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2424|回复: 26

阳伯雍,难道我们是在"以讹传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8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阳伯雍,难道我们是在"以讹传讹"?
        在品读影响颇大的《寻访无终山》一文时,拜读了东方一剑先生的跟贴,这一跟贴对无终山种玉者的姓名提出了惊人的见解,原文如下:
       “关于无终山种玉者的姓名,被前人搞得挺乱。最近,笔者查阅了《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水经注》、四库全书书 版《搜神记》、《玉田县志》等十几种史志资料,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认真考证,发现种玉者的原型是翁伯,“阳公种玉”神话的主人公应叫阳雍伯,所谓阳伯雍的说法是光绪十年《玉田县志》的编纂者想当然臆造的,现代承继者皆属以讹传讹。”
       这确是件大事。按照此贴的说法,玉田人竟把自己视为荣耀的阳伯雍的名字搞错了,不但《玉田县志》的编纂者进行了“想当然的臆造”,“现代承继者”也在“以讹传讹”。请看,玉田二小竟然改名为“伯雍小学”!玉田公园竟然定名为“伯雍公园”!玉田人的文化素质实在太差!
       对于东方一剑的出语惊人,玉叟不予认同,伯雍这个名字并没出错,完全可以照用不误。
       玉叟没有看过“四库全书版”《搜神记》,但我看过明万历年间的两个版本,一是胡应麟(1551~1602)辑录的,一是胡震亨(1569~1645)编刻的,在这两种版本中,种玉故事的主人公就叫“阳伯雍”。这两种版本比《四库全书》早了160年以上,总不能说它俩都把人名搞错了吧?另外,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白话全本搜神记》、 20099月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彩图注音本《搜神记》,种玉故事的主人公都是“阳伯雍”。可见,“伯雍”这个名字决不是“旧县志的编纂者想当然臆造的”,说“现代承继者以讹传讹”也有点离谱。至于“四库全书”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那样写,可以列入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老百姓恐怕没有多少功夫去关照。
      东方一剑先生认为,阳伯雍是有原型的。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我在《玉田历史文化大观》中专有一篇文章,题目就是《阳伯雍的原型及其后裔》。。我的依据是《水经注》引用的《阳氏谱序》中的一段话:“翁伯是周景王之孙,食采阳樊。春秋之末,爰宅无终,因阳樊而易氏焉。爱仁博施,天祚玉田。”《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与阳氏族人中的阳固同朝(北魏)为官,他曾看过阳氏族谱,对阳氏族人了解甚多,这一点毋庸置疑。他所说的“爱仁博施”的阳翁伯就是《搜神记》中阳伯雍的原型。我还有个提法:阳翁伯是有名有姓、且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玉田人。
        但是,也有一些古书(主要是非传说类古书)不但不写“伯雍”,而且不写“翁伯”,而是称其为“雍伯”。比如,《幼学琼林》中就有一句:“雍伯多缘,种玉于蓝田而得美妇”。旧《玉田县志》所收录的《杨公墓碑》开宗明义:“杨氏,洛阳人,五季乱北走幽蓟,徙玉田,种玉阳雍伯其远祖也。”翁伯何以改写为雍伯?德润为什么以伯雍为远祖?这些问题有待深入探讨,这里从略。
   
发表于 2012-6-28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关于这个问题,我写了一篇《无终山种玉者姓名考》,正在征求意见,发表后请您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8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尚需玉叟您这些专家进一步考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8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所谓阳雍伯、阳伯雍、伯雍、雍伯,都是古人的敬畏称呼,明显实属一人。
一般习惯上这样解释:阳雍伯、阳伯雍,阳字一般指地名,或因采邑而得的姓。也可叫阳伯,但其中未有其名雍,前面的阳一般指地名,不见得特指一人;雍是他的名,雍伯、伯雍古人皆可如是用。如伯夷、叔齐,古人也可用夷伯、齐叔。但伯和叔与现今的子侄辈对上辈的称呼是不尽相同的,专指王室成员与同辈为王者的年齿大小区别,是百姓对王室贵族的尊称。
至于翁伯或阳翁伯,应该是郦道元对同事祖上的尊称,或者是《阳氏谱叙》以及由此书引用而至其他典籍,怎可直呼其同事祖上雍伯的名讳呢、
漯水又东南流,谓之北 黄水,又屈而为南黄水,又西南迳无终山,即帛仲理所合神丹处也,又于是山, 作金五千斤以救百姓。山有阳翁伯玉田,在县西北,有阳公坛社,即阳公之故居 也。《搜神记》曰:雍伯,洛阳人,至性笃孝,父母终殁,葬之於无终山。山高 八十里,而上无水,雍伯置饮焉。有人就饮,与石一斗,令种之,玉生其田。北 平徐氏有女,雍伯求之,要以白璧一双。媒者致命,伯至玉田,求得五双,徐氏 妻之,遂即家焉。《阳氏谱叙》言:翁伯是周景王之孙,食采阳樊。春秋之末, 爰宅无终,因阳樊而易氏焉。爱仁博施,天祚玉田。其碑文云:居於县北六十里 翁同之山,后路徙于西山之下,阳公又迁居焉,而受玉田之赐。情不好宝,玉田 自去,今犹谓之为玉田阳。干宝曰:于种石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 顷之地,名曰玉田,至今相传云,玉田之揭,起于此矣,而今不知所在,同于 《谱叙》自去文矣。蓝水注之,水出北山,东流屈而南,迳无终县故城东。故城, 无终子国也。
上段水经注的引用也有尚待推敲之处,种玉之田是山高八十里无水位于城北六十里的那个翁同之山呢,还是之后因病迁徙到其山之西于山脚下再定居的那个山呢?或许还应是未迁徙前的那个山,只是常住的是其山之西的山脚下。大家可以仔细阅读我引用的一段。

