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112|回复: 8

苑广田:玉田一中老校长董一民的成功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4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按:最近,有幸看到苑广田老师撰写的记录董一民校长模范事迹的文章,很受感动。经苑先生同意,贴在这里,相信网友一定能从中悟出点什么。

                                        玉田一中老校长董一民的成功之路
    玉田一中老校长董一民先生,是位在县内外都享有盛誉的教育工作者。1952年他到玉田一中任教,1960年被任命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后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988年退休。36年间,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多次被评为市级和省级优秀教师,2010年又被教育局评定为“终身优秀教育工作者”。他的勤奋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他的平易近人、与人为善的美德,令人感动,令人敬佩。
2010年,在祝贺董老八十华诞的宴会上,一位年愈古稀的老学生满怀激情地朗读了自己的祝寿诗:“学而不厌贯古今,诲人不倦献丹心,高风亮节播仁爱,堪称师表万众尊”。此诗获得在场众人的一至赞同。
                                                      1、在艰难困苦中坚持自学
      董老出生在唐山市丰润区包家坎村的一个农民家庭,5岁丧父,因家境贫寒,在本村只读到小学四年级。期间,他熟读了《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11本启蒙读物和《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受到老师和乡亲们的好评。13岁时,在同父异母的大哥主持下,辍学到远离家乡的长春市一家织袜子厂当学徒工。求知欲极强的他,不甘心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学习,想办法借到了高小五六年级的课本,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偷偷地学习。在织袜厂干了二年多又脏又累的活儿,学会了用手摇织袜机织旧棉线袜子的手艺,同时也学完了小学高年级的全部课程。
    还是在本村上初小时,董老就经常练习写毛笔字,打珠算。19459月,一家制米厂的老板得知15岁的织袜工人董一民能写得一笔好字,又能熟练地打珠算,便请他到米厂当帐房先生。米厂规模不大,买卖业务也不太多,常有闲暇功夫。此时的他,又有了较多的薪酬。于是他陸陸续续购买了初级中学的全部课本,利用早晚和零散闲暇,抽空自学。有自己弄不懂的,就去请教米厂老板的儿子。在米厂当了3年多管帐先生,到17岁时,他已自学完初中的全部课程和高一的部分课程。
     1947年夏,17岁的董一民在街上见到长春市一所高中班招高二插班生的一则广告,他求学心切,未及征询家人同意,就自作主张前去报考,结果考了个第二名。他非常高兴,靠了先前的一点积蓄和抽空去打工赚点零钱,硬是在这所中学坚持读书一年多。可是,到1948年夏天,长春市内的粮食供应极度紧张,很难吃上饱饭,加之哥嫂一家人生活压力太大,18岁的董一民别无选择,徒步2000多里,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丰润县新军屯镇包家坎村。                      u=30248292,2622934478&fm=52&gp=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2、从本村小学代课教师,到中学正式教师
      董一民回到家乡以后,除帮助母亲干农活,还利用几年前学到的手艺,带手摇织袜机到附近各村织棉线袜子,赚些手工钱,补贴家用。以后又改行学磨豆腐片,沿街叫卖。
     新军屯区政府有位教育助理叫梁洪哲,得知一民聪明好学,人又厚道,还上过初中,便让他在本村小学里做代课教师。他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份工作,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热心而又耐心地做好教学工作,很快就受到孩子们和乡亲们的好评。代课二年,学生们的平均成绩越来越好。
    但有一天,梁助理又推荐他到新军屯区政府当文化教员,负责培训文化程度不高的工农干部,说这份工作更为重要和光荣。经领导考核,20岁的董一民走进了新军屯区政府的大门,成了一名完全脱产的政府革命干部和人民教师。
      50年代初,新中国建立不久,百业待兴。为发展教育事业,玉田县也成立了简易师范学校,由县长傅宗臣兼任校长。为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当时各县的师范和中学的老师,都由唐山专署统一考核、任用和调配,并鼓励小学教师中学历较高者,参加初中教师的选拔。董一民也参加了,并取得了优异成绩。1952年暑假后,他被专署教育局分配到玉田初级师范,任附设初中班的数学和物理课教师。有时也到师范班去代替因事因病请假的老师们去上课。他给学生们的印象是教学认真,和蔼可亲。
u=30248292,2622934478&fm=52&gp=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3、以超人的毅力攻克大学本科学历
         1956年,玉田一中开始招收两个高中班,高中课程尚未学完的董一民,被安排为一个班的班主任,并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教学。他想,要教好学生,就必须充实提高自己;他确信,要教给学生“一桶水”,老师就必须有“十桶水”;学习就是给自己充电,只有自己的电充足了,才能发出更多的光和热。所以,他毅然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函授班。
       当时,函授大学对学员的要求非常严格,除平时在岗位自学,还必须每月一次到北师大面授两天,听教授讲课。寒暑假也去集中学习。每次去北京学习,他都是骑着自行车,带着教材,笔记和干粮,驮着简单行李,一连骑车12个小时以上。那时的102国道还是石子路,坎坎坷坷,凹凸不平,很不好骑,特别是遇到顶风天和雨雪天,困难更大,累得人胳膊腿疼痛难忍。但为了能把100多名学生教好,他不怕艰险,不怕劳累,决心取回教授们的“真经”,以便回来后能“普惠众生”,照亮学子们的前进道路。
在这种信念支持下,他咬紧牙关整整坚持了5年,到1960年,终于完成学业,以优秀成绩拿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函授班本科的毕业文凭。
u=30248292,2622934478&fm=52&gp=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4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看到老师新作,非常高兴。{:soso_e179:}{:soso_e163:}
第一部分中有一句“同父异母的大哥”与前边的“五岁丧父”似乎有些费解,是否“同母异父”?
祝老师健康长寿!{:soso_e16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5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感谢玉叟老师发帖!感谢苑老师的辛勤劳作!{:soso_e179:}{:soso_e163:}{:soso_e142:}
祝老校长幸福安康!快乐长寿!{: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菜疙瘩一中求学岁月正是董一民、訾介夫二位先生掌校时期。那时校址还在东八里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soso_e163:}读了很有启示。感谢玉叟先生给我们推荐了这么好的文章,感谢苑先生的辛勤劳动。

