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1881|回复: 26

支持“阳伯雍”的两点说明——兼与东方一剑商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6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天津
一、关于一个所谓“世上根本不存在”的阳伯雍。

东方一剑说:
——“光绪十年之前,世上根本不存在主人公为‘阳伯雍’的《搜神记》无终山种玉故事版本。”并且说:“谁说有,请谁拿出来,让各位网友见识一下,不就说明问题了吗!”

种玉人家答:
——四库全书本《搜神记》已在光绪之前,明言种玉之人为阳伯雍,故此实无必要再举出。但一剑先生似乎执着于此,故再举一例。
《初学记·卷八·州郡部》:“【仲理金 伯雍璧】《神仙传》曰:仲理居无终山中,含神丹,作黄金五千斤,以救百姓。《搜神记》曰:杨伯雍汲水作义浆,有一人就饮,以石遗之。伯雍种,遂生白璧,其处地可一顷,名曰玉田。”

按,《初学记》唐代类书名。唐·徐坚 撰三十卷。此书的编撰原为玄宗诸子作文时检查事类之用,故名《初学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之:“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若《北堂书钞》及《六帖》,则出此书之下远矣。”

请问东方兄:这是你所说的“世上根本不存在”吗?

二、关于推翻“阳伯雍”之说的主要证据问题

下面先来看一剑原文《无终山种玉故事主人公姓名考》一段,大费笔墨,无非是想通过《法苑珠林》之不真,来否定人名之有误。东方一剑说:
——“清代乾隆年间由纪晓岚主持编修的《四库全书》所收《搜神记》一书,来源于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字元瑞,1551——1602年)辑录的《搜神记》。而胡元瑞的稿本又是来自何处呢?明代姚书祥《只见编》记载:“江南藏书胡元瑞号为最富……有《搜神记》,余欣然索看。胡曰:‘不敢以诒知者,率从《法苑珠林》及诸类书抄出者’。”罗宗阳先生主编《历代笔记小说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中选编了干宝《搜神记》中的11篇小说,并对该书做了简介:“《搜神记》,东晋干宝撰,原书已佚,现在通行的二十卷本,大约是明人胡元瑞从《北堂书钞》、《法苑珠林》等类书中辑录佚文而成”。《法苑珠林》现存100卷,系唐代总章元年(668年)道世法师(?——683年)据各种经典编纂而成,是汇集一切佛法教义精华的佛学重要典籍。该书每卷均附有“感应缘灵验故事”,将各种书籍中记载的因果报应传说故事进行改编整理后收录,当作真实事例加以宣扬。因此,该书引文的忠实可靠性明显存在疑问。”

种玉人家曾说:
——一剑兄否定“阳伯雍”的主要证据就是四库本《搜神记》之不可靠。而其论证四库本《搜神记》不可靠的方法是:四库本《搜神记》出自明人胡应麟辑录的《搜神记》。而胡本《搜神记》率从《法苑珠林》及诸类书抄出者。所以,一剑兄通过简单述说《法苑珠林》之“忠实可靠性明显存在疑问”,来论证“阳伯雍”一说的错误。由此可见,《法苑珠林》是一剑兄论证的关键所在。但是,一剑兄万万不会想到:《法苑珠林》一书中并没有“阳伯雍种玉”故事的记载。此书尚在,一剑兄可以查查看。由此可见,一剑兄所论,不能成立。

而东方一剑答复:
——现存《法苑珠林》上不能查到《搜神记》种玉故事引文,并非“我万万没有想到”,而是我早已查过此书,因此书已不完整,所以无法查对;

现在,种玉人家再郑重回复:
——本人通查全书,《法苑珠林》传世版本完好无损。并不是“此书不完整”,也不是“无法查对”,而是此书根本就没有收录《搜神记》种玉故事。你所说,欠诚恳。

证据何在?
请看:《搜神记·卷十一》干宝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9月,137138页杨伯雍条下:
“本条见于《水经注》十四、《艺文类聚》八三、《初学记》八、李翰《蒙求注》下、《敦煌石室古籍丛残唐人类书》一、《太平御览》四五、四七九、五一九、八〇五、《太平寰宇记》七十、《事类赋注》九、《类说》七、《绀珠集》七引作《搜神记》。本事亦见《北堂书钞》一四四引《孝子传》、《太平广记》二九二引《孝德传》。”
汪绍楹先生乃学界权威,其于杨伯雍一条出处查阅可谓全面,有十几种之多,唯独没有《法苑珠林》收录种玉故事。

举证出来《搜神记》种玉故事并非出自《法苑珠林》的意义何在?
意义就在于说明:一剑先生在《无终山种玉故事主人公姓名考》一文中大段相关《法苑珠林》的文字,对推翻“阳伯雍”之说是徒费笔墨,毫无作用。

现在,所能支持一剑先生的证据就剩下鲁迅先生那就话了,即:“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
鲁迅一言,也并非具体针对“种玉”一说,且其更没有所谓的“考证”,仅仅是一个文学家之言,并不是推翻“阳伯雍”一说直接证据,还不足以撼动其真实性。
发表于 2012-8-6 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种玉兄好!菜疙瘩冒昧回一下帖。
《初学记·卷八·州郡部》:“【仲理金 伯雍璧】《神仙传》曰:仲理居无终山中,含神丹,作黄金五千斤,以救百姓。《搜神记》曰:杨伯雍汲水作义浆,有一人就饮,以石遗之。伯雍种,遂生白璧,其处地可一顷,名曰玉田。”
以上是您引用《初学记·卷八·州郡部》【仲理金 伯雍璧】条《搜神记》的内容,其中提到种玉者名字的有“杨伯雍”和“伯雍”两处,可见其人姓杨名伯雍,是“杨伯雍”,而非“阳伯雍”。
至于四库全书本《搜神记》和《法苑珠林》两部古籍,无法亲眼看到相关记载,就不好说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小菜一碟 发表于 2012-8-6 05:51
种玉兄好!菜疙瘩冒昧回一下帖。
《初学记·卷八·州郡部》:“【仲理金 伯雍璧】《神仙传》曰:仲理居无终 ...

