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44353|回复: 136

玉田地名知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9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我说的地名主要包括村镇名,山脉名,河流名,湖泊名.在这样的框架内,玉田县的地名究竟有多少?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找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最好不是简单地说出名称,还要说一说这名称的由来,它的地理位置,它的故事传说,以及它的可亲可爱之处.另外,有些地名已经作废了,但是我们不能把它们忘记,也应该摆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0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摘录<玉田说古>之"地名趣谈":玉田县的村名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在村名前冠以姓氏者为数特别多。本县有行政村750个,以姓氏冠名的达460个,相当村庄总数的60%还要多。其中,多数冠以单姓,如玉田镇的洪庄,最初为洪氏建庄,村里的主姓至今仍为洪姓;杨家套乡达王庄,系明朝永乐年间由南方迁来的王氏建庄,村内大部分人家都姓王。还有贾庄、张庄子、司家铺、潘家庄、李庄子等等都是以村中主姓为村名之冠。有的村庄是两个宗族共同创建的,则冠以双姓,如苗李庄,创建这个村庄的为苗姓、李姓两个宗族;还有朱廖庄、黄姚铺等等也是如此。随着年代的推移,有的村庄原来的主姓迁走或绝后,村庄的名称也往往被更换。比如杨家套乡的小套村,原名严家小套,系明朝末年严氏建庄于双城河旧河道内而得名,后来,裴、王等姓迁入,而严氏绝后,村名也便舍弃了严氏二字,改称“小套”。上述情况说明这样一个问题,最初立庄者多是一两家人,经过长时期的繁衍生息,或许还有其他宗族的加入,这才形成或大或小的村庄。
发表于 2006-12-10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有的村子如今没有立庄的姓氏,大概也是绝后了罢?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3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摘录之"地名趣谈"之二

有趣的是,在姓氏的后面,有些村名还加入了立庄人的职业。比如,亮甲店镇有村名为高木庄,潮洛窝乡有村名为王木庄,为什么村名当中有个木字?原因是这两个村庄的创始人都是木匠,原来村名就叫高木匠庄、王木匠庄,后来简化成现在这个样子。亮甲店镇有村名为肉张屯,立庄人姓张,而他的职业则是杀猪卖肉,村名由他的职业而来。杨家套乡有村名为刘把式庄,立庄人姓刘,是个耍把式卖艺的,把他的姓氏和职业连在一起成了村庄的名称。杨家板桥镇有个王贺郎铺,原名为王货郎铺,建庄人是位担货郎挑串村卖货的,后来因为谐音才把货郎演变成了“贺郎”。顾名思义,散水头镇的邓铁庄、郭家屯乡的铁匠庄、陈家铺乡的铁匠铺,石臼窝镇的王铁铺,这些村庄的创始人都以打铁为业,挣钱糊口。
发表于 2006-12-14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南
好,好帖子!喜欢看:有否彩亭桥镇名趣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4 12:57:35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14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玉叟兄:贵庚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还小哪,刚过七十三!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玉田说古·"村名趣谈">之三:在玉田县部分传统村名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权势的影响。有些宗族有一人或多人作官,为了炫耀权势,就在姓氏后面加一个“官”字,如郭家屯乡邵官屯,是因主姓邵氏有人作官而得名;亮甲店镇杨五官屯,以杨姓为主姓,而杨氏在辽金时期曾有五人在朝作官,故名;亮甲店镇大韩庄原名万泉庄,因村旁多泉而得名。明朝嘉靖年间,韩氏先祖弟兄四人奉诏由河南彰德府大韩庄迁到这里定居。韩氏奉诏而来,权高势大,强行将万泉庄改名为大韩庄(也称韩各庄);唐辛庄原名李新庄,李氏在这里聚居。清朝乾隆年间,玉田东关有个叫唐辛的人,迁到这里定居,依仗户大人多,有权有势,强行将村名改为唐辛庄。徐家屯原名卢家屯,明朝万历年间,徐氏出了太监,依仗权势,卢家屯被改为徐家屯。窝洛沽镇刘厨庄原名东沙沟,清光绪年间,村里有位姓刘的厨师在宫庭作饭,村名也就改为刘厨庄了。
发表于 2006-12-17 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主席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发表于 2006-12-1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南
