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1978|回复: 9

我知道的玉田果姓 欢迎大家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8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北京
我的家族史【果氏家族】
现居住地点: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西定府庄村  

源起:康熙十三年,由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西果村跟随某官员派来当红笔师爷。  
遂开家谱。祖先名:果自贵   
后有二子 一名果云龙 一名果云望  
一子单传,绝后。一子和西定府庄村陈功之女结婚,落户西定府庄村。  
我们传至后代有兄弟三个,其中成为字号有义和隆、永义隆、永茂栈 此为第十代。  
果曾 掌管 永茂栈 ,果汉负责义和隆 ,果顺经营永义隆。  
果曾之子果玉春又有七子。  
长子 果维臣  
次子 果维凡  
三子 果维芝  
四子 果维华   
五子 果维芬   
六子 果维方  
七子 果维兰   

果维华之子 果文坤。  

其他兄弟有的留在本地,有的去外地求生,已知在台湾有一亲友,曾经来大陆探过亲。其他不详。有知者,请互通联系 。
2009年6月28日果士珍阔别老家八十年回乡探亲。(义和隆族人)
有同宗愿意沟通者请联系 QQ:78056953
发表于 2012-2-18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热烈欢迎!民间家谱大有研究!{:soso_e163:}{:soso_e142:}{:soso_e181:}
看来您的始祖最初并非居住西定府庄村。果姓是窝洛沽的大姓啊!“永茂栈”就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的吧?
能否再详细介绍?是否仍保存有老家谱?
发表于 2012-2-18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进入了解一下~!!!
匿名  发表于 2012-3-22 19:37 | 来自河北
果维华应还有儿子叫果文号,解放前参军,解放后转业到昌黎唐山地区医院
发表于 2012-3-22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台湾有位二级上将,名果芸,退休后被聘为神通电脑总裁,其简历中写的是“河北玉田人”。我怀疑此人是西定府庄村人,但到该村查访时,一位果姓老人否定了我的猜测。清楼主进一步查访一下,看贵姓中有无果芸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小菜一碟 发表于 2012-2-18 13:57
热烈欢迎!民间家谱大有研究!
看来您的始祖最初并非居住西定府庄 ...

很多都是道听途说
极少找到文字记载
不过好像 村里还有一些老房子是原来果氏先辈留下的!
也许只有他们能够说得清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西
游客 121.21.75.x 发表于 2012-3-22 19:37
果维华应还有儿子叫果文号,解放前参军,解放后转业到昌黎唐山地区医院