我想症结所在是“伯雍”与“雍伯”,一剑兄的主旨也在这里,正如他所说:“此后,玉田境内出现了‘伯雍小学’、‘伯雍公园’等名称……”。

关于“杨伯雍”与“阳伯雍”。只要证明“杨伯雍”的典籍存在,也就能说明“阳伯雍”的合理性。至于“阳”与“杨”是同音讹转罢了。

我想,版主与一剑兄是不会否认“杨伯雍”的典籍存在吧。

点评

过家家,藏猫猫哈  发表于 2012-8-6 0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8-6 09:59 | 来自北京
种玉人家 说的比较合理。
匿名  发表于 2012-8-6 10:58 | 来自北京
《敦煌石室古籍丛残唐人类书》这书查不到,不知是否即罗振玉辑《鸣沙石室古籍丛残》?
发表于 2012-8-6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游客 123.126.22.x 发表于 2012-8-6 10:58
《敦煌石室古籍丛残唐人类书》这书查不到,不知是否即罗振玉辑《鸣沙石室古籍丛残》?

ss2jpg.png
这问题我觉得不是很复杂。原书大概是“阳雍伯”,但比较早就出现 阳、杨、羊不分,雍伯、伯雍、翁伯不分的现象。

点评

陈兄提供了又一条证据。这非常珍贵! 菜疙瘩同样关注它的出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6 12:40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4 威望 +1 魅力 +4 收起 理由
小菜一碟 + 4 + 1 + 4 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19711021 发表于 2012-8-6 11:03
这问题我觉得不是很复杂。原书大概是“阳雍伯”,但比较早就出现 阳、杨、羊不分,雍伯、伯雍、翁伯不分 ...

一、请问此条的具体出处?
二、此条言,各本俱作“雍伯”。不切。《初学记》即作“伯雍”,详见上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楼上说得很对,古代的文字较少,用字也不规范,通假和借代是常有的,用现代的语言规律去推测古人,往往进入误区。康熙、乾隆两两朝《玉田县志》的编者采信阳雍伯,光绪《玉田县志》采信阳伯庸,(估计编纂者也不会忽视《水经注》的阳雍伯和《初学记》中的杨伯雍)尤其对种玉者“姓”的改动,恰恰体现了编者对旧志的部分认可。至于“阳伯庸”是不是首次出现在古典文献中,我读书甚少,不敢妄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19711021 发表于 2012-8-6 11:03
这问题我觉得不是很复杂。原书大概是“阳雍伯”,但比较早就出现 阳、杨、羊不分,雍伯、伯雍、翁伯不分 ...

陈兄提供了又一条证据。这非常珍贵!{:soso_e163:}{:soso_e142:}
菜疙瘩同样关注它的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uli

种玉人家 发表于 2012-8-6 11:33
一、请问此条的具体出处?
二、此条言,各本俱作“雍伯”。不切。《初学记》即作“伯雍”,详见上文。

      上揭释文,出自一位现代学者校订 《搜神记》汪注本 的论文。现在我出差在外,用电脑颇不方便,所以未详细去查是谁的论文(晚上若有时间,可再查下)。
        我觉得,考察这个问题,版本学上的努力很重要。我们应该利用现代学者提供的信息,在他们的基础上,多去查一些唐、宋时代的史料(唐代或以前写本、宋代刻本的影印件当然更好),这个问题不难理清楚。

点评

“我觉得,考察这个问题,版本学上的努力很重要。我们应该利用现代学者提供的信息,在他们的基础上,多去查一些唐、宋时代的史料(唐代或以前写本、宋代刻本的影印件当然更好),这个问题不难理清楚。” 说得好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7 15: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支持!由于大家在讨论中又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也贡献了一些参考思路,本人开始构思第三篇讨论文章《辨明人仙查源流,拨乱反正现真容——三论无终山种玉故事主人公姓名》,完稿后请各位网友多多批评赐教!

点评

抛却神仙记传,找出人物原型,期待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7 1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8-6 20:11 | 来自北京
据说《初学记》现存的最早版本是明代的,已没有宋本。但即使这样,如果明代的本子上即作“伯雍”,也确实不能说这这个说法是光绪玉田县志编者的发明。
不过话说回来,早期还是阳雍伯的说法更普遍些。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游客 61.148.116.x 发表于 2012-8-6 20:11
据说《初学记》现存的最早版本是明代的,已没有宋本。但即使这样,如果明代的本子上即作“伯雍”,也确实不 ...


随着诸多版本原文的出现,我也越来越倾向于你的看法。唐宋时期,雍伯为多:明清以后,伯雍占优。

点评

清代康熙、乾隆版《玉田县志》皆是“雍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7 1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7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种玉人家 发表于 2012-8-6 20:41
随着诸多版本原文的出现,我也越来越倾向于你的看法。唐宋时期,雍伯为多:明清以后,伯雍占优。

清代康熙、乾隆版《玉田县志》皆是“雍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7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东方一剑 发表于 2012-8-6 15:39
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支持!由于大家在讨论中又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也贡献了一些参考思路,本人开始构 ...

抛却神仙记传,找出人物原型,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