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天天天蓝的空间里看照片。随手抓拍的花花草草,几枚落叶,一棵孤树,有时配上三言两语的心情文字,就都是美得让人心动的小品。
午后阳光正好。钻过竹帘子的缝隙,洒在地板上,还有一些顽皮细碎地跳到我的床上。心里痒痒的,我也抓起相机跑出了门。
广场上,白玉兰被昨夜的细雨和风沙弄得有点残败。倒是微风中轻轻飏起的柳丝像极了少女的长发,如烟如梦一般的新绿还未褪尽,在湛蓝的天空下,撩拨的人心旌摇荡。我在镜头后面看她们,忽然有四个字从心里跳出来:缭乱春丝。
袅袅的柳丝带给我的,何止是这样一个春天,还有一层层堆叠的历史,无数颗诗心以及红尘中,年复一年,山一程水一程的送别与盼归。她们轻轻飏起,在无数尘封的故事中。
在古代,不断出现在诗人笔下有象征寄托意义的植物,松竹梅兰之外,大概就是杨柳。而松竹梅兰是高士隐士,是出世的,只有杨柳,是人们红尘中旧友或者红颜,在檐前屋后,在古渡驿途,在客舍,在荒村,斜阳古柳,长亭短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采薇》)这大概是今天我们能读到的诗歌中,第一次出现杨柳的形象。杨柳依依,摹形而能得神,既有无尽的风流旖旎,又有掩抑不住的深情凄怆,只几个字,便让几千年前这个普通士兵的一声叹息有了刺穿历史的穿透力。
时势使然,我想诗歌对于古人是感情的直接流露而绝不是癖好或者点缀。正是这种文学的“不自觉”才使得古人无意于流连技巧,餖饤字句,只把自己的遭际和欢乐忧伤唱出来,把一肚子的话说出来,都是老实本色语,玩味之却无处不佳浑然高古,“梗概而多气,志深而笔长”。这种气象,到汉魏,古诗十九首,三曹还略略可以窥见,汉魏以降,文学是自觉了,却再也无复古人气象。
古人说杨柳,其实大多时候指的是柳树,而不是杨和柳。比如东坡那首著名的《水龙吟 杨花》便是咏柳絮,水浒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就是垂柳。古人甚至就只说杨,垂杨,连柳字也省了,“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
历史上,和柳相关的三个典故不可不说。
其一,《世说新语》,桓温北征,经金城,见琅邪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其二,《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其三,。《南史•张绪传》: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大,状若丝缕,……武帝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尝赏玩嗟叹曰:‘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
不同类型的人物,各自有一段与柳相关的风流故事。桓温桓大司马是英雄枭雄,战场上杀敌无数,朝堂上屠戮公卿,重经故地,看到自己多年前种下的杨柳依依摇荡在风里却禁不住泫然泪下。壮心不已,岁月掷人,即便桓温是野心家,这一刻也让人唏嘘感动。
谢道韫是才女 ,奇女子。出身不凡,气质才华更加不凡。她是东晋名臣谢安的侄女,书圣王羲之的儿媳,王献之的嫂子。晋书说她风流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她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虽是咏雪,却也让人联想起柳花袅袅的风流酝藉。打动历史的不仅仅这些,更因为她的风神气质与才学性情。史载谢道韫诗之外还精于书法并深得王羲之的赞许。她那个才高并且个性十足的小叔子有一次和宾客清谈(魏晋人如果拿到现在的大学辩论会估计个个都是优秀辩手)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更让人动容的是遭遇孙恩之难时。谢道韫的丈夫和几个儿女全部遇难,谢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大有他叔叔谢安当年淝水之战指挥若定以及乱刃之中震慑枭雄桓温的胸襟气度。
桓温是枭雄,谢道韫是才女,张绪则是名士。绪吐纳风流,听者皆忘饥疲,见者肃然如在宗庙。连宋明帝也每见绪辄叹其清淡。多年以后,齐武帝看见宫殿前的依依垂柳都还追忆起张绪当年,两个皇帝做粉丝,我们可以想见张绪的风流了。但这也不是张绪的全部。绪清简寡欲,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并且能立身刚正,抗言不屈。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晃遣书佐固请之,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是以皇帝都说:“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
