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464|回复: 6

【连载】我的故乡古镇虹桥——五十年前的故乡印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我的故乡古镇虹桥
——五十年前的故乡印象
作者:赵宝琦
我的故乡古镇虹桥.jpg
作者简介:赵宝琦,原籍玉田县虹桥镇,上世纪七十年代入伍,本世纪初退出现役。

目录

第一章 入诗入画丰腴小镇(05)
第一节 虹桥古镇冀东奇葩(6)
第二节 清代故园入诗入画(19)
第三节 丰腴小镇儿时画卷(25)

第二章 历史悠久典雅小镇(34)
第一节 古镇市井清代留痕(34)
第二节 古街古景儿时记忆(38)

第三章红火集市繁华小镇(52)
第一节 建国伊始升平气象(52)
第二节 集市贸易红红火火(56)
第四章 男耕女织苦乐小镇(66)
第一节 农家起居篱笆小院儿(67)
第二节 男耕女织苦乐年华(76)

第五章 异彩纷呈流光小镇(86)
第一节 下里巴人京东皮影(86)
第二节 阳春白雪家乡大戏(90)
第三节 多样文化自娱自乐(93)

第六章 翻身解放新颜小镇(97)
第一节 民国战乱灾荒轶事(98)
第二节 轰轰烈烈土改运动(112)

第七章 昂首前行奋发小镇(122)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123)
第二节 人民公社是金桥(130)
第三节 “大跃进”引发灾难(140)

第八章 天灾人祸蒙难小镇(147)
第一节 千军万马“深翻地”(148)
第二节 商店惜售“无粮果”(151)
第三节 墨吏整治“逃跑户”(173)

第九章 四清“文革”留痕小镇(181)
第一节 四清运动的印象(182)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印象(186)
附:洪桥十四景记(196)
后记(208)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序言

“昨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眷恋自己的故乡,历来是古今中国人特别浓烈情感之一。在故乡这两个简朴的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思想哲学和民风民俗。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久久徘徊 。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融化于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古老而弥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几千年来,乡土情结是所有游子的共同心境。人们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抔黄土,都寄着深厚的情怀,纵使到了天之涯、海之滨,也难以割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哪怕是一纸乡书,一句乡音,往往都能让游子激动不已。故乡是一首永生永世永远唱不完的歌!故乡是中国诗词城堡里永恒的主题!乡情、乡愁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史上写也写不尽,唱也唱不完。

所谓乡愁就是一种深切念及故园的忧伤心情,也是一种对家园眷恋的深厚情感。近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记住乡愁。进而言之,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乡愁是什么呢?

共产党人的乡愁就是中华民族过往几千年的苦难辉煌;就是当代亿万挖山不止的愚公子孙;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族复兴的希冀与向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窃以为共产党人的乡愁正是古代贤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悲天悯人博大情怀在新时代的腾跃与升华。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情怀:牢记家国苦难,牢记中华传统,牢记为民宗旨,牢记创业艰辛,牢记历史使命,牢记复兴担当,因为这正是我们最大的乡愁啊!

仔细想一想乡愁也好、故乡情也罢,其中都包含哪些内在的也是最为基本的情愫呢?如若将其展开,其中既有对家乡自然景观的赞美爱恋之情,也有对家乡人文气象的仰慕敬佩之情;既有对故土生活百态的思忖眷恋之情,也有对家乡民众疾苦的悲悯之情;既有对家乡沧桑历史的追忆沉思之情,也有对家乡民众安康幸福的期盼希冀之情;既有对家乡百姓昔日战天斗地的崇敬讴歌之情,也有对家乡人民今朝幸福生活的称赞仰慕之情。

年过古稀老眼昏花、思维迟钝,然而心愿未了,夜不能寐。决计继续敲击键盘,抒发一个游子的故乡情怀。既然要行文,那么首先要设纲立目、谋划通篇。想来想去,上文所记乡愁之中那八种情愫不也正是举纲张目“垒土起屋”行文爬格子的“四梁八柱”吗?

