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6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最高机密:几个人看过纸条马上烧掉
1958年8月,一个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名叫七里营的豫北平原乡村,因了一位“神秘人物”的来访,往日的平静瞬间被打破。直到今天,那里的人们只要看到村委会大门,踏过村中的小桥,路经村头的棉田,脑海中仍会浮现出那位不速之客的音容笑貌。
“我去,我一定去。你来采访主席视察七里营,我没理由不故地重游啊。”2008年3月19日,时近中午,75岁的王玉堂老人跟记者交谈不到5分钟,就急忙整理衣着,登上了开往距她家20公里远的七里营的汽车。
王玉堂,新乡市原政协副主席。1949年7月,年轻的王玉堂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干部训练班结业后,随部队南下进入冀鲁豫边区工作,1952年调到新乡地委政策研究室。1958年那个雨过天晴的清爽夏天,受新乡地委派遣,正在七里营大社工作组开展农业生产的25岁的王玉堂,突然领命一项重大而机密的接待任务……
“那是1958年8月6日,我记得特别清楚,天刚蒙蒙亮,新乡地委秘书长魏玉高来到工作组,把我和新乡县委书记胡少华等4人叫到一间偏僻的屋子里。”据王玉堂回忆,魏玉高满头大汗,神色非常严肃紧张,他只说了一句“今天中央领导来视察,你们赶紧准备一下”。说着,魏玉高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条传给大家看。“我凑着灯光,看见纸条就写了一个“毛”字,立即明白了,心咚咚直跳。” 她说,看过以后,他们划着火柴把纸条烧掉了。
就要见到毛主席了?!几个人你看我,我瞅你,谁也不出声。这种兴奋的情感,大家只能用眼神传递,而不能对任何人透露,这是最高机密,是铁的纪律呀。“你想想,揣着个天大的秘密,想说却又不能说,我是又激动又难受。那天上午,人家问我为啥老是笑,我都不知道咋回答呢。”王玉堂乐呵呵地说。
毛泽东来七里营的消息,被严密封锁在极少人范围里,就连新乡地委的许多常委都不知道究竟是哪个中央领导要来。王玉堂向记者透露,当时新乡地委一个分管水利的领导接到通知,要他火速到七里营开紧急会议,那个领导说“工作忙,无法脱身”,没来。“文革中,有人拿这个事做文章,说他不尊重毛主席,把他斗得死去活来,“唉,其实哪能怪他呢?用他自己的话说‘要知道是迎接主席的,就是天上下刀子我也得见他老人家啊’。这也说明这事太保密了……”
七里营做了什么事,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人民公社的提法是怎么得来的呢?
毛主席说:哪儿也不去,还是去七里营
1958年,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一天等于二十年”近乎神话的震天口号鼓动下,中国社会走过了一段亢奋而曲折的“大跃进”之路。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为亲身体察农村的真实情况,于当年8月冒着盛夏酷暑,连续视察了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农村地区。
是年8月5日,毛泽东结束在河北的考察,赶往河南。当天上午11时,正在新乡地区检查工作的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突然接到时任河南省委秘书长的戴苏理打来的电话,说“主席来了,要到新乡视察工作”。当晚9时,吴芝圃和时任新乡地委书记的耿起昌赶到新乡。
档案记载,“5日晚11时许,主席的专列到达新乡,停在760厂的铁路专用线上。毛主席在专列上听取了吴芝圃和耿起昌的汇报,得知新乡县七里营创建了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很感兴趣,决定亲往视察”。
“1956年,七里营被确定为农业合作化试点,省里和新乡地委都很重视,耿起昌一年最少有三个月待在七里营,七里营可以说是新乡竖起的一面农业红旗。”王玉堂说,1958年7月20日,七里营乡26个高级社并成七里营大社,在给大社取名字时,大家颇费了一番脑筋。有人建议叫共产主义公社,理由是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讲到“巴黎公社”,但又想到现在还不是共产主义社会,叫这个名字不妥。不久,有人从《红旗》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文中说“把一个合作社变成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大家觉得“人民公社”这名字不错。1958年8月1日,七里营大社在行政公文中,首次启用了“七里营人民公社”的称呼。
1958年8月6日上午,新乡连续几天的雨水仍未停落。河南省和新乡地委领导考虑到天气不好,加上从新乡市到七里营有四五十里路,不好走,便商量能否改去郊区的牧野农业社和新乡棉织厂。“当把这个意见向毛主席请示后,”档案如是记载,“主席深情地望着车窗外雨水滋润的田野,用力挥了挥手,坚定地说:‘哪儿也不去,还是去七里营’……”
毛泽东钟情七里营,七里营呈现给毛泽东的,又是怎样的景象?
