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7553|回复: 39

玉田籍历代进士知多少【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8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玉田籍历代进士知多少
      进士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宝塔尖。要想考取进士,首先要在各省举办的乡试中考中举人,然后才有资格“进京赶考”——参加在京都举办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主持,合格者称之为贡士。大约一个月后,贡士们再闯最后一关——皇帝亲自主持(或委托朝中一品大员主持)的殿试。经过殿试这一场“决赛”,分出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考生的命运才算敲定。一甲为进士及第,共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同进士出身。会试和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均在春天举行,所以又称 “春试”、“春闱”、“春榜”、“杏榜”等。皇家遇到什么特大的喜庆事,可以打破三年一考的常规,加试一科,称之为“恩科”。每科录取进士的总数不定,大多在300名左右。
     本文所要讲述的是玉田籍历代进士的一些杂事,琐事。全文将分六次陆续发出。
              
                                               之一、排名靠前的进士
       从现有资料看,名次最靠前的玉田籍进士是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考中的李及秀。这一科共录取进士298人,李及秀的排名是二甲第三名。因为一甲只有三人,那么李及秀的总名次应该是第六名。夸张点说,他与状元、榜眼、探花等项殊荣擦肩而过。后来,此人曾任河南巡按御史、户部郎中等职。
       排名比较靠前的进士还有桥河东村的蒋叙伦,此人为清朝道光壬午恩科(1822年)进士,二甲第十五名,总第十八名,曾在江西兴国、崇义、赣县等地任知县,是位廉洁自律、勤奋有加的清官,本省巡抚韩文琦曾经称赞他“明白干练”。可惜,蒋叙伦寿命不永,英年早逝。再其次是李长华,孙各庄(今属鸦鸿桥镇)人,光绪乙未科(1895年)进士,二甲第四十名,据说此人曾在京都任职,但尚未查到文字记载。
       说到玉田籍进士的考试成绩,还有一位情况特殊,那就是恩赐进士张应楫(今窝洛沽镇东贾庄村人)。令人不解的是,乾隆帝曾经接二连三地给张应楫以极高的赏赐:乾隆三十年(1765)恩赐为副榜(备取举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恩赐为举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恩赐为进士,同时恩赐官职为翰林院检讨。翻阅旧县志和《玉田张氏族谱》,虽然可以看出这个张氏家族是个“硕门望族”,可以看出其父张履谦曾经做过扶危济困之类的善事,可以看出张应楫颇有才华,但是仔细想来,这些似乎都不能成为他得到乾隆帝重赏的直接理由。看来,这个问题只能列入历史悬案之中了。
发表于 2012-5-1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9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读到玉叟老师新作,深受鼓舞。玉叟老师年逾古稀,仍然进取不息,非常值得我辈学习。
      关于玉田籍进士,因最近研究
新考释的辽代韩氏墓志,挖掘出一位辽代进士,名次也比较靠前。依据是《韩仆射铭石》中关于韩栾“进士及第”的记载,及《辽史.圣宗本纪》:太平“五年十一月庚子...求进士,得七十二人,命赋诗,第其工拙,以张昱等一十四人为太子校书郎,韩栾等五十八人为崇文馆校书郎。”
      看到玉叟老师专著,特将以上资料献出,供参考。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点评

感谢一剑老弟的补正。老实说,我对韩栾一无所知。此人生活在辽圣宗时期,应属韩氏第四代或第五代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19 0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东方一剑 发表于 2012-5-19 07:19
读到玉叟老师新作,深受鼓舞。玉叟老师年逾古稀,仍然进取不息,非常值得我辈学习。
      关于玉田 ...

  
   感谢一剑老弟的补正。老实说,我对韩栾一无所知。此人生活在辽圣宗时期,应属韩氏第四代或第五代吧?

