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终山地理位置之我见
(一)
无终山究竟是现在的哪座山头,自古以来就有争议。我在编写《玉田说古》一书时,提出了此山为大李庄村北杨家山的推断。理由有三:1、《明史》、《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等古籍,以及《玉田县志》、《遵化州志》、明代熊相编写的《蓟州志》等地方志,都认为此山在玉田东北,其中多数写作“城东北三十里”,“遵化州南60里”,而杨家山的位置与这些记载非常吻合。2、杨家山很可能是从阳家山演化而来。阳伯雍将父母葬于此山,他又在此山为父母守墓,期间还在山脚下施义浆以救济行人,于是时人称此山为阳家山,后来讹误为杨家山、羊山。
在即将出版的拙作《玉田历史文化大观》中,我根据《搜神记·阳公种玉》的传说,补充了一条。无终山还应该具备另一个特征:山脚下有一条交通要道。因为阳伯雍施义浆就在山下大路旁,他不可能到离家几里、几十里的地方去施义浆。再说,没有交通要道的地方,也不会有几个人路过,“施义浆”也就失去了意义。而杨家山恰恰具备这一特征,山脚下的古道是玉田、遵化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现在的遵玉宝公路就是在这条古道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
(二)
吴学俍、刘东升、邢爱民三位网友先后在《唐山政协》、《种玉田》网刊发表题为《寻访无终山》(以下简称“寻访”)的文章,并转贴于《玉田文史资料》版块,否定了我对无终山地理位置的推断。仔细推敲,“寻访”一文似有证据不足之嫌。
1、“寻访”一文断定无终山在玉田西北部,主要依据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一句话:“山有阳翁伯玉田,在县西北;有阳公坛社,即阳公之故居也。”但是,“寻访”一文的作者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史实:郦道元生活于北魏时期,那时玉田县还在襁褓之中呢,直到他死后140多年,玉田县这个县名才出现在华夏版图上。郦道元所说的县,肯定不是玉田县,用这段话作为考察无终山位置的依据,无异于缘木求鱼。
2、“寻访”一文还提到羊鼻子山的几处遗址。玉叟认为,这些遗址确实应该引起重视。但是,它们是不是跟无终山的位置有密切联系还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原因是,这些遗址究竟始建于何年,其性质与用途是什么,必须请考古专家考察论断,民间传说也好,业外人士的推测也好,都不能当作铁证和确证。譬如阳公故居,遗址的年代应在春秋末期,距今2500年以上,现在的遗址符合这一最起码的标准吗?此其一;其二,羊鼻子山的地理位置,与古籍关于无终山位置的记载根本不符,至于把古籍上所写的“四十里”怀疑为“十四里”,那就更难以让人信服了。
3、“寻访”一文好像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无终山与麻山是一码事。这种观点玉叟不敢苟同。迄今为止,尚未见到任何古籍持有这样的观点。具体地说,三个版本的《玉田县志》,对两座山头的记载都是泾渭分明,各有各的位置。志怪小说《搜神记》虽然没提麻山,但在那位疑似神仙的饮水人嘱咐阳伯雍种玉时,并没提出哪个山名,只是让他选一块“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麻山山顶恰恰符合这一特征。网上有些资料说“阳伯雍无终山种玉”,这种提法是很不准确的。
(三)
“寻访”一文在论证无终山地理位置的同时,还提出一些相关的观点,玉叟认为,这些观点也有严重失实之处。主要有:
1、“寻访”一文提出:“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它就是无终子国的封地。”这种说法严重失实。不必另外引经据典,从“寻访”引证的颇具权威的《辞海》的注释中就可以看出破绽:“古族名,即山戎、北戎,春秋时原分布在山西太原。后迁河北省玉田县西北无终山,因山名得名。”从这一注释中可以看出,无终国的建立是在春秋时期,比西周初年(公元前1046年)晚了数百年!
2、“寻访”一文写道:燕太子平“以玉田无终山为基地,招贤复国,重整河山,大展宏图”,终于使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玉叟认为,这段话离史实相距甚远。战国时期的燕国,其国都在蓟城(今北京市内)。燕国一度衰亡,后来复兴,这是没错的,但其中心始终是在蓟城,这是有大量史实为依据的,也是史学界已经取得共识的。“以玉田无终山为基地”之类,充其量不过是传说而已。
3、玉田县始建于唐代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寻访”一文说;“女皇武则天依据无终山种玉的美丽传说将这里的无终县更名为玉田县”,似乎有点武断。如果玉田这个县名是武则天亲自更改的,那就是“御赐”县名,而“御赐县名”,史书和地方志都会大书特书的。但是,哪位网友看过类似记载呢?如果没有类似记载,我们怎么能随口而出呢?
不妥之处,请网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