确实有 是本家亲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还有回帖子的吗,现在都用微信了联系的可以加微信:qqguo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历史佐证
清光绪末年,窝洛沽一带有经济头脑的人士开始在货物购销、存储上动起了脑筋。1908年,西定府庄村的富户果馨在窝洛沽大桥沿堤内的河滩上建房40多间,办起了永茂栈,这个永茂栈就是窝洛沽码头和储运货场的雏型。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是窝洛沽码头最兴旺、最繁盛的时期,码头前樯帆林立,商贾云集,河道里的船只往来如梭,川流不息。顺流可下津(天津市)、芦(芦台镇,当时为宁河县县城),逆流可上桥(鸦鸿桥)、丰(丰润)。窝洛沽镇各商号,将大批火柴、肥皂、碱面、化肥、食糖等日用杂货从天津运来,再把当地生产的棉、麻、土布、苇席等土特产品远销天津。永茂货场以其特殊的职能,为繁荣城乡经济,搞活流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水运交通工具都是木船,顺水时由船夫撑篙,逆水北上时除撑篙外,还得辅以陆地拉纤。外地来的船夫与搬运工人暂住在永茂栈码头的东岸,在那里形成一个聚落,人们称其为“客家营”。居住时间长了,又取发家致富之意,就改称为“起家营”,这就是窝洛沽镇起家营村名的来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还乡河,父亲的河
作者:张婧(县文联签约作者)
摄影:李宝东
还乡河,多好听的名字!有点惆怅,又很暖心。
这条河从我家村边流过,曾经清凌婉转,也会咆哮奔腾。小时候,男孩子们在水里钻来钻去,晒的跟小泥鳅一样。现在他安静祥和,像我的父亲。
还乡河,父亲的河。
我的父亲张树云在《玉田文化历史大观》一书中,曾用近万字篇幅,满怀深情的叙写、回忆还乡河旧事。
摄影:杨俊军
他回忆儿时还乡河畔的嬉戏:“烧花船”“闹花灯”“祭灶王”,特别是还乡河畔的戏台子,是大人小孩儿一年一度的文化大餐。每年秋收过后,还乡河大堤上就搭起了戏台,一唱就是四天。我也依稀记得小时候流行在还乡河一带的童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小外甥也要去”。戏一唱起来,台下比台上还要热闹,耍把式卖艺的,拉洋片、吹糖人、捏面人的,卖泥人、刀枪、假脸、小孩玩具的,成为当时还乡河畔一个重要的“狂欢节”。由此看出,五六十年前,人们在劳动之余,充分享受文化带来的无限乐趣,也为父亲带来丰富的民俗生活积累。
他忆起还乡河畔熙熙攘攘的永茂栈。这个永茂栈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那也是窝洛沽码头最兴旺、最繁盛的时期。码头前樯帆林立,商贾云集,河道里的船只往来如梭,川流不息,是窝洛沽码头和储运货场的雏型。航程经东丰台由江洼口入蓟运河,过芦台、汉沽、北塘入渤海,再由海岸抵塘沽进入海河,最后到达天津,大批火柴、肥皂、碱面、化肥、食糖及日用杂货从天津运来,玉田本地的棉、麻、土布、苇席、山区鲜货、石灰和承德、遵化所烧制的木炭等土特产品远销天津,成为链接玉田与天津、承德等地的重要水上枢纽。甚至因民工聚集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村落——“客家营”,后取发财致富之意改名为“起家营”。如今,还乡河水渐去渐远,永茂栈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了记载窝洛沽镇繁华兴旺的重要历史名词,但还乡河水浸润的智慧的头脑、拼搏的精神、诚信的品质没有变,推动窝洛沽镇经济社会向上向好健康发展。
摄影:杨连江
父亲还忆起名扬全国的玉田土布和铁器。清末民初,还乡河水为窝洛沽、鸦鸦桥带来了上好的风水,兴起了植棉、纺线、织布之风。最兴旺的时期,每纺一斤线所挣的钱可买红粮一斗(28斤);弹花弓弹籽棉100斤,可挣红粮5斗;织土布一匹,挣玉米一斗有余,成就了“路传驮铃响,水送摇橹声”的繁华景象。随着水路畅通带给鸦鸿桥的便利条件,土布业之后又兴起了名扬全国的“铁器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鸦鸿桥镇都要举办铁器会——这是一种经贸活动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盛会,到铁匠会交易的商品种类成千上万,并在大体固定的地域摆摊设点。既是鸦鸿桥集贸市场的雏形,更奠定了“商贸大镇”的坚实基础。还乡河水让百姓走出了玉田,赚到了金子,也打造了直至今天仍在全国负有盛名的“京东第一大集”——鸦鸿桥。如今的鸦鸿桥,不仅是全国知名小商品批发城,还是河北重点培育的特色小城镇。
摄影:陶庆凯
最令父亲钟情的是坐落于还乡河畔的净觉寺。这里远离城镇的喧嚣,富有诱人的田园风光。东望,还乡河水姗姗而来,北望,燕山余脉的大小山头逶迤东去。莫要只看人间胜境,净觉寺的繁荣历史倒是更加鼓舞人心,我则将其当成是人神合一、修成正果的典范。净觉寺始建于唐兴于清。在这里,僧人智然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胸怀大志的住持,“厌奢华而力黜,率简朴以身先”,他奔走劳碌,积累财富,将净觉寺由200多亩扩大到2000多亩。净觉寺重修后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巍然钜制,焕乎大观。”可谓神也。而那个帮助智然住持“圆梦”的凡人叫王翠峰,他是净觉寺重修的“监造并掌泥木石画作场人”,这个人,和智然住持一样,立大志,肯努力,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木匠成长为名传史册的大“工匠”,与智然一道用毕生的心血建成了“京东第一寺”,并以其勤劳智慧和自强不息令后人仰慕。我无数次聆听父亲关于净觉寺的讲述,也无数次聆听净觉寺的晚钟,有时竟觉紫气东来,和还乡河水一道向西而去。
摄影:陶庆凯
还乡河水向西流。这正是其名称的由来,也正是其为何寄予乡愁之意。
还乡河发源于迁西县新集以南泉庄村,古称浭水(庚水)。相传,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徽宗赵佶被辽掳获,解五国城,途径丰润浭水河,徽宗驻马桥头,凝视西流浭水叹道:“凡水皆东,唯此独西,吾安得似次水还乡乎?”后浭水易名还乡河。但这不过是个传说。
明《帝京景物略》云:“过砂岩寺(丰润境内)北。曰浭水,出崖儿口,由运河入于海。凡水东流,而此水也西,人谓”还乡河”也。”清人陈豫朋云:“赴海朝京湠漫长,鸦鸿桥下远泱泱。如何唤作还乡水,都送征人去故乡?”清人之诗,为还乡河平添一份惆怅。
摄影:杨连江
在我父亲母亲的记忆中,还乡河确实“让人欢喜让人忧”,那段不可磨灭、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水灾。当时的知县王时泰到窝洛沽视察灾情,不禁大发感慨“怕听荒村云致雨,忍看残室灶生尘”。鸦鸿桥镇南的沙沟、西南部的五里渠村等都是因还乡河泛滥成灾而起名。据记载,1949年玉田县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还乡河六处决口。当时新中国刚刚诞生,国家百废待兴,但玉田县人民政府仍出动5.5万名劳力,修复河堤、检修险段,此后连续7年“春工”,并持续到1977唐山大地震后,还乡河大堤又先后七次大手术,完成全面治理。
国泰民安。居安思危。当前,我县仍把还乡河堤修复加固作为长期任务,不敢松懈。
摄影:李宝东
如今,年近八旬的父亲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每每走在“一溪碧水白云闹,两岸红花翠柳依”的还乡河畔,早已丢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感叹,而是沉浸在岁月的映像中。我则双手合十,为还乡河祈福,为父亲祈福,为家乡祈福!
流淌吧,还乡河,父亲的河!
作者简介
张婧,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诗集《如雨年华》(合著),文艺理论著作《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另有诗歌散文作品散见《诗选刊》《大河诗歌》《散文百家》《中国教育报》《长江诗歌》《国家诗歌地理》等报刊杂志,《祖先和我一起歌唱》获全国首届女子诗歌大赛优秀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