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朴实无华,背负着背包相机,行走在祖国的山河之间;他们入乡随俗低调随和的与当地人打交道;他们懂得享受但不怕吃苦;他们为大自然、为同行的驴友考虑的多却为自己考虑的少;他们懂得如何与自然与周围的人和事物谐相处,乐观的面对旅途中的种种状况和遭遇;他们未必有钱、有时间,但他们懂得如何把这两样花在该花的地方;他们通常准备充分,遇到意外情况或者变化不会惊惶失措;他们会合理安排作息,一般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在睡觉上,然而却总是精力充沛;他们每次出行归来,都会都认真总结经验与收获,并乐于分享……他们就是骄傲的玉田户外!
公元2010年4月4日,清明节假期第二天,随驴友们驴行爨底下-灵山2日重装穿越。清晨5点,11名驴友汇聚繁荣小区北广场,宝贝携老公、花语默送行。 坐在舒适的依维柯上,心却早已飞出窗外,仿佛长了翅膀一般。单调起伏的高速路似乎也变成了有着节奏和韵律的乐章。有了憧憬和对目的地的向往,一切都美好起来。所有的人好像都变成了一群兴奋的孩子,一路上我们唱遍了所有的儿童歌曲,孩童的那种单纯的满足和幸福感弥漫了整个车厢。
第一章 人物篇
此次出行共计12人,其中包括遵化驴友一人。 他是我们的领队巴斯腾,出行中他和每次小聚的时候截然不同:一脸的严肃与谨慎,以至每次的新驴都有些惧怕他,殊不知在大家快乐驴行中他要付出多少汗水与艰辛。为了让大家可以开心的,毫无顾虑的爬山,他要去了解每一座山,要去了解每一条路,要合理的确定路线,要合理的人员分配,为我们省去了很多麻烦。他做的每件事,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的。这次出行,由于一些未知的原因,他带着我们重新探路,在困难与危险的时刻我们每个人只需要气喘吁吁地挑战着自己,而他却穿梭于高山之巅,为大家寻找着希望。午餐的时刻,当大家卸下重负,放松的补充能量的时候,他却吃不下一口食物,只歇息了一会儿又去探索着未知的道路。当我们连滚带爬、四肢并用地终于站在黄草梁顶的时候,他拿出一瓶水,放在了嘴边……老巴,我们每个人都从心灵的最底处说声:谢谢!
愚公大哥这次是带病完成穿越的,他的背负最重,打开他的包,我们看到的不是他自己的必需品,而是为我们大家带上的菠萝、桂圆、苹果、黄瓜以及我们腐败时的所有用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时时、处处把弟弟妹妹装在心里,却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状况。一路上给与前队赞美,给与后队鼓励,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他乡享受来自于愚公的亲人般、兄长般的呵护!而当他在途中即将崩溃的时候,却默默地拖着艰难的步伐爬升着。
牧野还是那样细心,还是那样厚道,不管是谁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伸出友情之手的总是他。当愚公大哥在最艰难的路段崩溃的时候,他从前面返回,摘下大哥重负背在自己的身上,一只手还伸给了旁边的驴友;当大家在铺满冰底、活土、落叶接近80度的坡上攀爬的时候,他不顾自己危险,站在上面一个一个拉着下面的驴友;当挑战2303米的灵山的时候,他照顾着最后面的四姐,背过了她的包,搀扶着四姐最终到达顶峰。
快乐自信的竹海闻涛表现出超强的体力,爬升的时候一直在队伍的最前列,下山的时候照顾着后面的女驴。他总是充满热情,带着朝气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钻进帐篷,听到悠扬的笛声从他的帐篷里传来的时候,我们每个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一品留香、笑语夫妇让我们出行的每一个队员羡慕不已,一路上他们互相照顾着、搀扶着,车厢里依偎着,那种幸福与甜蜜感染着我们。笑语总是默默地走着自己的路,不时地给与旁边的队员以鼓励与支持,温柔的话语沁入我们的心田,让我们觉得那么舒服,那么惬意。而一品总是在最艰难的路段为后面的队员指引道路,那每一个脚印都是他爱心的见证。
我们的随队摄影师青荷最让我钦佩,看她柔弱的身体却表现出超强的体力。不管的流光大道还是危险的陡坡,她跑前跑后,为我们记录着美景,我却没有听到她的说一句累。最终她第一个到达灵山顶峰!佩服!
冷香在我眼里一直是柔弱的,虽然她一路喊着不坚持了,不继续了,但她却一直在队伍的最前列,并在灵山和青荷一起最先到达顶峰!她的包里装的是最重的水果,不管是谁喊着太累的时候,她总是喊着匀一些东西到自己的包里,下山的路上,她的包上坠着满满一大袋我们用过的垃圾,但那时,我们觉得她是最美!
