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3385|回复: 20

纠结于阳伯雍与阳雍伯,是否有悖于种玉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8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近日,关于阳伯雍与阳雍伯的争端在论坛又见升级,几位大哥学识渊博,引经据典,却开始恶语相向。窃以为,研究本地丰腴的文化沉积无可非议。团结起来,多为大家奉献一些耳目一新的前人故事,说的对与不对,各位大哥见谅。
发表于 2012-8-1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很有见地,完全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0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最近读了你发表在《玉田文史》第三辑的《林南仓高氏革命之家》一文,收获颇多。有个问题向你请教。
      
     1934年有位名叫高云翘的林南仓人在《剧学月刊》上发表过两篇文章 。 另据麻山老怪提供:“在1938年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中,由乡师任教毕业的很多人参加了红军,他们之中有高云翘(化名高垣),散水头镇马店子人,……这些同志,经过革命锻炼,以后都成为我党的领导干部,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
   
    爱民,你是否了解高云
翘与高氏父子有无亲属关系?如果不了解,能否通过你所熟悉的人脉调查了解一下?

点评

老师,我极力去办吧,然后告诉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20 0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玉叟 发表于 2012-10-20 08:31
最近读了你发表在《玉田文史》第三辑的《林南仓高氏革命之家》一文,收获颇多。有个问题向你请教。 ...

老师,我极力去办吧,然后告诉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2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我也觉得讨论归讨论,不可人身攻击才是文明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9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爱民老弟说的对,我举双手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10-29 20:00 | 来自河北
添添快乐 发表于 2012-10-29 19:21
爱民老弟说的对,我举双手赞成。

您的大作里也引用了光绪十年版《玉田县志》中的阳伯雍版本,搞清是传讹了也不体面,您怎么会支持求真者那?

点评

原来匿名27.191.47就是老弟你啊,早知道是你,我就不接这茬儿了。看来一剑老弟是当真了。几句戏言,只是想缓解一下气氛。说到家父的回忆录,只是他个人的回忆而已,从这一点上说完全是个人的主观角度。如果说反映了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1-2 09:14
说老实话,究竟是伯雍还是雍伯我还是真的不太了解,咱就是一个平头百姓,连光绪十年版的玉田县志至今也没有看过,只是这么多年老听人家说是阳伯雍,因此传了一下讹,如果真得就不体面了,那也没办法了。专家学者们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30 09:07
发表于 2012-10-30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soso_e182:}{:soso_e18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30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游客 27.191.47.x 发表于 2012-10-29 20:00
您的大作里也引用了光绪十年版《玉田县志》中的阳伯雍版本,搞清是传讹了也不体面,您怎么会支持求真者那 ...

说老实话,究竟是伯雍还是雍伯我还是真的不太了解,咱就是一个平头百姓,连光绪十年版的玉田县志至今也没有看过,只是这么多年老听人家说是阳伯雍,因此传了一下讹,如果真得就不体面了,那也没办法了。专家学者们的治学严谨精神我是赞成的,也是佩服的,前些日子我回了一趟玉田,见城内有一伯雍公园,很是漂亮,看来伯雍之流毒并非只我一个,看来要肃清伯雍之讹还要相当时日。阳伯雍很可能就是叫阳雍伯来着,但因多年来给传成伯雍了,神仙一般都豁达,也许见现今众多的玉田人都叫他伯雍,没准儿也就释然了呢,伯,第一也,雍,雍容华贵也,第一的雍容华贵岂不更好?说到底,就是弄清了还是一个神话传说呀,您说呢?

点评

首先,不敢簪越是您的“老弟”,还是叔侄相称吧,您说的意思,就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无损于大众利益,可以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但接受不接受只能是民众的选择。研究历史,就是要看他有什么意义,看他的大方向,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30 15: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30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网上种玉者名字的讨论这段看了不少,首先人物所处时期有两种说法,一为春秋晚期,一为汉时;种玉者的出身也有两种说法,一为周景王孙,是武王的后裔,食邑阳樊,自然封号阳伯了,一为“贫农”;种玉者的职业也是不一而同,雍还有经商的天赋,以贩油脂能富甲全邑,且能名达帝辇,流芳后世,想他一定也有“卖油郎独占花魁”里面姓朱那小子的勤奋和乖巧了。
一剑兄的考证我一直支持,一个原因我觉得考证的结果不是非要出个结论,而是让事情更清楚,否则用哪个名字抓抓阄就可以了,何必劳师动众?另一个原因一剑兄全面翔实客观的把有关种玉者情况的资料整理出来,剩下的问题就是读者自己的判断和认可了,复杂的事情不就简单多了嘛!这考证又有何不可呢?
我通过最初的学习不太赞成阳伯庸的名字,始终认为最早出现的并且还要是人物的原型(雍或翁)才是根本,但是想到光绪版编纂者也许把一些美好的因素加入其中,所以定为阳伯雍,但是这个名字我依旧认为是封号阳伯和名字雍的集合,是编纂者把高贵出身以古人通常的习惯叫法的表述(为什么是阳而不是杨,可能考虑到了封地缘故)。
总之,一剑兄的考证实在有必要,至于大家对此事莫衷一是,那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也强求不了谁了,又不能对持异见的罚款和吊销执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东方一剑 发表于 2012-10-30 12:29
对历史问题的考证与探讨属于公民的学术自由,行为本身是一种社会公益行为,谁也没有权力叫停。至于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30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菜疙瘩以为“回字的四种写法”,如果遵循鲁迅先生的愿意,那是一种嘲讽,但我们不妨贬词褒用,反其意行之。“回字的四种写法”,这应该是读书人必备的基本常识,而且应该成为一部分读书人必修的功课。看到“回字的四种写法”,菜疙瘩反倒感觉些许亲切。现在广大的基层读书人里孔乙己还少吗?只要不死就好。能活着就好好活着呗!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点评

回字的四种写法,并不是简单地嘲讽文人。如果在文人自己的“圈子”里,细致研究这一课题甚至出一本专著,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大家毕竟是干这个的,相反如果研究出成果还会受到大家尊敬,但如果是在一个社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30 15: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小菜一碟 发表于 2012-10-30 14:19
菜疙瘩以为“回字的四种写法”,如果遵循鲁迅先生的愿意,那是一种嘲讽,但我们不妨贬词褒用,反其意行之。 ...


点评

爱民弟所言极是,但“作对”一词严重了!都别理解偏喽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30 16: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添添快乐 发表于 2012-10-30 09:07
说老实话,究竟是伯雍还是雍伯我还是真的不太了解,咱就是一个平头百姓,连光绪十年版的玉田县志至今也没 ...

首先,不敢簪越是您的“老弟”,还是叔侄相称吧,您说的意思,就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无损于大众利益,可以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但接受不接受只能是民众的选择。研究历史,就是要看他有什么意义,看他的大方向,大家都知道很多俗语都有口误,如果逐一去改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研究历史没错,但什么事都不能走极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30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邢爱民 发表于 2012-10-30 15:18
回字的四种写法,并不是简单地嘲讽文人。如果在文人自己的“圈子”里,细致研究这一课题甚至出一本专著, ...


爱民弟所言极是!都别理解偏喽啊!{:soso_e110:}{:soso_e117:}{:soso_e181:}{:soso_e181:}{: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