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343|回复: 1

人治时代的咏叹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1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话题] 玉田(京)评剧团轶事   网友载水之舟文:
我们为这块种石得玉的土地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文艺团体而感到骄傲!
在这个团体工作过的人也曾为自己感到过自豪!
有人为自己能够早日跳出这个团体而暗自庆幸!
我们为把青春奉献给这个团体并坚持到底的人最后的结局感到遗憾!
我们更为因障碍重重错过机遇而耽误了一辈子前途的许多人感到惋惜!
吃苦受累最多的是玉田团!
每次政治运动挨整最多是玉田团!
被一些不知情的局外人误解的亦是玉田团!
一来运动内部起内讧自己整自己的还是玉田团!
素日里土的掉渣而一到台上生龙活虎的当属玉田团!
    总之,在这个团体工作过的人回忆起往事都会生出无限感慨。我不想通过此文说明什么,如果由此妨碍到什么人更有悖于初衷!只想把我所知道的一些事例通过此文恢复一下人们头脑中一些行将遗忘的记忆,或许对这个曾经轰轰烈烈的团体有所了解。此文展现给曾亲身经历的人们,通过回头看也许会有新的理解和认知。

    世人戏称:如今只有妈是真的;单眼皮是真的;王八是真的,还叫甲(假)鱼;……. 而我在本文所列举的事实的确是真的。
要说玉田评剧团,得从一个与它有紧密联系的人说起。
    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任玉田县父母官的艾松酷爱戏曲艺术,以自己受处分为代价在城内鼓楼北街盖了一座大礼堂。为玉田人民的文化生活及党、政各种会议、活动提供了当时来说是绝好的场所。成为玉田政治文化活动中心,人民参政议政娱乐的地方。
    评剧团当年就住在大礼堂这个院子里。
    艾松对当时玉田的梆子剧团、皮影团、电影队、艺校、十分关心,并经常去看望。对这些单位的小学员都能叫上名字并主动打招呼。当然他也得到大家的爱戴,大家都拿他既当长辈又当领导,在他跟前比较随便,无话不说。有一次艾县长在会上鼓励大家:大伙都好好干,将来你们死了我一人给你们买个柏木棺材。虽说是不可能的事,但他对部下的关怀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艾松要去迁西赴任,他提出要把梆子团带走,上级答应了该请求,同时把唐山市评剧三团调来玉田,这就是玉田评剧团的前身。
    当时评剧三团班底很硬,成员有的来自阎锡山麾下后来被解放军收编的文工团,有来自天津、东北、北京等地艺术上很有造诣的演职人员,可以说是行当俱全,蜚声京东。
    七六年十月二十七日晚,当时已是地委领导的艾松在玉田看完皮影,不顾大家再三挽留,也是怕打扰大家,执意返回唐山。二十八日凌晨,这位令人爱戴的领导、长辈被地震夺去了生命,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也过早的离开了他的工作岗位和他所热爱的事业。他的离去不能不说是对唐山地区尤其是对文化艺术界一大损失!