小影,我的混帐伙伴,不管是车厢里、爬山中还是帐篷里,我们互相鼓励着,互相支持着、互相照顾着。我想说:小影,我们最棒!
与其说风云是司机,不如说他是我们的老朋友,每次出行他都和老巴一样细心研究路线,每一次都能很准时、准地的接应到我们。回来的路上因堵车他连续开车11小时,把我们每个人安全送到家,当我们酣然入睡的时候,他载着四姐又通往了遵化的路上。风云,你是户外的功臣!
第二章 道路篇 老巴说,这次我们走过了各种各样的路。 高速公路、溜光大道、乡间小路自不必说。
冰路:经常爬山,却从没有爬过这样的山,几乎接近八十度的坡上,没有可以抓住的任何植物,那些树枯萎的一摸就断,脚底下是松动的活土与冰混在一起,上面覆盖着厚厚的落叶,每走一步,都觉得是在挑战自己的生命。每一个人几乎都在这里趴下过,爬起来的那一瞬总是那么艰难,小影说:我不想就这样留在这里,我舍不得女儿。笑语说:或许这才叫爬山吧,得手脚并用。
雪路:山上气温低,阴坡的许多地方还被大片的积雪覆盖。雪地湿滑,只能踏着前面为数不多的人留下的脚印小心翼翼的艰难行进。一不小心,就会踩空陷到膝盖,雪地旁边就是陡坡,如若一失足滑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呀!
泥路:这条路是我们走出落叶谷通往灵山的唯一条通道,就是这里几乎让我崩溃!泥泞不堪的小路上全是泥水混合物,每一脚踩进去,都要用力再把脚拔出来,登山鞋已经被淤泥糊满,沉沉的,像拖着两个铅块。走在这样的路上,你不敢停下,我忽然想起红军的爬雪山、过草地莫非也就是如此?!
台阶:如果说黄草梁我们是“爬”上去的,那么灵山我们就是“蹬”上去的。通往灵山顶峰的路很缓,大约三节台阶就有一小段缓坡,你可以停下来欣赏身后的美景,累了就坐在台阶上歇息片刻。路虽然漫长,但随行的大多数人都比较轻松。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对于我这个拥有残疾证明的人真正意味着挑战!我的右膝盖曾在98年髌骨骨折,十几年来活动最不方便的活动就是下楼,面对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台阶,我几乎是拖着右腿一步一步挪下去的,感谢愚公大哥把他的护膝摘下来又给我的右腿加固了一层,并一路一直陪我走到山下;感谢老巴在队伍的最前面不断用手台问候着我,感谢随行的所有人在我最后一个到达车上的时候给与我的赞扬与鼓励,而唯独没有埋怨! 落叶谷:那是一条铺满落叶的小路,很窄,很深。发黄的落叶满满地堆积在谷底,竟能达到人的大腿部,它们层层密集,相互拥抱。 走在落叶上,任那落叶没过膝盖甚或没过大腿,脆脆的声音真如天籁之音。我们直接躺在成片的落叶中,落叶织就的厚厚的毯子是那样的松软而舒适。把自己深埋在落叶谷中,任那美丽的落叶埋葬我们的脸和身体。仰望蓝天,白云飘逸,只觉得心灵的灵静和安逸。深一脚浅一脚地漫步落叶谷中,只觉得无比浪漫和幸福。想起电影《云中漫步》里男女主人公踩葡萄的浪漫情景来,亦不过如此。
堵车:这条路必须得说,回来的路上,我和风云说,咱今天遇到鬼打墙了,怎么就走不出怀来县城了呢?高速堵车、110国道堵车、乡间小路限高、限宽,老巴、愚公、风云不停地上来下去疏导交通,总算让我们突破堵车的重围通往天溜光大道的时候,收费站的小伙子却告诉我们这条路禁止客车通行。返回!当我们的依维柯终于疲惫的走入“正道”的时候,车上的人都已疲惫不堪。 第三章 装备篇 屈指算来从09年12月20日第一次参加户外到现在已有100天了,多是攀爬县域内的北山,户外装备对于我来说就如玩具一般。灵山之旅彻底让我重新认识了装备的重要。 鞋:这是大多数驴友第一出行回来首先购置的装备,因为大家都有下山屈教的经历,爬北山,只需要一双合适的鞋足矣。老巴一直建议登山鞋要比平时穿的鞋子大一号至两号,我比较听话,平时穿37码的鞋,登山鞋买的是38码,这鞋还比平时的鞋码偏大一些,长线,我的脚没有起泡,没有疼。登山鞋的防水功能也很重要,因这次我们几乎走遍了各种路,但不管是泥泞还是雪路,我的脚一直保持干燥状态,让我的出行倍感清爽。