点评

4、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由于工作努力,成绩斐然,董一民于1954年光荣入党,1956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工作者,出席群英会。县领导曾想调他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但他想到学校里的100多名学生,想到自己正在进行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4-27 14: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4、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
    由于工作努力,成绩斐然,董一民于1954年光荣入党,1956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工作者,出席群英会。县领导曾想调他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但他想到学校里的100多名学生,想到自己正在进行的函授学习,表示不愿离开教学岗位。一位县领导说:“你出身好,工作也好,又入了党,怎么不愿去当干部?可不能走白专门道路啊!”谁料,这句话竟然成为话把儿,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还有人纠缠他的“白专道路”问题,给他写了不少大字报。但他无怨无悔。他认为,做好教育工作,也是为革命做贡献,自己适合做教师,适合搞教育。他的理想就是多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建设人才。
     19603月,董一民被任命为副校长,主管全校教学工作。当时正是困难时期,他感到担子很沉重,但还是接受了这个令人头痛的繁重任务。他给自己订下一个规矩,每天至少听两节课,深入课堂,了解各科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论文科理科,什么课都听。还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狠抓双基、精讲多练”的教改原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还提出了“两个四认真”,即老师要备课认真、讲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学生做到:预习认真、听讲认真、作业认真和复习认真。又对学生提出“理解、记牢、练熟、用活”的八字要求,在全校大力推广。1964年,高考录取率达73%,在全唐山市名列前茅,创造了玉田一中的第一个辉煌。同时,他也通过听课、评课,学到了很多东西,逐步成长为博采众人之长,融会文理各科的专家式的教师和学校领导者。

点评

5、提高思想境界,奉献仁爱之心 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向领导和老师们学习,不但大大提高了董老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提高了董老的思想道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4-27 14: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5、提高思想境界,奉献仁爱之心
       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向领导和老师们学习,不但大大提高了董老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提高了董老的思想道德素质。他融传统道德和革命道德于一体,形成了一颗金子般明亮的仁爱之心,奉献给周围的人们。他常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被学生称为“平民校长”。他曾用自己本不富裕的工资,帮助两名贫困生完成学业。文化大革命中,在教师“阶级斗争学习班”和“一打三反”时,有两位老师因受到轮番批斗和个别宣传队员的武斗逼供,曾想自杀。董老顶着恶风浊浪,冒着极大的风险,劝止了宣传队的错误行为,又直接间接地做轻生教师的思想工作,终于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使全校师生在十年浩劫中无一伤亡。
       董一民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为人谦和,关心群众疾苦,因而领导班子成员和老师们都愿意建言献策。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三吃”,即吃苦,吃亏,吃话。他每天总是早起晚睡、兢兢业业地工作,但评工资、评先进时总是向后退让。他从不记恨议论他、顶撞他的同事,有什么反对意见都能听进去,对的就接受,不对的也耐心解释。
      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1979年玉田一中在东八里铺建新校址时,作为一中的校长,他只管审查设计图纸和竣工验收,有几个包工队找他承包工程,表示给“回扣”,他都断然拒绝了。他的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被众多的教师和学子们传诵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现在,董老已经82岁,由于风湿和脚病,身体不如以前了。但精神很好,记忆力也还不错。他每天仍坚持学习,除学习时事政治外,还用大量时间学习医学知识。他认真阅读医学本科和研究生的不少教材,掌握了不少医疗课保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他除继续关心教育事业外,又经常热心地向老同志们传授这些知识,为大家量血压,介绍用药经验,受到了老同志们的好评。他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正是这种勤于学习、学而不厌的精神,这种奉献爱心、与人为善的品德,筑就了他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4-27 22:23 | 来自河北
在我最关键的时候,他没有给我机会,对一个平民的孩子的最起码的同情心我也没看出来,所谓平民校长,不以为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