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传统武术?笔者在《辞海》(1999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中国武术辞典》诸权威典籍中均没有找到准确的解释。而《辞海》关于“传统”词条的阐述是:“历史沿传先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传统是历史发展继承性的表现,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传统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积极的传统对社会发展其起促进作用,保守和落后的传统对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起阻碍作用。”作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和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武术,其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历史悠久、动态发展、绵延至今、筑成体系。它既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归属传统文化的范畴,又有鲜明的历史性、地域性、传承性、封闭性、排他性等彰显“传统”意义的特征。因此,对照这一概念性的定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称武术为传统武术。同时根据传统的概念定义,将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和解析也简历在具有两重性的基点之上。
马克思曾经指出:“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事实上,任何传统里保守与落后的一面都的确会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阻碍作用。传统武术同样存在着保守和落后的内容,而且由于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的限制,那种保守和落后的负面影响还比较深远。长期以来的封建统治,农耕经济的生产力低下,社会科学方面的固步自封、少有发展,导致了难以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看待,阐释和促进武术的发展。传统武术固守的那种口传身教的继承方式,使得理论难有建树,贫乏苍白,远远落后于实践。这种封闭、落后、艰难的生存环境,不可避免地驱使武术去借助迷信、宗派的形式进行传播,而且被迫多在社会下层扎根流传。这样的结果,便造成了传统武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营造出争勇斗狠,危害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具体表现有封建迷信、荒诞不经、抱残守缺、唯我独尊、胡吹乱夸、陈规陋习、不一而足。
另一方面,传统武术在几千年民族文化氛围中滥觞与发展,自然地融会了古代哲学、兵法学、养生学等文化思想和观念。不论是武术理论、内容形式、技术思想、特训方法,无不闪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特征。其流派林立、门类繁多、风格各异、自成体系。全国目前所谓“历史清楚、脉络有序”的拳种就有三百多个。表现形式包括异彩纷呈的长短套路、传统的对抗技击、上阵杀敌的军旅搏击术、拳械练功法、强体健身功,以及与其他技艺相结合的表演节目等。从中体现出来的功能与价值呈现多元性和独到性,这又和传统武术修炼与运用讲究内外统一而修、内外统一而用的优点密不可分。此外,传统武术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运动量各不相同,可以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爱好、职业的人之需求。加之习练传统武术不仅简单易行、难度小、花架子少、不像竞技武术追捧高、难、美、新而令广大普通练习者难以做到,而且在时间上随意灵活,不论造成傍晚、午间假日,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锻炼。场地选择上也是尽可因地制宜,林边草地、街头巷尾、屋内屋外,均能活动肢体、一试身手。至于对专门设施、辅助器械则更无特殊要求,即使是处在生活条件和环境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也不回因设施器械的因素干扰或影响人们习武练艺的兴趣和效果。这就使得传统武术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切实体现出人民是武术的强大载体,武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然,传统武术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促使人的陶冶性情、人格升华、培养尚勇爱国精神、倡导正直诚信思想、增添情趣、强健体魄、树立重情义、讲道德的良好风范等方面,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通过上述对传统武术两重性的简要分析,我们有理由说:传统武术精华是主干,属第一位。而其中的糟粕系末枝,是第二位。传统武术堪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今天无疑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生机勃勃、具有独立体系和社会功能且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