    那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全民大唱样板戏。六九年,玉田紧跟形势由评剧改为京剧。由农村招收大量新生力量同时,也由外地吸收部分优秀难得人才。全员最多时达到近九十人,使得剧团力量空前壮大,光乐队就有近三十人,各种应用乐器基本都有,这在县一级文化团体来说恐怕是空前绝后的。
    剧团曾聘请到大连京剧院院长国家著名演员张铁华老师莅临指导、唐山市京剧团资深名演员王长山老师常来团里言传身教,还得到过省京剧团、北京京剧院、北京风雷京剧团以及北京一些京剧名家的辅导,再加上全员刻苦磨练,使得整体水平不断攀升。
    先后排练了《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龙江颂》《奇袭白虎团》《磐石湾》《杜泉山》《杜鹃山》《苗岭风雷》《雏凤凌空》《逼上梁山》《万水千山》《十五贯》《审椅子》等传统及现代京剧。有的戏一般市一级剧团都拍不了。所以说拍不了,是因为有的戏要求行当齐全,武戏过硬。本团还移植了现代京剧《枫林坳》,在地区汇演中得到一致好评,《枫》剧武戏更令许多业内同行折服。
    在七八十年代,唐山地区历届汇演基本上最高奖均被玉田捧回。有几次汇演结束前夕由该团作示范演出,足见当时阵容之强大整体水平之高,
震后曾两次赴北京,先后到过外交部礼堂、新街口俱乐部、房山县等许多剧场售票演出,观众爆满是经常的事,得到的好评是一致的。
    因为当时地区下拨到各团的文艺经费不管团队规模大小基本一样,大约五万元。队伍庞大,资金相对就要紧张。外县市很多只有三四十人的小团体出门坐大客,穿的是统一服装,尽管演出水平很一般,仍令大家羡慕不已!玉田团到外地巡回演出,一般住的地方都很简陋,领导最乐意住那些(仓库、教室等)不要钱的地方。不论严冬酷暑交通工具均是敞篷大解放,坐在行李上。因为客货混装经常被交警截住,当时都骂交警,现在回想起来很可怕,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农村形式由京剧团改为评剧团。
剧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演出四五百场,演职员要付出多少努力和辛苦不言而喻。炎热夏季,常人穿最少的衣服还要汗流浃背扇扇子,演员不但要穿棉质胖袄,还要套上又厚又沉的莽靠之类。冬天不管多冷,最多只能穿件毛衣,女演员脸上贴的片子要用榆树皮胶沁过,在没冻硬之前贴在脸上,有的演员化妆时就冻得泪流满面。有时台口正冲着风,刚要张嘴唱就被风给噎个倒憋气。乐队有的人员手冻得裂出口子,疼痛难挨。这样的苦楚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但是,总体收入是微薄的,很多应有的福利、补助等都兑现不了。
    剧团一年要参加很多劳动,从七零年开始,一年要干的活计大致如下:
刚一开春到五七干校载水稻,象拉荒这样的活,膘肥体壮的大骡子宁可挨鞭子都不肯下水,全由演职员们干,而且是在饿着一半肚皮的情况下光着脚。早四点多钟就被喊起来下稻田,七点左右回来吃一个窝窝头加一碗面粥咸菜再下稻田。中午吃俩仨窝头和简单的菜休息会儿再下地到傍晚,人人走道都低着头,熟人碰面都不会打招呼,什么原因?实在没有那个气力了。
    有一年春季去北部山区尚庄挑水抗旱,山区百姓生活很苦。天不亮就起来喝那种稀的可以照进人用勺子一攉拢哗哗响的就算是粥吧,然后就往山上挑水抗旱栽白薯,尿两泡尿已是腹内如野头昏眼花走道都打晃,饿的人们晕晕乎乎。一到地头休息时间,社员们都上山撸树叶,回家代替粮食充饥。抗旱期间只吃过一顿“饱”饭,那是一个好心的大婶用槐树叶活点面烙的饼。当时看到百姓那么苦,也就没有什么怨言了。
     玉田最南部的水六村,是玉田主要小麦产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为保九河下梢的天津卫免受水淹,在汛期要炸坝泄洪。大坝一开,整个水六村汪洋一片。因此,在汛期到来之前,正是麦秋大忙时刻,当地人都在抢收自家自留地,大多数小麦则由县里派人支援在汛期到来之前抢收上来。只要分配到文教局的任务剧团首当其冲。仍然是四点起来,作息时间与干校基本相同。形容每天挥汗如雨毫不为过,有时渴的难受却连饮水都得不到及时补充。吃的每天都是一成不变的馒头大头菜,但遗憾的是连累带热,白花花的馒头在嘴里打蛋就是咽不下去,有时到伙房偷一头大蒜泡点酱油下饭已经是很奢侈了!
    酷暑来临,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候。也是凭着追求艺术的热情在家拍戏练功,虽然热得午觉难睡,又是热的不得不经常把脚放在凉水里降温,但比起天天干体力活还是要强得多,热情也是极高的。
    支援三秋每单位都包一个村,九月底开始劈棒子、打棒桔、上场剥玉黍,可以吃到青棒子是对他们的奖励。
    初冬来临,如果没有演出任务,或下去当工作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或参加农田基本建设诸如打井、每人深翻一亩地等。
    仅农业活一项就比正经庄稼人干的还全。还有各种政治运动,办各种学习班,改造思想学习,晚上学习业务调唱腔等等…….,
    总之,一年到头安排得满满的,让你无暇顾及个人事情。但全体人员士气高涨,空前团结,用他们的极大热情谱写了这个团体的辉煌。正因为有这样一批勤劳朴实的人们,才能有这样拉得出打得响的队伍。
    队伍内一部分出类拔萃的人才,曾经被部队文工团、省京剧院、及其它团体看中,他们连正式工都不是,拔腿就可一走,如愿以偿。但悲哀的是人们都蒙在鼓里,怕不但走不成还影响了同领导的关系。还有缺心眼的人考虑的就是:我要是走了剧团无法演出怎么办?有的是上级领导派人来指名要人,遗憾的是被单位领导隐瞒了真情。甚至连已经穿上军装就要出发的,硬是被团领导追上劝说给脱了下来。落实政策应当回城的知青也被永久留在了这里。
    省京剧院曾经看中团里一名年轻琴师和一名老旦一名武生,准备将这三位年轻人调入省团重点培养。省委领导亲自给县领导来话要人,县领导曾许诺要谁都给。结果被局里和团领导煞费苦心几经周折打消了省领导和省剧院的念头。
    震后一部分人要调回自己原来地方,费很大周折找到对口单位后,方知自己不过是个小小临时工无关系可调,使这些人觉得自己被蒙蔽而悔恨不已!