风流淡远乃至放逸而内怀刚正,临大节而不亏,正是魏晋真名士的人格追求,杨柳依依,风流骀荡柔而能韧,比之于人不亦宜乎?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为杨柳多在岸边渡头官道长亭,更因为柳留谐音。乐府中就有《折杨柳》的曲调,李白: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就是。诗人们笔下更有写不尽的杨柳。
杨白花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杨白花是一个美男子的名字。杨华,武都仇池人也。父大眼,为魏名将。华少有勇力,容貌雄伟,魏胡太后逼通之,华惧及祸,乃率其部曲来降。胡太后追思之不能已,为作杨白华歌辞,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辞甚凄惋焉。
一个负心郎,一次失恋的忧伤,让一位强势弄权的胡太后成了温柔多情的诗人。在古代,好像大家都是诗人,比如诗三百中的歌者,比如不学无文的刘邦和项羽。不像后世,诗人成了职业,专业。一旦成了职业专业,就难免患得患失,失去了那种直抒胸臆的味道。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指秋霜)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王朝云是东坡的侍妾更是东坡的红颜知己。十二岁归东坡,三十四岁病亡,陪伴东坡二十多年。她美丽聪慧,别且有敏感的艺术感受力和洞察力,和东坡相濡以沫心有灵犀。
苏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婢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宋费衮《梁溪漫志》)
朝云一生追随东坡颠沛流离,二十二岁时为东坡生下一个儿子,可惜不到一岁就死在东坡贬谪的路途中。东坡晚年又远谪惠州,自知老境逼人,北还无望,于是遣散姬妾,只有朝云坚持陪伴东坡远赴惠州。本来朝云丧子之后就身体虚弱,加之惠州蛮荒,终于一病不起。东坡按朝云遗愿把她葬在惠州西湖边上的栖禅寺,墓旁筑六如亭,并亲手写下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失去朝云的东坡写下许多诗词文章甚至在给友人的书信中不断地怀念朝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西江月 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宋绍兴二年(1132),虏寇谢达陷惠州,民居官舍焚荡无遗,独留东坡白鹤故居,并其徒葺治六如亭,烹羊致奠而去。盗贼也懂得热爱和敬畏的,无独有偶,第二年又有同样传奇的故事发生,绍兴三年,海寇黎盛攻陷潮州,同样纵火烧城,并且黎盛还登上全城的制高点开元寺塔欣赏自己的壮举。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一处民宅上,对左右的喽啰们说,那是苏内翰藏过书的地方吗?左右说是,黎盛急忙麾兵救火,连附近的民宅都得以保存。
试上山头奠桂浆, 朝云艳骨有余香。 宋朝陵墓俱零落, 嫁得才人胜帝王。
杨柳丝多待好风
西泠月照紫兰丛,杨柳丝多待好风。小苑有香皆冉冉,新花无梦不蒙蒙。
金吹油壁朝来见,玉作灵衣夜半逢。一树红梨更惆怅,分明遮向画楼中。
柳如是(1618—1664),本姓柳,初名云娟,改名杨朝,字朝云,又名杨爱,字影怜,小字蘼芜,复姓柳,名隐,又名隐雯,继名是,字如是,号我闻居士,又号河东君。
柳如是自幼家贫堕入勾栏,后被买入吴江故相周道登家学习歌舞,因为美丽聪慧招人妒忌再被转卖回娼家。
崇祯五六年间,柳如是寓居松江,和几社复社名士陈子龙、二宋等人往还。先和宋徵舆定情,因为宋母反对,松江知府岳贡逐柳如是出境。柳如是征求宋的意见,宋徐应之:姑避其锋。柳如是大怒:他人为此言无足怪,君不应尔,我与君自此绝矣。持刀斫琴,七弦俱断。
与宋决裂后,柳如是和陈子龙有过一段短暂却美好热烈的爱情生活。陈子龙是夏完淳的老师 ,同是才子名士,抗清烈士,同样不屈而死。崇祯八年春,陈柳二人同居于松江徐氏南楼,彼此恩爱敬重,琴瑟绸缪。这一段,是柳如是人生中最青春幸福的美丽时光。那一年她十八岁。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由于陈家的复杂原因,两个人的爱情又化为泡影。柳如是一直难忘旧情,写下了关于这段爱情的大量诗词。梦江南,联章二十首,前十首以人去也起,后十首以人何在起,缠绵悱恻。长调《金明池 寒柳》更是绝唱。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著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身世漂泊的柳如是寓居在西湖烟水畔,二十多岁的年纪,择人待嫁。杨柳丝多待好风,正是她此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胡晓明先生说这首诗用一种矜持又热烈的语气,又企盼又寂寞的心情表达出内心的向往,有着漫长而孤寂的身世之感,然而正因为有了这一寂寞,才显出她卑微身世中抹不去的高贵。
