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人生 发表于 2012-7-20 20:45
这个非常好,一代帝王吟诵一府一县的情况好像真不多,玉田能有此殊荣,是一幸事。
还想知道相关背景的情况 ...
昨日误打了一个字,应为康熙二十一年,近来审稿,视力有些模糊。也是年纪大了的原因。
康熙帝一生三次东巡,第一次是康熙十年,正月出京,他还是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刚亲政,翦除了朝中的首辅鳌拜之后的一年后,应说是此次只是轻装简从而去。去时按每天一百里行进,曾驻跸在玉田,归来时驻在亮甲店。此次东巡他主要的告慰先祖,说明他成年人了,大权在握亲政了,祈求祖先的佑护。另外是安抚关外的诸藩,考察京东、关外和关外的情况,因为他马上要作出另一个重的决定:削除盘距在南方半个中国的三个潘王: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此时他顾不上作诗。我认为他此去的另一个想法,是做了如果削藩失败后,如何退回关外龙兴之地,尽管他有把握,但必要的准备还是要有的。必要的退路要准备。
第二次是于康熙二十一年,春,二月出京,归时五月,他正盛年,已平定了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大功告成。谒祖。去时和归时都在玉田和丰润驻跸,此时他心中又做着另一个打算:收台湾、平定准噶尔,曾作诗《驻跸丰润城西》:“旌门铙吹发云璈,行漏声传帐殿高。欲向山头望明月(丰润有明月山),恐惊霄汉避龙镳。”《畿辅通志·卷八·宸章一》。
第三次是于康熙三十七年,天下大定,康熙盛世已经形成。出时是在秋九月,走的是古北口、内蒙,归时十一月底,路过丰润、玉田。这次他要下定决心彻底平定准噶尔,收复漠南漠北,一统华夏。曾作《丰润即事》诗:“去日披金露,归时动朔吹。农家收获罢,就暖向朝曦。”《畿辅通志·卷八·宸章一》。 据说康熙五十四年他仍想东巡,但他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动身了,晚年他倦于朝政,宽宥百官,政务驰怠,后导致儿子争皇位,竟成为他终生遗憾。 由此看来,他每次东巡都会完成一个伟大的事业。 但他确定的国策却由他的后人完成了:他的继任雍正上任后首做的是征服青海,剑指西藏。没用几年便大胜。后乾隆帝一统新疆和西藏、越南、缅甸诸地。 到了嘉庆,也是守成之主,再往下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几位就完蛋了,国土一丢再丢,最后只能是割地赔款,最后的宣统竟投向倭寇,最后连个陵都没有。让倭寇占领我华夏十来年。 一代不如一代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