登上杖: 登山杖可以让户外登山穿越活动带来很多的好处,如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减轻腿部的负担。根据研究,行走时使用登山杖可以减轻至少22%施予腿部和膝盖等肌肉关节的力量,让腿部感觉更舒服!而同时使用两支登山杖能够提供较好的平衡性。在蹬灵山的路上,老巴突然发现我的登山杖使用不正确,现场指导,才得以纠正,惭愧!原来登山杖的使用方法有很多诀窍,比如下山杖长、上山杖短,比如腕带的使用、双杖的使用等,这个我才刚刚入门,大家还是请教老驴吧。 魔术头巾:这个小东西大家可不要轻视它,参照青荷的照片大家可看到我们用各种方式享受着它带给我们的呵护。防风、保暖、防晒、头带、擦汗、扎辫子、无檐帽、海盗帽等等。亲们,小小的魔术头巾一定多备几条啊! 冲锋衣:我的冲锋衣是派乐天的,单层,大哥帮我从秦皇岛潇潇雨那里买的。一直觉得350元的价格太贵,可当我登顶灵山的时候,才觉得倍感超值!海拔高的山上风很大,很冷,穿得太多爬山又会出很多汗,一路上我只穿一件内衣一件冲锋衣,不热又挡风,当然我的冲锋衣因为高档还透气,呵呵不错。老巴和大哥说如果赶上雨天,它还可以防水呢。 登山包、帐篷、防潮垫、睡袋……都是第一次使用,感想不敢说了。 第四章 宿营篇 从没有在外面宿营过,更何况高山之上。临行前,因为这段身体上特殊的原因,朋友们都担心我,劝阻我,但我依然没有禁得住诱惑。
一路上,虽很累,但终不敢问离宿营地还有多远,害怕没有尽头。终于在经历了将近十个小时的攀爬,到达宿营地——实心楼。其实那是由七座烽火敌楼连绵组成的一组长城,实心楼只是其中的一座,因其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乃是一个实心结构而得名。这里很宽敞,大约能放二十几个帐篷。在老巴的帮助下,只一会儿功夫,我和小影这个临时的“家”就安稳的竖立起来了。山上风很大,大家开始添加衣服,我换上了抓绒衣,套上羽绒服,下身两条保暖裤,教上两双袜子,呵呵,不错吧。 随后,大家纷纷拿出自带的FB物资,安置好炉头、气罐,架上锅,拿出高度的精馏白酒,开始了我们的晚宴。风开始越来越大,锅里、碗里、食物上罩上了一层沙土,晚宴匆忙结束。冷香、青荷拿了套锅到帐篷里继续煮汤;老巴、愚公拿了牛肉到帐篷里继续喝酒;笑语、一品夫妇也一同钻进他们爱的小巢;牧野、竹海忙着收拾自己的物品;四姐好像早已经进入了梦乡,而我和小影也无奈怯怯地回到临时的“家”。 在这海拔1700多米的高山上,QQ的滴滴声从笑语的帐篷里传出来,她不停地为我们传递着家里亲人的思念与惦记。老巴、愚公的帐篷里手机铃声不断,宝贝、花语默、飞絮……冷香、青荷的帐篷里没有声音,似乎在喝着鲜美的紫菜汤,这时候,悠扬的笛声从竹海的帐篷里随风声飘来,悠扬、凄美! 大山一下子安静起来,除了风声,一片寂静。只听得帐篷外面“刷刷”的声响,依稀感觉一个穿着冲锋裤的人在行走,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从没有过的害怕、恐慌。这时,隔壁老巴、愚公的帐篷里传来了很小的嘀咕声,心里祈祷着:就让他俩这样嘀咕到天亮吧,让我有种安全感吧(嘿嘿,有点自私吧)。不知什么时候,嘀咕声停止了,山野里静得吓人,只有风声,很大。我看看旁边熟睡的小影,悄声说:“喂,这么大的风,一会儿把咱俩吹到山下去咋办?”小影应了一句又睡去了。看看手机,23:30分。我开始选择舒服的睡姿,左侧、右侧、仰卧,觉得自己像月子里的婴儿,被捆绑着无法挣扎。看手机,00:39分。终于不知在什么时候、保持什么姿势睡去了,睁眼,看手机,2:10分,风声依旧很大,邻居的帐篷里没有一丝声响。拿出手机翻看着保留在里面的短信,又睡去、醒来,看手机:3:49分,风似乎停了,心开始放下去,这次选择看家的睡姿——俯卧,终又睡去,居然有梦。上帝啊,在我刚刚睡去的时候,竹海师弟一声:“起床了,跑步了!”让我从梦中醒来,看手机,4:50分。困意全无,打开音箱包,找到韩红的“天亮了”,代替竹海的半夜鸡叫。 钻出帐篷,天真的开始亮了。玉田户外的红旗在清晨中显得格外耀眼。 景色篇参看青荷的帖子,说得好不如拍得好 意外篇参看笑语的帖子,堵车的经过说得特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