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7634|回复: 38

王振元:毛主席与“玉田胭脂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5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玉田土地肥沃,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水稻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水稻品种也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出产在亮甲店镇小泉村的 “胭脂米”了。

  已故玉田籍历史学家、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光贤曾有专文记载:“这种米较细长,围绕长轴有一丝红线,故名胭脂米。煮饭或粥都是粉红色,有香味……这种米出产在玉田城东北十八里的小泉山下,过去是专为皇家进贡的,从来不外卖。
  小泉地处半山区,这里曾有多股泉水从山脚石缝间流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自明朝万历年间起,水稻栽培就从未间断。传说这里的泉水为春秋时期齐桓公率领大军讨伐令支和孤竹时所开凿,水质甘甜清冽。著名的“玉田八景”之一——“龙穴甘泉”就在这里。

  “据小泉村的老农讲,小泉的水质非常好,当年清朝宫廷曾经派人考察这里的泉水,经称量,认为与北京玉泉山的水基本相同,只是因为距离京都比较远而未被采用。改革开放后,经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技术评审组评审,在玉田县境内,东北自亮甲店小泉起,经玉田、三里屯、林南仓,到西南方向的东吉庄,确是一条天然矿泉水线。小泉一带,长期用矿泉水浇灌水稻,所产稻米品质极佳也就可以理解了。”(张树云著《玉田说古》)
  关于“玉田胭脂米”的资料,在史书中多有记载。其中记述最详细的当属康熙《御制文集》四集卷三十一页十,有一段云:“丰泽园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田谷种,岁至九月始刈获登场。一日,循行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种方盈,忽见一棵,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因收藏其种,待来年验其成熟之早否。明岁六月时,此种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 
  在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对“玉田胭脂米”也有详细记述。如《红楼梦》第53回,庄头乌进孝进贡的红帖上,有“玉田胭脂米二石”一条;第75回写到:“贾母问有稀饭吃些罢,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贾母接过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姐吃些去。”贾府上上下下的人中,凤姐独受“老祖宗”的“一粥之宠”,可见凤姐在贾府中的地位,亦可见制粥之米的珍贵。
  曹雪芹祖籍河北丰润。经查,玉田县的小泉村在玉田县城东北,距丰润县城25公里,原本是丰润曹家的一处别业。此村出产的稻米粉红色,人称“胭脂米”。至今该村老人都记得丰润曹家在这里建别业,曹家庄头到这里收租的情形。由此可见,曹雪芹对玉田胭脂米当然比较熟悉。《红楼梦》中写到此米时,现今传世版本有两种写法:“玉田胭脂米”与“御田胭脂米”。“两者并不矛盾,‘玉田’指原产地,‘御田’则指后来康熙在丰泽园亲种之地一一一也指他又曾将原产地区划为特产地段,加以圈护,立了‘御碑’记事,故此这块产地也称‘御田’”。(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著《胭脂米传奇》)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尤其爱读《红楼梦》。毛主席读《红楼梦》与读马列著作、读历史著作、鲁迅著作一样,是一丝不苟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毛泽东主席正住在中南海丰泽园。当读《红楼梦》时看到有关“玉田胭脂米”的这段故事,引起了浓厚兴趣,即命农业部、河北省寻找此米。后来河北省委果然寻到了,把培育收获的胭脂米运送给毛主席。因为此米珍稀味美,有一次前日本首相田中访华时,在贵宾席尝到此米,念之于怀,竟向毛主席请索此米,据确知者言,此米果然给了日本。”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著《胭脂米传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小泉的出水量逐步减少,到九十年代竟滴水不出了。这期间,稻田跟泉水一样,从多到少,从少到无。如今小泉村附近的稻田早已变成了旱田,连水稻的影子也找不到,更不用说“胭脂米”了。
  历史再次告诫我们: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搜集整理:王振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魅力 +4 收起 理由
小菜一碟 + 1 + 4 优秀帖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4-5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0-4-6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贤弟说干就干,愚兄佩服!
请问:搜集整理者王振元先生是否玉田人?是否出自《玉田粮食志》?
发表于 2010-4-10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有经济头脑的,能否扛起这块历史的招牌在开发一下呢。当然是千难万险啦。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贤弟说干就干,愚兄佩服!
请问:搜集整理者王振元先生是否玉田人?是否出自《玉田粮食志》?
小菜一碟 发表于 2010-4-6 11:39