故园一世缘、游子永生情。咳!一个情字怎么得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正文

我的故乡----河北省玉田县虹桥村(历史上称为洪桥庄)。它坐落在冀东大平原腹地,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袖珍小镇。作为少小离家、从戎戍边几十载的游子,那份思恋故土的感情啊,就别提有多么浓烈!
  
为了全面展现五十年前的家乡的基本面貌,以下分章节记述虹桥古镇的自然景观、人文气象、市井文化、生活百态、民风民俗、沧桑岁月、历史变迁等相关内容。

第一章入诗入画丰腴小镇

浓烈故乡情,首先表现在对家乡自然景观的爱恋上面。虹桥古镇丰腴俊美的景象,深深印刻在我儿时记忆里,一生一世挥之不去。

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上大凡有了水,就有了一方的沃土和一方的草木丰美,就有了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大千世界,于是也就引来逐水草而居的人群。天地之间大凡有了人,就有了为生存繁衍而无休无止、永不停歇的劳作,于是在广袤的土地上建起宜居的村庄与城郭,也就有了社会经济与市井文化地孕育发展与繁荣。“大道至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能逃脱这个客观规律的支配呢?

我的故乡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虹桥古镇,就曾经就是这样一片地肥水美的好地方。它紧紧偎依在自己的母亲河——荣辉河畔。它的丰腴与俊美绝不亚于江南水乡。

然而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地球荒漠化进程加剧,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随着金钱大潮的反复冲击,家乡自然景观发生亘古以来不曾有过的巨大变化。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远山,干涸淤积已久的河流;面对不断沙化和早已被毒化的土地;面对污水横流、垃圾围城;面对滚滚烟尘、雾霾缭绕,虹桥古镇早已失去以往的丰腴与光彩。每每看到这一切,心中便会凭空增添许多感慨与惆怅!在感慨中追思,在追忆中感慨,在惆怅中感悟,在感悟中惆怅,啊!在资本狂潮裹挟下,人们只知懵懵懂懂莽撞前行,茫然忘记了祖祖辈辈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园被糟蹋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多么可惜!

可喜可贺的是近年以来,国家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政策逐步落实,并且大见成效。真乃民族之大幸,百姓之大幸,后代子孙之大幸!

本章着重记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故乡虹桥的自然景观,借以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0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第一节 虹桥古镇冀东奇葩

如前所述,如若将冀东地区比成一座大花园,那么玉田县就是园中之园,我的故乡虹桥古镇就是这座大花园里、园中园内一枝艳丽的奇葩。   
  
(一)

既然说到冀东地区,冀东地区首先是一个行政概念。

冀东曾经是一个正式的行政区域,即民国年间设立的河北省冀东道公署。从历史沿革上看,一九一三年一月,中华民国袁世凯政府颁布《划一现行地方各级行政官厅组织令》,废除了晚清旧有地方制度,改设省、道、县三级管理体制。随后冀东道成立。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殷汝耕在通州区以“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发表宣言,声称自即日起“脱离中央,宣布冀东自治”。十一月二十五日,殷汝耕在通州区蓟密专员公署召开了“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成立大会。十二月二十五日,殷汝耕又将“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一九三七年七月,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由通州区(今北京市通州区)迁到唐山,标志着当时唐山正式成为冀东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七日,伪河北省公署在天津成立,下设冀东、津海、保定、冀南四道(含平、津)。

如前所述冀东地区首先是行政区划,与此同时又是地理名称。

冀东地区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北倚燕山,南临渤海。历史上冀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包括当今的唐山、秦皇岛;天津东部、北部的宁河、宝坻和蓟州;也包括廊坊北三县,即:三河、香河、大厂;还包括北京东部的通州、顺义、平谷和密云等县。现如今每当人们提到冀东地区多为唐山、秦皇岛两市的代称。

