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845|回复: 6

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昨晚在北京逝世 享年91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昨晚在北京逝世 享年91岁
2010年06月26日12:36新华网我要评论(917) 字号:T|T


2007年8月31日,吴冠中在研讨会上。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资料图)



吴冠中作品《交河故城》,曾拍出4070万元高价。



视频: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逝世
东方网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25日23点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腾讯读书讯 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画家吴冠中先生在25日23点52分在北京逝世。随后吴冠中先生学生李正明证实了该消息。目前,吴冠中的几位学生正在商量善后事宜。腾讯微博正在举行悼念活动。

相关资料: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北国风光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东方网)

相关阅读:美术大师吴冠中:艺术活动跟妓院一样了

“我说的是真话。我这个年纪了,趁我还能说,我要多说真话。”89岁的吴冠中挥舞双手,激动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国外协会也有很多,但它们都靠作品生存。而中国却有这么多养画家的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详情]美术大师吴冠中:艺术活动跟妓院一样了

第 1 2

“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吴冠中痛陈中国美术现状



去年年中,吴冠中“以奖代养”、“取消美协、画院”等言论激起轩然大波,相关机构纷纷反击。沉默了几个月之后,吴冠中在家中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


吴冠中如是说——

◇教学评估检查——是个劳民伤财的活动

◇美协和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

◇艺术活动——就跟妓院一样了

◇观念之争——全是站在自己饭碗上

◇艺术市场——很多沙子将会沉下去

◇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

南方周末:现在还有哪些国家养诸如美协、画院这样的官方艺术组织?

吴冠中:全世界可能就中国有吧。国外协会也有很多,但它们都靠作品生存。而中国却有这么多养画家的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


《南方周末》记者 张英 实习生 陈军吉 黄婷 发自北京

1989年,吴冠中在巴黎街头写生

三味书屋(墨彩),1988年

“我说的是真话。我这个年纪了,趁我还能说,我要多说真话。”89岁的吴冠中挥舞双手,激动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乞力马扎罗雪顶可能10年内融化,“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成都醉驾案疑犯被改判为无期
[/td]
[孙伟铭父亲称判决不公拟上诉][更多]

·新疆发布公告依法打击针刺犯罪活动
·加拿大部长称希望赖昌星能考虑自愿返华
·印媒再次宣称中国士兵"入侵印度领土"
·山西致277人死溃坝事故现场将建警示广场
·河南平顶山矿难已造成44人死35人失踪
·推广 | 注意!资金正在流向以下板块!
独家:历史学家眼中60年中国
[日军国主义不会复活][中国民族自信心重建]
·深度 | “快女”粉丝江湖的“无间道”
·军事 | 美军将解放军列为假想敌
·博客 | “砖家”点评快女 赌城结婚的明星
·互动 | 真实记录一个农民工的北漂生活
·推广 | 中信信用卡免费申请 即获QQ会员

记者刚一落座,吴冠中就省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身材消瘦、安静温和的吴冠中像是变了个人,脸色发红,声音洪亮,双目放光,话锋直指中国美术界存在的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其实就是一个体制问题!”

这一聊就是3个多小时,89岁的吴冠中先生没喝水,记者也没喝水。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

南方周末:您反复强调,中国艺术水平不高与画家的文化水平偏低有关,为什么?

吴冠中:当年我女儿在浙江大学学工程,后来转到艺术学院,发现文化课要求想不到得低。文化水平低决定了大学只能培养出工匠,培养不出艺术家。美术界大部分画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的作品情怀和境界上不来,这是我的心里话。

南方周末:中小学美术教育是欣赏、普及,大学时期的美术教育呢?

吴冠中:大学应该把好苗子招进来,再因材施教。对报考美术学院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他讲明利害,学美术等于殉道,将来的前途、生活都没有保障。如果他学画的冲动就像往草上浇开水都浇不死,这样的人才可以学。

现在的情况是,教育产业化,大学扩招,学艺术的学生大量增加,他们就是为考个大学,学校多收学生多赚钱,但将来学生毕业,社会容纳不下这么多搞艺术的,他们的出路在哪里?我很担心这个问题。

南方周末:现在大学里的好老师多吗?

