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石的区别就像“霸”、“王”的区别,尽管常常相提并论,但在中华理念中,“霸”与“王”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有实力,并习惯于使用暴力征服,这是称霸,石也;有实力,但不用暴力征服,这是称王,玉也。
人们常常说“玉石”,实际上,玉是玉,石是石,玉与石是有区别的:玉有石的坚实,石无玉的通透;玉有石的刚劲,石无玉的温润;玉有石的质地,石无玉的细腻。夫子云:“君子比德于玉”。真良言也!
也不知什么缘故,中华先祖很早就注意到玉。《诗》即有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礼记》更是专门有一篇,叫“玉藻”,甚至提到玉所发出的碰撞声能够为人挡住杂念。按《礼记·聘礼》的记载,夫子对玉推崇备至,一口气称赞了玉的11种美德:仁、义、礼、知、信、乐、忠、天、地、德、道。
儒家为强化修身而准备的道具就是玉,不仅“君子比德于玉”,不仅“古之君子必佩玉”,而且“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最直白地说,玉就是儒家为世人所找到并刻在身上的座右铭,无时无刻在提示和警醒世人:要像玉一样,通透而又坚实,温润而又刚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