一望无际的冀东大平原,东临渤海、西系太行、南接津门、北挽燕山。这是一片景色迤逦秀丽、物产丰富、广袤富庶的土地。东起山海关老龙头的万里长城蜿蜒西去,犹如一条巨龙腾跃在燕山山脉崇山峻岭之巅,世世代代庇护着这方神奇热土。

自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涌出的眼睛甘泉,汇成条条小溪,汇成道道澎湃的大河,就像叶片上的叶脉一样,日日夜夜为这片土地输送着甘甜乳汁和丰富营养。

祖祖辈辈勤劳朴实的庄稼汉,就像永不疲惫、酿蜜不止的蜜蜂,一样朝朝暮暮用勤奋劳作的双手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冀东大平原又是天子脚下的热土,历朝历代统治者无一例外将其恩泽特别投向这方土地。备受呵护的冀东大平原啊,你是天之骄子。天之骄子能不俏美、能不靓丽吗!

冀东大地美,美就美在她一年四季如诗如画!

阳春三月,冀东大地一片翠绿,吐蕊百花、草间鸣虫、丛中蜂蝶、枝头啼鸟,点缀其上;飞转的辘辘、拉犁的耕牛、油黑的脊梁、挥舞的银锄,装点其间;大地涌动起春之绿潮!

夏日里,四野飘彩带、山岗杏李黄,新麦初熟日、原野飘麦香。看吧,一望无际麦田之上,顶着芒刺挂着露珠儿、齐刷刷、平展展的麦穗儿托举起光灿灿的太阳。此时此刻冀东大地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

秋天里,天高云淡、果满枝头、高粱晒米、鱼虾正肥,四面八方唱起丰收歌儿。你瞧,朝霞一抹、大地着色、玛瑙生辉,醉了远山、醉了原野、醉了满脸汗水、满面笑容的庄稼汉。此时我的家乡又成了一片火红火红的世界!

入冬了,瑞雪飘来,染白静动大地,染白跳跃山岗,染白笑语山林,染白欢歌村庄,这时冀东大地竟然变成如梦如幻的银色天地!

世人都说自己家乡好,可我要说唯有我冀东大地入诗入画,最美、最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二)

11.jpg
古人种玉碑(位于玉田县城北十华里的麻山顶山)

我的家乡河北省玉田县坐落在燕山南麓,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县邑。早在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渔阳置无终县,武则天当政时期的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改无终县为玉田县。所谓“玉田”的称谓可溯至周朝末年,因历史典故“伯庸麻山种玉”而得名。这里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民国年间玉田县属于冀东二十二州县之一。按现今行政区划,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最西部的玉田县为唐山市属辖区。

玉田向西距离北京约计一百多公里,向南距离天津约计一百多公里。玉田与北京、天津基本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玉田西面和北面与天津市蓟州区接壤;西南面隔着一条蓟运河与天津市宝坻区相望;南面与天津市宁河区相连接;东面与唐山市丰润新区毗邻;东北面与遵化市相连通。

玉田县的国土面积铺展开来,就像一片秋海棠的叶子。地形总态势呈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平缓倾斜。据此可以将玉田县按二比四比四的大致比例分为北、中、南三个部分。北部是属于燕山余脉的浅丘山区,约占县域国土面积不足20%;中部为土质较好的平原地带,约占县域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多;南部为河渠纵横的地势低洼地区,约占县域国土面积不足40%。

前文提到水对于自然环境乃至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毛主席早在建国之初就反复强调水是农业的命脉。在他起草的八字宪法中,把水列为第一位。那么玉田县的水环境如何?又发生哪些变化呢?众所周知,县域水资源主要两部分,即: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是大气降水、县域自产径流和外域入境客水。地下水自然是掘井所取得的井水了。

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前,玉田县水资源十分丰富。域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境内主要河流大都是从燕山深处一路涌来,自北向南直奔渤海而去。现今域内还有蓟运河、金水河、兰泉河、双城河、双城河改道和还乡河等六条河流。这六条河流以蓟运河为首自西向东一字排开。

