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楼主: 玉叟

怎样评价袁开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玉叟 发表于 2011-5-27 01:21

                咸同贵州各族人民大起义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8日06:59 <贵州日报>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不断侵入,国内社会各种矛盾不断加深、日益激化。
  首先是地主阶级对各族农民土地的掠夺、兼并日趋激烈,造成大量农民丧失土地,贫困破产。地主阶级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成为占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其中既有汉族大地主,也有少数民族大地主。据《黔南职方记略》记载,下江、永从、台拱、清江、黄平、八寨、都江、麻哈、清平、古州10厅县,共有汉民8678户,而典买苗产者占72%以上,有的1户就买苗产数百份。黄平州一些苗族地区“苗产尽为汉有……昔日之苗寨今尽变为汉寨矣”。大批失去土地的人民只能给地主当佃农维持生计。
  其次是各族人民负担日趋繁重。从康熙起,贵州养兵费用的“协饷”每年白银37.6万两由中央或各省负担。到咸丰年间,贵州养兵“协饷”额增至80万两,中央和各省已无力顾及向贵州拨款而由本省负担,贵州财政年收入不过30万两,还不足协饷的40%,陷入极度困境。这些负担全被转嫁到各族人民肩上,实施中实行钱粮折饷兑,由交粮折成白银,农民的田赋负担增加了几倍,造成“富者以贫,贫者以尽”,许多人被迫“自掘祖坟取先人含敛饰物以折价”的悲惨状况。
  再次是高利贷剥削。当地的地主、奸商、官弁、驻军便趁机放高利贷,利息一般为“银利加三”、“谷利加五”。每“遇青黄不接之际,一月之内,须还至二石三石不等,名为‘断头谷’”,甚至赊借“一酒一肉,积至多时,有变抵田产数十百金”。另有各地豪绅、土司、亭目、把事等也趁机渔利。他们包揽钱粮耗羡,中饱私囊,将其赋税转嫁农民。
  1851年爆发太平天国起义,给处于黑暗统治下的贵州各族人民带来了希望。消息传来,各族人民无不为“太平王登基改元”而欢呼,纷纷组织起来,高举反清义旗,各地各族人民不断发生暴动,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各族人民大起义的高潮。这场起义因发生在清咸丰、同治年间,习惯上又称为“咸同贵州各族人民大起义”。
  咸同贵州各族人民大起义以1854年3月独山杨元保首先领导布依族农民起义,揭开了太平天国时期贵州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序幕,全省各地纷纷举起义旗,端绪纷繁,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各民族起义队伍主要有:
  1854年3月,独山县播让布依族农民杨元保率数百人在丰宁上司举义,提出“顺天成道,打富济贫”的号召,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包围独山州城,5月起义军遭清军残酷镇压而失败。另外还有布依族何得胜领导的黄号军起义。
  苗族起义队伍较多,以1855年3月台拱张秀眉领导的苗族义军最有影响,得到清水江两岸张老九、高禾、九松、杨大六等“千里苗疆”的积极响应。还有1855年秋贵定潘名杰领导的苗族农民义军,1860年5月黔西北陶新春、陶三春兄弟领导的以苗族为主的义军,岩大五领导的苗族义军,柳天成领导的义军,黔南下江潘老冒领导的苗族义军,等等。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张秀眉等苗族起义军在黄飘伏击楚军,取得大捷,消灭楚军3000余人、文武官员20余人的辉煌胜利。潘名杰领导的义军占领龙里、青岩、定番、广顺,与何得胜领导的义军、太平军联合多次攻打省城贵阳。岩大五领导的义军在芦狄哨伏击战争中击毙贵州提督赵德光。
  侗族起义军以1855年春天柱县姜应芳领导侗族义军最有影响,姜应芳早年创造“太平教”,利用其教组织和发动群众,起义很快攻下天柱县城,姜自称“定平王”,并发布布告,还计划出湖南,“挥戈直捣北京”,迅速向东、向北进军。由于叛徒出卖姜被擒,于1862年9月被凌迟处死。其部将陈大六继续斗争至1868年。
 水族起义军以1855年7月三都九阡潘新简领导的水族义军最有影响,提出“不缴粮,不纳税,打倒清朝享太平”的号召,17次围攻荔波县城,破城6次。
    土家族以江口、铜仁红号军,思南白号军,德江、沿河黄号军最有影响。红号军以“反折征”的号召,占领铜仁府城。徐、梅阵亡后,陈福林、刘士美继续坚持斗争。白号军提出“反折征,反捐输”、“反清复明”口号。推举朱明月为“秦王”,建立政权,国号“江汉”,颁发誉黄(布告)。队伍发展到20余万,纵横于黔东北、黔中、黔西北大片地方。黄号军攻占德江、务川县城。
 回族起义军以1858年11月盘县张凌翔、马河图领导以回民为主的起义。攻克兴义、普安、盘县等10余座县城。
    汉族起义军以1855年6月罗光明、罗天明利用斋教组织的有汉、水、苗等民参加的义军,1854年8月,桐梓人杨龙喜领导黔北农民义军最有影响。罗光明义军攻破都江厅和三脚,成为据点。罗天明攻占八寨厅,并成为根据地,称“天明王“,配合太平军围攻独州城。杨龙喜义军围攻桐梓县城和遵义府城,改桐梓为兴州,委曾联魁为知事,组织政权,改元汉江,杨自任总理,颁布了一系列文告。起义军前后7个月,转战25个厅州县。
  咸同贵州各族人民大起义,从咸丰初年到同治末年历时18年中,熊熊的革命烈火燃遍贵州大地,引起了清王朝政府的恐慌,清政府调集了黔、川、湘、楚、滇等数省的军队和地方团练进行残酷镇压。特别是太平天国被镇压以后,清政府更是集中兵力镇压义军,加上义军固有的弱点和局限性,各支起义军被一个个镇压,起义遭到失败。
    咸同贵州各族人民大起义具有明显的特点:贵州各民族相互联合、团结一致,相互呼应、支持,许多支起义队伍的领导人层都是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在每支义军队伍中,既有少数民族,也有汉族。众多起义队伍中,有相当部分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各支起义军都与太平军有军事上的联系,协同作战,共同攻城,抗击清军及地方武装。起义军还实行耕战结合,发展生产,保证军队供给。
     咸同贵州各族人民大起义,是贵州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参加起义的民族最多、范围最广、影响更深远的一次农民大起义,是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剥削压迫和民族压迫性质的革命斗争,是贵州近代史上的极其光辉的一页。

