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看了《迁徙的鸟》,画面唯美,壮丽,最重要的感触就是,生命是运动的,单为生存记,它也得运动。有些生命短暂,结束在一片沼泽地里,或者纷纷倒在猎人的枪下,或者死于被机械化耕作铲平的家园中,这世间,什么都有可能。有些生命很长,它飞过了湖泊,雪山,飞过了风雨,躲过了雪崩,在寒冷的冬天里,缩着自己的颈子盘回向后,在宽厚的双翅羽毛下寻求温暖。不论生命长短,活着,就要飞翔。那些镜头美丽得胜过任何画家的画作,一些长嘴的白鸟,绅士一般地踱步姿态,有着芭蕾舞一样的优雅。还有的鸟,滑落水面的美丽,胜过任何一只飞机的着陆。憨憨的胖头鸟,母子对视,让人不禁莞尔。开头的小男孩解开系住鸟儿的渔网,最后,他又等来它们的回归。
飞翔着的生命是最美丽的。
有人说《入殓师》看完了,只记得帅哥入殓师工作完毕之后大快朵颐的场面,他鲜活饱满的食欲,生命的激情与死亡的静谧形成鲜明的对比。活着的人,要吃好穿好,饱满鲜活地活着,而死亡象一道门,咯噔一下隔绝了色彩绚丽的世界,隔绝了所有亲人。但死亡也是一段重新开始的旅程,他们那么坦然面对生死离别,电影中那么多美丽的分别。妻子和孩子们送走父亲,在父亲的面颊上印满爱的吻痕,她们微笑着,“感谢爸爸。”孙女坚持为临走的奶奶穿上她年轻时爱穿的长筒袜上路。洗澡堂的老奶奶死时好美啊,颈子上系了丝巾,涂了口红,面色红润,表情安祥,象睡着了一样躺在百合丛中。她比生前更加美丽。日本人对于亡者的敬意,让人肃然起敬。他们温柔得对待那些人,象他们还活着一样。使亡者以最美丽的姿态离开,安静地踏上最后一程。
电影《遗愿清单》阐述了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是看他身后留下了什么财富,还是以爱来衡量,或者人生什么都不是,许多高大全,都将倒塌。记得那时我也列了一些愿望,不,其实是一些担心,那时病了,有一些于事无补的过度焦虑。那些担心分别是,他将不再爱我;无法孝敬父母;工作无法保全;无法安全生下一个宝宝……过去这一段,回头再看看,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总会在某些阶段产生一些愿望,有些愿望看起来遥远一些,有年轻人美好而冲动的想法。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愿望逐渐实际起来。而有些愿望,渐渐冲破迷雾,越来越清晰。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是爱和充实快乐的生活。科尔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胜过某些人的毕生生活。每个人终将走向死亡,一生就那么几十年,要追求什么呢!卡特和科尔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开始周游世界,出去的是一个陌生人,回来以后又变成了妻子维吉尼亚深爱的丈夫。我们常常会在漫长的生活中丢失了自我,甚至相爱的温情,所有的爱情死于时间,需要不断地去寻找自我,需要不断更新自己,更新相处时的感觉。
三部电影都是讨论生命的,生与死就象生命的两个端点。整个生命有如一场单程旅行,没有回头路可走。既然我们毫无选择地,啪一下子,就被扔到了这个世界上,面临着孤独,面临着行走,面临着思考,面临着如何走完这一段旅程这么具体的问题,你到底要怎么做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吧。
二
生病之后,便开始考虑生死了,先是怕死。至于为什么怕,原因也很简单,死亡毕竟是一件完全未知的事,因为我们谁都没有死过。尽管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会死,但是它看起来是多么遥远啊!古希腊哲学家伊璧鸠鲁说:“你要习惯于相信死亡是一件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因为一切善恶吉凶都是在感觉中,而死亡不过是感觉的丧失。”是的,所谓死亡在常人看起来多么遥不可及啊,仿佛永远不会来到身边,我们都是这么干的,这样去面对死亡。而一旦我生了病,可能会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如果我不注意专注治疗,会发生死亡事件。想到这个,是相当可怕的。
而怕死更重要的是怕那些走向死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痛苦。想到有一天我可能会站在血液透析的门口,病歪歪等着巨大的机器肾给我苟延残喘,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单是想想,已能不能让我接受。还有什么呢,或者不是去排队透析,而是身拄双拐,或者干脆坐在轮椅里,由家人推着走在超市里。不,我绝不能接受这些事情。我们常常去幻想那些可能发生的可怕事情。死之前到底会发生什么呢,也许是在睡梦之中就死掉了,那是幸福的吧,至少非常爽利。