在上述河流中,县域西侧的蓟运河和县域东侧的还乡河为过境河流。蓟运河,上游有泃、州二河,分别发源于兴隆县境内燕山南麓的青灰岭和罗文峪。泃河、州河在天津市蓟州区(原蓟州区)青甸洼南张古庄(属宝坻)汇流后称蓟运河。蓟运河经宝坻、玉田、宁河、天津滨海新区于北塘镇入渤海,干流长一百五十多公里。还乡河发源于迁西县燕山脚下泉庄,在《山水经》中称浭水(庚水),历史上一度称环香河、渠梁河。其自迁西县流经丰润、玉田后入宁河丰台镇,向前七八公里汇入蓟运河,最终经北塘汇入渤海,全长一百六十公里。两条过境河流自宋辽时期就是南北水运的重要通路,为冀东重要水上交通线。

县域内其它几条河流,如:源头于唐自头村的金水河;古称蓝水发源于三乐台南陀山一带的兰泉河;起源于玉田东北方向与遵化县接壤界山口的双城河等均属于玉田县县域之内的河流,也都是蓟运河水系的支流。


141.jpg
唐 水 涌 蓝——唐自头镇陀头山兰泉河源头

除了上述几条河流之外,县域内还有众多河流和沟渠自二十世纪七80年代以后陆续干涸消亡了。例如:源自燕山脚下大泉和小泉的荣辉河,大概消失在二十世纪80年代。源自玉田县城东孟泉,其后汇入双城河的清水沟子,大概比荣辉河消亡得更早一些。

66.jpg


自远古以来,玉田就是一块水草肥美、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位于玉田县城东的孟泉古人类遗址就是明证。后来经过历朝历代地开发演进,冀东玉田变得愈发俏丽。二十世纪50年代,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孩提时期,故乡玉田依然保持着自古以来的那份古朴典雅,那份庄重秀美。

北部丘陵地区,眼眼清泉永不休止地喷吐着清澈泉水,把琼浆玉液般的甘甜毫不吝啬输送到千家万户;弯弯小溪永无倦意、日夜奔流,一路叮咚、歌喉婉转;一条条大河从各自源头奔来,汇入淙淙溪流,接纳沿途渗入河道的浅表地下水,顿时水势大增,犹如千军万马、形成汹涌澎湃之势,意志坚定地向着大海冲去。那时,即便是位于各条河流最上游的燕山脚下座座小村庄,也都是绿水怀抱、泉水叮咚、杨柳婆娑、芦苇蓬蓬、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优美去处。

中部平原地区一把能攥出油来的黑土地,一片连着一片一直连到天尽头。春种粒粒粟,夏开朵朵花,秋收颗颗籽,冬储担担粮。那一片又一片的黑土地呀长满了高粱、玉米、小麦、大豆、谷子、棉花。你养育了我们的先人,养育了我们,也必将责无旁贷抚养我们的晚辈。

占县域之内国土面积百分之三十几的南部地区,属于低洼地带。人们都说冀东大平原坦荡如砥,然而平坦之中亦有高低起伏。玉田南部地区,共有八处形似锅底的洼地。这些洼地俗称“大洼”,十年九涝。在那里似乎水是多了一些,每当洪水来袭,便会滞留下来形成“养老水”,于是那一方土地也就成为一片泽国。适者生存,人总是要适应环境的。粮食减产了,绝收了,可鱼虾螺蟹正肥,水产捕捞顺势兴旺起来;陆路交通中断了,可借助舟楫之力,水上交通却便利起来;农田劳作暂停了,可是每家每户以芦席、茓子为主的编织业却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姥姥家就在玉田县南部地区,在我小时候几乎每年暑假总会去那里小住几日。高高台地上的小村庄,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明光闪亮的水面,密密麻麻一片连着一片芦苇荡,捕鱼捉蟹的点点渔舟,奋力前划的洄游鱼群,叽叽喳喳、噗噗啦啦飞出巢穴的水鸟……,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至今存留在不老的记忆里。
(以上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三)