    七十年代初,运动一个接着一个,而令人不解的是每次运动的重点矛头都是对准评剧团,很多罪名纯属莫须有和无稽之谈!
诸如什么拉帮结派、男女关系、某人买过面包喝过牛奶、某人二十七八岁就搞对象、某人工作之余打家具、某人饺子可以吃一盆、某人还围围巾等等………军宣队,工宣队还有农民工作队,带着卫生球眼珠进得团来横挑鼻子竖挑眼,令人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也不能全怪这些大老粗,他们太不了解这个单位或者说怀有偏见,再被授以大帽子为工具,以整人为目的。混得久了彼此了解了关系也容恰了他们会深有感触的说:想不到剧团这么辛苦!
    事实终究是改变不了的,每次都是整不出个所以然而改变运动方向再虎头蛇尾收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剧团的男女关系问题,直到现如今很多人仍然认为那个年代剧团男女就是乱七八糟,其实大错而特错!应当承认,剧团男子不是坐怀不乱柳下惠,更不似自知不及鲁公子,更何况很多时间在外劳动演出,与自己家人团聚如同牛郎织女,时间少之又少。但在当时那个年代,谁有那个胆子敢学昔张生夜跳花墙!
    因为食的是人间烟火,按耐不住敢越雷池者确实有,八十多人十年只有一例,概率不足千分之二,比起其他有些单位来说,可能是小巫见大巫了。

    毛主席的逝世,使全国人民陷入了极大悲痛之中。为了吊唁伟大领袖,在一中院内和大礼堂各搭一座灵棚,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历史的落在剧团的七人身上。县领导亲临现场,只要是需要的物资,不管是任何单位,一个电话就给送过来。搭完当然剩下很多东西,虽然就在手底下但无人敢动也不想动,眼见得有的领导扯块黑布装进自家兜子里,才使人们恍然大悟:有的领导在主席台上与在平日里不完全一样,他们也会干那事。

