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楼主: 闲敲棋子

《道德经》现代意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意译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
    可是天下竟无人能理解,无人能实行。
    言论皆有其宗由,指事皆有其迹据。
    正因为人们不理解这道理,所以才不了解我。
    了解我的人少,取法我的人就更难得了。
    因此,圣人好似外面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宝玉。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七十一章 知不知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意译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可谓是高明;不知却自以为知,可谓是弊病。
    只有唯恐自己的知识言行出现弊病,方能杜绝弊病。
    圣人之所以没有弊病,正是因为他唯恐出现弊病,所以才杜绝了弊病。
发表于 2009-4-23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就此。

意译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革命的权威就要到了。
 不要逼窘人民的处境,不要压迫人民的生计。
只有不压迫人民,才不会遭到人民的厌弃。
 因此,圣人自求明达,却不自以为是;洁身自爱,却不自以为尊贵。所以舍弃后者,而采取前者。
发表于 2009-4-2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意译
 勇于主观臆断逞强妄为则将败亡,勇于不敢主观臆断逞强妄为则将生发。
 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受益,有的受害。
  天道这种对恣意妄为的厌恶,谁能知晓其缘故呢?所以及便是圣人也是临事而惧,谨始虑终。
  客观自然法则,不争却善于取胜,不言却善于应答,不待召唤而自来,看似舒缓却善于安排。
 自然法则之网,广大宽松,却无失漏。
发表于 2009-4-2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斩。夫代大匠斩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意译
 人民不怕死,怎么能以死刑恐吓得住他们呢?
  倘若能使百姓生活幸福,以致于人人乐生怕死,而有为非作歹者,我严惩不贷,谁还敢去做恶?
  犯律者应由司法者惩治。如随意代替司法者惩治,便如同代替木匠砍木材,代替木匠砍木材者,少有不伤其手的。
发表于 2009-4-2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七十五章 民之饥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意译
 人民之所以贫饥,是由于统治者吞食的赋税太多,所以才贫饥。
 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主观妄为,所以才难治理。
 人民之所以不怕死,是由于统治者的奢侈生活太丰厚,所以才不怕死。
 只有不以厚生丰养为追求者,才比厚生丰养者贤明。
发表于 2009-4-2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意译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软,死亡之后躯体僵硬。
 草木生长之时枝条柔脆,死亡之后枝叶干枯。
 所以,坚强固执的事物属消亡一类,柔弱顺应的事物属生发一类。
 因此,以兵逞强者将遭败灭,树木强硬者将遭摧折。
 坚强固执者日趋衰败,柔弱顺应者日趋生发。
发表于 2009-4-2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七十七章 天之道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意译
  自然的规律不就象张弓开弦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位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发表于 2009-4-2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意译
  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但攻击坚强之物,没有能胜过水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它。
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无人不知晓,却无人能遵行。
  因此圣人说:"能替代国家承受其屈辱,方为社稷之主;能替代国家承受其祸殃,才是天下的君王。"
 真理往往若似谬论。
发表于 2009-4-2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七十九章 和大怨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译
 和解大的怨恨,必然还有残余的怨恨,怎么能算是妥善呢?
 因此,圣人执借据却不逼索于人。
 有德者就象执借据而不逼索一样,施德不求报,得理能让人。
 无德者就象收税人一样严厉刻薄。
 自然法则不分亲疏,总是把善果报应善人。


发表于 2009-4-2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八十章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意译
 国小人少,邻国和睦,即便有兵器也无所用;使百姓生活幸福,个个珍惜生命,人人安居乐业而不愿流亡。虽然有车船之利,人民却不会因流离和贪欲而坐乘;虽有甲兵器械,因为政通人和,却无用武之地。使人民又恢复了上古结绳而治时那样的清简和淳朴。
  满意自己的饮食,美爱自己的服装,安适自己的往所,欢喜自己的风俗。邻国近在咫尺,鸡犬之声彼此都可听闻,人民却自得其乐而不慕其他,以至活到老死也无往来纠葛。
发表于 2009-4-2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意译
 信实之言不苛意追求辞藻华美,苛意追求辞藻华美之言不信实。
   善良之人不文过饰非无理狡辩,文过饰非无理狡辩之人不善良。
  知"道"者,能秉要执本以一持万,不眉毛胡子一把抓;眉毛胡子一把抓者可谓不知"道"。
  圣人不积留主观成见,而唯"道"是从。将自己掌握的"道"之德,在实行"道治"中,恩惠与人民,自己的德就会愈加富有;将自己理解的"道"理,让更多的人得到理解,自己的理解便会愈加充实。
  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万物生发而不是予以伤害;圣人的行为准则,是顺应客观自然而不是与之竞争。
发表于 2009-4-23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道德经全部译完。全文转自老子文化论坛,供大家学习
发表于 2009-4-23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收藏,一天一章学习
发表于 2009-4-23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太深奥了,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还是等俺过了五十岁再学习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