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5073|回复: 46

吴学俍:渠梁河、梁九公及其他【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5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渠梁河、梁九公及其他

                 ——故乡史话与传说散辑


                                  吴学俍


                           


       我的故乡玉田县渠梁河村,坐落在冀东平原上的丰润、玉田两县交界处。还乡河从这里由丰入玉,我的故居就在河之北岸。“门前滚滚巨梁水,屋后遥遥燕山峰”。这两句诗是我自题,也是儿时故居环境的真实写照。还乡河,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被称为“巨梁水”,而这个傍水之村“渠梁河”,却是因河得名。清代光绪十年版《玉田县志》记载:“还乡河入玉境,曰渠梁河,实《水经注》之‘巨梁水’也。‘巨梁’音近‘渠梁’,故今以渠梁名村。”常言道:“天下江河皆向东”,但这条河却别具一格,走向竟东来西去,很有点傲然不群的风采。《燕山丛语》云:“凡水皆自西向东,此水独西,故名还乡河。”而玉田境内的这段还乡河,却是应称作“渠梁河”的。但从我懂事以来,还没听人这么称呼过。

                           

                           


      《玉田县地名志》在“渠梁河”村名之下载:“据查,此系古村,建于唐代,史氏建庄。”而这个建庄之“史氏”为何许人也?据传,唐朝“安史之乱”后期,“大燕皇帝”史思明长子史朝义弑父戮弟、作乱争位,朝中一片混乱,有的史氏子弟乘乱从范阳(今北京)城内逃出。这里接近范阳,距当时史氏称帝之大本营燕京城仅仅二百多里路程,当时又是尚未开发的河汊洪荒之地,便于躲避藏匿。这些亡命的史氏子弟在急于奔命、慌不择路之时,撞入此荒芜之境,隐蔽行踪生存下来,竟成了开拓一村之史的先驱者。

       村中至今仍有姓史之人,但不知与“大燕皇帝”后裔有无关联?




                三


        渠梁河村现有梁姓之人,是清代侍奉过康熙大帝的总管太监梁九公的本家后辈。

梁氏后人曾收藏有康熙皇帝的一道圣旨。解放前,每逢过大年时,梁家的主事人便要将该道圣旨隆重上供展出。期间除家人外,还可特许村里的头面人物观瞻,我大伯吴迺悦就享受过这种待遇。后来,这道圣旨在1959年那场还乡河大水灾中毁掉。

    据传:座落在渠梁河村西二里处的“京东第一庙”——净觉寺就是当初梁九公捐资重修的。相传康熙大帝驾崩后,梁九公为躲避雍正帝手下人的追查,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金银财宝偷偷运回老家,委托自己的好友——当时担任净觉寺住持的圆望和尚帮助隐藏。后来,因形势紧迫,梁九公为避祸,便将这批财宝捐给庙里,帮圆望和尚圆了重修净觉寺的宏愿。但圆望和尚没敢将这些钱一次性花完,而是储匿大半。若干年后,他的几代徒孙置地、修庙用的主要也是这笔钱。据说:在清朝历次重修净觉寺的碑文中都可找到暗含感念梁九公的字句。

关于梁九公其人生平,清代史书《永宪录》第二卷中有如下记载:“雍正元年春二月戊午,先朝总管太监梁九公自缢于景山。九公幼侍圣祖,与魏珠俱加信用,朝臣多相交接。后以犯法,年老宽恩,拘系景山,畏罪自尽。上念其勤劳,特加轸恤,给银发丧。”当代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所著《正说清朝十二帝》雍正帝胤禛篇中也有关于“康熙帝命内侍梁九公等传谕”的记述,可见所传有一定依据。

1992年版《丰润县志》中载有关于梁九公的传说,传梁九公为梁家坟人。其实,梁九公的祖籍正是丰润县梁家坟村。而玉田县渠梁河村的梁氏,系梁九公的本家近亲,在梁九公出事后,为防雍正帝灭门九族,举家逃离家乡潜往外地避祸。据梁氏后人介绍:当时迁来渠梁河村的共有兄弟四人。




              四


       在渠梁河村南还乡河老河套的北岸,至今仍存有一段一、二百米长的老石坝,村里人称之为“老高家坝坎子”。老辈子的时候,还乡河每年都会发大水,因为河岸塌方,河上的木桥经常被冲毁,给村里人出行带来很大困难。当时老高家是本村首富,家有良田3000多亩,还在远近集市开着28家烧锅卖烧酒。高家人财大却不气粗,在村里为人处事非常仁义,于是,就自家出资修了这段石坝。从此,村里人免去了塌岸毁桥之忧。

        关于老高家,本村还另有一说。老辈子的时候,每到春荒之际,高家都有舍粥之举(此举不知始于何时,据我母亲李书田回忆:到抗战时期高家舍粥仍在进行)。到时候高家大门外便设一粥棚,支起两口大锅。每天早起熬两大锅糨粥,每锅粥大约需耗费一、二斗杂粮,主要施舍给本村吃不起饭的人家及外来讨饭的人。本村贫户每次可打一大盆粥回家食用。据传,当时村里没有发生过饿死人的现象。土改时,本村的贫农团对老高家很是高看,竟没人忍心去高家瓜分浮财。最后,老高家的大量金银财宝全被外村人弄走,本村人只分了高家的房屋、土地。