    到八六年地区汇演,唯一的金奖被玉田评剧团以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没有任何纰漏的《香壶案》捧回。同时还取得表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等多项奖。得到专家的好评并见著于报端。堪称玉田评剧团的又一座丰碑,也是继样板戏之后最后一个顶峰。
    市里经常要搞汇演,人们戏称所谓汇演,就是玉田自己和自己比赛。柏各庄、滦南、迁安第一主演、还有于文华都出自于玉田团,还有其他团一些演员也来自玉田团。
二零零六年,河北省仅有的两朵梅花奖,被唐山市评剧团的张俊玲、罗慧琴在同一年同时摘取,而她俩也同样是来自于玉田。

    从八十年代初,很多人开始考虑自己的归宿问题。陆续有一些同志调离该团,走的基本都是业务骨干。幸亏剧团底子雄厚涌现一批后起之秀,使业务仍能照常进行。但毕竟跟受了重创的人一样,虽然痊愈但已是气血两亏。再就是剧团多年来总有极个别的靠打小报告贴近领导的人,使得在一线工作的人还要提防后面。就好比既要冲锋陷阵还要防后面冷枪。重要的是人心向背,人气已非昔日,下滑之路不可逆转。

玉田文化届有许多现象值得深思:
    文艺团体是既不养老也不养小的地方,在他们不适合再干下去的时候文化口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安置他们。人们如同抱着石头过河疑虑重重。而有的区县这方面安置的比较妥当,免除了后顾之忧。
    文革前在国家正式出版的《中国名人录》、《戏考》里边收录的玉田人在全国是名人却不是玉田名人;
对玉田文化事业做出比较突出贡献却无资格进入玉田文联;
    在全国举行的比赛中获大奖(例如全国十佳名票),玉田文化届有几人知晓?宝坻区二零零六年有两人进入全国十佳,得到政府、宣传部文化局嘉奖,并聘请中国名家专场演出为二人庆功。天津市许丽丽获奖归来,市政府举行隆重迎接仪式。玉田获奖人赢得了荣誉,也是玉田的光荣,起码媒体在新闻节目给宣传一下总是可以的吧。
    曾经流传一句话:在什么单位最好别干什么。就是说在工厂不是当工人的,在剧团不是唱戏的,在商业不是卖货的,细想不无道理。这句话体现在剧团尤为突出。
    宝坻电视台《双休日》举办的区县联动节目,各县区都是由主管部门海选参赛人,区县一把手亲自接见大家。拿武清为例,县长临行对大家说:“咱们这次去,代表的是武清县,把咱们最好的面貌通过媒体展现给观众,京东十几个县的观众在看着咱们,你们知道该怎么作。”果然到了电视台做节目,不论是艺术还是文明风貌都给大家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绝大多数区县都是这么做的,展示的都是最好的一面。大概唯有玉田没有发挥出、或者说不是代表的玉田水平,留下了些许遗憾!
    有那么多艺术人才出自玉田,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没有为自己家乡效力,却要背井离乡到外地闯荡承受了更多艰辛?还有一些有造诣的演职员纷纷脱离了他(她)们所热爱并为之奋斗了半生的事业而改行呢?实践证明,大多离开这个团体的人,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如今,位于东关的剧团旧址,早已物非人亦非。它昔日前廊后厦的大房子,和夏日满院芳香招蜂引蝶的绒花树,以及硕果累累的杏、桃、核桃、柿子、黑枣树,还有拍戏练功的热闹景象,都已不复存在。只有不知已几易其主的团址楼依然静静地立在那里,像是在对路人倾诉着什么……
    昔日曾是这里的主人,如今已把家都混没了的人们从此路过不知有何感想?
而当年一些不起眼甚至频临倒闭的小团,在党中央大力提倡发展农村文化的今天却办得红红火火,反差竟然如此强烈!
    后来到底都发生了什么和剧团演职员的现状已不必赘述,它昨日的辉煌和今日的走向衰亡有他的客观因素和不容忽视的人为主要原因。
    这样的县一级剧团,从团体的规模、素质、整体水平在全国也很难找,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剧团的辉煌,融入了多少人的心血!可惜现在他们中间的相当一部分人的命运和剧团的命运基本一样,实在可惜!可叹!可悲!
          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空间吧… ! ! ! .... ? ? ? ? ? ? .... ! ! !

