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8-2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古体诗最难得的就是直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完诗后总是要给街坊邻居读一读,问他们能不能读懂,如果读不懂,就重新写。“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等等,非常的直白。诗歌发展到了宋代黄庭坚时期,以黄庭坚为代表的一些文人觉得诗歌写的太直白了显得文化档次低,于是提出并提倡和践行了“点石成金”、“脱胎换骨”的诗词写作理论,这样一来,写出来的诗词借晦涩难懂,反而限制了诗词在社会上的流传。现在的一些人也喜欢写古体诗,但是他们认为只有严格的受制于格律才算是古体诗,受词汇量的限制,这些人写出来的诗词虽然符合了格律的要求,但是由于自造了好多词句,读起来如天书一般,除了作者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意思,别人根本读不懂。有兴趣的话版主可以开一个专门谈论古体诗的板块,大家在学习的基础上讨论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