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430|回复: 28

我的老家是湿地环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我的老家地处玉田、宝坻、宁河三县交界,三条河下梢的玉田县最南端,蓟运河与双城河就在我们村的西头交汇。站在村西头的大河堤上极目向西远眺,是一望无际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芦苇荡、浅水滩,夏天的时候只见鸥鹭上下翻飞水鸟轻声鸣叫鱼虾水中漫游,一年四季野鸭子在这里繁衍生息。小时候我们只需几分钟便能从芦苇荡里端出几窝鸟蛋,一整天就泡在大河里不出来,擅于幻想的我曾经私下里认为《小英雄雨来》分明描写的是我们村西头的芦苇荡,并且故事就发生在那里。再往南不远,村东头几里处的还乡河与这两条河交汇在一起,一直往南流向不远处的塘沽、汇入大海,如果不算上双城河这条人工的河,东西两条大河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冲刷与夹击,才孕育出了我们老家的那几个小村。
      我们那几个很小的村是相连在一起的,西面都是傍河而居,村子其他的方向就是老百姓的水田旱田了,各种作物四季飘香虽然欠缺瓜果梨桃,粮棉菜油却是足够能供养这一方百姓了,是一个典型的鱼米之乡。之所以说是鱼米之乡,那时经常听长辈们念叨,早些时候的年景河里的水更大,鱼虾也多,还有螃蟹,河里的水和海水每天一样的涨潮落潮。大鱼不用多说了,捕上来的小鱼小虾一时吃不完,就干脆摊在太阳底下、大路边上晒干鱼,面积都有家里编织的苇席那么大(我们那里过去家家都织席,这个传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好像听说民国时就已蔚然成风了,想是有芦苇再有人居住就有了苇席吧,最早的居民好像是宋末就有了抑或是明初,说法不一,总之苇席也算是我们那里的特产吧。和孙犁笔下《荷花淀》里描写的一样,男人们把芦苇加工成苇片,女人负责在家里织席,有些活计我小时候也是经常要干的,比如说撬席,不知没干过的懂不懂。

      说到村子里面的情形河岔纵横,大小池塘密布,各式各样的石头桥、木头桥简单的搭在水上。还有那种更简单的,就用俩根方形的水泥电线杆搭成,大雨过后就没在水下了,大伙只能用脚摸着它过去。村里河塘的水那时也是清的,好像是有次玩渴了还喝过,没有因此闹过病,可见那时的环境是多么的好,现在就连蛤蟆也不会往河里跳,和今天一点不能比的了。记得上小学几年级的时候,一次中午放学在自家房外河沟边溜达,截住水沟两头就淘鱼,临近上学时整满满捉了一大脸盆的鲫鱼,吃完饭的邻居都来看热闹,我却午饭都没吃赶紧上学了,但是没迟到。
      想起家乡想起小时有太多的事情要说,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令人难以忘记,和现在的什么事业工作也好,财富金钱也好,现在的东西就神马都是浮云了。地方上一直把我们那里称作下洼子,我觉得这个用词简直太模糊了,丝毫得不准确,本地人还算能够多了解一些东西,如果是外地人就莫名其妙了。就中国地理而言,西北高东南低所以南面为下,那么洼会到哪种程度呢?是不是车履不行飞鸟难过呢?这都是问题,多少还有一些鄙视的成分。既然历史的车轮一下子就到了二十一世纪,一个准确的词语终于恢复了它真实的内涵——湿地,我们那里准确的说应该是湿地,大家知道湿地资源在世界上是多么的宝贵吗?湿地气候是多么的重要吗?自己看书查吧!