古镇虹桥是一座优美而灵动、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村庄。如前所述,若把冀东地区作一座百花盛开五彩缤纷的大花园,那么玉田就是园中之园,而虹桥小镇就是这美丽大花园中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

说到虹桥镇,它首先是一个行政区划。

作为行政区划的虹桥镇,位于玉田县中心地带。东北面和东南面为亮甲店镇、鸦鸿桥镇以及窝洛沽镇,南面为石臼窝镇,西面和西北面为林南仓镇和彩亭桥镇,北面为玉田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县以下行政机构按区、乡、村建制,虹桥镇为六区。虹桥古镇既是区政府所在地,同时又是虹桥乡政府所在地。虹桥古镇按不同方位分为东会、南会、西会、北会四个行政村。

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成立。虹桥古镇的行政机构调整为公社、管理区和生产大队以及生产队。原来的区变成了人民公社;原来的乡变成了管理区,行政村变成生产大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以后,落实党中央关于“调整、改革、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原来的公社变成公社管理委员会、简称公委。虹桥公委原来下辖的虹桥、散水头、钱家沟、陈家铺等四个管理区变成四个公社。各公社属下的行政村仍为生产大队,只是作为农村基本核算单位的生产队进一步划小了。以东会大队为例,其下属生产队由原来的三个调整为六个。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公社体制被废止,建立起县、乡(镇)、村体制。

现如今虹桥全镇总面积八万余亩,人口三万多人,耕地面积近六万亩,下辖的三十八个行政村。 虹桥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粮食、蔬菜,是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重镇。玉米、小麦为小镇骨干农作物,其他还有甘薯等。另外古镇历来就有蔬菜种植的历史传统,其中大白菜、土豆、甘蓝、芹菜、西瓜、辣椒等品种种植已成规模。

虹桥镇交通便利,县乡公路发达。玉鸦、玉石两条公路贯穿境内,与南环路、珠虹公路构成镇内“井”字型公路的主框架。虹桥镇文化悠久,在其所辖村落中,建村历史均在四五百年以上。其中镇政府所在地东、西、南、北四会和东北部的前、后独树等六个村庄始建于唐朝以前。全镇民风淳厚、人文环境良好,为全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说到虹桥古镇,从狭义上讲就是指虹桥村。它是我记述“故乡情”的重点之所在。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虹桥就已经划分为四个行政村了。至于从何时开始虹桥就分为四个行政村的,因无历史资料可供考察,故而也就没有办法向前追索了。小镇占地呈长条状,主体建筑群落居中,东西各有一个与古镇主体群落稍稍隔开的小村子,恰似一个农夫挑着两只箩筐。

古往今来,小镇虹桥似乎是玉田县南部低洼地带与北部高岗地区的分界线,同时也是连接水路交通与陆路交通的枢纽。沿蓟运河、荣辉河河道从洪泛区水网地带划来的舟楫,大都在虹桥止舟上岸。人们从这里换乘骡马或车辆继续北上。从农家播种的农作物的情景来看,似乎也能证明古镇虹桥是玉田县南部低洼地带与北部地区的分界线。解放初期,虹桥村北种植的庄稼有小麦、玉米、棉花、芝麻、红薯等,然而村南的土地则盐碱含量较高,只能种植红高粱和黑豆之类耐涝和抗盐碱的农作物。

