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136|回复: 18

《种玉田》创刊号首发四篇文章转载地址链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8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玉田辽代佛寺净业寺》
《黎平府袁公去思碑序译》
《东上生院重修舍利塔铭并序译》
《玉田县文史工作的奠基人——孟昭林》

文章地址:京东布衣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buduzhai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今读《黎平府袁公去思碑序》注释[4]“杠匪”条,原文为:
杠匪:《大清畿辅先哲传》第35卷贤能传八《袁开第》载:“业有龙,杠匪者,始于客籍大姓发丧争抬柩,遂以龙杠名。与土目为敌,动辄数千人夺田争佃,杀人如草芥。”
思之再三,也许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的点校更有道理,将“业”断为上句:“。。。令归业。”下句:“有龙杠匪者,始于客籍大姓发丧争抬柩,遂以龙杠名。”但此书在“姓”与“发”之间加逗号。菜疙瘩存疑。
有关所谓“杠匪”的史料,所见极微,只能猜测,不敢定断。
恳请诸位方家赐教指正!

点评

我从一文中摘录了一部分,其中还提到袁开第唆使土目捕斩龙杠起义首领之事,可供参考。如果看全文,用百度搜索文章题目即可。“在土地兼并中,少数民族土地大量受到侵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清代的大官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4-30 23: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愚见可点断为:业有龙杠,匪者,始于客籍大姓,发丧争抬柩,遂以龙杠名。
业,认为不应断为上句,在这里译为:这个职业。客籍大姓是指客家人(对一些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指外来人)里面的名门望族。
对龙的意思不甚了了,应该不是专指某一个称为龙的人,我理解为姓氏或这一职业强悍带头的一个群体。
大致译为:这个职业有龙姓一群人,都是杠匪,他们是客家人里面的名门大族,发丧时候都争着抬柩,继而就称他们为龙杠。
前文没看到,是否为臆断,楼主不要见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4-29 15:51 | 来自湖北
《东上生院重修舍利塔铭并序》以下几句,也许应该这样断:

以空无化执实,化也;以因果化妄权,化也;以福利化欲诱,化也;以地狱化愚警,化也。然则四化曲分,三根用备……

《全辽文》、《辽代石刻文编》的断句,似亦可。

另关于净业寺的介绍,总感到太多臆想之辞。还是该有一分证据,说一句话。

也许并非很重要的寺院,或者其他原因,上生院的历史并不清晰[这和丰润的观鸡寺、天宫寺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载于《水经注》,辽代著名学术僧撰碑文;后者发现珍贵辽经,万众瞩目]。模糊,似乎就是玉田整个历史的一个特征。比较早的县志没有流传,现存的县志质量又不能令人满意。

点评

"关于净业寺的介绍,总感到太多臆想之辞。“的确如此! 在没有发现新材料之前,也只能如此了。为了连缀成篇,只得如此。 菜疙瘩非常感谢您跟帖评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4 16:51
的确不是“很重要的寺院”,“上生院的历史并不清晰”,但菜疙瘩以为对于玉田历史来说,也许是比较重要的寺院,因为没有保存下来,所以就模糊了。菜疙瘩写此文就是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4 16:45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12-4-30 19:00 | 来自内蒙古
游客 111.182.165.x 发表于 2012-4-29 15:51
《东上生院重修舍利塔铭并序》以下几句,也许应该这样断:

以空无化执实,化也;以因果化妄权,化也;以 ...

不似前者妥当,一己之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4-30 21:43 | 来自湖北
以空无化执,实化也;

感觉不说不通。属于自己打自己板子的说法。
匿名  发表于 2012-4-30 21:49 | 来自湖北
《全辽文》、《辽代石刻文编》的断句都是这样的:

以空无化,执实化也;以因果化,妄权化也;以福利化,欲诱化也;以地狱化,愚警化也。然则四化曲分,三根用备……

按这样标点,意思是:用“空无”来化解,“执实”可以被化;……

按我的标点,意识是:用“空无”来化解“执实”,是一种“化”;以因果来化“妄权”,是一种化;……。并列成所谓四化。

点评

《全辽文》与《辽代石刻文编》的断句,菜疙瘩都读到了,但总觉不好理解。 后经谅直友老师点拨,遂有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4 16:57
匿名  发表于 2012-4-30 22:24 | 来自湖北
不过,结合“有实有权,或诱或儆”几句,确实该是小菜的断法合适。