网上有碑文记载为:潞徙,我在这里解释为因病迁徙。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4 威望 +1 魅力 +4 收起 理由
小菜一碟 + 4 + 1 + 4 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8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搞清。{:soso_e163:}

点评

对玉田人来说事关重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28 14: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六城居士 发表于 2012-6-28 13:44
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搞清。


    对玉田人来说事关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soso_e132:}请问楼主是王庆安大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8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我上述的一些看法是我自己的理解和个人观点,水平有限,对阳公的资料也是头一次翻看水经注,原来从未涉及文史领域这一块,在此真心实意欢迎前辈们有不同理解者拍砖见教,主要是我也能够增长自己的知识。期待以后有时间能加入地方文史研究的队伍,这也是我的兴趣。
补充一下:对阳公的名字个人认为就一个字,为雍;前面两个字阳伯一般是先秦之时对王室成员由其封邑习惯上的称呼。这和以后改姬姓为阳姓是两码事,假设如为阳雍,就明显不是王室成员,而是阳樊之地一小民雍矣。至于阳雍伯,也可理解为食邑为阳樊之地的雍伯,当然也指这个采邑为阳樊的王室成员雍。
再次重申,一家之见,供大家拓展思路也好,供大家拍砖也好,还望持不同意见的前辈们赐教。

点评

就《搜神记》收录的种玉故事而言,主人公的姓名就是阳伯雍,这一点不容置疑。因为在这篇传说中,阳伯雍仅仅是位普通百姓,并没述说阳公的身世,更没说他封地在阳樊。至于历史上的阳翁伯或阳雍伯这些姓名应该如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29 09:14
好啊!可称得上是一家之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28 2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8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前进人生 发表于 2012-6-28 19:45
我上述的一些看法是我自己的理解和个人观点,水平有限,对阳公的资料也是头一次翻看水经注,原来从未涉及文 ...

好啊!可称得上是一家之言!{:soso_e142:}{: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8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守敬按:《隋志》,无终县有无终山。《环宇记》,无终山一名翁同山,又名阴山,在渔阳县西北四里,宋渔阳县即故无终县。下碑之言翁伯居无终县北六十里翁同山,而乐史言渔阳西北四里,似不合。盖山高八十里,则蔓延甚广,碑文就其北之冈岭言,乐史则指其南麓言也。今名空同山,在蓟州北五里。)即帛仲理所合神丹处也,又于是山,作金五千斤以救百姓。(守敬按:《环宇记》引《神仙传》云,仙人帛仲理者,辽东人也。隐居无终山中,合神丹,又於山中作金五千斤,以救百姓。)山有阳翁伯玉田,在县西北,有阳公坛社,即阳公之故居也。《搜神记》曰:雍伯,洛阳人,至性笃孝,父母终殁,葬之於无终山。山高八十里,而上无水,雍伯置饮焉。有人就饮,与石一斗,(守敬按:《环宇记》引《搜神记》斗作升。)令种之,玉生其田。北平徐氏有女,雍伯求之,要以白璧一双。媒者致命,伯至玉田,求得五双,徐氏妻之,遂即家焉。(朱家作嫁,《笺》曰:孙云,疑作家,盖娶徐女即家于此。赵、戴改家。守敬按:《类聚》八十二引《孝子传》,北平阳公辇水作浆,兼以给过者公补履ハ,不取其值,天神化为书生,问曰,何不种菜?曰,无菜种。即与数升,公种之,化为白璧,馀皆为钱,得以娶妇。与《搜神记》异。又赵云:按《御览》引《水经》曰,翁伯,周末避乱,适无终山,山前有泉甚清,常澡浴,得玉璧一双於泉侧。与今本异。馀疑别一《水经注》。)《阳氏谱叙》(《阳氏谱叙》,《隋志》不著录,《御览》引之。)言:翁伯是周景王之孙,食采阳樊。春秋之末,爰宅无终,因阳樊而易氏焉。爱仁(朱《笺》曰:宋本作人。戴、赵改。守敬按:《大典》本、明抄本并作仁,仁、人通。)博施,天祚玉田。其碑文云:居於县北六十里翁同之山,後路(戴改潞。)徙于西山之下,阳公又迁居焉,(朱无居字,赵同,戴增。)而受玉田之赐。情不好宝,玉田自去,今犹谓之为玉田阳。干宝曰:于种石外,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之地,名曰玉田,至今相传云,玉田(朱作田玉,《笺》曰:当作玉田。全、赵、戴改。)之揭,起于此矣,而今不知所在,同于《谱叙》自去文矣。(朱于作之。赵云:按此二句文义未详,疑有误。《史记·货殖传》云,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