发表于 2011-12-2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前面写的很美,让人浮想联翩。{:soso_e163:}
发表于 2011-12-3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喜欢您朴实的文字,读后总能给人沉静的感觉。相信文如其人。也喜欢那个有水的地方,夏天的时候曾经去过一次,公路两边的沟渠盈满了水,若干年前的那儿一定更美。美不美,家乡水。最美是家乡。祝福您!
发表于 2011-12-3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好文{:soso_e163:}

可惜与上篇一样
是否把文字编辑一下
或字体 或颜色
方便坛友阅读为好呢{:soso_e160:}

个别词句是否还可推敲
包括标点 段落  {:soso_e112:}

撬席  是否为 劁席 {:soso_e17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伊兰小语 发表于 2011-12-3 19:08
喜欢您朴实的文字,读后总能给人沉静的感觉。相信文如其人。也喜欢那个有水的地方,夏天的时候曾经去过 ...

嗯,总是难忘童年时的那段岁月,那是最美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ziminxinyi 发表于 2011-12-3 19:29
好文

可惜与上篇一样

“劁席”两个字我也是会说不会写,一直没看见过,应该为带立刀的劁,谢谢。因为是一时匆忙而就,所以好多东西不细,再次感谢。

点评

感觉而言 信口开河 互相交流 请多指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2-3 20:02
发表于 2011-12-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前进人生 发表于 2011-12-3 19:51
“劁席”两个字我也是会说不会写,一直没看见过,应该为带立刀的劁,谢谢。因为是一时匆忙而就,所以好多 ...

感觉而言 信口开河
互相交流 请多指正
       {:soso_e181:}   {:soso_e163:}

发表于 2011-12-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看到你的这段文字,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日子。
我的老家也被叫做“下洼子”,儿时不太懂,但也知道这是略带着贬义的。
不过谁的故乡不是最美的呢?
可能因为是女孩的缘故,我不曾下水摸过鱼,不过小时候每年夏天爸爸都会和二叔、老叔去“过鱼”,每次收获都颇丰。自己吃不了的,还会拿去卖。
爸爸还经常那个会给我们讲,他们过鱼的有趣的事。
奶奶家南边就是一片芦苇荡,不是很大,但是对孩子们来说足够了。
我们经常揪下芦苇的叶子,用它做喇叭,自己做的一直吹不响,可还是乐不此彼的。
现在家乡坑都干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多的芦苇了,即便有的河还有水,也是被污染了的。

发表于 2011-12-4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另外再多说几句,湿地的确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也被誉为“地球之肾”,它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物种多样性、、、但是湿地和气候是两个概念,不能叫湿地气候。
还有我们国家的地势准确地说是西高东低,不能说西北高,东南低。要知道我国的西南可是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啊。
我想之所以我们的家乡被叫做“下洼子”可能是与海拔有关系,你可以在google earth上找一找自己的家乡,看看当地的海拔,我估计不会很高。因为地势低,排水不畅,容易积水,所以得名“下洼子”。比如天津也有很多这样的洼地,大家习惯上将这些地方叫做“沽”,像咸水沽、塘沽、汉沽等等,据说有七十二沽呢。
以上是个人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见谅。{:soso_e10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海之韵 发表于 2011-12-4 00:04
另外再多说一句,湿地的确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也被誉为“地球之肾”,它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物种多样 ...

嗯,谢谢你。我喜欢回忆过去,我是七零后,也许七零后有太多的回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海之韵 发表于 2011-12-4 00:04
另外再多说几句,湿地的确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也被誉为“地球之肾”,它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物种多样 ...

说得我心里挺暖和的{:soso_e100:}
发表于 2011-12-4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亦称地球之肺  {:soso_e176:}

点评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是热带雨林,因为热带雨林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被誉为“地球之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2-5 17:00
发表于 2011-12-5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ziminxinyi 发表于 2011-12-4 14:04
亦称地球之肺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是热带雨林,因为热带雨林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被誉为“地球之肺”。

点评

谢谢您 又学到了新知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2-6 00:3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大家继续查,哈哈
发表于 2011-12-6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海之韵 发表于 2011-12-5 17:00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是热带雨林,因为热带雨林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被誉为“地球之肺”。

谢谢您{:soso_e163:}
又学到了新知识  {:soso_e18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