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楼主: 邵官屯

枕边案头,闲书几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16# 苏小娅


    人类的最高境界,就应该是自由之境。从必然之国达到自由之国。从佛祖的角度说,就是佛的境界吧。
发表于 2010-7-9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回复 1# 邵官屯


    邵兄原来客居唐山!你比我知道汲古还晚呀!去汲古见到有路老板了吗?高高的,偏瘦,四十多岁,很好客的。
    邵兄是否去过启新立交桥旧书市场?很有意思的!六月初逛了一趟,收获不小。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呵呵,菜兄,我是宅男型的,在唐山七年,总算知道大楼和自己的家。老板见到了。旧书市原来在五家屯时去过,搬迁后就再没去过了。
菜兄一句客居唐山说到我的心里了。我觉得我在家乡以外的地方就算住一辈子,心理上也是客居的感觉,总是用外来人旁观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可女儿已纯然把自己当作唐山人了。
发表于 2010-7-9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看了先生的文字。我偷偷的笑,原来爱书的人都是这样的,我的床头也是堆满书,看了随手拿来,好惬意的感觉,甚至上厕所都要拿本书,要不总像少了什么,我家那个人说我毛病不小。我不反驳,爱咋咋地,在床上看书的感觉真好,哪种姿式都舒服,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猫被窝里享受书香,真美。还有下雨天,窝在床上,边看书边做梦,美极了。后遗症就是成了小四眼。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20# 歌声悠扬


    小四眼的问题以我的经验主要在先天。上学时,我猫在被窝里打手电看金庸,还记得一晚上看完萍踪侠影。从来没注意过保护眼睛,现在还是五点五,相当于老视力表的二点零啊。小时候被窝里看书的感觉记忆犹新。老家在农村,家里穷,冬天天又冷,吃完饭老早钻进被窝里,就着热炕头取暖。那时经常停电,通常是点一支蜡烛,读诗品文,窗外,是千年前就曾落过的雪,还会再落千年,窗内,昏黄的灯晕里,神游于文字间,物我俩相忘。呵呵,都只在追忆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IMG_3949.jpg IMG_3941.jpg IMG_3942.jpg IMG_3943.jpg IMG_3944.jpg IMG_3945.jpg IMG_3946.jpg IMG_3947.jpg IMG_3948.jpg


上午再去汲古,淘书几本。


    《黄景仁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前人说黄一生爱作幽苦语。我却以为此幽苦语不同于郊岛的寒鸦之啼。黄诗在幽苦之中自有金铁之声箫笛之音。其不平则嵚崎磊落,其绮怀则深情绵邈。是才有余不待苦吟而清词自出,气难伸不必相激而海雨天风。

    古人笔记三本。欧阳修的《归田录》,周密的《齐东野语》,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古人笔记所记无非遗文逸事,民间的朝堂的文坛的,可以存史料、知掌故,广闻见。而这些于我都不是最重要的,我读古人笔记,只在一个趣字上。书的好处就在这里,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游,谈笑戏谑,恍如置身其中矣。
    《字趣》,学林出版社。讲了汉字的发展演变以及与之相关的事物,比如字的载体,字的应用,名姓、避讳、字谶等等,而所有的叙述都本着一个趣字。我这个人虽然无趣得很,却偏偏喜欢别人的东西有趣,否则,昏昏欲睡了。
    《萤窗异草》,重庆出版社。短篇小说集,清代长白浩歌子著。随手翻翻,大概如聊斋之类。
《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赏读,人民文学出版社。我爱东坡,爱读东坡,东坡的书也不少,买这个,想看看别人怎么读东坡。
    《历代小品尺牍》,崇文书局。古人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理当然不错,然而作为主流意识久了就难免空了,假了,让人生厌了。就像时下的什么杰出人物模范代表之类。文章作为立言的一种形式,也难免有端起了架子捏着半拉的感觉,当然有时候是不自觉地,不自觉地就道貌岸然起来,又或者为文而文,极尽修饰。所以古人文章中,腐臭之气亦复不少。读这本书,是想读古人之心,读古人之情,读古人之真,是想听听古人说说闲话,唠唠家常。毕竟是写信嘛,总犯不着端着架子,当然也会有习惯了,放不下来的。但我想我的思路大致是不错的。
    《龚自珍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龚自珍,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思想家诗人吧,或者思想深刻的愤青诗人。他的诗是疾闪,是惊雷,是狂飙,是怒雨,不顾一切地要摧毁所有的陈腐之气。我希望他的诗能卷走我眼睛上的灰尘,揩掉心头的老茧。
    《独上红楼》,梁归智著,山西古籍出版社。喜欢红学很久了,一直东一本西一本地乱看,却是越看越糊涂,众口纷纷,听起来公公婆婆都有理。借这本书,对百年红学做个粗略的鸟瞰,既然弄不懂细节,就了解一下脉络吧。梁归智在这本书中也分别谈了他对俞平伯、周汝昌两位红学大师的理解。他对百年红学的发展,从胡适到俞平伯再到周汝昌三位大师对红楼梦的关照,分为历史的,文艺的,思想文化三个进程。书的后半部分是梁归智自己的红学心得,并附录两篇网上的红学文字。多说一句,我觉得梁归智对周汝昌颇多溢美之词。
发表于 2010-7-9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发表于 2010-7-11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梅姐可去找《闺中忆语》收录了,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寄心琐语,香畹楼忆事和秋灯琐记。
汲古就有。
俺是贵宾啦,啦啦啦。
周六,日去,没准可见悭兄,唐棣,罗卜和他们家竹子,不约而遇很有意思。当然这次以后还可能碰到邵老师。
发表于 2010-7-11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16# 苏小娅


    这是哪里的家呀,小竹椅子我也喜欢极了,从南方带过来运费一百块比椅子贵两倍,没舍得。
发表于 2010-7-1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梅姐可去找《闺中忆语》收录了,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寄心琐语,香畹楼忆事和秋灯琐记。
汲古就有。
俺 ...
红笺小字 发表于 2010-7-11 13:32



    ——嗯,有时间我一定去看看,谢红笺惦记着
发表于 2010-7-11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苏小娅


    这是哪里的家呀,小竹椅子我也喜欢极了,从南方带过来运费一百块比椅子贵两倍,没舍 ...
红笺小字 发表于 2010-7-11 13:44



    是俺南方的家啊。俺家楼下是个小花园,种植着广玉兰、红梅、蜡梅、紫藤、竹子。。。。。。。。美极了。
发表于 2010-7-12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是俺南方的家啊。俺家楼下是个小花园,种植着广玉兰、红梅、蜡梅、紫藤、竹子。。。。。。。。美 ...
苏小娅 发表于 2010-7-11 18:52



    ——嫉妒死了 ,啥时我也不跟屡败屡战过了,找个南方人嫁了得了  听好小娅,春天把你院子里的广玉兰、紫藤送些给我,夏天把你院子里的竹子送些给我,冬天把你院子里的红梅、腊梅送些给我!括弧,照片就行!不然,我跟你没完! 唉!我今生的梦想啊!
发表于 2010-7-12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历代文人,最喜东坡,东坡之词,最喜“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直在找详尽介绍东坡诗词及逸闻轶事的书呢
发表于 2010-7-12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甚喜《红楼梦》,却一直不明白为何要有红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中演绎的自会是一个不同的境界。
为此,特特地去了大观园,除了一方锦帕,其他没留下什么,现实与文章相隔究竟是太远了何况昔人已去。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红学是笼统的说了。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曹学。版本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