以下是引用李伟的发言:主席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呵呵呵,玉叟老哥才高德高,其寿必高。还小哪瞧瞧瞧,玉叟老哥此坎已过,及坦途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8 10:01:2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9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前些日子,我孙子出言不逊,我批评他几句,他竟气扑扑地对我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叫也得去".我听了很生气,因为那时候我还没过七十三呢!说这话不是咒我快死吗?于是我大骂他是不孝之孙,他爸爸还踢了他一脚.全家人没有一个不数落他的.我孙子自知理亏,说自己不过是说着玩的.显然,他是在为自己掩饰.就好像刚刚在发展论坛发出贴子又把它抹掉一样如今,又有人对我说"七十三,八十四'这种话,但是我没有胆量,也没有必要大发脾气,骂他是不孝之孙了.原因有二,其一,贴子里说,这话是"主席"说的,既然是主席说的,我等草民只能诚惶诚恐了,你能把"主席"怎么样?当然,心里还是挺别扭.究竟是哪位主席,竟说出这等混帐话来?是姓毛的那位?他老人家七十三没有去,八十四也没有去,大概是到八十六才真的去了,自己说过的话不去落实,这不是言行不一致吗?如果是姓胡的那位,那就令人不可思议了.他是清华大学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又提出创建和谐社会这种令人振奋的目标,怎么也不会说出没有一点科学根据的话来.我估计,这位主席,很可能姓李,他是在借机表达他的野心.转而又想,凭他发贴子的水平,他有可能登上主席的宝座吗?唉,"主席"二字奥妙无穷,既然是主席,不管他姓什么,一定权利大大,本事多多,咱就忍了吧其二,听了这话,似乎也没有必要生气.因为我正好过了七十三,至于能不能跳过八十四那道门砍,那是由閰王爷决定的,你愿意不愿意都不起作用,恨你的人恨不得你明天就死,但那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说出来是为解气的;爱你的人愿意你长命百岁,同样也只是句良好祝愿罢了.可以由自己支配的只有一条,那就是:只要生命尚在.就要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又快乐我还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黄泉路上无老少".这句话肯定不是出自哪位"主席"之口,但也不是空穴来风,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常常得到验证吗.所以,我还是想把这句话告诉我的那个大不孝的孙子,让他不要太狂气,随时提防着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9 16:55:3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9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玉田县内还有一些村名是由封建帝王或其他历史名人的传说而来。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东征高丽,凯旋而归时曾经路过玉田,由此产生许多民间传说,于是乎,县内的很多村名都与唐王征东联系起来。比如城东公里处的亮甲店,据说是因李世民路过此地时遇上大雨、并在此处亮晒凯甲而得名;城东5公里处有村名为琵琶营,是因李世民所带的琵琶队曾在这里宿营而得名;玉田城北的谢甲庄,是因李世民曾在此地卸甲休息而得名。亮甲店镇的小韩庄、韩家林、小营这三个村子都与“辽国大都督韩昌”的传说密切相关。相传,小韩庄是韩昌的老家,韩家林是韩昌放马的树林,小营则是韩昌练兵的营地。林西镇西迷王会村之所以起了这样一个古怪的村名,是因为燕王扫北时,有一个王子曾经在这里迷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至于上述传说是真是假,今人已经很难考证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构成村名的另一个要素是地形、地貌。仔细阅读《玉田县地名志》就会发现,很多村名用上了山、河、泉、坎等字眼。林西镇有个临河庄,是山东章丘县百草坡的李氏迁到这里所建,因为地处兰泉河畔,起名为临河庄。林南仓镇的后湖定府则是由于位于后湖岸边而得名,杨家套村是因村址位于双城河已被废弃的河套之中而得名,西高丘村是因村址位于一片地势较高的土岗之上而得名。至于位于半山区的螺山、峰山、马头山、四角山、小泉、大泉等村名,都是因村旁或有山、或有泉而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我县村名中运用较多的文字还有东西南北、前后大小等等。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本来是一个村子,后来分成两个,为了避免重名,于是加上了上述文字。比如唐自头镇的大小燕山口两个村子,原来就是一个燕山口村,直到年土改时才分成两个。其中一村人口较多,地亩也多,就叫大燕山口,另一个恰恰相反,便称之为小燕山口。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两地立庄人距离较远,互相没有联系,信息不通,结果起了相同的村名;后来为了区分,也便在村名前加上了上述文字。比如窝洛沽镇有东、西定府庄两个村名。这两个村子相距十多里路,又有还乡河相隔。虽然都是明朝永乐年间立庄,但是两个立庄人并没有任何联系,只是后来发现村名相重,才各自在原名的前面加上了方位词。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我县大多数村庄自定名之后从未改变,有的村名则因种种原因几经演变。比如鸦鸿桥镇西轩湖甸村,乃是辽金时代王氏建庄,因为村东曾有一片水淀,当地称之为玄湖淀,村名乃是由湖淀名而定。清朝进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康熙皇帝名叫爱新觉罗玄烨,按照封建社会的礼仪,不管人名地名,只要与当朝皇帝的名讳相同,都是要避讳的,因此,村民将“玄”字改成了“轩”字。再后来,湖水干涸,形成一片草甸,村名中的“淀”字改成了“甸”字。虽然村名的字音没变,字形却发生了不小的改动。又如玉田镇的邦道庄,建庄年代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原名阮家场房,不久改称辛庄子。后来知道本县早已有了这个村名,加之这个村子位于从玉田去往鸦鸿桥的大路边,所以改名为邦道庄。(全文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