记述虹桥小镇就不能不写家乡的母亲河——荣辉河。

66.jpg

荣辉河一段河道现已成为县城公园

登高远望,古镇四周坦荡如砥、沃土无垠。面北极目远眺,燕山余脉重叠蜿蜒,犹如一幅巨大墨绿色屏风横亘在天际边。就在那蔚蓝色天与墨绿色山融合在一起的尽头,有一条小河宛如银飘带般自北向南逶迤淌来。它便是清朝嘉庆皇帝御笔赐名的荣辉河了。荣辉河原名小泉河。嘉庆二十一年(一八一六年),清嘉庆帝从沈阳祭祖归来,在小泉河畔行宫驻跸,欣赏秀美静谧的田园风光之余,为端庄秀丽的小泉河赐名为“荣辉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荣辉河的源头是来自燕山脚下的两眼甘泉。其名分别叫大泉和小泉。

135.jpg

“龙穴甘泉”——确指燕山脚下的小泉。

荣辉河水流经玉田县城附近,又有城南暖泉汇入。

137.jpg

“暖浦飞砂”——确指玉田城南暖泉河。

另荣辉河沿岸浅表地下水十分丰富,形成无以计数涓涓细流汇入河道,故而水势不减反而大增。地理常识还告诉我们一个基本事实,在冲积平原上流淌的河流多为弯曲型河道,每每呈现出蜿蜒曲折的水流路径。荣辉河故道就是在冲积平原上自然形成的古河道,所以也是九曲十八弯。

听啊,看吧!泛着银光的河水一路欢声笑语向着太阳、朝着虹桥小镇蜿蜒而来。它扭动着柔软身躯逶迤前行,到了虹桥小镇的东北角儿,自北向南流淌的荣辉河突然之间俏皮地来了一个近乎九十度的大转弯,紧贴着虹桥小镇北面一路自东向西流去,流出县域汇入蓟运河。古往今来,荣辉河既是蓟运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同时也是故乡的母亲河。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大概是一九四八年前后,刚刚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减轻水患,采取“以工代赈”方式组织劳力在小镇东北角儿荣辉河转弯处沿着虹桥小镇东侧,一路向南重新开挖了几十里长的新河道,连接贯通了荣辉河与双城河。听老人说虹桥村东原本有过一条沟渠,村民习惯上称它为渠儿沟儿。新双城河与荣辉河连通的初始河段就是在渠儿沟儿故道上开挖的。新双城河一路向南,在出村两三里路处,又有呈东北西南流向、起源于孟泉的清水沟子汇入。

一九五八年人民政府又组织人力在双城河与荣辉河连接处,建起了一道高大的水闸。每当建于双城河河道上的主闸开启时,清澈的荣辉河水滚滚南下注入双城河;每当关闭主闸,开启建于荣辉河故道上的副闸时,荣辉河水就沿着它原来故道缓缓西去。这两道水闸的修建,发挥了抗旱排涝双重作用,为家乡民众造了福。

综上所述,在这个世界上大凡有了水,就有了一方的水草丰美、鱼虾肥硕、花红柳绿、树影婆娑。也就引来逐水草而居的人群。天地之间大凡有了人,于是也就建起宜居的村庄与城郭,也就有了生产活动以及社会经济、市井文化的孕育发展与繁荣。如此说来水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抒发故乡情一时一刻也不能忘记了家乡的母亲河。

注:文中插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第二节 清代故园入诗入画

  自古以来,虹桥就是玉田县的八大古镇之一,从已知史料得知,虹桥古镇早在清朝道光年以前称洪桥庄。 为增加历史厚重感,如今记述故乡秀色,首先引入古人所著《洪桥十四景记》。在这里让我们借助古人不朽的文字来一次历史穿越,亲眼看一看二三百年前,虹桥古镇到底是什么样子。

《洪桥十四景记》写作于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时间先后相继三十三年。他是由虹桥古镇前贤润德公、建之公(永平府拔贡生,赵基)等五人集体创作而成。《洪桥十四景记》全文由序、记、诗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记景与记事部分为润德公所作,写作时间是公元1七九六年秋(嘉庆丙辰年)。序言部分为润德公之子所作,写作时间为一八二九年夏(道光己丑年)。诗作部分的写作当以赵公建之为主,写作时间大体与写序时间相近。

