时,也同样犯有了唯音赋形的错误。它实则为“唐”的音变,指的是唐山以东沿海诸县操特定口音的域人。其构词原理如同“老西”、“老外”等。我们只听说有“唐山老tair”一说,没有听到过“xx老tair”的说法,因为它是个特指,而“唐山老tair”=“老唐儿”。

点评

赵老师高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4 1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穿越时空 发表于 2012-10-3 21:04
插句嘴:《呔商之路》,意思是“老呔的经商之路”吧?“老呔”的这种写法在这里见到了共识。这种写法是合于 ...

赵老师高见!{:soso_e179:}{: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