吴冠中:现在很多大学老师不称职,一定要毫不客气地淘汰。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

我读大学时,老师对学生往往是一个对三个,现在一个老师对40个学生,就是有好老师,这么多学生他哪里顾得过来!现在大学都搞综合化,理工科学校都在搞美术学院、艺术学院,老师要评职称,学生要拿文凭,都掏钱在刊物上买版面发作品,很无奈。

南方周末:和您一样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的李仲春在台湾开了一家美术咖啡馆,在咖啡馆里和人聊天,教人画画,他培养的艺术人才超过了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50年里培养的人才,成了一个奇迹。

吴冠中:这种教学方式大学应该吸收进来,就是自由教学,师生之间直接交流,这种教育比课堂教学好。

那样的咖啡馆也是一个学校,虽然它不发文凭和学位。全世界很多美术家都没有学位、文凭这些头衔,什么艺术硕士、艺术博士,都比不上作品。

南方周末:在前年的延安艺术教育座谈会上,许多艺术院校的校长院长都提到教学评估检查,这个制度让他们很头疼。

吴冠中:这个是劳民伤财的活动,评估过程中有人际关系等等好多因素影响,不能彻底执行。

对艺术院校的考核,没有人才,不出作品,再搞什么制度都没用。

南方周末:在目前您还能做什么?

吴冠中:只能说是尽自己的力量,凭良心搞创作,说实话,影响、帮助别人。我对现在的美术教育很悲观。




一大群不下蛋的鸡

南方周末:现在还有哪些国家养诸如美协、画院这样的官方艺术组织?

吴冠中:全世界可能就中国有吧。国外协会也有很多,但它们都靠作品生存。美国不养画家,法国只给一些有才华的穷画家提供廉价画室,而中国却有这么多养画家的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

南方周末:您为什么对美协和画院不满?

吴冠中:美协和作协一样,是从苏联借鉴来的。改革开放以前,美协是画家的绝对法官,甚至可以决定画家的命运。现在美协机构很庞大,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术没关系,他们靠国家的钱生存,再拿着这个牌子去抓钱。很多画家千方百计地与美协官员拉关系,进入美协后努力获得一个头衔,把画价炒上去,这种事我见多了。

南方周末:您希望取消美协和画院?

吴冠中:美国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说,科协制度不取消,中国的科学上不去。美协也是这样。

你问问那些加入美协的人就知道了,进美协要靠哪些东西——根本不是看作品好坏,这个机构变成诈钱的机构了。

说白了,艺术创作是个体劳动,和组织、集体没关系。从中央到省、市,画院养的那些画家,出了什么作品?

该不该养画家?要不要养一辈子?哪些画家是该养的?哪些是不该养的?这些都是问题。画院里有一级画家,二级画家,这些是怎么评出来的?弄得画家都在拼这个头衔,却没有好的作品出来。我的意思是,这些头衔都不要了,画院取消,根据你的作品来颁发大奖,这样画家也好,作家也好,他们的精力才能用到作品上去,才能出好作品。

现在有一个文化部,还有一个中国文联,它们的很多功能是重叠的,这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吗?我的意思非常简单:文化部只能一个,你就是服务,制定制度,其他的,让民间组织去搞,谁的作品好,你给奖给钱。现在的体制,搞作品不如搞人际关系,都走这样的路,作品就没有了。

南方周末:中国画院院长龙瑞反驳您,没有画院这样的机构,谁来搞“国家重大历史题材100年”这样的重大创作?财政部为这个项目拨款一个亿。美协和文联的官员在回应你的批评时说,他们给您发请帖您也不参加活动,您对他们的工作不了解,美协和文联还是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吴冠中:你可以调查一下,所有的美术家对美协、画院是什么印象?他们起的作用在哪里?他们为艺术的服务体现在哪里?

