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810|回复: 1

新中国第一支天降奇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十一天 练出首支“天兵”

  空降之后快速集结。
  训练骨干向其他战士讲解跳伞要领。
  成功完成首次跳伞的女兵。
  □文/图 人民网
  在现代军队系列中,有一个年轻的兵种——空降兵。由于其具有部署快速,垂直打击、出其不意完成打击任务等特点,逐渐发展成为各国军队序列中执行重大空中,地面特种作战任务的依靠力量。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就有一支这样的部队,他们用实际行动为自己赢得了无愧于“天兵”的称号。
  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的第三天,15名中国空降兵首次成功伞降在因地震与外界隔绝的四川阿坝茂县地区,将该地区的受灾情况等信息发回了救灾指挥中心,为地面救援人员赢得了时间,在中国空降兵发展过程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让外界第一次近距离了解了中国空降兵。如今,重温这支“天兵”的成立,让我们更多了解这支神秘的部队。
  周恩来起草组建决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部队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组建的。1949年下半年,我国大陆基本解放,蒋介石率残部逃到了台湾。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必须准备渡海作战。为此,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的指导思想和解放台湾的需要,认真考虑了组建空降兵的问题。
  1949年8月1日,中央派刘亚楼率王弼、吕黎平等人赴莫斯科,与苏联有关方面商谈帮助我国建立空军的问题。刘亚楼于8月18日电报请示中央“为准备攻占台湾,伞兵登陆对从海上登陆作战可能发生大的作用,建议军委准备组织伞兵。如果可以,则准备向苏联同志提出订购运输机和降落伞,并请其派顾问和教员。”
  中央于次日电复:“原则上同意组织伞兵,但请向苏联同志征询下列各项意见:1、伞兵条件如何,需要训练多长时间方能参加战斗,训练的条件如何?2、据我们所知,国民党也曾有过伞兵的组织和指挥,但从未使用过。我们有人民条件,有游击战争经验,自与他们不同,但伞兵登陆或者有海上登陆的配合,或者有适当的群众及地形条件进行近距离的扰乱,这样需要多少人方能担任上述任务?3、苏联空军负责同志对我们组织伞兵的意见如何?我们的条件是否具备?”
  刘亚楼遵照中央指示,与苏联空军负责同志进行了磋商。同年11月,中央经过认真研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为中央起草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决定。1950年2月15日,向苏联政府聘请41名顾问,订购降落伞300具,为空降兵部队的组建创造了条件。1950年4月1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抽调人员组建空降兵部队。  
  空降旅汇聚全军英雄
  根据空降兵将处于敌后独立作战,必须具备英勇顽强、机动灵活的特点,中央军委要求从各军区、野战军抽调一批战斗英雄和模范班、排干部组建空降兵。
  1950年5月27日,中央军委又电告各部:如确难按条件抽调,其不足者,可以一、二等功臣补充,如仍不足时,则按政治可靠、身体健康。战斗勇敢、表现好等条件,从战士中补选。空降兵部队领导机构的组建,要从有指挥作战经验的步兵师团营领导干部中选拔。一个多月之后的7月17日,中央军委确定部队新组建的空降兵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一旅。
  万事开头难。筹备组建空降兵部队困难很多,工作千头万绪,除大力选调干部、抽调兵员和筹措物资等项工作外,首先抓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确定编制,组织多大规模的空降兵部队,怎么个编法,我军没有经验,当时只能向苏联空军学习。经空军领导机关同苏联顾问团研究,参照苏军建设空降兵的经验,考虑到我军的实际情况,本着敌后空降、小分队、配合正面部队作战的基本指导思想,确定旅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炮兵司令部、供给处、技术处、医务处等机构;作战和保障分队,设第一、二、三、四狙击营,1个迫击炮营和几个战防炮营,1个坦克营以及通信、侦察、高射机枪、工兵、运输、卫生等直属连队,全旅共编3884人。因组编空降兵我军无先例无经验,这个编制基本上是照搬苏军的,甚至某些职务名称也是沿用苏军的,如后勤副旅长、技术副旅长等。