点评

之二、官职较高的进士“学而优则仕”,考上进士就等于迈进了官场的大门。但是,在官场能否飞黄腾达,能否成为常青树,却是没有定数的。以玉田籍历代进士为例,有的坐上了宰相宝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19 0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之二、官职较高的进士
     “学而优则仕”,考上进士就等于迈进了官场的大门。但是,在官场能否飞黄腾达,能否成为常青树,却是没有定数的。以玉田籍历代进士为例,有的坐上了宰相宝座,有的则以七品知县为终点;有的自进入官场之日起终生为官,有的干了三五年便卷起铺盖回家闲居。决定因素方方面面,不是三言五语就可以说清楚的。
      官职较高的玉田籍进士几乎全部出于金代,其中最突出的当属祖籍玉田的辽末进士韩企先。据《金史》记载,韩企先是辽朝中书令韩知古的九世孙。辽朝灭亡后,他在金朝为官,官至尚书右丞相,封濮王,位列开国功臣。他死后,金世宗完颜雍称赞他:“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前后汉人宰相无能及者!”在编者拜读过的关于玉田韩氏家族的资料中有一种说法:这个家族在为辽韩效忠的过程中逐步契丹化了。但从韩企先身上可以看出,直到辽朝灭亡,至少还有部分韩氏族人保持着汉族的本色。
     名气较大的金代进士还有王寂,此人不但是著名诗人,被誉为“大定、明昌间文苑之冠”,还是一位高官,曾任户部侍郎、中都路转运使等职,晚年还曾代理礼部尚书。另有四位玉田籍进士官至节度使:韩铎,韩企先之子,曾任顺天军节度使;李瞻,曾任忠顺军节度使;李天吉,范庄人,曾任震武军节度使;傅霖,曾任崇义军节度使。金代节度使是各大州的最高长官,兼管军事和行政,是地方上跺脚乱颤的人物。
      明清两代的玉田籍进士,官居高位、名列正史的难得一见。能够混到正三品的有以下几人:刘本,官至山东按察使;王大智,鸦鸿桥河东村人,官至太仆寺卿;桑开运,官至山东提学道;孙晋墀,石臼窝人,此人在翰林院干了二十多年,曾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等职,还曾外放为山西提学道。

点评

之三、与旧县志无缘的进士清代编修的三部《玉田县志》都有“选举表”,总共记录了37位玉田籍进士的姓名及简况。通过查阅多种资料,编者发现一个问题:至少有6名进士的姓名没能载入这三部县志。下面就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20 07: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9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二甲三甲的第一名称为传胪,会试之后的贡士殿试一般不会再落榜,由皇帝再来一次排名,成为所谓的天子门生。
也有一说,国子监的监生也称其为天子门生,不知道第二种是否确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之三、与旧县志无缘的进士
      清代编修的三部《玉田县志》都有“选举表”,总共记录了37位玉田籍进士的姓名及简况。通过查阅多种资料,编者发现一个问题:至少有7名进士的姓名没能载入这三部县志。下面就是这6位进士的简况。
     从公元936年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起,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止,玉田县先后纳入辽、金、元三个王朝的版图,接受契丹、女真、蒙古这三个游牧民族的统治,共达400多年。其间虽然也曾实行科举制,但是制度远不够完善,更没有专门记载进士姓名的碑刻与典籍,辽代进士袁孝卿、韩栾;金代进士李天吉就是因为这种原因而与《玉田县志》无缘的。其中的韩栾,是韩知古的后裔,玉叟是经东方一剑指正,才知道这位进士的简况的。
     旧县志载有《大辽国燕京蓟州玉田东上生院无垢净光佛舍利塔铭并序》,标明了撰写者为“进士袁孝卿”。这篇碑文还载于《全辽文》等多种古籍。序中有袁孝卿的自述:“孝卿,县中一白丁也……”这句话说明袁孝卿确是玉田人,但他当时的身份是“白丁”,即平民百姓,他考中进士的年代应该在他撰写碑文之后。旧县志登载了袁孝卿的文章,而且称他为进士,却没在《选举表》中给他留出一席之地,猜不透是什么原因。
     金代进士李天吉,玉田县范庄(今属郭屯乡)人。此人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祖父李文在辽朝做官,曾任秦州防御史,父亲李福官至显威将军。李天吉“体貌甚伟,丰姿长髯”,于金天会十年(1132年)考中进士,曾任大兴尹、刑部侍郎、燕京(今北京,金朝为“中都”)副留守、震武军节度使兼代州防御使等职。李天吉的儿子李磐,颇受金世宗完颜雍赏识,官至明威将军、同知宣徽院事,封爵为开国伯。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徐家胡同村(今属潮洛窝乡)的徐浩考中进士,名次是二甲第五十八名。从《徐氏族谱》中还可以看出,徐浩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后被派为山西猗氏县知县,“钦加六品衔”。五年后卸职,卒于徐家胡同老家。他之所以与旧县志无缘,是因为当时的徐家胡同辖属于宝坻县,《玉田县志》当然不能给他留出席位。直到新中国建立后,徐家胡同及附近几个村庄才改辖于玉田县。
      跟旧县志无缘的玉田籍进士还有蒋式瑆(桥河东人)、赵绂鸿(城内人)、李长华(鸦鸿桥镇孙各庄人),他们之所以没有载入旧县志,是因为清光绪十年编修县志时(即光绪志),他们还没考上进士呢,甚至还穿开裆裤呢;而从他们考中进士开始到新中国建立为止,玉田县并没续修县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0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老师力作!好帖!又一颗卫星啊!{: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学生眼界大开!热切期待后续文字!{:soso_e142:}{:soso_e142:}{:soso_e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0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菜疙瘩凑热闹,从光绪版《玉田县志》里数了一下,唐辽金进士9人,明清进士共28人(10+18):