《洪桥十四景记》行文流畅、文字华美,遣词炼句独具匠心。文中将记景写实与借景抒情巧妙结合在一起,向人们呈现出两百多年以前故乡虹桥的绮丽风光。通过古人笔下描写,我们可以真实感觉到故乡虹桥自古以来就是一座风景秀美、古朴典雅、充满灵动、生机勃发的村庄。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古人笔下虹桥古镇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

在《洪桥十四景记》之中共有“西乡稻熟”“南浦蛙鸣”“北河渔火”“绕村荷香”“六桥春柳”“长堤烟树”等六处景观,如实记叙了古镇虹桥优美绮丽的自然风光。

图片2.png
胭脂米

在“西乡稻熟”一景中,润德公记云: 洪桥村西,有稻田数百顷。每至秋成之时,百谷俱以登场,唯稻始行收获。人挑车载,接踵盈途。所谓秋稼如云者,惟收稻之时,差堪相似也。他谷或有丰歉,惟稻则水旱不侵。除虫灾之外,频歌大有。村人赖之。南方多植稻田,北方有稻田者绝少。真是一派“喜看稻菽千重浪,百顷良田报岁丰”的喜人气象!先贤又有诗作讴歌此情此景:

西乡一带稻芃芃,百顷良田报岁丰,

临水乍翻红罢亚,绕村维看碧玲珑。

尝来玉粒千家遍,收尽黄云两岸通,

最是晚时光景好,满场人碓月明中。


说到玉田县特产“胭脂稻”,早在明清两朝就已经成为“贡米”。现有史料说,明朝万历年间,“徐贞明奉命于鸦鸿桥沿河五十里,以及青庄坞、后湖、三里屯、小泉皆曾治为稻田”。清朝雍正初年,即一七二三年又有怡贤亲王“试兴水利”。那时候,“四局营田遍畿辅,乃首先试之于吾玉”。 在虹桥十四景记中也曾几乎一样地记述,“洪桥村西里许,有石闸三道。系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发帑官修,用以度放河水,以灌稻田”。

玉田特产胭脂稻,米颗粒略长,每一颗颗粒上均带有红线,且籽粒饱满、晶莹剔透。将此米蒸制成饭,则香气扑鼻。对于玉田盛产的胭脂稻米,官方文献多有记载。据说用胭脂米熬成的米粥香气扑鼻,是慈禧老佛爷的最爱。就连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亦曾有过关于胭脂稻米的记述。

在“南浦蛙鸣”一景中润德公写道: 洪桥西南一带,半属坑洼。每至立夏之后,蛙鸣四起,昼夜不歇。村人皆以为聒耳可厌。不知其有时而独鸣,有时而群鸣,高低上下,顿挫抑扬。有一唱百和、箫韶九成之调。且众蛙皆止,一蛙独鸣。残声断续,又似有铿尔之韵。《致富奇书》有云,“立夏之后,上半月蛙鸣者,上乡熟;下半月蛙鸣者,下乡熟”,是蛙鸣又可以验岁之丰歉,胡不可以志之!继之又有建之公等人续诗其后:

何处传来鼓吹声,一渠流水乱蛙鸣,

乘时最喜风初度,得意便宜雨乍晴。

漱玉飞泉同作响,垂金碧草共忘情,

渔人钓罢停桡久,南浦遥遥报六更。


暂且按下古人“南浦蛙鸣”一景不表,如今回忆我们这一代在孩提时期(二十世纪50年代)到田间捉青蛙的往事也是历历在目。那时节打着赤脚、挽着裤脚、提着布兜,只需不到一两个时辰便可抓到满满一布兜的青蛙。如今人们已经明白了,两栖类动物是观察环境污染的晴雨表。 由于面源污染、水源污染,不仅在田野里即便在水塘里也很难再见到一只青蛙了,还到哪里听到蛙鸣声呢!