他们的活动就是搞展览、大赛、评奖。大学扩招成了他们来钱的机会。我每天家里收到的杂志,都是些乱七八糟宣传自己的,这样搞就跟妓院一样了,出钱就给你办。

现在,画院偶尔给政府完成某个项目,画一些历史画,画家就忘了艺术是什么,就去打工了,出来的产品往往都是垃圾。

美协、画院每年都搞采风,一大帮人都去采风,大张旗鼓的,电视台、报纸记者跟着,拍几个集体画画的镜头,花好多钱玩一趟。真正的采风不是这样的,你悄悄去民间采风,体验风土人情,了解民生疾苦,是很艰苦的。

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苦难中成长的。我说,社会不养诗人、画家,艺术家没有吃过苦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波动成长不起来。

南方周末:如果美协、画院继续存在,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

吴冠中:能够提供好的服务,主事者人品要好。现在掌权者都是办活动的人,很麻烦,他懂一点艺术,可总搞政治。如果他完全不懂艺术,人品好,对艺术家反而很客气。

画院应该养作品,画家可以流动。有的画家不错,画院可以临时资助,给你比较简单的生活条件,你来完成你的作品,作品很好,高价买下来;作品不好,你走,换别人。

南方周末:“以奖代养”能够解决出艺术品难的问题吗?

吴冠中:“以奖代养”只是一个想法,具体实施起来还有很多问题,但是这个原则是对的,至少比现在的情况要好。好作品出来太不容易了,一个美术家一辈子能出几个好作品?因此我说要大奖,出作品就是国宝。一张好画的奖金,可以养画家半辈子。但现在国家给的奖不够,像科学方面的奖励有500万元。文化部给艺术的奖只有3万,还是日本人捐的钱,我觉得很耻辱。

发表于 2010-6-2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悼念大师。支持讲真话。但是大师们往往天真。他接触的只是美协,画院。那基层的工会,真的可以为工人讲话吗?就说画院应该不养人,而是养作品。什么作品是好的由谁说了算?您理想的状态,只怕无法实现了。真懂艺术的喜欢您的作品,您就可以瞑目了。呜呼,哀哉。
发表于 2010-6-2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悼念大师!懂艺术的买不起艺术品,买得起艺术品的不一定懂,即懂艺术又买的起艺术品的极少数!想收藏先要学知识(防范忽悠),自己能对艺术品独特的认识!
发表于 2010-6-27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沉痛悼念吴冠中大师,大师是个个性极强的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匿名  发表于 2010-6-27 16:31 | 来自河北

著名画家吴冠中于25日晚在北京逝世 享年91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传时间:2010年06月26号 【关闭】【返回】




吴冠中先生于2010年6月25日晚23点52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吴冠中,1919 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人物生平

吴冠中,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

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

1947年,吴冠中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

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

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

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

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

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

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 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

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是 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

 轶事典故

专注于该专注的

罗列吴冠中画作价格的变化或拍卖成交率无疑会令读者厌烦。概言之,他是中国在世画家中画价最高的。毋庸讳言,大多数乐山大佛人是因为他画价的惊人而引起对他画作的兴趣。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大众所关心的画价变化,恰恰是他最不关心的。画价价值连城,他本人却生活简朴,不尚虚华。

在吴冠中先生眼里,艺术市场受到人际关系、利益包装、经济沉浮等人们无法回避的因素影响。市场价格高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同样,价格低了,也没必要沮丧。艺术品的优劣,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后人往往更清楚,更准确。

庄子曾谓“凡外重者内拙”。吴冠中则如是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艺术市场是一面镜子。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作的画家,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智者所见略同。

一以贯之的认真

早就听说吴冠中先生是较真儿的人: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此番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目的只有一个: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

不久,笔者便亲身领略了吴冠中的认真劲儿。1993年初,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与香港东方艺术中心联合举办“东方杯”国际水墨画大赛,邀请吴冠中,张仃、刘迅、刘勃舒、朱乃正、邓林、袁运甫、王明明、李松为评委。评奖的当天上午,七十多岁的吴先生准时来到人民日报社,穿一身休闲的西服,脚着运动鞋。

第一轮,淘汰不佳的作品。礼堂四壁挂满画作,有的只能放在地上。粗劣不堪的作品自然遭淘汰,但形式不错的也会有同样的命运。每每见到模仿评委画风的作品,评委们都会会心一笑:拿下!所有模仿作品一概落选。模仿妨碍艺术家的真情流露。担任评委会主任的吴冠中给大赛的题词是:“自家真情,勿效东施。”