唐:阳峤
辽:韩企先、李瞻
金:王础、韩铎、王寂、蒙靖、傅霖、傅辅之

洪武:刘本
正统:刘子忠
成化:孟达
弘治:刘文宠、董锐
正德:张经
嘉靖:李充实
万历:孙光祖、王大智
崇祯:张首标

顺治:李及秀、李长秀、江中楫、桑开运、刘毓安、戴玺
康熙:郑恂
乾隆:宋昱、张应楫
嘉庆:王作肃
道光:蒋叙伦、孙晋墀、孙銮
咸丰:蒋庆第
同治:丁维、吉绅、赵英祚、尹椿


让老师见笑啦!
老师的文章那才是真正的研究啊!{:soso_e179:}{:soso_e163:}{:soso_e142:}

点评

之四、难下定论的进士难下定论的进士名叫刘操,字昭远,自号海蟾公。公元911年,割据河北北部及京津一带的大军阀刘守光登基称帝,建大燕国,委任刘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关于刘操,有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21 09: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之四、难下定论的进士
      难下定论的进士名叫刘操,字昭远,自号海蟾公。公元911年,割据河北北部及京津一带的大军阀刘守光登基称帝,建大燕国,委任刘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关于刘操,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
      刘操喜欢谈论仙家修性养命的学说,只是并未掌握要领。一天,有位道士前来拜访,刘操将他迎入中堂,恭敬地询问道士的法名,那道士只答说是“正阳子”——也就是“八仙”中的钟离权。几句寒暄过后,请刘蟾拿来十个鸡蛋、一文铜钱。道士先将铜钱放在桌上,然后在铜钱上放一只鸡蛋。蛋上再垒蛋,直到十只鸡蛋如宝塔般地垒在一起。这“宝塔”虽然未倒下,却摇摇晃晃,岌岌可危。刘操不由脱口惊呼:“好危险啊!”道士接口说:“相爷的身家性命比这更危险哩!”刘操一听,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忽然之间大彻大悟——高官厚禄也好,荣华富贵也好,都像垒起来的鸡蛋,随时都可能失去,甚至小命不保。他正想跟那道士吐露自己的感悟,那道士却收起鸡蛋,将金钱一掰两半扔在地上,飘然自去了。当天晚上,刘操催家人摆夜宴,席间假装喝醉酒,将杯盘酒具连同室里宝器一一摔在地上。夫人和几个儿子怒气冲冲,责骂不停,他却依然故我,照摔不误。然后他改换衣服,且歌且舞地离家出走。
大燕国仅仅存在了两年时间,皇帝刘守光就被对手擒获,不久被杀,其手下的达官显贵大多家破人亡。而此时的刘操正在华山一带修真炼形呢。后来,他进入终南山,养颐真精,锻炼神气,成为得道高仙,被道教全真派奉为“五祖”之一。传统剧目《刘海戏金蟾》,就是根据刘蟾的传说演绎而来。当年,玉田县评剧团曾经上演这出戏。
     关于刘操的出身,一般写作辽代进士。这话太离谱,因为刘操当丞相的那一年,大辽国还没建立科举制度呢,他总不能当了丞相之后再考进士吧。关于刘操的籍贯,大多写作“燕山人”,玉田境内有燕山,这是多种古籍所公认的。清代梁教无编撰的《玄门必读》,把刘操的籍贯说得最详细:“海蟾祖师,姓刘,讳操,字成宗(又作宗成),直隶遵化州玉田县燕山人”。
     但是,由于刘操这个人物神乎其神,正史对他没有任何记载,编者只好将他老人家视为“难下定论的进士”。