    此资料是从网上搜得。作者王振元估计是彩亭桥镇中学的。下面链接王振元的一篇论文。
http://www.aqhxcz.com/html/jyjy/hzjy/98.html
匿名  发表于 2010-7-27 23:02 | 来自河北
我是王振元,我是一名老师,酷爱历史,尤其是家乡玉田的历史,最崇拜张树云老师了。呵呵有兴趣的同仁可以联系我啊QQ1127090279
发表于 2010-7-28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回复 6# Guest from 60.2.112.x


    王老师您好!我在【玉田文史资料】版块做版主,也是个教书的,热爱家乡历史。

以后还请多多指教!也欢迎您光临【玉田论坛】,常回家看看!
发表于 2010-7-28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0-7-28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玉田土地肥沃,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水稻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水稻品种也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出产在 ...
金柳 发表于 2010-4-5 21:52



    非常愿意丰润同胞把曹学芹的祖籍拉到丰润,因为那是俺的邻县,又同属于唐山市.说不定要沾些光呢.但据我的调查,亮甲店小泉村跟丰润曹家并无任何联系.清朝初期跑马占圈时,占据小泉一带的是一位王爷,后来这位王爷把这里的土地赏给了他的定居于遵化的女儿.小泉人说,每年秋季,王爷的女儿都要派一位叫李友基的遵化人到村里收取旗租.
匿名  发表于 2010-7-31 00:23 | 来自河北
回复 7# 小菜一碟


谢谢版主。我是王振元,有时间多联系吧,我的QQ1127090279
匿名  发表于 2010-7-31 01:21 | 来自河北
回复 9# 玉叟


      您好,我是上文的搜集者。谢谢您的指正。您的观点我在张老师的《玉田说古》第77页中早已经拜读过了。关于曹雪芹的祖籍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但是大家比较公认的是曹雪芹祖籍河北丰润。曹家的另一支定居在江西,我看过江西卫视的一篇报道,报道说江西曹家曾经和丰润的曹家比对过家谱,确系同祖同宗。连江西台也说当时人们都承认丰润是曹雪芹的祖籍没错。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它。再说清初的跑马圈地,小泉的土地确实被一个王爷霸占了。后来应该是有变化的。康熙皇帝曾亲自到小泉一代巡幸,还曾做过诗,当时曹家人和康熙皇帝关系很近,所以有人随行伺候,小泉的很多土地也被赐予了曹家。我的资料是一位老教师提供的。真实与否有机会我再进一步考证一下。谢谢了
   附 曹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他本人生于南京。

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少年时代,他“锦衣纨绔”、“饫甘餍肥”,过了一段豪门公子的奢侈生活。雍正五年曹家才开始败落。
匿名  发表于 2010-7-31 01:33 | 来自河北
回复 9# 玉叟


