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973|回复: 3

李春耕回忆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9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按:这是虹桥镇珠树坞村农民李春耕先生的回忆录,对了解玉田历史具有一定裨益。最初作者传给小菜版主,后又转到我的手里,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最近清理电脑文件夹,又看到这篇文字,心中顿时充满歉意,实在不应该长期压在自己的电脑里。于是赶紧采取措施以求补救,贴在这里。全文将近16000字,只能分几次上传了。
                                          一、 对前辈的概述
     我的祖先李彩华,字景天,例授文林郎,拣选知县。据家谱记载于康熙丙午年(公元1666年)由山东省鄣丘县李家圤迁居虹桥庄,年限不长又迁居珠树坞定居。
     珠树坞村中自北向南有一条主河道,名曰九龙河,九龙河往西约100米有一条小河沟,一年四季自北向南水流不息。小河沟紧临我家西墙。童年时代,曾记得河沟两边都砌着石坝,岸上栽着树,风景不错。据祖母和一些老人讲,先祖选择这两河之间,方圆百米之内定居,是经过风水先生看过的风水宝地。由于在这两河之间1万多平方米见方的地方全都是李氏后代,村里通称河西老李家(指九龙河而言),而社会上远近村庄的人多以我们西边的小溪为代名词,通称道沟李家。据一些老人们讲,过去道沟李家是书香门弟,京东八县有名的财主,玉田县四小家之一,这些都是耳闻,详细情况无法说清。“文革”时由于修路等原因,将小溪上游桥梁拆掉,小溪断流、填平,失去了原来的样子,时过境迁。旧貌换了新颜,所述这些事情都是土地改革以前的往事了。
      我的曾祖父李荣圻,字子田,据家谱记载,钦加六品衔,候补巡检,也算是官宦人家。从祖遗房产和一些遗物古董上看也不是一般庄户人家。据父亲讲,发送我曾祖父时是大排七(即七七四十九天)。夏天去世,棺木停放家中,待秋天发丧,在这四十多天里都为发丧做准备工作,天天有客人、有乐队,可见规模之大。
     我祖父李崇衔,字懋官,弟兄四人,排行老大,由于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影响,念了很多书。据父辈讲,读什么“论语”、“诗经”、“中庸”、“大学”等书籍,简直成了“书呆子”,没有进入仕途。在村里教私塾,帮大伙写写算算等事项为生。祖父的座右铭是“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老实人常在”,写成对联贴在门框上,一年一换,年年如此,并拿此项原则教育子女们,在村里人称老李家大先生。
     我父李恩濂,字得溪(指墙外小溪而言),1913年生人。他们姐弟共七人,我有一个伯父、一个叔父和四个姑姑,除去伯父于四十年代死于战乱之外,共余六人均年过八旬而寿终。
     我和父亲在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常听父亲说一些他过去的事情。父亲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深感兴趣,常听祖父讲一些诗词歌赋等,并且特爱学写毛笔字。幼年上学老师方继川是我们这一带很有威望的教育家,他要求学生在书法、珠算两项课程上必须过关,因为这两项在社会上比较实用。所以后来我见到他们这一届的几位老前辈,字写得都比较好。我父亲在班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得老师厚爱。但是由于当时社会政局动荡,军阀混战,峰烟四起,天灾人祸一齐向这个民族压来,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为了生存我父不得不在十六、七岁时就放弃了学业。
      离开学校后,我父决定自己闯出一番事业,只身徒步,翻山越岭,晓行夜宿走了半个月,行程1200里到达了赤峰以北的乌丹,投奔了我大姑夫。我大姑夫张懋庭是玉田暴动和黄林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暴动失败后为了逃避追剿,跑到东北山沟里的,由于他的智慧聪明,在那里混的不错。据父亲讲,到达赤峰一带后,自己仅凭一把珠算和一支笔参加应聘考试。被一家经营粮食的商号所录用。在那里干了一段时间,结识了一些有钱的富豪人家,这些人看我父亲文化水平高,联合起来要聘请我父为他们的子弟当老师。那时北方山沟里的人各方面都较闭塞,人也比较愚昧,没有多少文化人,我父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开办了一所小学,教二十几名比较有钱的富家子弟。这些人看我父教的可以,在待遇方面给我父亲的也比较丰厚,在这期间我父还捎带做一些其它买卖,生活很快就富裕起来。后来我老叔也离家去了赤峰,在那里安家落户,娶妻生子,一直未归。
     建国前夕,我父为了回家奉养老母,继承家业,不得不放弃那里的事业,买了一辆马车,拉上我母和我大哥及所有财物历时半个月回到珠树坞老家。据父亲所讲,回到家后当时在全村可算上是富户。重新翻修房屋,置办家具,安居乐业过上比较安逸的日子。建国后村里搞组织起来,进行土地改革,由于我父是文化人,一直参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筹建事项,我父本着正直做人、清白做事的原则,在村里负责财会工作,并办财会学习班,为其它村培养财会人员,后来又在大队副业等主持财会工作,直至“文革”被打翻在地为止。
发表于 2012-6-19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看来那时候去赤峰的也不少。

点评

因为小菜版主计划把《李春耕回忆录》选入文史网刊第二期,这里就不再往下贴了,特向网友致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21 08: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前进人生 发表于 2012-6-19 10:41
看来那时候去赤峰的也不少。


       因为小菜版主计划把《李春耕回忆录》选入文史网刊第二期,这里就不再往下贴了,特向网友致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2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菜疙瘩在这里也向大家说声“对不起”啦!请耐心等待,好饭不怕晚嘛!{:soso_e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