点评

之五、结局最惨的进士 在玉田县历代进士中,结局最惨的有两位。 一位是明朝初期的刘本。旧县志记载:“刘本,洪武年进士,由行人历任陕西左布政使,所在具有惠政。为人刚明廉介。以直获罪,降支趾(今越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22 09: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之五、结局最惨的进士
在玉田县历代进士中,结局最惨的有两位。
     一位是明朝初期的刘本。旧县志记载:“刘本,洪武年进士,由行人历任陕西左布政使,所在具有惠政。为人刚明廉介。以直获罪,降支趾(今越南)参政。”后来刘本在平定支趾一起叛乱中有功,升任山东按察使。此人还是位诗人,有诗集《云泉集》刊行于世。死后入祀玉田乡贤祠。
     如果单看旧县志的上述记载,刘本的一生虽有波折,但结局圆满。但据玉叟搜集到的资料看,这一记载恐怕失实。刘本在山东任职时,以尼姑唐赛儿(女)为首领的农民起义爆发,这个唐赛儿很牛,搞得官府焦头烂额。明成祖朱棣迫于无奈,竟然发布诏旨,要杀尽天下所有尼姑。唐赛儿不想牵累自己的同行,只好向官府投降。但在押送途中,神通广大的唐赛儿逃走,下落不明。朱棣龙颜大怒,追查山东官员的责任,结果,山东布政使储埏、张海以下12名官员以“纵盗”罪伏诛,在被诛杀的官员中,就有“按察使刘本”。
     结局比较惨的进士还有清乾隆年间的宋昱。宋昱的祖父是位投充庄头,属旗籍。按清廷规定,他的未来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继承庄头之位。他父亲却想让他参加科举考试,不让他当庄头。于是经多方疏通,改变了宋昱的家庭出身,宋昱也很争气,真的考中进士。几年后,这个问题被清廷内务府查出,宋昱不但被削掉进士功名,还被打了八十大杖,流放新疆,一去就是十年,你说惨不惨。关于此人的详细情况,我将在《玉田历史文化大观》一书中专题讲述。
     说实在的,刘本、宋昱都挺冤的,封建时代的严刑酷法令人不寒而慄。但历史就是历史,不会以现代人的意愿而转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3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我顶!!!

点评

之六、说说武进士古代的科举制度不但有文科,还有武科。但是,大多数朝代存在着“重文轻武”的倾向,所以有关武进士的记载遗漏多多。以旧县志为例,明代260多年,仅仅记载了6名武进士,而且多是一提而过,有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23 08: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之六、说说武进士
    古代的科举制度不但有文科,还有武科。但是,大多数朝代存在着“重文轻武”的倾向,所以有关武进士的记载遗漏多多。以旧县志为例,明代260多年,仅仅记载了6名武进士,而且多是一提而过,有的简略到只有姓名。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6名武进士中竟有3人是江家桥村(今属散水头镇)的江氏族人。这个家族的始祖江觉海是兴州左屯卫的一名士兵,《江氏族谱》写道,“寒族以武功传家,遵祖训也,故请缨之选代不乏人。”这个家族的第一名武进士是江应宪,官至陕西掌印都司——掌印都司乃是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江应宪之子江一鹏也是武进士,《江氏族谱》称赞他:“一鹏少年登第,武勇绝伦,任至大同守备,与大督都杜松为刎颈交,军中有飞将军之号”。
     清代,从顺治元年(1644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的240多年间,在《玉田县志》上留下姓名的武进士也是6名,其中,玉叟可以为读者提供一点资料的仅有二位,一是乾隆乙卯科(1798年)的孙煇(huī),二是道光庚戌科(1850年)的赵常豫。
孙煇(huī),字子昭,号萼楼,孙家瞿阝村人,先后任浙江温州卫守备、镇海卫守备,是位正五品武官。据《孙氏家谱稿》记载,此人不但熟读经史,“尤好天文、地理、医卜、武略诸书”,“平居喜恬静,寡言笑,见义必为,而和平正直,未尝与人有忤”。为官期间,他爱护士兵和百姓,“凡有便于军民者无不力为之”。他的人生信条是:“敬则人不敢欺,恕则人不忍欺”,大意是:你严肃端正,就不会有人欺负你;你善于理解别人,原谅别人,别人就不忍心欺负你。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孙煇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忠实继承者。
     赵常豫是考试成绩最好的玉田籍武进士,此人考了个“会魁”,或称“会元”,也就是会试第一名。遗憾的是,他在殿试中成绩不佳,没能排到一甲。此人官至京营游击,为从三品武官。
     还有一位武进士,因为中式年代较晚,所以与旧县志无缘。此人姓范名长春,字向荣,虹桥镇东会村人,他是玉田县最后一名武进士。范长春自幼酷爱武术,读完“四书五经”后专习武功。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考中武进士,曾任北京紫禁城武卫官,几年后被派往安徽省池州府任都司。他为官清廉,从不鱼肉百姓。当时,一些乘乱而起的盗贼、土匪非常猖獗,赌博、吸毒、抢劫案件不断发生,百姓惴惴不安。范长春身为武官,恪尽职守,捕盗抓贼,不遗余力,为维护池州一带的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辛亥革命成功后,范长春辞职还乡。关于这位武进士的详细情况,王兰阁先生有专文讲述,载于《玉田文史资料》。(全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3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人才多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3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soso_e179:}玉叟老师又一篇力作!好!{: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