第二轮,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吴先生认真地审视每一幅作品,远看近观,有时屈膝下蹲审视作品,不时在小本子上认真记录,整整忙碌了一整天。

再后来,我们和公众一起领略了这位艺术家的认真劲儿。对簿公堂恐怕是吴冠中抗争最激烈的方式了。1993年11月,74岁的吴冠中状告两家拍卖公司拍卖假冒他名义的伪作《毛泽东炮打司令部》侵权,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同时赔偿经济损失。最终,吴冠中胜诉。

为何眼里揉不进沙子?艺术家应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骗得了今天的人,骗不了明天的人,”吴冠中告诫人们说。

出入与拖鞋

中国书画之道,深不可测。历代名家非常注重处理好入与出的关系。入,方能领略前人用心处之妙;出,则能运用得透脱。

吴先生曾经形象地概括了处理出入关系的诀窍。他曾这样为青年画家指点迷津:“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哪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方有自我,信然!

喝茶与喝酒

吴冠中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如果清朝画家虚谷活到现在的话,他很想请他喝茶。而若张大千、任伯年请他喝酒,他却不愿意去,因为跟他们没什么话好说。以笔者的粗浅理解,虚谷的灵魂在略显生拙的画作中显现了;而张大千、任伯年们却因技术的纯熟而泯灭了自我太多的东西。

变则通,通则久

解读吴冠中无疑是一种徒劳。画家像是一个喜欢玩捉迷藏的顽童,当所有的艺术评论家拿着绳子要把他捆个结实,却发现难以措手:他总在不断地变、动!因为结论往往产生于终点,而吴冠中的艺术追求却没有终点。所有的标签都不适用。如果勉强要下一个结论,只能说,变,不断寻觅表达内心情感的最佳手段,就是他的主线。

吴冠中对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挑战,当他的艺术观点被断章取义为“笔墨等于零”时,有的人期待吴冠中挑起全盘西化的大纛,出乎意料的是,吴冠中强调起当代水墨画与传统文化必要的联系,甚至对西方油画也产生了怀疑,他说,今天他对西洋现代美术的爱好与崇拜之心念全动摇了……

这种变是真诚的,不是投机,是郑板桥所谓的灵苗自探的漫长过程。最终他得出结论: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

吴先生曾经直率地表示,他所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力量把作品创作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至于是否把不跟外国人走,实行民族化,建立中国自己的面貌等作为中国人创作的标准,都不是重要的。太多的选择会带来太多的负担,无所适从才会最痛苦。他是不管用什么工具,也不会有意搞中西结合,艺术就是不择手段,百无禁忌,一切自有后人评价。真可谓大象无形,大艺无疆!

去年,吴冠中曾在文章中写道:“从艺以来,如猎人生涯,深山追虎豹,弯弓射大雕。不获猎物则如丧家之犬,心魂失尽依托。在猎取中,亦即创造中,耗尽生命,但生命之花年年璀璨,人虽瘦,心胸是肥硕壮实的。 ”自评新作道:“反刍之草,沧桑味苦,却更接近人生真味。思往事,往往更概括,更突出了某处眉眼,画面随之而呈现简约,强调创痛,呈现无奈——人生之曲,不凭音色悦耳,当亦有未老、将老或老之知音。”吴先生曾说过“一切艺术不止于音乐,而进于诗,诗更蕴人情”。观其近作,令人不禁想起晚年的八大山人,可谓异代同心、一脉相通!
发表于 2010-7-7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回复 1# 唐朝


    支持唐朝老师!
    吴冠中老先生敢讲真话令人敬佩!

吴冠中如是说——

◇教学评估检查——是个劳民伤财的活动

◇美协和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

◇艺术活动——就跟妓院一样了

◇观念之争——全是站在自己饭碗上

◇艺术市场——很多沙子将会沉下去

◇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


不单美协,作协源于苏联,新中国的许多制度和做法是学习的社会主义老大哥,甚至可追溯至红军苏区,黄埔军校时期。不知道是否有专家学者爬梳整理过?

发表于 2010-7-9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大师走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