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楼主: 闲敲棋子

《道德经》现代意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 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译
    有个东西浑沌而成,在有天地之前就存在着。
    它无声而又无形,不靠外力而又永久存在,循环运行,永不休止,可算是天
地万物的根本。
    我不知它的名字,姑且就把它叫作"道",又强称之为"大"。
    大的意思是说它周流不息,周流不息是说它无远不到,因它周流不息,远也
可称之为返。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
    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的形成是自然而然。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意译
    稳重是抑制轻率的根本,沉静是克制浮躁的主君。
    所以君子待人接物时,终日都是宽厚稳重,虽有富贵荣华,但却处之淡然。
    为什么身负万民之责的大国君主,却往往为了荣观而任由自身轻率地处置天
下呢?
    轻率就会丧失根本,浮躁就会丧失主宰。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
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
智大迷。是谓要妙。

  意译
    善于行事者,顺应物性,遵循规律,无主观妄为之迹;
    善于言辞者,正心诚意,言事中节,无有疵漏偏差;
    善于筹谋者,秉本执要,以一持万,无须筹策卜算;
    善于关闭者,澹泊寡欲,不设不施,无须栓梢却不可开;
    善于束结者,隐恶扬善,正己正人,以致于民心浑朴,无须绳索却不可解。
    因此,圣人总是辅万物之自然,善于挽救人,所以无有被鄙弃之人;
    总是能物尽其用,所以无被废弃之物。这些作法可谓是承袭了大道之明智。
    所以,善人是不善人可效法之师,不善人是善人可道化之资。
    不尊贵可效法之师,不爱惜可道化之资,虽自以为明智,其实是大糊涂。
    这是精深奥妙的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二十八章 知其雄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以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意译
    知如何做可谓是雄强刚上,但却安守其雌柔谦下,以至为天下人物所归往。
    天下人物所归往,道之常德仍持守不离,复归于婴儿般的淳朴。
    知其昭明,守其浑厚,为天下人所式法。
    为天下人所式法,天赋的常德不会出现差失,复归于元始时的纯真朴实。
    知何由可能荣达,但却持守卑弱无为,其澹泊寡欲,虚心宽容,若似天下之谷。
    这若似天下谷的品质,却只需人的天赋本性常德便可足够,复归于浑厚淳朴。
    人们朴实的本性散失,便如同成了各具长短的器物,圣人只好选贤任能,因势
利导,使民心复归于淳朴。天下大治时,民心浑厚质朴,首领顺其自然,无须割治。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意译
    欲要治理天下而主观施为,我看他是不会达到目的。
    天下万物各有其神妙的自然本性,不能主观妄为,不能强行控制。
    主观妄为将会遭败,强行控制将会失去。
    因此,圣人不主观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强行控制,所以不会失去。
    世间的事物,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嘘暖,有的吹凉;有的强健,有的
羸弱;有的安定,有的危殆。
    因此圣人戒除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行为。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意译
    用道来辅佐君主者,不恃兵武来逞强天下,恃武逞强这样的事经常遭到报应。
    征战之地,荆棘丛生。大军战争之后,必然会出现大灾荒年。
    善用兵者,只求达到目的就算了,不敢用势力来逞强。
    达到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追求
这目的是因为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勿要逞强。
    事物强盛过头则将老衰,这叫做不合乎道,不合乎道者,会很快消亡。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三十一章 夫兵者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
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意译
    兵武,不是祥和的器物,谁都厌恶它,所以有道者尽量不使用。
    君子平时以左边为尊贵,用兵打仗时以右边为尊贵。
    兵武不是祥和的器物,不是君子应该使用的器物,迫不得已而用之时,最好
以恬淡的态度处之。战胜了也不以为荣耀,而以为荣耀者,是乐于杀人。乐于杀
人者,将不能得志于天下。
    喜庆之事以左为上,凶丧之事以右为上。偏将军位居左,上将军位居右。这
就是说,以丧礼的态度对待用兵。
    争战死亡众多,要以悲痛哀伤的心情对待。战胜了,用居丧的礼节处置。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犹川谷之於江海。