  二是选择基地。空军领导认为,当时空降兵部队只有一个旅,除了主要担负解放台湾任务外,还要应付国内各个方向突发事件等情况,训练基地选在中原地区比较合适。为此,当时的空军副司令员常乾坤带领苏联顾问赴开封、新乡、安阳等地进行实地勘察,5月9日向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写出报告,认为开封、郑州两地可以作为空降兵训练基地。聂荣臻于5月23日批示同意。
  随后,中央军委电令中南军区,责成河南省军区将开封机场附近原日本兵营和郑州机场附近的房屋全部腾出交陆战旅使用。旅组建后,由于开封一地能容纳全部人员,故未进驻郑州机场。
  训练基地定点河南开封
  训练基地位于河南开封东南,距城1500米,是日军侵华时修建的营房,营区场地广阔,营房面积有数万平方米,营区离机场只有1500米,并有直通公路。机场南面有面积很大的平坦沙荒地,可供跳伞着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训练基地。   
  空军陆战第一旅的旅部领导机构,是由中央军委责成第3野战军组建的。苏联顾问团一行41人,在旅机关到达前,7月底由空军领导机关人员陪同从北京先期到达开封,由开封市政府负责接待,暂住市交际处,到9月,营区内“顾问楼”修好后,才搬进营区。顾问团除旅长顾问沙别里车夫上校外,还有政治委员顾问朱伯柯中校、参谋长顾问巴拉斯基中校,旅机关的炮兵、作战、伞降、通信,工兵和后勤、医务等部门都有顾问。7个营也都有营长顾问、伞兵科长顾问和若干叠伞员(伞降教员)。
  旅机关到达开封后,立即投入了部队的组建工作,主要任务是接收陆续从陆军调来的大批人员,进行体验和编组。当时从四大主力野战军和东北、华北、山东军区中的37个军和3个军级单位共抽调来6862人。这些调来的同志对伞兵很陌生,想法很多,愿当伞兵的是多数,希望体检合格;也有不想干的,希望体检淘汰。
  因此,首先是进行动员教育,接着逐个进行体检,边检查边编组,合格者立即编成建制分队;不合格者另编,待命调走。为保持各个战斗部队(特别是某些主力军)的优良作风,对体检合格的,采取以某一个军选调来的人员为主编为一个连的原则进行编组。
  经过1个月的紧张工作,体检合格者5053人,占调来人员的73%,8月底机关和部队按编制基本编组就绪,全旅实编5000余人。部队军政素质较高,党员占73%,战斗英雄、模范,功臣占93%,在陆军直接参加过战斗的占83%。大批战斗英雄、模范,功臣抽调到空军陆战第1旅,带来了各野战军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成为空降兵建设的一支可贵的骨干力量。
  9月17日定为诞生日
  部队组建起来后,干部、战士有了固定的单位,组织上落实了,思想也随之稳定了一些。但由于全国胜利后,部分同志滋长了和平麻痹思想和居功骄傲情绪,以及对跳伞有顾虑等原因,部队思想问题较多,纪律松懈,有些人不想干伞兵,甚至有的逃离部队。据此,旅党委决定集中两周时间,普遍进行—次思想政治教育。
  与此同时,全旅普遍进行了队列训练和行政管理教育、纪律教育,并进行了军训前的物资器材的准备。特别是对营房的整修,在空军工作组的具体帮助下,本着勤俭节约、因陋就简的原则,尽量改修旧房,不盖新房,将马厩全部改为住房;卫生连和军械仓库都是利用旧房;旅的“礼堂”也是利用一个大仓库,没有座椅,全旅每人做了一个小木凳,开会时自带使用。当时只新建了一个必备的伞库和烘伞房。再就是为照顾苏联顾问的生活,把一栋旧二层楼修整了一下,增加了取暖和卫生设备,也没有建新房。旅机关办公室,是利用一栋已烧毁的仅存四壁的两层楼重建起来的。这样做,既为国家节省了开支,又很快满足了部队组建的需要。环境虽然艰苦,但经过教育,部队干部战士能正确对待。
  1950年9月17日,空降旅在开封营区召开了成立大会。首先组织了阅兵式,接着宣读了华东军区、第3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首长发来的贺电、贺信,给全旅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第3野战军周骏鸣副参谋长代表中央军委给空军陆战第1旅授军旗并讲话。河南省人民政府牛佩琮副主席。河南省军区陈再道司令员、苏联顾问团团长沙别里车夫相继讲话,热烈祝贺这支部队的成立,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旅长王建青代表全旅指战员进行了庄严宣誓。宣誓后,在雄壮的军乐声中,由副旅长方铭率领进行了分列式,部队以良好的军容,整齐的步伐,展现了伞兵的雄姿。从此,新中国有了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并将9月17日定为空降兵诞生纪念日。