    丰润名人曹雪芹【转帖】


作者:董宝莹

来源:丰润区—百度百科


曹雪芹:(1724-1764),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丰润,生自南京,是丰润曹氏铁岭支第十六世孙。 曹雪芹一支源远流长,先人英贤辈出,汉代有开国元勋、丞相曹参,宋代有济阳郡王谥武惠的大将曹彬及其三子曹玮(官彰武军节度使谥武穆)。曹彬五世孙曹孝庆宋咸淳元年知隆兴府,家由河北灵寿迁至江西南昌(后落居在武阳渡村)。明永乐间,曹孝庆四世孙曹端明携弟端广溯江而北,卜居于丰润县咸宁里八甲,在县城西街路南建立宅舍,在城西还乡河西岸建立祖茔(后称曹家坝祖茔)。据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考证,明初蒙元残余不断东袭,辽东形势吃紧,朝廷派丰润伯曹义前去加强边防,曹端广随往辽东戍守,驻于铁岭卫东南腰堡村新建的城堡中,在那里繁衍生息。后金天命四年(公元1619)六月,满洲努尔哈赤取开原、铁岭,毁城掠物,人尽为掳。曹端广七世孙曹世选及子振彦等被俘,成为正白旗内务府包衣(皇室奴隶),转至沈阳。清初"随龙"进关。 因征战功高,清朝进关后,曹振彦做过山西省吉州知州、山西大同府知府和两浙都转运盐使盐法道;曾祖曹玺随征山西有功,而且也是诗文之士,后相继担任顺治帝的二等侍卫、銮仪正、江南织造监督和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22岁起作了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教引嬷嬷--保母,因为满族习俗极重乳保母,所以曹家受到康熙帝的恩宠。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伴读和御前侍卫、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后任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使。康熙帝六次南巡,四次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住在曹家。这种荣幸给曹家带来了鲜花着锦之盛。曹寅有两个女儿,长女奉旨嫁与平郡王纳尔苏(1690--1740)。他是克勤郡王岳托的四世孙,由此曹家攀上了金枝玉叶之亲。次女也嫁与了某王子,有考或许是蒙王子阿宝的继福晋。曹寅故后,其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曹颙病故,曹寅嗣子曹頫继任江宁织造。曹頫好学,在曹寅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康熙末年,宫内围绕嗣位问题,诸皇子结党营私、勾心斗角,曹家也卷入其中。雍正帝继位后,立即开始了对康熙亲信、近臣等与之敌对的王公一派附属人物的残酷打击。曹家自在忌恨之列,曹寅的妻兄李煦等亲友多人相继被抄家、流放、贬官、曹頫屡屡受到雍正帝的严厉申斥。 曹頫于雍正二年(1724年)闰四月二十六日,生子曹雪芹。当时江南已数月雨雪皆无,田禾枯焦,蝗蝻孽生,民心浮动。负有向皇帝报告江南"晴雨"的曹頫担心报轻了落下"不实之罪",报重了又令新登位不久的雍正皇帝恼火,正在为难。自雪芹降生的第三日--五月初一起忽然天降大雨,遍地甘霖,陆续下到初五日。曹頫看着书文相公起草的奏折中"连得大雨,淋漓沾沛"的话,又想起《诗经》里两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的名言,遂为雪芹取下"沾"的名字。雪芹祖母是位精明大度、稳重果断、仁厚慈祥,有着很高教养的世家主妇。她在连续遭到亡夫、丧子、失孙的大痛之后,嗣子又为添丁,就正应了一句中国传统的古话"假子真孙",对雪芹爱如奇珍异宝,视同身家性命。 但是曹雪芹的出生,除了一场久旱的透雨甘霖外,并没带来其它的好兆头。曹家是在头上悬着一把细发丝拴吊的利剑下生活的。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曹頫因"行为不端"、"骚扰驿站"、"亏空"等罪名被革职抄家,下狱治罪,全家成了罪犯。4岁的曹雪芹第一次领略了什么叫作灾难的处境。尤其是大祸临头时全家那种恐惧、窘迫、无告、绝望、举措失常的神情给这个孩童留下的记忆,一生都无法忘记。 曹家被抄的家产清单,简直太凄惨了。据说连雍正皇帝都"闻之恻然",于是将北京崇文门外蒜市口一处有着17间半房屋的小院拨给了曹家,还留给奴仆6人。至于曹頫本人,则受到了枷号示众的残酷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蒜市口小院使曹雪芹远离了皇室、满族贵官、八旗武士这类人群的气氛,而逐渐接近了较多的普通百姓和中下层社会的各式各样的人,这对他此后的成长影响很大。 清代满旗世家的规矩,小儿入学最早,督教极严。可是小雪芹长到六、七岁家里还没有聘师的能力。