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4221|回复: 30

令人哭笑不得的《清同治三年续修净觉寺碑》的刻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0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翻译了《乾隆十一年重修净觉寺碑记》后(此文的句读,后来又发现了错断之处,待以后说来),又将其它几个碑文浏览了一下,粗读能会其大意,细究能为之豁然。但读到《清同治三年续修净觉寺碑》最后“感应咸字,铎应绎字”两句时,百思不得其解。查看九三版的《玉田县志》,观其句读,更无道理。正在困惑之际,忽然禅机顿悟。啊!这竟然是一个校对稿,撰文者或他人对此文审视时发现,文中“咸”字竟笔误为“感”;“绎”被误写为“峄”。于是,在文稿的下面做出了如是的指正。然而刻碑者不知此意,竟然将其误以为碑文而刻在了碑上,出了这么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大洋相。而这个洋相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堂而皇之的展示了百余年,嘲弄着人们的无知。而这个洋相继续嘲弄着后人,九三版的《玉田县志》,竟把这两句话中的前一句作为了“余”和“住持悟彻”的对话语言,而把后一句甩在了正文之外。不但出洋相,而且出得匪夷所思。通观全文的句读,属于看不懂文章的胡乱点断,真感慨呀!
为使众位坛友观此绝无仅有的洋相,下面把原文刊出,我为之句读(若有错断,请指正):
盖闻,凫峄之旁开圣域,五教咸遵;鸡园以内启禅关,三乘始衍。此西极慈宫,故后于东邦胶序也。然,觉世之功虽异,裕后之愿则同。玉邑净觉寺,由来已久,及僧智然,复革故而鼎新。余舌耕于此,假兹莲社,授生徒焉。时于课读之暇,蹑足禅阶,纵观钜制。会住持悟彻暨徒侄广渡、普渡,亦挂锡(挂珠、念珠)在侧。悟彻遂进而前,曰:“兹寺之兴修,良匪易也!在先师经营廿载,始巍焕可观。奈绀宇未成而香龛已掩,此先生所习闻也。”余曰:“然。”“迄僧继志,遵遗嘱,踵前猷,虽竭力弥缝,亦不过九仞垂成,聊添一篑而已。此先生所亲见也。”余日:“然。”“所可虑者,慈航虽阔,不能渡顽钝之痴迷。自兹以往,倘有败类沙弥,荒废田园,摧残殿宇,仰祈四乡善士,训之诫之,痛以惩之,严以责之,务使之自新而后已。此亡师之夙志也,亦兹寺之深幸也。愿先生载笔书之。”余曰:“然”。
  感应咸字,铎应绎字。
(可比对九三版的《玉田县志》上的句读)
                                      2012-4-20晚九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这里应这样点断: “兹寺之兴修,良匪易也!
  我喜欢把句子断得短些,一是使人便于理解,二是符合古人的诵读,符合古汉语的特点。

点评

老师说得对!  发表于 2012-4-21 1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0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1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欣赏先生高见。由于当时参与者的素质所限,出点差错也很正常。即使当时的县令工程——《玉田县志》的编纂,不也是错误屡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1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老师这种极其严谨而执着的治学态度令菜疙瘩钦佩不已!{:soso_e179:}{:soso_e163:}{:soso_e142:}
做学问是一门科学呀!来不得半点马虎与虚假,否则就要出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小菜一碟 发表于 2012-4-21 10:26
老师这种极其严谨而执着的治学态度令菜疙瘩钦佩不已!
做学问是一 ...

{:soso_e163:}{:soso_e163:}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东方一剑 发表于 2012-4-21 08:29
欣赏先生高见。由于当时参与者的素质所限,出点差错也很正常。即使当时的县令工程——《玉田县志》的编纂, ...

{:soso_e163:}{:soso_e163:}谢谢!真值得为之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1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佩服朋友认真精神。先生文之首段高见,似乎有探讨之余地。余以为古之碑刻无错,今之碑文绎字有误。{: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看来原稿的校对者也没校对sizhi。“感应咸字”没错,“铎应绎字”恐怕应该是“铎应峄字”,“峄”又错为“绎”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1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另,菜疙瘩从网上查了一把“挂锡”一词的解释,请老师参考:

禅林用语。与‘挂搭’同义。又称留锡。即悬挂锡杖之意。昔云水僧行脚时必携带锡杖,若入丛林,得允许安居时,则挂锡杖于壁上之钩,以表示止住寺内。
挂锡一语,现特指禅僧至修行道场之住宿。祖庭事苑卷八载,西域比丘,行必持锡,有二十五威仪,凡至室中,不得着地,必挂于壁牙上。
又,任一寺之住持,亦称挂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小菜一碟 发表于 2012-4-21 11:26
另,菜疙瘩从网上查了一把“挂锡”一词的解释,请老师参考:

禅林用语。与‘挂搭’同义。又称留锡。即悬 ...

   谢谢版主大力支持,并提供资料{:soso_e163:}{:soso_e163:}“感应咸字”碑文上是“咸”,我的推测是,文稿写作了“感”,而刻写者刻写时自觉或不自觉的刻成了“咸”,故碑上仍留有此指正。查《辞源》“凫峄”确是“凫绎”之误。不论如何,这两句当为校对者之指正,刻写者不明此意,而视为正文刻于碑上的。
    关于“挂锡”后面括号中的注解,是我对“锡”的初步理解,忘了删除。查资料,“锡”指禅杖,而禅杖一般是住持僧所据有的法器,窥文中之意,似乎是这些徒儿们颈上挂着念珠。属粗读,待斟酌。有你的这些资料就更好权衡了。观几篇碑文,撰文者有些用词、句子也并非完美,因而,有时亦不必拘泥不化。再次感谢{:soso_e163:}

点评

先人没错,还是菜疙瘩错了!才疏学浅,望文生义,害人不浅呐! 谢谢老师指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4-21 2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六城居士 发表于 2012-4-21 11:05
佩服朋友认真精神。先生文之首段高见,似乎有探讨之余地。余以为古之碑刻无错,今之译文有误。{:soso_e163: ...

谢谢坛友关注{:soso_e163:}尚无译文,先生“译文有误”不知何指?请指迷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小菜一碟 发表于 2012-4-21 11:18
看来原稿的校对者也没校对sizhi。“感应咸字”没错,“铎应绎字”恐怕应该是“铎应峄字”,“峄”又错为“绎 ...

准备到该寺去一趟,究为何字。

点评

越早、越原始的第一手资料越好啊!  发表于 2012-4-21 2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1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穿越时空 发表于 2012-4-21 18:19
谢谢版主大力支持,并提供资料“感应咸字”碑文上是“咸”,我的推测是,文 ...

先人没错,还是菜疙瘩错了!才疏学浅,望文生义,害人不浅呐!
谢谢老师指正!{:soso_e179:}{:soso_e163:}{:soso_e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小菜一碟 发表于 2012-4-21 20:47
先人没错,还是菜疙瘩错了!才疏学浅,望文生义,害人不浅呐!
谢谢老师指正!{:soso_e163 ...

   版主太客气了,近乎于妄自菲薄了,倒使我于心不安了。你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来查找资料,真的很用心。我也真的很感谢你的支持。可能是我偏于固执吧,不要介意。{:soso_e181:}

点评

菜疙瘩并没有妄自菲薄,应该是用词不当。老师只当玩笑吧。  发表于 2012-4-21 2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