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一碟 发表于 2011-9-15 19:17
菜疙瘩郑重提醒各位网友:停止谩骂与人身攻击!这里不是战场,也不是大街。适可而止,否则只能掉自己的价儿 ...
我本已经打算不再就这个课题回应了的。上午因为有事出门了,下午回来,看到竟然有人又挑起来,而且话极难听,什么落荒而逃。斑竹你看这不知说的什么。我当然也不会客气了。
回到玉田韩氏这个话题,我当时指出宿白先生的文章已基本将这个话题可信的材料囊括殆尽,这话引起极大反弹,而且这种反弹的声音带着盲目的自信,所以我也继续纠弹一二。不过,严格讲,我当时说的这个话不严谨,论材料,宿白先生当时不能利用后来出土的材料,无法说是将“材料”囊括殆尽。我的意思是,看了宿白先生的文章,有点题无剩义的感觉。
玉田韩氏我也曾收集一些资料,总体感觉是,这些资料总体上很有限,都比较好找,但韩氏家族早年在玉田的情况却仍然不是很清楚的。后来看了宿白的文章,我有了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文章,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大家就是大家。
在争论中,我也表示我最初的说法严格讲不确。但哪怕大家写于20多年前的一篇论文,仍然比现在一些大学老师(更不要说地方文史研究者)写的文章扎实,有价值!
有人将学术研究者概括为四类:“有材料有见识、有见识无材料、有材料无见识 、无材料无见识”。“有材料有见识”的是大家,既能提供新材料,又有卓越的史识;其次者,虽不能提供新材料,但非常善于利用已有材料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如红学研究中的朱淡文);“有材料无见识”者,就是独家发现、掌握了不少新材料,但没有什么学术创见,这类人专业的文史研究者中都不少。地方文史研究者利用便利条件,达到这个层面,就是不错的了,且可通过学习,尽量提高一点史识;“无材料无见识 ”的,这类在专业研究队伍中也不少。
自己属于哪一类。我想不用我来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