去旗中义学距离又很远,于是便到稍近些的表兄福彭家--平郡王府的家塾去附学。在那里,他的周详的礼数、优美的举止,极高的悟性,深受老师喜爱。但他另有怪脾气,会淘气,善思索,常发新奇的疑问。那些死板地认字、背书,不能令他感到满足。于是很快地转向了古代诗词、民间通俗文学、剧本、弹唱曲词等"杂学"、"闲学"。由此,他的文艺才华得到诱发,抒写生灵的能力得到培养。在福彭家的家塾里,他还有幸聆听到刚正不阿、不畏强暴,学识十分丰富,富有科学精神的翰林院检讨官谢济世的讲授,拜读了李贽、金圣叹点评的《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等六才子书。点评中的思想,令他愤慨深思;艺术,让他神观飞越。蒜市口附近大寺小庙,远近为邻,不可胜数。曹雪芹最喜游庙,在老仆的带领下他常常沉溺其中。关帝庙中尊为武圣的关羽,泰山行宫中的女神碧霞元君,太平宫中的王母娘娘,闫王殿里阴曹地府的"七十二司"、正殿寝宫中一百多个千姿百态的侍女塑像群,激发了他的灵源智府。这些相不相干的东西忽然在眼前结合起来,头脑和心灵爆出了一个火花,成为他写小说的构思契机。 从八九岁到十二岁,雪芹的家境日渐好转了,中国有句古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历史的条件仍然足以使年少的他逐步恢复了"公子哥儿"的身份和生活环境。在这日渐复苏的时候,忽然传来一个特大的新闻奇讯:雍正暴亡了。此后曹雪芹家那些同难同荣的亲朋,许多人很快回复了往日的荣华,曹雪芹"锦衣纨绔、饫甘餍食"的生活,也是从这时候经历过来的。在这样的日子里,他迷上了戏,也迷上了优伶,日久天长也学会了唱戏,还以良民公子身份登台表演,走上了"不肖子弟"之路。在他15--17岁的时候,风波掀起来了,家长对他规劝、诫斥、处罚,都没有用处,最后拿出了满洲人的老家法--圈禁。流着眼泪的老祖母、母亲,仁厚的老仆,心软的使女,关心他、心痛他、也劝勉他。他在被锁的空房里思索着天、地、人生的大道理,寻觅着人世的不平之源,抒发胸中的郁结--要写一大群不是臣,不是卑微庸陋,而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人物,并取名为"正邪两赋而来之人"。在圈禁之中,他反复思考着宇宙万物间情的高尚与高贵,思考着情可以改变薄俗浇风的巨大功用,于是生出要在所著之书中"大旨谈情"的宏想。 乾隆五年秋,原来痛恨雍正的绝大多数宗室王公参加了扶植废太子嫡子弘皙,让他夺回宝位的密谋。密谋失败,曹家及所有亲朋都卷入其中,他们再次被抄。这之后,曹雪芹渐渐达到"成童"之年。他也参加了科考,但只取得了贡生这名不见经传的卑微学衔。他还到官学中当过差役,在内务府做过笔贴式或堂主事。大约到了乾隆十三年,他因不甘为庸人驱使,结束了为皇家"服官"(作奴才)的经历。从此便转入一个十分困难的流浪时期。在大表兄平郡王府中,姑母会疼怜他、收留他,但受了不少下边人的白眼。他也曾去过岳父家,妻子已经亡故了,经历也不愉快。他阅尽了世态的炎凉。以后,他还住过马棚、庙堂、水井旁的小屋,真是每况愈下。在这种困顿的生活中,他开始了小说创作。一位叫潘德舆的诗文家记述了这样的情况:"此书作者当是一个怀有'奇苦至郁'的人。我听说此人平生放浪成性,无衣无食,寄住在亲友家。屋里除一几一凳之外,略无别物。每夜挑灯写书,无钱买纸,便将旧皇历折开,在纸背面写。"后来略强了一些,在什刹海边的一户富贵人家做了"西宾"。但后来因作《石头记》、写"坏书"的缘故被加上"有文无行"的罪名辞退了。以后生活愈来愈困苦。他滴泪为墨,研血成字,写小说成了他精神上的寄托或"出路",后来竟视这部小说的创作与自己生命相等的重要了。至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已经完成了一种"抄阅再评"的稿本了。这里边的评批之人是曹雪芹的一个如同《红楼梦》中史湘云与贾宝玉关系的女子--曹雪芹祖母的娘家孙女,称为脂砚斋。从《红楼梦》五次、数以千条的批语看,脂砚斋以全部心神来赞美作品,关切、疼怜、爱护、体贴、崇拜作者,她是曹雪芹第一个最深刻的知音者。她透露了大量字面深层的涵义和艺术的奥妙,也透视了作者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境界。 城内实在呆不下去了,最后曹雪芹来到西郊近旁的黄叶村。他的房院四周被茂密的蓬蒿笼掩,门前是一片野水,出门一望便是近在眉睫的碧水青山。环境是优美的,但住舍却破敝简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在那里他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日望西山餐暮霞"、"卖画钱来付酒家"的清苦生活。在北京西郊期间,他曾不止一次地前往江南寻访旧迹。其中乾隆二十四年那次史考最详,其主要目的是为他的《石头记》谋求出资刊版的东道主,但均无果而返。 到了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连着两年雨涝,这年又春旱异常,饥民离乡背井已十之八九,曹雪芹也贫病忧煎,身体精神颇萎顿。