《索隐》曰,《汉书》作翁伯,事亦见《仙传拾遗》。又《孝德传》云,魏阳雍河南洛阳人,同之《谱叙》,翁同似是阳公之名。今蓟州城北五里有崆洞山。《环宇记》,崆峒山一名翁同山,山盖以人得名。戴之改于云,玉田自去见碑文,此言《谱叙》者,或碑文即《谱叙》所引。)蓝水注之,水出北山,(会贞按:《隋志》无终有滥水。滥、蓝音近,今又谓之淋河,出遵化州西北马兰关外。)东流屈而南,(戴移。朱流字在南下,赵同。)迳无终县故城东。(守敬按:两汉县属右北平郡,後汉因,魏、晋属北平郡,後魏属渔阳郡。《地形志》,无终有无终城。即今蓟州治。)故城,无终子国也。(守敬按:《汉志》,无终县,故无终子国。《左传》杜《注》,山戎国名。)《春秋·襄公四年》,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因魏绛纳虎豹之皮,请和诸戎。是也,故燕地矣。秦始皇二十一年,灭燕,(朱作二十二年,赵、戴同。守敬按:《史记·始皇本纪》,二十一年,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二十五年,攻燕辽东,得燕王喜,皆非二十二年事。此所云灭燕,盖指取蓟城言,则当作二十一年。)置右北平郡,治此,(会贞按:即下文所云蓟城东北三百里有右北平城也。)王莽之所谓北顺也。汉世,李广为郡,出遇伏石,谓虎也,射之饮羽,(守敬按:事见《史记·李广传》。)即此处矣。(赵云:宋氏琬曰,汉右北平郡,治平罡,後汉治土垠。《水经注》,《魏土地记》曰,蓟城东北三百里有右北平城。蓟城,今京师也。《括地志》,渔阳郡东南七十里有右北平城。当在今蓟州玉田县界,此後汉之右北平也。若平罡则在卢龙塞之东北三四百里,此前汉,之右北平,而李广之所守也。射虎石,郦氏《水经注》言,此石在玉田、无终之间,是以後汉之右北平为李广所治,与东越青陉之说自相矛盾,著书之难如此。守敬按;梁玉绳曰,《黄氏日钞》射石事,每载不同,要皆相承之妄言。《西京杂记》五述广此事,云猎于冥山之阳。据《战国策》及《史记·苏秦传》,冥山在韩国,而右北平治平刚,在今塞外,即使广真有其事,亦非守右北平时也。)《魏土地记》曰:右北平城西北百三十里,有无终城。(赵云:顾氏炎武曰,《樊哙传》,击陈?,破得綦毋卯、尹潘军於无终、广昌,岂无终之国先在云、代之境,而後迁於右北平欤?一清按:顾氏之说是也。不然,右北平去太原东北二千馀里,嘉父安得远涉而与晋和?)其水又南入漯水,漯水又西南,入于庚水。《地理志》曰:漯水出後靡县,南至无终,南入庚水。(朱作东入庚水。守敬按:郦氏明言漯水西南入庚水,又引《汉志》东入庚水,而不言其相违之故。以今水道证之,西南是而东非也。可知郦氏所见《汉志》本作南入庚水。)庚水,(赵不重庚水字。)世亦谓之为柘水也。南迳燕山下,(守敬按:《晋书》咸康四年,石虎攻段辽,辽北平相杨裕,登燕山以自固。《隋志》,无终有燕山。《环宇记》,山在渔阳县东南七十里。在今玉田县西北二十五里,接蓟州界。)悬岩之侧,有石鼓,去地百馀丈,望若数百石?,有石梁贯之,鼓之东南,有石人援桴,(朱无人字,《笺》曰:疑脱人字,沈、赵增。字敬按:《御览》四十五、《事类赋注》七,引《隋图经》作有石人援桴。《环宇记》渔阳县下同。)状同击势,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庚水又南,迳北平城西,而南入鲍邱水,谓之柘口。(赵云:按《汉志》,氵更水西至雍奴入海,师古曰,氵更音庚,即庚水也,盖合鲍邱水以入海。)