  9月27日,中央军委根据第三野副司令员粟裕的建议,经毛主席批准,决定将华东军区军政大学第7总队(即伞兵总队)中的部分人员调归空军陆战第1旅,第7总队是1949年4月15日起义的国民党伞兵第3团改编而成的。按照思想表现好,身体健康,到部队后有适当工作安排和本人自愿的原则,挑选了30余名干部、350名战士,由总队长率领于10月11到达开封,加入了我军第一支空降兵部队行列。   
  第一次跳伞圆满成功
  空军旅成立后,面临的紧迫任务是使指战员迅速掌握跳伞技能和空降敌后作战的战术、技术,以便能担负解放台湾的作战任务。为此,从1950年9月18日起,即开始了为期10个月的突击训练。
  鉴于伞勤骨干力量和伞的数量有限,旅采取了地面训练普遍开展、实施跳伞分批进行的办法。在旅成立大会的第二天,便抽调了部分干部和骨干突击进行伞降试验训练。在顾问的直接指导下,仅仅经过11天的地面训练,大家便掌握了跳伞的动作要领和叠伞技术。9月29日,部队在开封市南郊组织了新中国伞兵第一次跳伞日。旅司令部作战科长王佑民,伞兵科长何广田等62名干部战士进行了首批试跳。在第一架飞机上第一个跳出的是战斗英雄、1营营长崔汉卿,其他干部战士也紧跟着勇敢地跳出,都安全着陆。在现场参观的全旅指战员见此情景无比兴奋;跳下来的同志怀着胜利的激动心情向旅领导报告:“首次跳伞成功!”
  旅领导亲自给62名同志佩挂了跳伞纪念章,这次试跳揭开了”从天而降”之谜,极大地鼓舞了干部战士跳伞的信心和勇气,全旅上下争先恐后要求跳伞,掀起了训练高潮。在首次跳伞成功后,部队一方面抓紧培训伞勤骨干,组织他们多跳,积累经验,并学习伞降训练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组织部队突击伞降训练。
  当时,全旅仅有11名能够组织训练的伞勤骨干,仅有2架用于地面练习出机门动作的C-46飞机外壳,降落伞仅有300具,练习着陆动作用的84个平台,是按照苏联顾问要求的尺寸,发动群众自制的。为了使伞降训练既稳当、安全,进度又快,确定在普遍开展地面训练的基础上,集中伞勤骨干和训练器材,以营为单拉分梯次实施空中跳伞。经过紧张的地面训练,到1950年11月底,跳伞人数已达2032人,至1951年3月,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全旅身体合格的干部战士都完成了3至5次跳伞任务。3月14日,还组织沈元珍、李朝旭、毛镇夷、凌冲等4名女翻译进行了第一次空中跳伞,使她们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女跳伞员。
  参加国庆两周年阅兵
  部队普及跳伞后,各个分队开始投入以技术、战术为主要内容的突击训练。按照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先干部后战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教互学的方法,较快地提高了部队的技术、战术水平。
  在完成单兵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了班、排,连、营的攻防战术训练。全旅经过10个月的突击训练,圆满地完成了训练计划,取得了显著成绩。部队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战斗员不仅能随身携带轻武器和装备跳伞,而且学会了用空投袋空投重机枪、迫击炮、无后座力炮等重装备,着陆后能迅速从空投袋内取出装备开展行动。根据当时的战术。技术素质和运输机条件,部队的作战能力,已达到可以担负1个加强连(配属重机枪、迫击炮、无后座力炮共200人左右)的空降敌后作战任务。
  1951年上半年,部队受领了参加国庆两周年阅兵的光荣任务。全体受阅人员始终保持高昂的练兵热情,继续坚持刻苦训练。经过3个月的训练,人人达到了要求。阅兵前,朱德总司令驱车来到空降兵方队驻地,一一询问了伞兵生活。训练情况,使全体人员受到极大鼓舞。10月1日上午,这个新生的人民解放军空降兵方队以严整的军容,整齐的队形,雄健的步伐,通过了天安门,光荣地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同时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现代化建设中,有了空降兵这个新兵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