    有一点令人安慰的是,玉田戏迷协会自打成立以来,又在唐山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全国评剧艺术节票友大赛中,有一人荣获全国十佳票友第六名;另一人闯入决赛因为身体情况未能参加。很多同行都评论说玉田乐队好、唱得好。去年又有两人分别获得十佳名票和十佳优秀票友奖项,全唐山只有一个给乐队的《优秀伴奏奖》奖牌,现在挂在玉田戏迷协会墙上。曾经有一位山东省剧协副主席喜好拉琴,由山东开车一路走来,所经州府县衙所在地都要找同行切磋,玉田戏迷的表现绝对让他刮目相看,惊叹曰:所经之地的乐队水平,非玉田莫属!中国管弦乐协会理事刘正辉先生及夫人曾应邀前来,玉田的水平也是他始料不及的。临行前一再表示:有机会一定还来。
牛县的人就是不一般,不管到啥时候还是有NB可吹!

附记:
有这样一位宣传部长


    天津市宝坻区原宣传部长高凤和,有着同艾松县长许多的相似之处,他为人谦恭,待人和蔼,对文化事业有着火一样热情!仅举几个小例子:                                                         为了乐队在荧屏上有更好的整齐形象,他个人出资给每人买一件红色T恤;                  
宝坻县戏迷成立剧社,他从个人工资里拿出一部分表示支持;两项开销虽然只有两三千元,但却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剧团在外地演出,不论寒暑,路程有几十里至几百里,他常陪同企业家们带上时令的东西(例如元宵、苹果、鲜鱼之类)前去探望,令演职员们深受感动甚至热泪盈眶,士气大增!                          
    玉田团在外演出,上级领导也曾光顾,如果不是有极特殊情况,那一定是演出地点有什么大米、海鲜之类的特产。                                                                                
   高凤河人已退休但心从未退,以发展文化事业为己任。剧团联系业务用的汽车就是他从其它单位要来的。团里哪位同志有什么私事需要帮忙,他总是热情帮助。例子很多不用一一列举,以上都是在和宝坻人的接触中听他们津津乐道的。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上级待下属如同胞,下级会把感激之情化作动力用在工作上。以前我县有些企业的领导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本文不再列举。宝坻县正因为有高凤河那样的一批领导干部和企业家,有他们那样对发展文化艺术事业的执着精神,才使得宝坻剧团蒸蒸日上,电视台《双休日》节目影响深远,吸引了那么多人。
    刚刚得到的消息,天津市给宝坻区下拨三百零八万元资助农村文化建设,有的乡竟有七八个村各得到了一批上海乐器厂产的高档乐器,令人羡慕。







u=3945908505,383259020&fm=3&gp=0[1].jpg (3.82 KB)


下载次数:0
2010-3-20 10:32




插画1.jpg (80.74 KB)


下载次数:0
2010-3-20 10:32




淑女屋.jpg (165.19 KB)


下载次数:0
2010-3-20 10:32




10[1].jpg (65.53 KB)


下载次数:0
2010-3-20 10:32




22[2].jpg (52.94 KB)


下载次数:0
2010-3-20 10:32




10732657_857719[1].jpg (20.79 KB)


下载次数:0
2010-3-20 10:32




201001271314577193[1].jpg (44.07 KB)


下载次数:0
2010-3-20 10:32







收藏 分享 0
  • 0
  • 0




玉田天恒电讯引领玉田手机销售新时代!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使用道具


假语村



假语村 (听戏炒股)当前离线 UID18938 帖子319 精华0 积分2260 贡献749 点 威望0 点 金币0 枚 性别男 来自玉田 在线时间16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6-17 最后登录2010-3-21






八年级

帖子319 积分2260 贡献749 点 威望0 点 魅力709 点 金币0 枚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4 小时

沙发
发表于 2010-3-20 11:11 | 只看该作者





刚刚得到的消息,天津市给宝坻区下拨三百零八万元资助农村文化建设,有的乡竟有七八个村各得到了一批上海乐器厂产的高档乐器,令人羡慕。
玉田不知道何年也拨款




方圆结合 包容天下 有容乃大 以仁为善 行义立信
玉田文广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 欢迎您光临惠顾!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使用道具 TOP