临时书写:“人民公社”的牌子其实是纸牌
“我被安排全程陪同。由于不知道毛主席啥时候来,那天我们几个人一大早就去村里做准备了。”王玉堂说,按照分工,她负责前期接待工作,把公社的一间办公室腾出来,找几把好点的椅子,准备给毛主席休息。又到农田选择成熟的、品相好的西瓜供毛主席降暑,“公社门前有片低洼地,积了很多水,我们动员群众拆掉许多门板铺在地上,便于通行。”她透露,出于政治安全考虑,他们还把村里定为地、富、反、坏、右的人员全都“发配”到离村庄好几里的地方,交代他们“啥时候回家等通知”。
“很快,群众也知道中央要来人了,但不知道是谁。”家住七里营镇七里营村221号院的吕书绪老人告诉记者,他们得到的信息是“最高统帅要来”,群众纷纷猜测,“最高统帅”到底是谁,有人说是毛主席,有人说是刘少奇。从驻村工作组的紧张状态分析,大家揣摩应该是毛主席,就做了个大条幅,写上“欢迎毛主席视察七里营”,预备到时候打出来。“嘿,还真叫大伙猜对了,来的‘最高统帅’果然是毛主席哩。”吕书绪笑着说,当时他25岁,从部队复员回家当了七里营万头猪场(实际饲养了8000多头猪)场长,“听说毛主席要来猪场参观,我特地把场子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主席没来成,我怪遗憾的”。
事实上,七里营大社改成“人民公社”后,并没有马上更换名称,挂在大社门口的木牌子上仍然是原来的名字。“主席就快来了,做新牌子肯定来不及。我们赶紧找一张白纸把牌子上的原名糊住,请个书法好的同志在纸上写上‘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几个字,重新挂上去。”王玉堂说,毛主席看到的那块牌子,就是他们临时决定书写的“人民公社”纸牌。
6日下午,天忽然放晴了。下午4时22分,毛泽东在河南省和新乡地委主要领导的陪同下,乘坐当时新乡市惟一一辆苏联造华沙牌轿车,抵达七里营。“当时,我和新乡县委、七里营人民公社等领导出来迎接。毛主席第一个走下汽车,我就站在离他20多米远的地方,使劲鼓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王玉堂回忆,毛主席身穿白衬衫,灰色长裤,面带微笑,频频向周围欢呼“毛主席万岁”的群众招手致意,神采奕奕。
对当时的情景,档案如是记载,“在人们的簇拥下,毛主席走到公社大门前,仔细看着墙上的牌子,县委书记胡少华随即说:‘这是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主席跟着小声读了一遍‘人民公社’。耿起昌问毛主席‘这个名字可以吗?’毛主席点点头,用肯定的语气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
随后,毛泽东走进公社大院,看到迎面屋门口挂着“政治系”、“气象系”两个牌子,得知是公社办的红专学校,表示满意。在听取了当地领导的汇报,并吃了一小块西瓜后,毛泽东提出“出去看看”,正式开始了他在七里营历时近两个小时的视察……
亲民举动:停下车子与送行群众告别
采访中,王玉堂、吕书绪、吕印传等亲历此事的受访者,不约而同给出了毛主席视察七里营期间的相同路线图。结合档案记载和他们的讲述,毛泽东在七里营留下的足迹变得清晰而丰满——
在公社办公室,了解完七里营人民公社下辖3.1万人,管理上并没有困难后,毛泽东依次走进敬老院、托儿所、食堂、社办工厂和棉田。在敬老院,曾是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士、在渡江战役中负伤的院长杨长敬拄着双拐握住毛主席的手,激动得泪流满面。看到这里的老人生活无忧,但拐杖不多,毛泽东叮嘱在场的地方领导要为他们的行动方便着想,结果第二天所有老人都领到了一支拐杖;来到托儿所,毛泽东感谢保育员为培养祖国新一代付出的辛苦;看到农民食堂干净卫生,毛泽东关切地询问群众能否吃饱吃好;在面粉厂,他用手轻捻从小钢磨里打出的面粉,夸奖“磨得不错,出粉率高”;参观了滚珠轴承厂土法生产的不同规格的钢珠,毛泽东赞扬“你们自力更生的精神很好啊”。
最后,毛泽东来到村头棉田,兴致勃勃地走进齐肩深的棉花丛中,听说每亩能产1000斤籽棉,他郑重地说:“收到手里才算数!”当听到农民“解放前每年只有30元的收入,去年收入84元,今年还准备维持这个数字时”,毛泽东马上说:“今年要100元,100元。”望着眼前的丰收景象,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叮嘱随行的河南领导:“你们河南都像这样就好了。”
采访中,吕书绪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插曲:毛主席离开棉田时,发现周围群众很少,得知许多老百姓因“安全需要”被“隔离”了,立即指示“希望见到更多群众”。等他重返村里,上万名群众已站在路边迎候,两个社员还抬着上写“祝毛主席身体健康”的匾额赠给他。“我正上小学,听说毛主席要接见,老师课也不上了,第一个冲出教室。”60岁的村民吕印传说,学生把教室的门都挤掉了,追着毛主席的汽车一直跑到看不见。
下午6点多钟,毛泽东结束视察,即将离开七里营。“这时,感人的一幕出现了。”王玉堂说,有个村民离家办事回来,看见毛主席的汽车已开出二十三米远,他拼命追上去,举起双手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发现了,停下来,走下车朝他招招手,示意告别,“我看见在场的许多人流下眼泪,喊着‘毛主席,下次再来呀’……”
在七里营,记者看到,毛泽东当年视察过的旧址仍在,不同的是他走过的独木桥已换成了水泥桥,公社大院成为七里营村委会,“人民公社”的纸牌留存在了照片中,托儿所改成了幼儿园,棉田上建起了纪念性建筑,社办工厂也变成了居民区。
几天后,毛泽东到达山东,再次明确了“人民公社好”。当年8月13 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毛泽东关于“人民公社好”的讲话。当月底,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通过《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要求各地在1958年秋收前后,把公社的架子搭起来。很快,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推向高潮。
“今年是毛主席视察七里营50周年,又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正酝酿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两个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的事件。”七里营镇党委书记梁常运告诉记者,目前,该镇正在筹建“毛主席视察七里营纪念馆”,计划今年底开馆。一旁的王玉堂深情地说:“好啊,到时候我义务当你们的顾问。当年毛主席视察农村,意愿是希望农民富裕起来,而今建设和谐新农村,也是毛主席思想在新时期的发扬和体现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