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350|回复: 4

公安英模“黑老刘”的纪念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2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天津

  核心提示
  这两枚纪念章没有经过战火的硝烟,但见证着解放初期人民警察守护和平岁月的艰辛;这两枚纪念章背后没有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但记载着建国初期公安民警进行反特斗争的曲折离奇。半个世纪的岁月过去了,当年名震焦作公安战线的英雄“黑老刘”已经白发苍苍,然而,纪念章背后的故事却愈加清晰。
  解放初期的焦作市民生街,一个孩子的啼哭声划破寂静的夜空。“‘黑老刘’来了!”听到母亲的一声吓唬,孩子马上停止了哭泣,又一次进入了梦乡。
  能吓唬孩子的“黑老刘”,就是当年民生街派出所的第一任所长刘振平。不过,在当年的民生街一带,“黑老刘”的主要“吓唬”对象可不是孩子,他那张黑脸是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标志。
  9月2日上午,在市太行路周庄附近的一个小院里,已经77岁的刘振平笑着说:“当年的确有居民拿我这‘黑老刘’的绰号吓唬孩子,但更多的时候,‘黑老刘’可是在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和反革命分子作斗争。”
  阁楼里
  藏着子弹上膛的枪
  1957年5月10日,刘振平作为焦作市的代表,参加了河南省人民警察第二届功臣模范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进入公安队伍刚刚4年的“黑老刘”,获得了一枚纪念章。在这枚纪念章的背后,一个搜查特务分子枪支的故事浮现出来。
  由“哲美森街”发展起来的民生街是条老街,解放初期,这条街道可谓“焦作第一街”。然而,这条街道也正是当时治安最差的一条街。
  刘振平回忆说,建国初期,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和反革命分子的气焰十分嚣张,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之后,蠢蠢欲动的敌对分子常常煽动群众,制造治安事件。
  按照上级的安排,从事户籍工作的刘振平时常要对辖区居民的情况进行摸排。1956年初,细心的刘振平在进行例行摸排时发现,一名从外地来到我市某厂工作的男子形迹可疑。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这名男子被怀疑是国民党反动派安插的特务。随后,刘振平和另外一名同事带着这名嫌疑人踏上了远赴浙江余姚的道路。
  “当年的交通不太方便,我们先从焦作乘火车到郑州,又几经周折,辗转商丘、蚌埠、徐州等地,后来抵达镇江。”刘振平回忆说,“特务对南方的地形比较熟悉,在乘船时,担心他逃跑,我们俩就将他卡在船舱中间。”抵达上海火车站后,这个特务给刘振平介绍了很多旅社和饭店,但细心的他不敢轻易相信。刘振平说:“当年斗争形势复杂,特务对上海的地形又比较熟悉,如果稍不留心,很有可能遇到危险。”
  在上海火车站坐了整整一夜后,刘振平和同事押着特务抵达浙江余姚。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终于在海边一座木结构的楼房里,有了重大发现。
  刘振平清晰地记得,楼房上层阁楼的墙壁里藏着几把手枪,枪里的子弹都已经上膛,另外在楼房的地板下面,发现了国民党伪政府留给特务的委任状。
  刘振平回忆说:“特务隐藏枪支和委任状的地方很机密,从墙壁上、地板上根本看不出任何破绽。如果不是他自己交代,我们很难发现藏在阁楼里的秘密。”
  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终究斗不过精明的猎人。正是由于在对敌斗争中的优异表现,“黑老刘”得到了一枚难得的公安盾牌奖章。
  会上
  大家交流对敌经验
  “平时我和群众接触得比较多,取得了辖区居民的信任。”刘振平回忆说,“在从事户籍工作时,我很注意观察一些可疑人员的行踪,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线索。”
  两相结合,在一场整顿社会治安、打击违法反动分子的集中行动中,“黑老刘”靠群众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创造了59天抓获166名各类违法犯罪分子的纪录。
  1958年7月,解放公安分局在城区派出所的基础上成立,刘振平由于工作上表现出色,被任命为民生街派出所的第一任所长。担任所长之后,刘振平在维护辖区治安的同时,还号召居民团结互助、文明友爱,很快使民生街成为团结安定的模范街道。当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吴芝圃曾带领有关领导视察民生街,对民生街派出所取得的成绩赞赏有加。
  这些成绩,都记载在另一枚五星奖章里。
  1959年4月4日,河南省第一届公、检、法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在郑州举行。作为焦作市唯一的公安英模代表,刘振平参加了这次大会。
  刘振平回忆说:“那次大会开了好几天,来自河南省各地的代表们欢聚一堂,交流着对敌斗争的经验。”“黑老刘”默默地抚摸着五星奖章,似乎还沉浸在当年参加大会时的激动之中。大会上,除了一枚奖章,刘振平还得到一本印着“人民日记”四个字的笔记本。
  开会回来之后,“黑老刘”常常在这个本子上,记录下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告别公安
  奖章依然熠熠生辉
  1962年3月,工作成绩斐然的“黑老刘”被调到新成立的焦作市郊区公安分局。
  到1966年5月,短短4年间,郊区公安分局共清查、掌握和控制了敌伪人员365人,查处并取缔了“一贯道”、“西华堂”、“圣母军”等15种反动会道门、285名在道人员。54名道首分别按情节轻重,受到了制裁和控制。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黑老刘”靠着自己的两条腿、一个布挎包和几个窝头,在全区11个公社200多个行政村的小路上,留下了一行又一行深深浅浅的脚印。
  “文革”期间,公检法单位受到冲击,刘振平被关进“牛棚”,也从此和公安队伍告别。“文革”后,刘振平先后两次接到让他重新回到公安队伍的调令,但因身体原因,他不得不挥泪作别自己喜爱的工作,最终从焦作市水泥厂退休。
  虽然最终离开了公安队伍,但“黑老刘”在对敌斗争、打击反动会道门、维护社会治安上取得的一次又一次成绩,依然在奖章上熠熠生辉。
  至今,民生街一带的老居民们还常常念叨:“那时候的坏人多厉害,但‘黑老刘’一上任,硬是把他们的气焰压下去了……”
  “黑老刘”的奖章里,留下的就是这样一段被群众念念不忘的传奇。而“小传奇”的背后,更是祖国治安状况发生翻天覆地改变的“大传奇”。
  图① 1954年调到焦作的刘振平。
  (由刘振平提供)
  图② 刘振平获得的两枚英模奖章。
  冯新瑞 摄
  图③ 刘振平展示自己当年警服上的袖章。
  冯新瑞 摄
发表于 2010-4-22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珍贵的收藏。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网上转载的
发表于 2011-3-24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