月光下的小溪



月光下的小溪 (月光下的小溪)当前离线

新人

UID22446 帖子51 精华0 积分358 贡献105 点 威望20 点 金币0 枚 性别女 来自玉田 在线时间1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2-8 最后登录2010-3-20






四年级

帖子51 积分358 贡献105 点 威望20 点 魅力121 点 金币0 枚 性别女 在线时间10 小时

藤椅
发表于 2010-3-20 1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假语村


    等着吧




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
玉田文广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 欢迎您光临惠顾!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使用道具 TOP


索笑散人



索笑散人 当前离线 UID22190 帖子1790 精华7 积分12752 贡献6166 点 威望23 点 金币0 枚 在线时间30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23 最后登录2010-3-21






高三

帖子1790 积分12752 贡献6166 点 威望23 点 魅力2672 点 金币0 枚 在线时间304 小时

板凳
发表于 2010-3-20 1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载舟之水


    好文章。发人深省。焚琴煮鹤哪儿都有,何独剧团为然?`当年铁路地区没有设在玉田。从北京到唐山唯有玉田没有建收费站。这都是为什么?不说玉田,蓟县也有牛领导。当年铁路开始提速施工,铁路局长到蓟县境内指挥。三河,遵化,迁安的领导争着请局长去吃饭。而东道主蓟县领导没有露面。当年有这样一句话:要致富,靠铁路。县领导会不知道?唉,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一言难尽那。再次感谢楼主的妙文,我为剧团一大哭。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使用道具 TOP


指北针



指北针 当前离线 UID11883 帖子5863 精华9 积分36596 贡献15615 点 威望53 点 金币65 枚 性别男 来自不重要 在线时间1022 小时 注册时间2008-2-2 最后登录2010-3-20






大一

帖子5863 积分36596 贡献15615 点 威望53 点 魅力8171 点 金币65 枚 性别男 在线时间1022 小时

报纸
发表于 2010-3-20 14:06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没有资金支持是不行的了,看见没?昔日的团队今日已经沦为红白喜事服务的草根游击队了.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使用道具 TOP


洗涤心灵的雨



洗涤心灵的雨 当前离线 UID18715 帖子161 精华3 积分1015 贡献434 点 威望6 点 金币0 枚 在线时间9 小时 注册时间2009-6-9 最后登录2010-3-21






七年级

帖子161 积分1015 贡献434 点 威望6 点 魅力241 点 金币0 枚 在线时间9 小时
地板
发表于 2010-3-20 14:2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发人深省。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使用道具 TOP


王云



王云 当前在线 UID6716 帖子714 精华5 积分6406 贡献2978 点 威望8 点 金币0 枚 性别男 在线时间1019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5 最后登录2010-3-21






高二

帖子714 积分6406 贡献2978 点 威望8 点 魅力968 点 金币0 枚 性别男 在线时间1019 小时

7#
发表于 2010-3-20 14:52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篇文章  很有些难过, 小时还曾看过玉田县评剧团的演出,回想起来那时还是颇有一番实力的, 可后来却走到如此一番天地,实在令人心痛。 记得我所在小区北面的市场开业时,曾邀请玉田评剧团演出,那大概是1998年左右,当时演出是歌舞为主,场面已显落魄。我认识的曾在剧团工作的人们,有的头脑灵活,作买卖或者搞其它演艺事业,日子还都混得不错, 可也有一些人的生活现状,可以用艰难二字来形容。想想他们都曾经为了基层的文艺事业奋斗过,这一番滋味如何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使用道具 TOP


王云



王云 当前在线 UID6716 帖子714 精华5 积分6406 贡献2978 点 威望8 点 金币0 枚 性别男 在线时间1019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5 最后登录2010-3-21