                                                作者:陈国安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贵州大学网“载文:《贵州大学堂的嬗变》,其中引用了署理云贵总督林绍年奏折中的一段话。这段话中有这样一句:“由总理学堂事务布政司袁开第、按察司全茂绩拟定章程具详请奏前来。”

     林绍年在奏折中提到的“按察司全茂绩”,肯定是《国闻备乘》所说的“臬司全绩“。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六盘水市文化体育新闻网”中登载的“历史文化名人”黄金印的简介如下:
   
    黄金印(1847-1870),苗族,水城坝子村人,水城咸同农民起义首领。咸丰十年(1860)起义,率起义军转战水城、郎岱、安顺、平坝等地,同治七年(1868)十月兵败降清,遣返水城,同治九年被水城厅同知袁开第杀害。

发表于 2012-3-3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玉叟 发表于 2012-2-29 16:35
”贵州大学网“载文:《贵州大学堂的嬗变》,其中引用了署理云贵总督林绍年奏折中的一段话。这段 ...

玉叟老师的判断可以成立。我感觉说得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12-28 00:03 | 来自广东
我有袁开第   真迹   正楷书法  感兴趣的朋友  加我QQ1933404949
发表于 2012-12-28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老帖又挖出来了啊!刚看到
这帖子火药味太浓,学术讨论,不可以人身攻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8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关于对袁开第评价的讨论是玉田文史版块的第一次网上研讨实践,由于是初次,缺少经验,一些人肝火旺些,出语偏颇些,也没啥奇怪。综观全局,这次讨论还是有意义、有成果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妥之处,大家还是引以为戒吧!愿今后的讨论更平和些、更理性些!

点评

完全赞同! 玉叟认为,在关于袁开第的讨论中,更多的是“造势”,是“意气用事”。在关于雍伯、伯雍的讨论中,尽管也有一些不谐和音符,但更多的是搜集和展示资料,使关心玉田文史的人们大开眼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7 08: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玉叟 发表于 2011-5-27 01:33
回复 4# 玉叟

             清末政治昏暗,袁开第曾经因为给自己的子弟“谋官”而陷入“保案”


     《保案之滥》这篇短文,中心是抨击清朝末期保举制度中的混乱和腐败。保举制度确是清代用人制度的一种,尽管这种制度与当时先进国家相比已经相当落后,但在大清朝是合法的。问题在于,由于清朝末期政治昏暗,保举制度成为达官显贵以权谋私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保举的项目泛滥成灾,而且保举的人员也是乌七八糟:“一岁保数十百案,一案保数十百员,刁绅、劣幕、纨绔皆窜名其中”!
      这篇短文的后半部分,主要是对发生在贵州的、涉及到布政使袁开第的保举一案进行揭露。大意是:广西各族人民起义军被镇压后,一些残余势力流窜到贵州境内,抢掠了丙妹等四个村镇。省会派兵追剿,却没有追上。这本身就暴露了贵州军政高官的无能,但是,省里的要员却就此事堂而皇之地请功,并且开列了一大串保举名单,要提拔一批“有功人员”。布政使邵积诚、袁开第,按察使全茂绩,贵阳知府严隽熙,都把自己的子弟和幕僚列入保举的名单之内!对于这一腐败透顶的案件,仁怀府同知涂步衢给时任广东道监察御史、直言敢谏的胡思敬写信,揭发此事,胡思敬听后感到十分诧异:天底下竟会发生这种咄咄怪事!为了核对涂步衢的揭发是否属实,胡询问了普定县令邹炳文,邹的回答是:“这种事在各省都有,并不是贵州才有。”言外之意是:对贵州出的这种事你不必大惊小怪!
      至于袁开第(他是两名布政使之一)在保举之案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读者完全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不须玉叟多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东方一剑 发表于 2012-12-28 08:42
关于对袁开第评价的讨论是玉田文史版块的第一次网上研讨实践,由于是初次,缺少经验,一些人肝火旺些 ...


      完全赞同!
     玉叟认为,在关于袁开第的讨论中,更多的是“造势”,是“意气用事”。在关于雍伯、伯雍的讨论中,尽管也有类似问题,但更多的是搜集和展示历史资料,使关心玉田文史的人们大开眼界。
     如果还有第三次讨论,我想大家的心态会更加平和,学术之风将更加浓厚。
     这也许表明,《玉田文史》正从童稚走向成年。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6 魅力 +6 收起 理由
小菜一碟 + 6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这是袁开第题王公濯(字丰垣)一诗的碑拓,原碑在王氏宗祠内。因是狂草体,玉叟认不出几个字来,请熟悉草体书法的网友赐教。


这是袁开第题王公濯(字丰垣)的一首诗,原诗在达王庄王氏宗祠。

这是袁开第题王公濯(字丰垣)的一首诗,原诗在达王庄王氏宗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