俗话祸不单行,夏初开始又传起了痘疫,雪芹前妻所遗的一个爱子染上此病,因无力救治,到了秋天竟然殒命。儿殇之后,雪芹悲痛万分,酒也喝得更凶了,不久就病倒了。这年除夕(实已入公历1764年,当是2月1日),雪芹在极其凄凉悲惨的情境下离开人世,终年40岁。 曹雪芹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千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真的是一个奇才、绝才。无怪乎他的《红楼梦》包孕丰富,被人比作"百科全书"、"万花筒"、"天仙宝镜"--在此镜中,我中华之男女老幼--一处处众生的真实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读者众人皆可各见一面。有的看见了政治、有的看见了家庭社会、有的看见了明末遗民、有的看见了晋朝名士、有的看见了恋爱婚姻,有的看见了明心见性、有的看见了谶纬奇书、有的看见了金丹大道,皆谓独探骊珠,因此才引发了认识思考的流派纷呈,蔚为大观的现象。从所有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那一部能够象《红楼梦》那样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了。 曹雪芹的思想博大,从宇宙天地,人生万物,以至哲理玄思,百般技艺,无不深研,而且感受之敏,体会之精、见解之切、表达之妙,超越一切前踪旧轨。他在《红楼梦》中自称"大旨谈情",其中之情非男女恋爱之情,是借宝玉对一大群女子命运的感叹伤怀,写了他对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相待的巨大问题。借了男人应当如何对待女子的这一根本态度问题,抒发了人对人关系亟待改善的伟思宏愿。《红楼梦》正是雪芹借了宝玉而现身说法,写他如何为一大群女子的命运而进行的忧伤思索。他独具慧眼,看到她们的干才、志气、识量、高洁、正直……都胜过掌权的须眉浊物不知多少倍。他为她们的喜而喜,为他们的悲而悲。他设身处地,一意体贴;不惜自己,而全心为之怜悯、同情、赞叹、悲愤。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没有半点儿"邪思"杂于其间。《红楼梦》中的宝玉待人最平等、最宽恕、最同情、最体贴、最慷慨、最不懂得自私自利为何物。他之用情,不但及于众人,而且及于众物。整部《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曹雪芹创作了我们中华文化史上一部精神境界最为崇高伟大的著作。 曹雪芹的先世在中华文化史中,魏之曹操、曹丕、曹植有"邺下三曹"之誉,清初丰润曹鼎望、曹鈖、曹鋡,有"都下三曹"之称,近祖自曾祖以下沈于文学湎于艺术已历四世。他们的家风是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精通诗文词典、书画弦歌等百般技艺。他特别富于灵心慧性,有着多情善感的诗人气质,同时又是善思、善悟的学人哲士。因此他创作的《红楼梦》在艺术手法上有着一喉两声,一手二牍;双管齐下,目送手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空谷传响,一击两应;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横云断岭,得空便入等无数奇方妙术。加之丰富的内涵、深刻的社会思想,被誉为举世名著,受到后人的推崇与仰视。早在清嘉庆年间就有"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赞词。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文化的旗手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新中国建立后,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又作了我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之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的深刻阐述。 曹雪芹把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成就推到了峰巅,他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学大师,名字于1967年已经高标在宇宙间--水星的环形山上,万古长存,与日月同辉! 现在有文字根据,曹雪芹祖父曹寅与丰润曹鋡青少年时有许多彼此寄居的生活,其中曹寅在丰润住过的时间较长,对祖籍的情况极为熟悉,对祖籍亲人及山水万物,怀有深厚情感。