高二

帖子714 积分6406 贡献2978 点 威望8 点 魅力968 点 金币0 枚 性别男 在线时间1019 小时

8#
发表于 2010-3-20 14:54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没有资金支持是不行的了,看见没?昔日的团队今日已经沦为红白喜事服务的草根游击队了.
指北针 发表于 2010-3-20 14:06




    呵呵   这的确是实际情况!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使用道具 TOP


熊峰



熊峰 当前离线 UID25381 帖子18 精华0 积分97 贡献39 点 威望0 点 金币0 枚 在线时间4 小时 注册时间2010-3-10 最后登录2010-3-21






一年级

帖子18 积分97 贡献39 点 威望0 点 魅力18 点 金币0 枚 在线时间4 小时
9#
发表于 2010-3-20 16:53 | 只看该作者





玉田评剧团,我儿时的好多偶象级人物都是评剧团的,王叔敏,王邵玲,甄八儿,杨继勉,还有戴永华(那时我们都叫戴玉华)演的岩松、腊梅(苗岭风雷)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为了逃票,我曾经躲在大人穿的绿大衣里猫腰进去,还有每年正月十五随着评剧团的大队人马沿东关大街表演靼子摔跤等节目,那时过年真热闹啊!评剧团的人儿看着真俊啊!那时剧团院里飘出来的锣鼓家伙声,至今仍无人能比,真吸引我啊!我还在当时的防疫站院里吃过酸枣酱、看过穿着藏族服装的大人们表演的《洗衣歌》,当大人们穿着漂亮的高筒靴在地上磕出“巴扎黑”时,我觉得那叫一个帅啊,新疆舞脑后的小辫儿,原玉田一中(现三中)院里表演的雨夜(有人在大幕后边晃动铁板模仿打雷的声音),第一次在一中院里看宽银幕朝鲜电影《延风湖》,感谢楼主让我唤起了儿时最美好的那段记忆,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大高个女演员 ,听大人说好象叫鲜灵霞,怪俊的,至今难忘。我还回忆起了那时玉田有个露天电影院,早老实小南面,我在那看过《金锁》、《阿夏河的秘密》、《宝葫芦的故事》、《烽火少年》等等,有一个红小兵抓特务的片子把我吓得,一边往家走还想着电影里那可怕的鹁鸪的叫声呢呵呵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使用道具 TOP


索笑散人



索笑散人 当前离线 UID22190 帖子1790 精华7 积分12752 贡献6166 点 威望23 点 金币0 枚 在线时间30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23 最后登录2010-3-21






高三

帖子1790 积分12752 贡献6166 点 威望23 点 魅力2672 点 金币0 枚 在线时间304 小时

10#
发表于 2010-3-20 2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熊峰


    看来你也有一把年纪了。还记的露天电影院。位置就在现在广场东南角一带。一个大院子,座位都是长条石。那个条件,人还常常爆满。可以想见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使用道具 TOP


阿憨



阿憨 ("红五星"挎子俱乐部)当前离线

队长

UID11216 帖子365 精华2 积分3184 贡献1493 点 威望4 点 金币0 枚 性别男 在线时间264 小时 注册时间2007-12-12 最后登录2010-3-21






版主

帖子365 积分3184 贡献1493 点 威望4 点 魅力691 点 金币0 枚 性别男 在线时间264 小时

11#
发表于 2010-3-21 00:26 | 只看该作者





我真的替咱们的剧团惋惜啊Q!小时候我也在老电影院看过电影!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使用道具 TOP


孙成斌



孙成斌 当前在线 UID25765 帖子2 精华0 积分24 贡献7 点 威望10 点 金币0 枚 在线时间1 小时 注册时间2010-3-21 最后登录2010-3-21






一年级

帖子2 积分24 贡献7 点 威望10 点 魅力2 点 金币0 枚 在线时间1 小时
12#
发表于 2010-3-21 09:48 | 只看该作者





我和你有同感,支持你。




发表于 2010-3-22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评剧团的辉煌已化为历史云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段历史,读来好令人心酸。看得出文章作者对评剧团寄予无限深情。
谁又来对评剧团的没落负责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