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虹】桥十四景并序
小序:丙辰之岁,秋雨连绵。闲坐书斋,殊觉无事。因将敝村洪桥庄之可以游览者,集为十四景。以解睡魔。
西乡稻熟
洪桥村西,有稻田数百顷。每至秋成之时,百谷俱已登场,唯稻始行收获。人挑车载,接踵盈途。所谓秋稼如云者,惟收稻之时,差堪相似也。他谷或有丰歉,惟稻则水旱不侵。除虫灾之外,频歌大有。村人赖之。南方多植稻田,北方有稻者绝少。是以弁为各景之首。
南浦蛙鸣
洪桥西南一带,半属坑洼。每至立夏之后,蛙鸣四起,昼夜不歇。村人皆以为聒耳可厌。不知其有时而独鸣,有时而群鸣,高低上下,顿挫抑扬,有一唱百和、箫韵九成之调。且众鸣皆止,一蛙独鸣,残声断续,又似有铿尔之韵。《致富奇书》有云:“立夏之后,上半月鸣者上乡熟;下半月鸣者,下乡熟。”是蛙鸣又可以验岁之丰歉,胡不可以志之?
东寺钟声
何寺无钟?何钟无声?何足以志?惟洪桥村东,铁佛寺之钟声异焉!不第钟声洪亮,音韵悠长;惟其钟声将止之际,似远似近,若断若续。令人有悠然出世之想。所谓暮鼓晨钟,发人猛醒者,大约即此钟声也。是以志之。
北河渔火
洪桥村北,有小河一道。北接三泉,南归沧海。居民赖以饮炊,稻田籍以灌溉。大有功于虹桥者,此河也。堤上杨柳 ,岸边蒲苇。四时俱有可观之景。惟至秋夜,渔舟泊岸,灯火微明。令人可远观,而不可近视者,唐人所以有“月落江枫”之句也。小村亦有此景。姑苏城外,不足志也。
铁佛佑世
洪桥村东,有古寺一座,名为铁佛。坐高一丈,像阔十围。外虽着金,内实为铁。建自有唐,迄今千余年矣。想贞观之世,劝谕天下,普建兰若,殆为护国佑民之意。敝村铁佛,多著灵异。乾隆五十六年,寺东忽出灵水济人,庙亦赖以重修。非我佛之灵异而何?是以为志。
圣像庇民
洪桥大街中,有关帝庙一座。坐西朝东。闻之老年人咸云:明末,闯逆李自成既入燕京之后,拷燎臣宰,需索金帛。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请我大清兵入援。闯逆驱兵,迎至滦州榛子镇,被我大清兵朴刀大箭,尽行杀败,四散奔逃。有自洪桥一路逃回者,入庄之时,正在饥饿,方欲抢夺民食,见正西云端中,关帝勒马横刀显像。贼兵遂皆不敢仰视,抱头逃窜。洪桥得以秋毫无犯。至今,求谶祈祷者,无不灵验,为一乡之保障云。
古柏凌云
即铁佛寺殿前,有巨柏一株。不知植自何年。高逾数丈,圆可一寻,亭亭直立,上接云霄。数里之外,即可望见。诚古柏也。
元坑圣水
铁佛寺东边,有湾坑一块。形若元宝。长可数丈,宽半之。内有小泉,清光照人,冬夏不竭。乾隆五十六年夏间,有盲人向此坑洗脸,双目忽明。咸以为奇。遂喧传远近。不但治目,饮此水兼医百病。两月之间,得香资数百吊。庙为之重修。亦异事也。
绕村荷香
虹桥村周围约七八里,绕村皆沟浍。四面有石桥四座,以通往来。沟浍中尽栽菡萏。有大红莲、煤红莲、粉边莲、锦边莲、并蒂莲、金佛座、杨妃面、六郎面、玉兰白、正面白、玉板莲、葱心白数种。每六七月间,花盛开时,香闻里许,绕村皆馨。洵称佳景。东坡有《咏西湖六月》诗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若先为敝村赞也。周敦颐先生若生于此时,必以洪桥为别墅矣。
六桥春柳
西湖苏堤有六桥,两旁尽栽桃柳,古今称赏。此固地以人重。敝村北,自大桥至范家庄,三里亦有六桥。两岸亦尽栽杨柳。四时俱可游览。惟至春间,淡黄疏绿,似锦如金。游览其间,更觉袅娜多姿。恐西湖之苏堤春晓,亦不过如此。特无东坡其人,以为之生色。
长堤烟树
洪桥村北,有护庄堤一条。绵亘百里。堤上尽栽杨柳。每于清晨月下、风雨晦月之际,堤上杨柳,或被雾气迷瞒,仅露中段;或被烟云缭绕,止见跟梢。且北有近紫遥蓝之山色,南有星罗绣错之房屋。河水映带,桥道相通。渔人执钓于河边,樵子挑薪于堰上。俨然一幅《辋川图》。恐善画之摩诘,欲绘一幅洪桥烟树图,亦必临笔停思,大费一番结构也。况“顺天八景”有蓟门烟树,“正定八景”有赵陵烟树。今洪桥堤上无数杨柳,谓之长堤烟树也亦宜。
巨桥垂虹
村所以名洪桥者,因桥高四丈,长有百尺,涵洞三道,巨然悬空。自西北望之,俨然万丈长虹。畿东除八里桥之外,无逾此桥者。亦大官【观】也。
石闸瀑布
洪桥村西里许,有石闸三道。系雍正二年,发帑官修。用以渡放河水,以灌稻田。其二闸、三闸,皆坏,惟头闸尚存。至五六月间,稻田需用河水之时,将闸板尽行渡上。其上来之水,多渡至丈余之高。盖水盛之时,闸板不能承受,水自闸板之上,悬空飞下,白范如练,宛若庐山瀑布。且见水声如雷。夜静,数里皆闻。真佳境也。
莲池藕利
洪桥绕村荷花,不独悦目,兼能获利。至秋分之时,新藕长成。甘脆适口,生熟皆食。又可做粉。有藕地一亩者,可抵禾稼数母【亩】之利。洵称美产。且其利又不专在藕也。莲子充饥,兼能清心明目。莲蕊烹茶,可以止嗽、医痨。莲叶裹物,能避鼠;煎汤,可以洗漆疮。莲壳拭砚,无痕迹;涂搽又可治天泡。莲瓣写人字,最易催生。莲藕捣为泥,又治冻脚。藕上之节,似可遗弃。煎汤服之,医吐血。叶梗烧灰,贮之炉中,无香头。藕之为利,有益于人。余所知者,如此。敝村何幸?有此中通外直君子之花!既可观玩之不尽,又能获利之无穷哉!
原注:此稿成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其子抄于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姓氏不详。
【菜注:虹桥,菜疙瘩生于斯长于斯,然于家乡历史之了解,九牛一毛而已。今偶得《虹桥十四景》,欣喜若狂,与诸网友共赏。亦彰显本版信息平台之所在,资源共享之宗旨。惜至今不知作《虹桥十四景》者姓字名谁,可叹!可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