曹寅称丰润曹鋡兄弟为骨肉、同胞、连枝、雁行,称早亡的曹钊、曹鈖为亡兄,还以"沄沄大江流,烟霞相与期";"何日对床听漉酒,疏花零叶绕东篱";"长城近日无坚垒,末路相看有敝庐"等诗句表达盼望晚年回归祖籍丰润的强烈情感。至于曹雪芹是否到过祖籍丰润,不见文字记载。但是《红楼梦》中有许多内容都缘于丰润,说明他对丰润情况也很了解,而且感情深厚,以至写入自己著作之中。 丰润曹氏旧居位于县城西南部,从明末清初就形成了并列的两个建筑群落。每个建筑群落各有一个主宅,一个旁宅,一条间道。这两个宅邸北面是东西通行的城内西街大道,南面是个死胡同。但是硬有一家开南门,不走北门。两家大门一南一北,这与《红楼梦》中荣、宁二府相毗邻,很切近,但相互往来须坐车绕行很远的情形极相似。这两个建筑群落隔道向北,也是曹家一片住宅区,这片住宅区北边有一个曹家的大花园,内有假山、人工湖、长堤、寺庵等。这与《红楼梦》中荣、宁二府同大观园的方位关系又相近似。《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府有着十分清晰的丰润祖籍旧居的影子。 曹雪芹还把祖籍地的典故写进著作之中。《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史湘云咏白海棠诗句:"神仙昨夜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蓝田种玉这段古老的传说是京东玉田县得名的来历。玉田县城北7.5公里的麻山,至今还有刻着"古人种玉处"5个大字的石碑立在那里,距丰润城仅30公里。那么,玉田何以在《红楼梦》中称作"蓝田"?细读《玉田县志》就会知道玉田麻山北面有一山泉,积水蓝色,称为蓝泉,向南流淌的小溪称蓝泉河。蓝泉河浇灌两岸土地,故玉田又称蓝田。所以丰润曹氏十三世曹鼎望的诗中,清道光年间丰润知县王仲槐撰写的碑文中,都把玉田称为"蓝田"。 曹雪芹又把祖籍丰润的物产写进自己著作之中。《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庄头乌进孝向主子贾珍进献年贡的物品单中有"御田胭脂米二石"。玉田县的小泉村距丰润县城25公里,是丰润曹家的一处别业。此村出产的稻米粉红色,人称"胭脂米"。至今该村老人都记得丰润曹家在这里建别业,曹家庄头到这里收租的情形。早期版本《红楼梦》的"御田"二字,就直书为"玉田"。 曹雪芹还把祖籍丰润的历史人物写进《红楼梦》中。《红楼梦》第七回醉骂王熙凤、贾蓉的仆人焦大对小主子说:"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别说你这样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杆子呢!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作官儿,享荣华富贵?……"在曹雪芹家怎么也找不到焦大的影子,丰润曹家就有这样一个仆人。清初,在山西大同平定姜瓖叛乱的战斗中,丰润曹家曹继参、曹云望与曹雪芹高祖曹振彦、曾祖曹玺在睿亲王多尔衮和敬谨亲王尼堪的率领下一齐与敌奋战。当时曹继参、曹云望分驻代州,叛军将代州围得水泄不通,形势异常险峻。曹继参带去的"悍仆"陈良与曹云望登城御敌,"发三矢殪三寇,贼怯走",使战斗转危为安。这也正可以应《红楼梦》中女仆讲说焦大"随主子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主子背出来"的话。所以说《红楼梦》里仆人焦大是以丰润曹家仆人陈良为原型创造出来的。 曹雪芹在他的著作中还写进了祖籍丰润的许多地名及其形貌。《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史湘云、林黛玉陪贾母在山上赏月。史湘云说:"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凹晶。这'凹凸'二字历来用作轩馆之名的人最少……只是这两个字俗念作'洼''拱'二音。"丰润曹家的白云岭山庄别业所在村庄就叫凹凸村,读音与史湘云所讲完全一样。凹凸村背靠的白云岭,《丰润县志》称其"飞青舞碧,樵径入云……"。该村一半在山坡,一半在山脚。山脚村西还乡河绕村南流,在近村处形成一个水面宽阔的大水湾,与史湘云所讲凸碧山庄、凹晶馆的地形地貌完全一样。可见曹雪芹对祖籍这处别业也很熟悉、很有感情,并再现于著作之中。 曹雪芹在他的著作中还使用了大量丰润方言,经研究统计,十分典型者就达200多处,例如表临时摘借之意的"倒扁儿",表把好处白给别人意思的"填还",表漂亮意思的"干净"等等,都是非丰润而绝少的地方土语。 丰润山川万物,地理风情,历史人文;丰润曹氏的家族文化,思想情感在曹雪芹这位伟大作家成长及其著作《红楼梦》的创作中,有着很多重要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周汝昌先生《曹雪芹新传》 、《红楼梦新证》 、董宝莹主编《丰润曹氏家族》
匿名  发表于 2010-7-31 01:38 | 来自河北
回复 7# 小菜一碟