人常说,不难受死不了人,死亡之前必须经过一段身体上极端痛苦的日子。我怕死原因之一是害怕这些可能的痛苦。
我想到生死次数最多的是非典那年。非典的日子自然很紧张,科里的领导热切关注着全国的非典疫情,今天又增加几例,有没有新增死亡的。医院门口俨然防卫森严,进来的人都要测体温。最热的日子吧,医生全副武装,口罩帽子,隔离衣。老公那时在二院,所谓非典医院,专门接待发热病人。我常常很担心他的安危,非常关注哪天又收了一个发热病人,关心那人病情如何。谁也不知道那些发热的可疑SARS病人会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医护人员。常常是他在二院里上班,好几天都不能回家,而我在家里,总是睡不着,半夜起来打电话给他。
我们多次被幻想推到生死边缘,我常常想这些把我推到这些想法的事件,可能未必全是不幸。从一生病开始,就想到许多可能,一想到可能要和他分开,心如刀绞。不是感情使我们分开,是生病,生离死别。我们得感谢这场病吧,使我时时处于可失不可失的无法选择之中,那么我对他便变得珍贵,感情变得稀有不凡。因此我们得以越过世俗必经的那些纷乱芜杂,所经历的那些事情,不但没使我们分开,而且越来越紧密。
那时想到生死。普通人所表现出来对可能到来死亡的强大恐惧,常常让我感到好笑。非典第一次把死这个严肃的命题直接推到他们面前,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比如说他们会害怕,谨慎,小心翼翼地关注体温、疫情,各种各样的小细节。我总是看着他们忙碌,然后心里发笑。因为我比他们更早想过此事,更早面对过这个问题,觉得生死不过如此。生死常于一线之间,死则死矣,何惧之有。何人又能不死呢!莲花生大师曰:此生寿命仅为少许月,未来世间恒长无量故,来生之界不受任何苦,得乐之便应作取与舍。”显然死亡是另一种生的开启,来生的美好也依托现世的修为,这样想来,更无理由怕死,死亡真得没有什么可恐惧的!
三
当然又不全是不惧死的,听过一个典故,一个老人很老了,他要死了,非常痛苦,躺在炕上呻吟,仍然对着儿子说,“儿啊,再给爹打上一针,让爹再多活上一会会。”这是婆婆讲过的村里一个真实的故事。说这人越到要死时,便会越发贪生。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便有花花世界,万千气象,有亲人爱人,有享乐有工作,有价值有意义,而死去之人,一切都成了零。生下来从零开始,现在又一切归零。谁知道我们来过这个世间?有谁能证明?哪一个小小的痕迹,我们可曾留下?
普通的人活在阳光下,长在花园里,别说去想,常常你说到这个字,她都要竖起手指,要你噤声的。好好的说这个干什么,仿佛说了便不吉利似的。病的时侯朋友我一本《西藏生死书》,其中有大智慧,告诉人随时迎接死亡到来。看似荒谬,实则不然。人永远不能预知死亡的到来。而你内心准备好,也只是使自己能够在它到来的时侯,内心安详平和。不惧死,了解死亡,便会活得更好,所有关于生死的讨论,都是为了生得更好。
一个八零后朋友,常常说,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当然做喜欢的事,有意义的事。想那苹果教主,乔布斯,也是如此,把热爱的事情当成了工作,那么每一天死,都是幸福的,他都活在他热爱的事业里。热爱登山的总会死在登山的途中。
人总是要死的,无论你活着如何贪婪,挣再多的钱,拥有再多的房子,都带不走。人生不过一场空。而我们能够在最终进入天堂的时侯,无愧地说一句,我最快乐的事情,是帮助别人的那一件。有没有真正的快乐过,自问一下,这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生死终究不过人存在的两种方式,想通了,哪一种都能够坦然面对。
四
“死亡是一切感觉的消失”,是完全落入未知的黑暗之中,是平地起了一道门,隔绝了生死两边的亲人。你试着去闯过那道门吗?
到底是什么样的想法,使那些人生不如死,非要去生生叩开那道门呢?心理正常的人永远无法设想那些内心生了暗疾的人,他们无法遏止的焦虑和痛苦。一切不都是暂时的吗?一切可怕的想法不都只是自己想的吗?它们可能发生,但它们还没有发生,就象惧怕死亡,没有必要。“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
然而最终打倒人的就是那些没有发生过的而存之于幻想里的想法。
终究会回到那么一个夜晚,以活色生香开始,以绝望以涕泪横流持续。他是伏在我的耳边告诉我的,这个消息真的与衣香旖旎的气氛不符,以至于我一直追问它的真实性。我不相信,我的亲人,会活生生地离我而去,我再也触碰不到她了,再也无法见到她了,无法听到她喊我的名字。再没法子回家走进院子里,喊那一声清脆的“妈”,我再也喊不出了。
什么是孤独呢?是你失去亲爱的人,是痛不欲生的绝望。
这是第一次面对至亲之人的死亡,我用了多久才走过来,才能不流着泪诉说。只是那一个夜晚再也无法忘记,那一次站在窗台前面,想纵然一跃的感觉依然那般清晰。
她一定希望我幸福,她一定希望我活着,那么我按她希望的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