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寄语北大学子: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完整的人格、强健的体魄。发一位教授的道歉信,以期有所思考。
杨玉圣:关于醉酒及其他——给儿子的道歉信
时间:2010年5月2日 作者:杨玉圣 来源:学术批评网
关键词:
儿子:
上周五(23日),我本来是要和你一起吃晚饭的,因为连续三个周末外出讲学,一直不曾陪你吃晚饭了,身为为人之父,为此颇感愧疚。但因为下午有一座谈会,又有研究生院的朋友专程来昌平,加上有几件高兴的事情(一是我和天坛所的宋叔叔合作,决定在法大法律硕士学院设立奖学金;二是两位考北大而未中的学生转荐到中欧法学院;还有一位博士生被推荐到考试中心工作),于是晚上就一起吃饭,喝了红酒,也许是思想上麻痹大意了,居然醉了。本来我是想在外面喝些茶再回家的(因为我不想让你看到我喝多了的样子),未料司机直接把我送我回家,也就发生了后来不愉快的情况。
如你所知,此前我曾公开两次宣布戒酒。做出回应的,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均是我的好朋友。我曾经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你也很熟悉的张保生叔叔,他说过两句名言:一句是关于待友之道的,即“人是犯错误的动物”;一句是“不喝酒,一点儿缺点没有;喝了酒,一点儿优点没有”,是特指我的。这次醉酒后,我把给你的道歉短信转给保生叔叔了,他语重心长地告诫说:“玉圣 一定要下决心戒酒 否则你就废了 保生”。我的大师兄、也是我和保生共同的好友满运龙叔叔说:“完全同意保生忠告 必要时我与你同戒 以资共勉 运龙”。 这可以说是知人之论、醒人之言。
关于我的醉酒及其失态,其实你也曾有过很精辟的评论:“还教授呢!鬼哭狼嚎。丑态百出!”我一直记着。
23日醉酒,是我迄今四十七年的人生中大约八或九次醉酒中最为不堪的一次,因为就是在这一次醉酒后我莫名其妙地打了你(三到四个)耳光。你拉我回家,当然是为我好(也许你长大了,有力气了,我的手臂被拉伤了),我绝对不能够也不应该打你。何况,你已经是有自尊心的大人了,而且也很懂事,一向理解我,也很宽容我。这样,就更不应动手了。所以,第二天醒酒后,在去机场的路上,我给你发了短信,表示“非常抱歉,也非常后悔!”这是真话。你没有像往常那样及时回复我,很可能是也没有接受我的道歉。当然,我能理解。可能你还正在埋怨乃至仇恨之中呢!
其实,作为儿子,你是否谅解爸爸醉酒后的失态和粗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不希望因此而给你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
你知道,这些年来(也许是你懂事以来),我的心情并不好。这就是我拼命买书藏书、读书写书、玩命工作的原因,也是偶尔放纵以至烂醉如泥的原因。
自从你奶奶(你未见过,她也未曾留下过照片)晚年生病之后,似乎我也再也不曾有人给我过过生日了。“没有妈的孩子,像颗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是兄弟四个中最小的,从小是被父母宠着长大的,由此也就养成“能伸不能曲”、“任劳不任怨”的个性。这么多年来,我其实是在超负荷的生活状态中过来的(购书两万多册、购房一套、编书两千万字、写作三百万字),故对“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赵传《我是一只小小鸟》中问过这二者哪一个重要),感同身受。
我父亲,也就是你爷爷,你是见过的,而且还曾和你我共同生活过一年多。我因为考了大学,成为爷爷(以及全家)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爷爷的苦命的人生经历,我了解也不多,但今年是他逝世十周年,届时我会写一篇文章怀念他老人家)。爷爷是一个普通人,但他为人厚道、正直坚强,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主要缺点是好酒)。你出生时,我记得是打电报回老家报喜的,爷爷当然更高兴了。
历史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偶然事件和突发事变构成的,所谓“无巧不成书”,也是讲的这个道理。你是9月4日的生日,只要你在家,我们一般都会为你过生日的。不过,自从爷爷去世后,我对于你的生日聚会总难免另外一种情感的联想,即对自己的父亲的追思与怀念,因为9月4日同时也是你爷爷葬礼的日子。这可能就是既为人子又为人父的我的特殊人生经验罢。
爸爸很快就是四十七周岁了。爷爷79岁这一老杨家最高的男性寿命,也是我自己的预期寿命(也可能高一些,因为现在的医疗和生活条件更好了;也可能低一些,因为在现代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下,人尤其是男人似乎更脆弱了)。如果说我的前半生主要是为了改变命运而活的话(考大学、在北京求生存),那么从此之后,我想让后半生要像温总理说得那样,过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从1981年读大学至今,正好是三十年。除了读大学四年、读研究生三年、在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中心访问半年、在美国访问一年外,我基本上都是在大学校园里度过,这就注定了我与社会的半隔绝状态,由此也就造成了自己的不成熟、幼稚单纯。读书、思考、写作,是我日常生活的常态。如果说平时不读书,那么同龄人中有多少人比我的知识面更广?如果说不勤奋,同龄人中有多少人有我如此之多的编纂和写作数量?而且,我还业余办了四家学术网站、改造了三家学术刊物、创办了一家学术刊物、组织了若干全国性的学术论坛。我之熬夜读书、拼命工作,无论是效率还是质量,在同龄人中,恐罕有其匹者。
如何度过“更幸福、更有尊严”的后半生?我准备做三件事:其一,创建“青州英堂藏书楼”(其中的“英堂”二字,分别来自爷爷、奶奶的名字中的各一个字);其二,创办“青州大学”;其三,创立“青州学”新学科。同时,还有几本学术书要写(《美利坚合众国史》《法治社会的悖论:私刑史》《论小区善治》《青州学》《一个人的学术史》)或翻译(《反联邦党人文集》《美利坚共和国的创建》《美国的悖论》)。
当然,这就要调整我的生活态度与生存状态,比如戒酒。同时,也是寄高度期望于你。就是说,希望你能在明年顺利考入北大元培学院(四年之后顺利往美国留学),或者考入法大(这是保底)。
写这封信,也算是父与子之间第一次正式的书信往来。今后,你会越来越离开爸爸的身边(“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但无论你到天涯海角,我们都有割舍不断的父子深情厚谊。而且,我相信,总有一天,作为儿子,你会理解爸爸的。
爸爸
2010年4月27日 11:16
又及: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爸爸已经离开北京了。因为4月30日,我得提前回山东,因为我策划了一个“齐鲁文化之旅”活动(青州市委和市政府、邹城市政府主办),即5月1-4日,陪好友郭小凌(首都博物馆馆长)、宋绍富(北京市天坛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建程(财政部文化发展基金董事长)、王新明(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李传桐(山东工商学院教授)等往故乡青州、孔子故里曲阜、孟子故里邹城参观考察(待明年你考上大学后,爸爸也带你到上述历史文化名城以及泰山、威海、烟台、青岛旅游)。5月4日,也是我到出差地点报到的日子。因此,届时我晚上回京后就直接到会议地点报到了,一直到6月9日会议结束。11日是星期五,晚上我请你吃饭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