点评

知音啊!谢谢您回帖!  发表于 2012-5-4 16:52
匿名  发表于 2012-4-30 22:34 | 来自湖北
请了高手指点,应该是这样的:
     
    夫诸佛之心,垂教非一,有实有权,或诱或儆,所以小大应根,始终化物者也。以空无化执,实化也;以因果化妄,权化也;以福利化欲,诱化也;以地狱化愚,警化也。然则四化曲分,三根用备。化之急者,急于中下,谓兹二根………
    ==========
     
    “小大应根,始终化物”,“小大”指小乘、大乘,“始终”指始教、终教。
     
    大小、权实、始终、顿渐。
发表于 2012-4-30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小菜一碟 发表于 2012-4-27 12:48
今读《黎平府袁公去思碑序》注释[4]“杠匪”条,原文为:
杠匪:《大清畿辅先哲传》第35卷贤能传八《袁开第 ...

     关于龙杠的参考资料。
     我从<贵州省穿青人民族成分问题重新调查报告>一文中摘录了一部分,其中还提到袁开第唆使土目捕斩龙杠起义首领之事,可供参考。如果看全文,用百度搜索文章题目即可。

     “在土地兼并中,少数民族土地大量受到侵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清代的大官僚罗应旋也不得不承认:"尤令苗民恐慌者,则客民入境夺其田而相仇恨也"。因此,"苗民无以为生,或勾引而为乱耳"(安平县志)。"穿青"作为少数民族,地主经济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的穿青农民有的失去土地,流离失所,大量的在地主和土目的苛重剥削下,无以为生,不得不起来反抗。
    咸同年间,在太平天国革命浪潮的影响下,贵州爆发了各民族人民的起义。黔西北早期的一些民间武装组织-龙杠纷纷揭竿而起,这些龙杠首领多数是穿青人,大量的穿青农民投入了起义队伍。光绪《平远州续志》载:"壬戌同治元年,穿青民及龙杠作乱.时平远有穿青夷民,尚巫教,喜争斗,自龙杠名起皆翕然从之.百余里民悉附之。聚众愈多,杀掠四起,遂与兔场(今纳雍)老凹坝等处杠匪约为乱,汉民受害甚多"。又载:"北路杠匪陈有梅与李大斗聚众千余,相联络,烧杀抢掠,与城相逼"。又载:"杠匪张二龙窝退扎纳雍河外,吏目汤泽长进剿破之,进剿纳雍.纳雍.张二龙窝据之,自守不出,相持半载,不能成功,遂还。"民国大定县志载:"同治二年,苗匪袭据白泥屯,六月移据大兔场。.匪势益涨,移扎水城之米乐,分苗民为大堂,竹万春、何玉堂为堂官;蛮夷为二堂,何五斤为堂官;仲家、穿青为三堂,以先生为尊称,以寺观为殿宇。堂官各率所属战守掠食,食尽则他往。"《咸丰贵州军事史》载:"同治四年春二月,平远兔场杠首何神佑结水城杠首张元发、陈友梅等攻掠各洞"。又载"咸丰十年秋七月,大定杠首张油客及谢三火炮等集府东百里之干河沟,掠至红沙箐,团众捕剿多杀伤。""咸丰十一年秋八月初九日,署大定知府陈涛击土目安中和于高家店失利。.官军遂溃回,张油客因旋率杠匪略嘉禾,涛遣军功龙遇荣率练五百并团众击之"。又载:"同治五年七月,水城同知袁开弟以土目沙云等捕斩杠首张油客、张抓手与嘉禾里梅子洞,悦复里杠首卢惠聪复据党图报复"。经调查,上述的龙杠首领陈友梅、李大斗、张二龙窝、张元发、张油客、张抓手、卢惠聪等都是穿青人。这次起义经过二十年,是一场以民族为界限的斗争,主要是各少数民族反对汉族官吏和地主阶级的斗争。所以在汉族民间称之为客等数百人的地方。除政治压迫、军事镇压、经济剥削和文化限制之外,咸同以后清政府还进一步实行民族同化政策,强迫同化。《咸同贵州军事史》引陈宝箴"筹办苗疆善后事宜五条"说:"欲永绝苗患,必先化苗为汉。除令剃发缴械外,欲令其习礼教,知正朔,先自知读书、能汉语始。拟以绝逆田产所入官租,募能通汉苗语音而知书者数十百人为教习,或一大寨,数十小寨,各置一人设义学,使苗子弟入学读书,习汉语。年长者农隙时亦令学汉语。此前沐英平云南行之有效。复严禁苗俗:如男女跳月、兄弟转婚及稚髻、拖裙、黑衣、带刀、祀牛角、不奉祖宗之类。但于立法之初,严斩不率数者一二人,余自畏服。"又引邓善燮"条陈苗疆善后事宜十五事"说:"言语衣服,宜令苗民从汉庶"。光绪九年四月十四日,贵州巡抚林肇元奏称:"劝化苗民改装,颇有成效。"