  意译
    永恒的道,难以名称概括。淳朴虽似鄙小,但天下谁也难以将其臣服。
    侯王若能保持淳朴,民众将会自然宾从。
    天地相互作用,降下雨露,民众无须号令就自然能够共同沾受润泽。
    创设了体制,人物便各自有了名称。名称有了,便应遵从与名称相附的行止,
遵从与名称相符的行止便无危殆。这就如同天下事物的道理存在于自然之中,这就
象似河川溪流共同汇聚于大海。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意译
    能知人者可谓智慧,能自知者可谓高明。
    能战胜别人可谓有力,能战胜自我可谓刚强。
    知道满足者可谓富有,自强不息者可谓有志。
    不丧失立身之本者,乃可平安长久。
    身死而精神不朽者,可谓是长寿。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译
    大"道"广泛啊,宇宙万物中,它无所不在。万物依赖它而生发,它却不对万物
发号施令,有了成就也不以功自居。
    辅育了万物而又不为其包办主宰,可以说是小;万物依附它而它又不为其包办
主宰,又可以说是大。
    正因为它始终不自以为大,所以成就了它的伟大。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三十五章 执大象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意译
    掌握了宇宙物理的基本法则这个大纲,天下事物都会依附;
    依附了对各方也没有妨害,各方都可安宁,平和,泰然。
    音乐和美食,只能诱使过客暂留一时。
    宇宙物理的基本法则,说起来是淡然无味,看又看不见,听又听不到,但它
的作用却无穷无尽。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意译
    (事物)将趋收敛,必然扩张;
    将趋衰弱,必然强横;
    将趋颓废,必然兴盛;
    将趋收取,必然施予;
    这是微妙的事物客观道理。
    柔弱会胜过刚强。
    鱼的生存不能脱离水渊,国家的教化刑法不可张扬炫耀于民,以免使其背弃、
蜕化了淳朴的天性。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意译
    道从不超越规律任意施为,万物故而能顺应自然各得其所。
    王侯若能格守虚静恬淡,不贪为妄施,人民将自我进化。
    人民自我进化时如有人贪欲萌动,我就用淳朴之道来镇服。
    用淳朴之道镇服后,上下即同乎无所贪欲。
    上下同无贪欲,共处于恬淡虚静,天下就会自然安定。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是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意译
    上德者循道无为,虽然能普济众生,但其德不显,而实质却是有德。
    下德者贪为尚施,故而能获取德名,但正因其获取德名的行为不失,其实质
却是无德。
    上德者微妙玄通,能应天顺民,无为而化;无为是无主观施为。
    下德者抱一主义,欲立善施德,有意而为;为之是依主观妄为。
    上仁是慈善爱人,为之是无企图而为。
    上义是忿枉佑直,为之是有意识而为。
    上礼是尚修文饰,为礼而不得其回应,便伸手导人就礼。
    所以丧失了道而后才有了德,丧失了德而后才有了仁,丧失了仁而后才有了
义,丧失了义而后才有了礼。
    那礼呢,是忠信不足的产物,也是祸乱的前首。
    那先知者主观的先见呀,其实是道华而不实的虚饰,致人真正愚昧的开始。
    因此,大丈夫立身于淳厚,不居于饰薄;保持其朴实,不居其虚华。
    所以抛弃后者,采取前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
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
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至誉无誉。
    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意译
    自古凡是得了"道"的:
    天得了"道"就清明,地得了"道"就安宁,神得了"道"就灵验,河谷得了"道"就
充盈,万物得了"道"就生发,侯王得了"道"就可成为天下的首领。
    推而言之:
    天不能清明将会破裂,地不能安宁将会崩塌,神不能灵验将会消失,河谷不能
充盈将会枯竭,万物不能生发将会灭绝,侯王不能保持首领将会倾垮。
    所以,贵以贱为其根本,高以下为其基础。
    因此,侯王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是贵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
    所以,最高之誉却是没有称誉。
    其不欲象玉一样炫耀其华美,象石一样显露其刚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