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077|回复: 0

[原创]玉轩笔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7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玉轩笔行


   
    “南无锡,北丰润”,说的是润泽大地物宝天华、人杰地灵、文明盛昌、底蕴丰厚,才使得文化名人层出不穷。其实,丰润除了名人辈出之外,与文化相关的产业也是出类拔萃的。毛笔、黑墨、宣纸、砚台自古被称为“文房四宝”,清末,丰润城内就有一家专门从事毛笔加工制作的商号,这就是“玉轩笔行”。


    玉轩笔行的创始人名叫杨兴浦,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出生于河北衡水一个杨家世代从事毛笔加工制作行业的书香门第之家,因杨家制作的毛笔有独特之处,在当地很有名气。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不到17岁的杨兴浦听许多人说丰润县文风兴盛人才倍出,聪明睿智的他便打定主意到这里发展,便带着自家制作的毛笔来到丰润县城。后来便在西街租了一间房子,晚上关起门来用自家的绝技制作各种型号的毛笔,白天担着担子走街串巷推销自己的产品。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他制作的毛笔所选用的材质都是精挑细选优中选优,加工的工艺都是用手工制作工序严格,外形及包装美观漂亮,深受丰润人的欢迎,很快便在丰润城声名鹊起。

    因为毛笔必须“圆、健、尖、齐” 四德兼备。整毛时,要选取毛料、去除毛的蒂头并裁切尺寸,然后将不同种类的毛料依适当比例混合并取长补短,让毛笔达到软硬兼具;再将调配好的多种毛料铺平、细细梳整,直到整个毛片混合均匀后,再剔除粗杂毛;而后将毛片卷成笔柱、装上笔杆。杨兴浦制作的毛笔是杨家祖传的独门技艺,在选料、配料、垫料、梳理、顺齐、清洗、圆头、扎修笔、捋笔、刻字、包装等上百道工序上都一丝不苟:笔头选用优质的黄鼠狼(黄鼬)的尾毛为主料,配以适量狸尾毛、兔须、獾针、貉子胸毛、羊毛、鸡毛等细尾毛,笔杆用料选用湖南特产的湘妃、福建凤眼等名竹以及紫檀等名木材为笔杆,经过精细的加工和制作,稍有瑕疵便毁弃废掉,制成成笔后,每一枝笔都必须经过他的检验,只有他认为合格后才在笔杆上刻上杨家特有的标识印记后才能拿出去销售。除此之外,杨兴浦制作的毛笔品种多样,大楷、中楷、小楷;有狼毫、羊毫、兼毫、山兔毛、金鸡毫、石獾毫等;杨家的毛笔以“笔峰尖细,书写流顺,柔软得体,刚直含蓄,经久耐用”闻名丰润城,没用两三年,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往往是供不应求,于是他开始在外面寻求市场,经常到韩城、新军屯、丰登坞、左家坞等集市地销售自己的产品。同样受到了当地人士的喜爱。所以,从一开始,便在品种、信誉和质量上占领了市场并得到了人们的赞同,也为他日后生意的兴盛打下了良好基础。

   杨兴浦的儿子名叫杨茂堂,字玉轩,1915年生于丰润县城,那时杨家的制笔生意已经在丰润很有名气,家庭生活殷实。为了子承父业,杨兴浦便在县城西街城仁义胡同东侧买下一家店铺,以儿子杨茂堂的字“玉轩”命名了本家的商号---“玉轩笔行”,专门从事毛笔制作加工和销售生意,又从城南大麻各庄请了一位姓徐的师傅常年在杨家制作毛笔。由于杨茂堂从小便被其父杨兴浦送到学堂读书,文采出众不说,他的书法在丰润县城是屈指可数的。所以,每逢年节,前来求取春联的人络绎不绝,而杨家的毛笔生意更是达到了空前的兴隆。“玉轩笔行”的毛笔经常被丰润人作为礼品馈赠给亲朋好友。杨兴浦于1950年病故,享年64岁。

    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玉轩笔行与丰润县供销合作社合营,地点仍在仁义胡同东侧。到了1960年,随着钢笔在学校的推行和使用,杨家不再从事毛笔制作加工销售生意。

   但杨家制作毛笔所需的材料仍完好的保存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文革”中被付之一炬。据杨茂堂之子、退休前系丰润宾馆有名的面点师、今年64岁的杨顺利回忆说:当时被烧毁的笔材中,有许多名贵的笔杆、毛须、字贴、宣纸、墨块以及上好的成品毛笔等,至今仍令人痛心。

    杨茂堂退休后一直以读书和练习书法为乐,每逢年节,经常在自家摆上纸墨,免费为街坊邻居写春联。1994年病逝,享年79岁。

         (此稿采访杨茂堂之子杨顺利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