鲍邱水又东,迳右北平郡故城南。《魏土地记》曰,蓟城(守敬按:蓟城详《漯水》篇。)东北三百里,有右北平城。(会贞按:《魏志·田畴传》,前汉之右北平郡治平冈。《注》上文,秦治无终。《续汉志》,後汉治土垠。秦与後汉似有二城。然《括地志》六渔阳郡东南七十里有北平城,以燕山为板筑。《一统志》谓即秦右北平郡治。且《注》引《魏土地记》,三言右北平城,皆指一地言。盖秦为无终县地,汉析置土垠,又为土垠县地。《地形志》土垠有北平城,即此也。在今玉田县西北,燕山南。)

点评

感谢您又提供了这么多史料。史料越多,越有利于大家研究,也越有利于搞清历史真相。历史这玩意儿,最怕钻原始资料,有时候一不小心,便捅透了窗户纸。相信在广大网友参与下,会尽快解开无终山种玉者姓名之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28 21:20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4 威望 +1 魅力 +4 收起 理由
小菜一碟 + 4 + 1 + 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8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以鄙人愚见,阳伯雍与阳雍伯并不冲突,“伯”为古代的一种称呼,就像孔子。老子等,阳伯雍可以理解为姓阳地伯名雍,正如后来所说的“关将军云长”,“孙先生中山”,也可以说成关云长将军,孙中山先生。另外,“城北六十里”之城,以阳伯雍所处的时代,是不是我们现在的玉田城,还有待考证。一家之言,敬请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8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前进人生 发表于 2012-6-28 20:59
守敬按:《隋志》,无终县有无终山。《环宇记》,无终山一名翁同山,又名阴山,在渔阳县西北四里,宋渔阳县 ...

      感谢您又提供了这么多史料。史料越多,越有利于大家研究,也越有利于搞清历史真相。历史这玩意儿,最怕钻原始资料,有时候一不小心,便捅透了窗户纸。相信在广大网友参与下,会尽快解开无终山种玉者姓名之谜。

点评

这史料把无终山搞到蓟县去了,不过这也是杨守敬自己的理解,不代表我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28 2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8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东方一剑 发表于 2012-6-28 21:20
感谢您又提供了这么多史料。史料越多,越有利于大家研究,也越有利于搞清历史真相。历史这玩意儿, ...


这史料把无终山搞到蓟县去了,不过这也是杨守敬自己对古籍的理解,不代表我们,他比我们早不了多少。他是清末民初的人物,他的门人应该就是民国了,所以他们对无终山的解释就是他的所谓按语也不是确凿凭据。即下文,
守敬按:《隋志》,无终县有无终山。《环宇记》,无终山一名翁同山,又名阴山,在渔阳县西北四里,宋渔阳县即故无终县。下碑之言翁伯居无终县北六十里翁同山,而乐史言渔阳西北四里,似不合。盖山高八十里,则蔓延甚广,碑文就其北之冈岭言,乐史则指其南麓言也。今名空同山,在蓟州北五里。)
把无终山在北六十里和北宋乐史的西北四里之区别倒是解释的挺通,怎么不解释一下山高八十里这一问题呢,可见他及他的门人也未到实地,还以为蓟县北部山脉真的有海拔八十里呢,当然覆盖的面积更小不了了,可见是他们牵降附会的解释,是他们的想当然,不足为据。所有单就这一点的想当然解释,就可以把他关于无终山在蓟县之北一说完全推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前进人生 发表于 2012-6-28 19:45
我上述的一些看法是我自己的理解和个人观点,水平有限,对阳公的资料也是头一次翻看水经注,原来从未涉及文 ...


      就《搜神记》收录的种玉故事而言,主人公的姓名就是阳伯雍,这一点不容置疑。因为在这篇传说中,阳伯雍仅仅是位普通百姓,并没述说阳公的身世,更没说他封地在阳樊。
     至于历史上的阳翁伯或阳雍伯这些姓名应该如何拆解,则是另一码事了。
     还需要说明的是,玉田县这个县名来自阳伯雍种玉的传说,而不是来自《水经注》的有关记载,这一点也是不能忽略的。

点评

前辈的说法是考证的正源,赞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29 12: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9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玉叟 发表于 2012-6-29 09:14
就《搜神记》收录的种玉故事而言,主人公的姓名就是阳伯雍,这一点不容置疑。因为在这篇传说中, ...

前辈的说法是考证的正源,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