             五


        渠梁河村建学校之前曾有一私塾,塾师姓吴,人称:吴老师。这位吴老师名高望重、满腹学问,教了一辈子子曰诗云,到老却连个秀才也没考上。有一年正月,吴老师因生活所迫向朋友借贷,告贷信中有两句写道:“寒年已过,将度苦春。”被学生读到,从此便作为名句传诵开来。

        笔者在我大伯手中见过一部手写本老对联集,系毛笔小楷行书字书写,字写得相当秀美圆润。我大伯说这是当年吴老师的书法。但不知此书是由吴老师编著,还是系他抄写。书中存有不少补充修改痕迹,可见非一次性完成。但该书已经没头没尾,我只记得其中有一副对联为:“一点公心平似水,十分生意稳如山。”



              六


渠梁河一带有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六月十三接闺女。古时候,一到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到还乡河边摆祭上供,祈求龙王(或龟仙)保佑免受洪水之灾。同时,各家各户全要将已出阁的老少姑奶奶接回家来款待。其节日规格,仅次于过大年和中秋节。传承至今,上供祈祷的仪式早已取消,但接姑奶奶回家过节的传统仍在延续。据笔者粗略调查,过这个节的村庄范围,仅限于渠梁河村附近还乡河畔有数的几个村庄 。往上游有丰润县的往川、群仙观、望马庄、白官屯;往下游有玉田县的小田庄、蛮子营、小定府庄以及丰润县的张官屯等村。关于这个节日的名称,各村叫法不一。渠梁河村称之:“六月节”;小田庄以西称这个节为“龙王爷接闺女”,白官屯以东则称之为“王仙节”,但过节时的内容、仪式基本一致。


2007年至2010年陆续整理

       2011
526日修改定稿

发表于 2011-6-5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在丰润,关于梁九公的传闻很多,惜乎正史查不到。
读过此文后欣然。
匿名  发表于 2011-6-5 18:46 | 来自河北
回复 2# 田雨hxh


    净觉寺墓碑上有“九年面壁”一词,与佛教“十年面壁”的典故明显相异,很是奇怪。
还有一句:“亦不过九仞垂成聊添一篑而已”,也象有所指。仅举二例,供网友参考。
发表于 2011-6-5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谢,在我国,所有的历史都是为帝王写的,包括正史,真实记载的也不是很多。
这也就是人类历史啊。今天这个正过去,明天那个翻过来,可信的不多。都是为帝王服务吗,可以理解。
匿名  发表于 2011-6-5 19:12 | 来自河北
回复 4# 田雨hxh


    我也在墓碑上探寻过奥秘,记得有这样的句子:"三乘...五声...七宝莲台...募化十方...实系人功之不密耳。”有人推解:人,壬也,天干中排第九,功,公也,人功即九公也。
还有一句:“则其功德之在人,正有不容泯灭者矣!”也供网友参考。
匿名  发表于 2011-6-5 21:44 | 来自河北
回复 5# Guest from 111.227.24.x


   共有四块重修净觉寺碑,分别为清乾隆十一年、嘉庆十四年、咸丰三年、同治三年所立,以上所例文句确实可以从各碑中找到,但若说与梁九公有关系,恐怕有些牵强。
匿名  发表于 2011-6-5 21:47 | 来自河北
回复 6# Guest from 111.227.24.x


    口碑史料,仅供参考。恐怕也不是空穴来风。
匿名  发表于 2011-6-5 22:18 | 来自四川
拜读了,谢谢分享。
匿名  发表于 2011-6-6 10:45 | 来自河北
回复 9# 常来常往


    所谓重修净觉寺之说是不成立的,应为扩建或重建。而重建的资金来源,靠募化毕竟有限,巨额资金也不可能靠募化解决。那么,幕后捐助巨额资金的施主就是一个未解之谜。梁九公说应是猜解谜底之一。我们期待着证据出现。
匿名  发表于 2011-6-6 11:38 | 来自河北
回复 10# Guest from 27.191.58.x


    赞成
匿名  发表于 2011-6-7 07:54 | 来自河北
回复 11# Guest from 123.181.178.x


    搞文史资料,最好从身边着手,先易后难。有了题目,逐渐积累资料,时间一长,便可深入研究。身边的事最值得关注,也最易出成果。本帖作者颇具治史功力,几件小事,写的饶有趣味。谢了!
匿名  发表于 2011-6-7 18:13 | 来自河北
回复 12# Guest from 110.243.251.x


   
匿名  发表于 2011-6-7 19:57 | 来自河北
回复 13# Guest from 110.243.251.x


    学良老弟兼攻文史,看样子颇为得心应手。希望经常拜读佳作!
匿名  发表于 2011-6-8 07:50 | 来自河北
回复 14# Guest from 110.243.251.x


   
匿名  发表于 2011-6-8 19:59 | 来自河北
回复 15# Guest from 110.243.251.x


    学习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