在“北河渔火”一景中润德公记叙道: 虹桥村北,有小河一道,北接三泉,南归沧海。居民赖以饮炊,稻田借以灌溉。大有功于洪桥者,此河也。堤上杨柳,岸边蒲苇,四时俱有可观之景。惟至秋夜,渔舟泊岸,灯火微明。令人可远观而不可近视者,唐人所以有“月落江枫”之句也。小村亦有此景,姑苏城外不足志也。“北河渔火”一景配诗为:

河滨夜半泊渔舟,灯火荧荧景色幽,

隔岸芦花飞白絮,接村人语静高秋。

寒釭明灭疏林外,冷焰辉煌古渡头,

遥望矶边横月影,浑疑钓艇慢投钩。


润德公所记虹桥村北小河便是家乡母亲河——荣辉河了。这条河流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然河水丰盈,“北河渔火”中所记景物依然如故。

润德公在“绕村荷香”一景中写道: 虹桥村周围约七八里,绕村皆沟浍。四面有石桥四座,以通往来。沟浍中尽栽菡萏,有大红莲、煤红莲、粉边莲、锦边莲、并蒂莲、金佛座、杨妃面、六郎面、玉兰白、正面白、玉板莲、葱心白数种。每六七月间,花盛开时,香闻里许,绕村皆馨,洵称佳景。东坡有咏西湖六月诗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句出于南宋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编者注),若先为敝村赞也。周敦颐先生,若生于此时,必以洪桥为别墅矣。

建之公等为其配诗为:

花花叶叶绕村多,潋滟方塘涨碧荷,

一派幽香通鼻观,千株丽质漾金波。

霞光映水云拖锦,粉腻依人绮襟罗,

晚步堤边聊寓目,隔溪遥唱采莲歌。


在“六桥春柳”一景中润德公记叙: 西湖苏堤有六桥,两旁尽栽桃柳。古今称赏,此固地以人重。敝村北,自大桥至范家庄,三里亦有六桥,两岸亦尽栽杨柳。四时俱可游览。惟至春间,淡黄疏绿,似锦如金。游览其间,更觉婀娜多姿。恐西湖之苏堤春晓,亦不过如此,特无东坡其人,以为之生色耳。“六桥春柳”一景,建之公等的配诗为:

杨柳千条荫远汀,六桥斜跨影玲珑,

鸭头新涨烟痕翠,雁齿平铺黛色青。

游客屡过来往路,春风初度短长亭,

谁云情尽频攀折,好护朱阑莫作萍。


图片1.png
长堤烟树

长堤烟树是润德公笔下的虹桥古镇又一处美景: 洪桥村北有护庄堤一条,绵亘百里。堤上尽栽杨柳。每于清晨月下,风雨晦明之际,堤上杨柳,或被雾气迷瞒,仅露中段;或被烟云缭绕,止见根梢。且北有近紫遥篮之山色,南有星罗绣错之房屋。河水映带,桥道相通。渔人执钓于河边,樵子挑薪于堰上。俨然一幅辋川图。恐善画之人摩诘,欲绘一幅洪桥烟树图,亦必临笔停思,大费一番结构也。况顺天八景有蓟门烟树,正定八景有赵陵烟树。今洪桥堤上无数杨柳,谓之长堤烟树也亦宜。建之公等的诗作为:

漠漠轻烟一带迷,茏葱树色荫长堤,

依稀峻岭青痕江,隐映遥村翠黛低。

似有人来芳径外,更疑舟倚画桥西,

登高极目浑难辨,多少飞花逐马蹄。


以上几段《洪桥十四景记》优美文字的记叙,为人们勾勒一副流光溢彩的靓丽图景:小河弯弯、渔帆点点,渠浍丰盈、池塘碧水,宜雨乍晴、波光涟漪,小桥座座、流水潺潺,微风扑面、岸柳婆娑,游鱼摆尾、群蛙争鸣,绿草茵茵、菖芦茂盛,稻禾连陌、荷香绕村,好一派“浓妆素抹总相宜”、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水乡田园风光!

注:文中插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