版主您好,我是王振元。有人评论了我的文章,我非常感激。想和人家多交流,请人家多指教。能告诉我 玉叟 是谁吗?不会是张老师吧。谢谢啦
发表于 2010-7-31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回复 13# Guest from 60.2.112.x


    王老师您好!请问您侧重研究玉田历史的哪些领域?以后还要多多向您请教!玉叟正是张树云老师!欢迎您在本版块多多发帖,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另外,建议您在【玉田论坛】注册一下,可以方便今后的交流。
发表于 2010-8-2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玉叟


      您好,我是上文的搜集者。谢谢您的指正。您的观点我在张老师的《玉田说古》第77页中 ...
Guest from 60.2.112.x 发表于 2010-7-31 01:21

    关于曹学芹的祖籍,您在阅读周汝昌、董宝莹的大作的同时,最好研究一下现任红学会长冯其庸的有关论述,他是力主辽阳说、反对丰润说的。两相比较,才能把问题了解得准确一些,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嘛。至于康熙帝将小泉一带转给丰润曹家一事,您最好到小泉调查一下。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直到清朝后期,那里仍由一位家在遵化的庄头(姓李名友基)收取旗租。
    我对曹的祖籍问题并没有认真研究过,我既没有相信丰润说,也没有反对丰润说。但我知道这样一点:即使丰润说是正确的,也只能说明曹雪芹的五世祖(爷爷的爷爷)是丰润人,后迁居到东北。曹雪芹的曾祖和祖父公开承认是千山人(即辽阳)。要说丰润对曹雪芹有多大影响,那实在有点夸大其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