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种玉故事主人公姓名考 吴 学 俍 一 玉田县的县名,源自《搜神记》中无终山种石得玉的美妙神话。 但关于这则神话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则众说纷纭,几百年来莫衷一是。 吴尔亮先生主编的《玉田县地名志》(1984年版)在第136页:“附《搜神记》中‘阳伯雍无终山种玉’的故事: 杨公伯雍[注],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于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 [注]杨伯雍,亦称阳伯雍、杨雍伯、阳雍伯、杨翁伯、阳翁伯、羊公等”。 《玉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玉田县志》(1993年版),第583页《玉田县名来历》称:“玉田县名源于《搜神记》中‘阳伯雍无终山种玉’”。引文及后注均同上书。 2005年11月,张树云先生推出《玉田说古》一书。在该书第8页“附录:《搜神记·卷十一》‘阳伯雍种玉’”。引文中,除开头作“阳公伯雍,洛阳人也”、文中“杨公”作“阳公”、文后无注外,其他均同上书引文。 此后,玉田境内出现了“伯雍小学”、“伯雍公园”等名称…… 至此,玉田人似乎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共识”:无终山种石得玉故事的主人公叫阳伯雍,而这个典故来自东晋干宝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然而,关于无终山种玉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在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一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吗? 二 中国文史出版社四库全书精华丛书子部第三卷(郭超主编)收录的《搜神记》卷十一、第285篇小说,引文如下: “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示:‘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于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 通过比对可见:1984年版《玉田县地名志》、1993年版《玉田县志》两书中所附《搜神记》种玉故事引文明显出自清代《四库全书》版本《搜神记》。而《玉田说古》一书中所附引文,开头部分明显与《四库全书》版本《搜神记》有所不同。 清代乾隆年间由纪晓岚主持编修的《四库全书》所收《搜神记》一书,来源于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字元瑞,1551——1602年)辑录的《搜神记》。而胡元瑞的稿本又是来自何处呢? 明代姚书祥《只见编》记载:“江南藏书胡元瑞号为最富……有《搜神记》,余欣然索看。胡曰:‘不敢以诒知者,率从《法苑珠林》及诸类书抄出者’。” 罗宗阳先生主编《历代笔记小说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中选编了干宝《搜神记》中的11篇小说,并对该书做了简介:“《搜神记》,东晋干宝撰,原书已佚,现在通行的二十卷本,大约是明人胡元瑞从《北堂书钞》、《法苑珠林》等类书中辑录佚文而成”。 1979年,中华书局重印《搜神记》一书时,在《出版说明》中指出:“干宝原书传至宋代就已经散佚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二十卷本,据考证,可能是明代胡元瑞从《法苑珠林》及诸类书中辑录而成的”。又说:“辑本条目大抵出于干宝原书。但胡氏钞撮时亦有阙遗,并有滥收他书而造成的错误。所以,鲁迅先生把这个二十卷本称为‘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三 那么,除了《四库全书》所收录的胡元瑞抄自《法苑珠林》等类书的《搜神记》种玉故事版本之外,还有其他版本的《搜神记》种玉故事吗?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名著《水经注》中就保存了一种版本。 《水经注》卷十四记载:“(无终)山有阳翁【伯】玉田。《搜神记》曰:雍伯,洛阳人,至性笃孝。父母终殁,葬之于无终山。山高八十里,而上无水,雍伯置饮焉。有人就饮,与石一斗,令种之,玉生其田。北平徐氏有女,雍伯求之,要以白璧一双。媒者致命,伯至玉田,求得五双。徐氏妻之,遂即家焉。于种石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之地,名曰‘玉田’,至今相传云,玉田之揭,起于此矣,而今不知所在”。 众所周知,《水经注》是一部地理学著作,历代不禁,一直流传。郦道元又是著名地理学家,学风严谨。加之,北魏与东晋两个朝代前后交错,《搜神记》与《水经注》两书成书时间相距较近。因此,《水经注》中保存的《搜神记》种玉故事的引文,应当是可靠的。 但《水经注》与《四库全书》两种版本的《搜神记》种玉故事引文究竟哪种可靠?我们还要凭证据判断。 唐代高宗皇后武则天,曾召集文学之士编撰了《孝子传》等书以赐子女,《孝子传》中就有“阳公种玉”篇。 唐代启蒙读物《蒙求》一书中载有“雍伯种玉”的典故。 