点评

下面是从香香博客中节录的一段,对“龙杠”的解释比较清楚。龙杠与龙姓无关,龙杠决不是豪门大户,而是泛指抬杠的。在豪门大户办丧事时,不少少数民族民众为了糊口争着去抬杠。后来,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清朝的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4-30 23: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0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玉叟 发表于 2012-4-30 23:43
我从一文中摘录了一部分,其中还提到袁开第唆使土目捕斩龙杠起义首领之事,可供参考。如果看全文 ...


下面是从香香博客中节录的一段,对“龙杠”的解释比较清楚。龙杠与龙姓无关。豪门大户多是汉人官吏、商人、地主等,史载,这些人定居于贵州后,凭借政治上的权利和手中的金钱,大肆霸占和收买土地,当地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遭到了严重打击,使民族矛盾日趋尖锐。不少少数民族民众为了糊口,在豪门大户办丧事时争着去抬杠,甚至因此而发生纷争。后来,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清朝的统治。


清朝后期,清廷统治日趋腐败,加上席卷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水西地区再次爆发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起义。穿青人成立了自己的军事组织,举起了起义大旗。光绪《平远州志》载:

“壬戊同治元年,穿青民及龙杠作乱。先是道光二十八年,归集界土目安廷佐与安廷伦争产械斗,名曰打龙,号矛杆长者曰龙杠,短衣大辫,裤宽三尺者曰龙杠客。……时平远(今织金)有穿青夷民,尚巫教,喜争斗,自龙杠名起,皆翕然从之。……聚众愈多,杀掠四起,遂与兔场(今纳雍)老凹车等处杠匪约为乱,汉民受害甚多。”

一时间,穿青人领导的“龙杠起义”声势浩大,涌现了一批穿青人的民族领袖,如织金县的陈有梅、李大斗,纳雍县的张油客、卢惠聪,大方县的黄老歪等。很明显,此次起义是穿青人反抗清统治者的战争,也清楚地表明了穿青人与汉人的民族隔阂。起义最后虽以穿青人起义领袖的大量被杀而告终,但却沉重打击了清廷在黔西北的腐朽统治,有力配合了整个云贵地区的少数民族运动,同时也使统治者认识到了“穿青”这个族群的存在。因此,从那时起,史志对穿青人的记载开始大量出现。

点评

原来龙杠指的是长枪大矛,穿青族也应包括好多民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1 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玉叟 发表于 2012-4-30 23:59
下面是从香香博客中节录的一段,对“龙杠”的解释比较清楚。龙杠与龙姓无关。豪门大户多是汉人官吏、商 ...

原来龙杠指的是长枪大矛,穿青族也应包括好多民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菜疙瘩非常感谢玉叟老师、前进兄及几位游客网友回帖讨论问题!{: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42:}{:soso_e142:}{:soso_e142:}
尤其玉叟老师提供的关于“龙杠”的资料极为宝贵!
有位网友的回帖:  “小大应根,始终化物”,“小大”指小乘、大乘,“始终”指始教、终教。 大小、权实、始终、顿渐。”也令菜疙瘩开阔眼界!
菜疙瘩再次表示诚挚的谢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前点断为错误,看了几位坛友的介绍,也许应为:业有龙杠,匪者,始于客籍大姓发丧争抬柩,遂以龙杠名。
译为:这个职业有称为龙杠的一群人,都是土匪,来源于客籍大姓人家发丧时争着抬柩,继而称其为龙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今将前后句一并贴出,供前进兄参考:
“开第以非政体辞。用阿戛降苗招回黄金印,抚之,令归业。有龙杠匪者,始于客籍大姓发丧争抬柩,遂以龙杠名。与土目为敌,动辄数千人,夺田争佃,杀人如草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