其实,以柳如是的才貌名气,在西湖边上从不乏追求者,诗人谢象三就是一个,并且为她写下了好多深情的小诗。
钱塘门外是西湖,湖上风光记得无?侬在画船牵绣幕,郞乘油壁度平芜。
携手长堤明月中,红楼多在段桥东。当年歌舞今安在,魂断西泠一笛风。
细雨微风度柳洲,柳丝袅袅入西楼。春光莫更相撩拨,心在湖中那一舟。
处处开堂佛法新,香云能洗六根尘。欲携女伴参禅去,生怕山僧偷看人。
而谢象三在垂暮之年还念念不忘柳如是:堤花零落旧山青,楚雨巫云付杳冥。二十年来成一梦,春风吹泪过西泠。
如果不了解谢象三的底细,这样的诗会让人感动并同情的,并且谢象三诗名之外,又挟权势财力,典型的钻石王老五。可惜偏偏柳如是心太高洁,谢的人品又太卑劣。
谢在明清易代之际,通款新朝,挟私报复,四处告密以为进阶之资,害死了好多正直之士。又趁钱谦益为柳如是造绛云楼而手头拮据的机会以低价索取钱谦益的宋版《汉书》。陈寅恪先生说:象三气量褊狭,手段阴狠,复挟多金欲娶河东君而不遂其愿。傥后来河东君所适之人非牧斋者,则其人当不免为象三所伤害。
崇祯十三年冬,柳如是扁舟访问钱谦益,幅巾弓鞋,着男子服,神情洒落有林下风。钱谦益欣喜如狂,于半野堂文宴款待并缠绵吟咏,浃月更唱迭和。第二年六月,钱谦益不顾时议,彩船以妻礼迎娶柳如是,于是三泖荐绅,喧焉腾议,至有轻薄之子,掷砖彩?,投砾香车者。宗伯吮毫濡墨,笑对镜台,赋催妆诗自若。这一年柳如是二十四岁,钱谦益六十岁。
钱一生身世跌宕起伏,大节有亏,晚年自然心境苍凉落寞,而娶回柳如是,应该是他平生最大的安慰。直到他八十多岁,临终流连病榻时,还写诗表达对柳如是的爱意:老大聊为秉烛游,青春浑似在红楼。买回世上千金笑,送尽平生百岁忧。
同样,柳如是也不仅仅是名妓才女,更重要的是名士、侠士,慷慨悲歌之士。早在与陈子龙相恋时就已经留意国事,忧心乱兵乱政,写下了诸如《剑术行》那样雄奇悲慨的作品。乙酉五月之变,君(柳如是)劝宗伯死,宗伯谢不能。君奋身欲沈池水中,持之不得入。后来钱谦益降清不得意,自亏大节又被人所诟病,恨曰,要死,要死。君叱曰,公不死於乙酉,而死於今日,不已晚乎?柳君亦女中丈夫也哉!柳如是死节不成,就一直规劝钱谦益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并且拿出自己的妆奁资助义军。
康熙三年(1664)钱谦益病逝,钱氏族人甚至包括钱谦益生前提携关爱的弟子钱曾打上门来要分钱谦益的遗产。柳出,佯为好语曰:「先尚书遗赀信有,然须少待,当不虚来意。」众姑诺之。柳既入,众待久不出,方大声诟之,而柳已闭门自缢矣。众始惊窜散去。其家之不致破亡,柳之力也。那一年,柳如是四十六岁。
柳如是的英雄节烈之气在她的诗文中就可以读的到。她在赠宋尚木的诗中写道:览君意气盛,使我心志长。又说:逢君青冥器,往往无尽藏。知己真难酬,中夜恒怏怏。后人更是感怀柳如是的才情气节,王国维先生写到: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陈寅恪先生晚年更是以膑足盲目之身,十年沥血写成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陈先生在别传中写道: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阕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而不能自己者焉。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
傅青主有言:名妓失路,与名士落魄,赍志没齿无异也。晚明那风絮飘残又热烈辉煌的年代,既让命运遭受风吹雨打,却又让人心燃烧,人格闪光。家国之痛身世之感让每个人到站在了历史的风雨之中,名妓也不例外。于是有了捐妆奁以助军的柳如是,有了血溅桃花的李香君,有了临辱不惧慷慨赴死的葛嫩。。。名妓乎?名士乎?抑烈士乎?这也许就是晚明秦淮河畔那些美丽女子被人们所怀念的原因。
飞絮依然伤逝水,柔条犹是挽临歧。而今老却红尘底,不许人间证别离。去年的这个时候,在群里主持了一期作业,题目就出了春日柳。往来岁月,那么多的历史积淀,永远都说不完写不尽。而桥头路旁,杨柳依然依依袅袅,那些折柳送别的人儿,背影却渐行渐远。其实,杨柳何关人事?人们自作多情罢了。就像如今,迷走于都市霓虹的人们,谁还会停下匆匆的脚步,仰头凝望,那曾经照过古人的星与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