武则天登基后的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便依据无终山种玉的美妙神话将无终县改名为玉田县。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李舫等人编纂的《太平御览》卷四十五、地部十记载:“《搜神记》云:无终山,又有阳翁玉田。昔雍伯,洛阳人,父母终,葬于无终山,山高八十里,上无水,雍伯置饮,有人就饮,与石一升令种之,后玉生,得白璧五双,聘北平徐氏,遂家焉。” 北宋学者乐史等人编纂的《太平寰宇记》卷七十《蓟州》篇中记载:“《搜神记》云:无终山,有阳翁玉田。昔雍伯,洛阳人,父母终,葬于无终山。山高无水,雍伯汲水作义浆,行者皆饮。三年,有一人就饮,以石子一升遗之,使于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有徐氏者,为右北平著姓,有女,人多求之,不许,雍伯试求,徐氏笑以为狂,乃云:“以白璧一双,当可为婚。”雍伯至种石处,得白璧五双,徐氏大惊,即以女妻之”。 辽代《玉田东上生院无垢净光佛舍利塔铭并序》中记载:“幽蓟东平滦右,县之尤者,古之无终也。雍伯种玉之后,因号玉田。” 元代《故同知蓟州事杨公墓碑》中记载:“种玉阳雍伯,其远祖也。” 明代程登吉编著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载有“雍伯有缘,种玉于蓝田而得美妇”的典故。 清代康熙二十年版《玉田县志》卷一中《风俗》篇记载:“昔学博有对云:阳雍伯种玉而后,士多怀瑾握瑜,薛文清毓秀以来,地可比邹望鲁。” 清代乾隆二十一年版《玉田县志》卷一中《沿革》篇记载:“万岁通天元年,始改名玉田县,汉阳雍伯种玉,故名。”同书《山川》篇记载:“无终山,城东北三十里,《搜神记》:阳雍伯,性孝,父母没,葬无终山。” 清代光绪十年版《玉田县志》卷二中《学校》篇记载:“明教谕元城钱通《玉田县儒学记》云:玉田,古无终子国也。风气攸钟,英才辈出。如阳雍伯之种玉,窦禹钧之教子,藉藉有声于汉、宋间”。 以上由唐至清历代多种典籍、考古文献相关记载内容相互印证,足以证实:《水经注》所引无终山种玉故事是与历代流传的《搜神记》版本相一致的,故事主人公的姓名皆是“阳雍伯”。这也同时证明:《水经注》中所引《搜神记》种玉故事版本是与原始版本相一致的。而清代《四库全书》版《搜神记》中杨伯雍种玉故事,则是由明人胡元瑞抄自《法苑珠林》等类书。经鲁迅先生考证,胡氏辑录的二十卷本《搜神记》是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且与历代流传下来的《搜神记》版本相异,因而是不可靠的。 四 通过以上的梳理、考证,我们可以认定:干宝《搜神记》中无终山种玉故事的主人公应当叫“阳雍伯”。但前文中提到的“阳伯雍”这个姓名又是怎么出来的呢? 清代光绪十年版《玉田县志》卷一中《沿革》篇记载:“万岁通天元年,始改为玉田县,以周末阳伯雍种玉故名”。这大概是文献中首次出现的“阳伯雍”这个姓名。同书《山川》篇又记载:“无终山,城东北三十里。《搜神记》云:阳公伯雍,雒阳人,性孝,从父母至无终。父母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无水,伯雍施义浆坂头。三年,有人以石子一斗与之,曰:“种此得美玉,并得美妇。”后果得双璧于所种处,以聘北平徐氏女。天子闻其异,拜为大夫。乃于种玉地四角做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曰:玉田”。 这个版本又从何而来?经过比对分析,我们发现:这篇引文明显是由清代《四库全书》版《搜神记》中无终山种玉故事简化而来。其中的主人公姓名,则是将《水经注》版中的“阳雍伯”取姓,将《四库全书》版中的“杨伯雍”取名,二者杂合一起,新造出了个“阳伯雍”的姓名。 可见,“阳伯雍”这个姓名并不是典籍文献中另外存在的一种版本,而是光绪十年版《玉田县志》的编撰者将世上所存两种版本的主人公姓名肢解、再拼凑后制造出来的产物。这不是通过考证来确定种玉故事主人公的本来姓名,而是故意制造假货来误导他人。如此造伪欺世之产物被后人因袭、传播,终于造成了以假乱真、良莠难分的后果。 五 文章到此,本该告一段落了。但还有人问:前文中提到的阳翁伯、杨翁伯、羊公几个名字又是怎么回事? 北宋李舫等人编纂的《太平御览》一书卷四十五《河北诸山》篇中引用了古代地理学著作《水经》中的一段故事:“翁伯,周末避乱无终山,山前有泉水甚清,夏尝澡浴,得玉澡架一双于泉侧。”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干宝《搜神记》中无终山种石得玉神话的生活来源。翁伯,就是这篇志怪小说主人公的人物原型。至于阳翁伯的说法,《水经注》中引用《阳氏谱叙》言:“翁伯是周景王之孙,食采阳樊。春秋之末,爰宅无终,因阳樊而易氏焉。”笔者还在网上见过翁氏谱叙、羊氏郡望、杨公墓碑……等资料。杨氏、翁氏、羊氏、杨氏……都把翁伯视为各自姓氏之祖。其实,这不过是古人在修家谱或撰墓志时对名人望族的一种攀附而已,并非是真。 至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一书问世之后其他人(如《孝德传》、《仙传拾遗》等书的作者)直接改编无终山种玉神话而不标明出处的做法,只能视为是一种不规范的演绎行为。他们的演绎作品,既夺不走干宝的原创著作权,也无资格将改编后作品的主人公姓名与原创作品主人公的姓名相提并论。那种不加区分、机械并列的做法实属不负责任地以讹传讹。 追本溯源,无终山种玉故事主人公的姓名只应叫“阳雍伯”。 2012年6月21日至28日于玉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