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专家说“茶乡茶事”,炎陵古称“茶王城” 2009年4月10日,中华茶祖节暨祭炎帝神农茶祖大典活动在炎陵县举办。这是中国乃至全球茶叶界的一大盛事。
株洲市产茶历史悠久,是全国最早开发、利用茶树的区域之一。“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有关资料表明,炎陵县城所在地,古时称“茶王城”。茶陵县(包括现在的炎陵县)始设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是全国惟一以“茶”字命名的县。之所以称茶陵,《茶经》云:“茶陵县所谓陵谷生茶茗焉”;又云:“神农葬茶乡(今炎陵县鹿原镇)”。
据考证,早在400多年前,我市就是湖南乃至全国屈指可数的茶叶主产区。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述:“楚之茶,则有辰州之溆浦、岳州之巴陵、零陵之宝庆、茶陵……皆产茶有名者。”
网上紫砂壶茶具书屋:
片面之瓷
作者以深厚的文字功力,配上精美的图片,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结合收藏市场行情,道出了瓷片收藏的种种玄机。夜阑灯下,当你爱抚、把玩一块精美的古代瓷片时一定会豁然明了:“风流不用千金买,月移花影玉人来。”……
话说陶瓷
作者:曹新民、男、1950年出生于景德镇。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江西省陶瓷研究所《陶瓷研究》杂志编辑,河南中原陶瓷艺术馆特聘首席艺术顾问。景德镇著名陶瓷评论家。精通陶瓷工艺,专研美术理论,擅长评论鉴析,文风洒脱且多产……
紫砂秘籍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一个仲秋之夜,在江南小镇朱家镇上,紫砂艺术家朱砂为迎接自己五十年未能谋面的堂弟朱炽从台湾归来,在自家的陶居举办了一个极具梦幻色彩的茶宴。来做客的有三位文化名流及一位地方官员。夜半更深之际,来参加茶宴的电视台女主播欧阳婷……
紫砂点将录
阳羡溪头,异哉泥石,富贵之土,五彩星弛。茗器之用,利茶助思,精魂所附,亦润亦滋。代有佳器,名工抟之,大匠之工,一丸千锱。名随器传,为世所知,是以为记,尚飨于斯!紫砂之为茗器,美之矣!而古今之大匠名工,工拙各逞,奇技……
我的紫砂路
老一辈紫砂人彭淦生(1929~2005年)的回忆录《我的紫砂路》,日前由大世界出版公司出版。回忆录由其次子、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师彭耀年整理结集成册。彭淦生是宜兴蜀山人,上世纪40年代跟随父亲烧紫砂龙窑,1954年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
紫砂情
民国19年,清明,荒冢,孤坟。四爷的坟。一年前,小六子在兵荒马乱中为四爷收殓了尸骨,匆匆掩埋于荒郊,潘府上上下下的管家、丫鬟、佣人、家丁等在坟前悄悄祭拜后各自散去。我焚了一柱三支香,长身一揖,将香插在坟前,然后,我点起了烧纸,黄色的纸张舔到……
紫砂名壶鉴赏
紫砂壶收藏,首先要学会欣赏紫砂之美,主要审视其在“形、泥、工、款、功”五方面的施艺水准。形即壶的形象,圆形壶要骨肉亭匀、珠圆玉润;方形壶要轮廓分明、线面挺阔;仿生壶要主次分明,视觉和谐;筋纹类要纹理清晰,口盖严密。泥指制壶用泥的……
宜兴紫砂
紫砂壶与宜兴的关系,国人皆知。其用也朴,其形也雅。上至公卿,下至百姓,皆可摩挲……
阳羡茗壶系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而瑞草名泉,性情攸寄,实仙子这洞天福地,梵王之香海莲邦。审厥尚焉,非日好事已也。故茶至明代,不复碾悄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土砂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