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读书,就会有时间
这时间,来自于生活习惯。我对文学作品感兴趣,《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副刊及一些小说、散文集,是我每天晚上睡前的阅读材料。每次看它十多分钟,就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我觉得,睡前读书这类习惯,一经养成,定有所益。
一句话:读书的时间来自于你对读书的需求!
(江苏翁振权)
读书应该贯穿一整天
我根据朋友建议,将每天起床的铃声提前了半小时,坐在床上看专业书。对于阅读经典书籍,我对自己提的要求是:至少要阅读三遍。只有读了三遍以后,我才能这样对自己说,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同时,在每次阅读之后总要写下一定字数的读后感。
美好的一天也应以读书结束,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无论时间多么紧,我总要在床上看上至少十分钟的书,直到自己入睡为止。
(江苏徐亚群)
“好者不误”读书忙
一个晚上,从吃完晚饭到睡觉前,有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是最宝贵的读书“黄金时间”。
我读书,看第一遍时,把一些精彩的部分用铅笔在书上划出记号。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则随手在一本备用本上记下页码。到看完整本书后,我会专门抽时间把做了记号的地方抄录在读书笔记本上,这等于重温了一遍书。有时不看书了,只把读书笔记翻开来读读,那真是精华尽在。
有了网络,网络里的作品也强烈地吸引着我,我经常从网上浏览一些文章,下载一些作品。
(山东乔淑娥)
听书之乐
读书之外还可听书。怎么听书呢?现在我通常买一些单田芳、袁阔成的评书光盘或者下载一些他们的评书存到计算机里。做饭、洗衣或者打扫家里卫生时便打开计算机,声音稍放大一些。大师们尊口一开,那些历史演义、经典作品演绎得是栩栩如生、丝丝入扣、悬疑迭出,我听得是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有时连听五六讲,真的是很过瘾。
一边干活一边听书或一边小憩一边听书,岂不美哉!
(北京梁小兰)
善读,效率才高
书海茫茫,只有善读者,才能不断地提高阅读效率。
重经典,少走弯路。阅读经典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教育智慧,避免在书海里长时间苦苦地寻索。
抓要点,把书读薄。“会读书的人书越读越薄”,即读书要善于归纳概括,抓住要点,能提纲挈领,汲取精髓。
时习之,温故知新。不能抱着一“读”永逸的心态来阅读经典著作,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善运用,激发热情。要有意识地灵活运用阅读所得,在实践中感受阅读带来的收获和快乐。这时的阅读,效率会成倍地提高。
(山东王祥征)
让书香散落在紧张的日子里
最快乐的是和儿子一起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也能阅读整本的书,能和我交流了。于是有了和马小跳一起笑一起跳的快乐,有了在《小猪稀里呼噜》和《笨狼的学校生活》童话世界里的开怀,有了在曹文轩、安房直子至纯至美的世界里尽情的享受。和儿子一起阅读的夜晚是最幸福快乐的时间,我们常因故事中的人物笑倒在床上。在儿童真善美的世界里,心也变得纯净而透明,心头的阴云也在这嬉笑间点点散去。
(江西谢瑞清)
读书贵有法
一要读有所选。选大家公认的“好书”读,“要有所弃,才有所取”,不能以读了多少书来论英雄,而是看看读的书对我们有没有良好的影响。
二是读有所用。有用的书要精读,急用的书要先读,直到融会贯通。
三是读有所获。要力求读书有顿悟,有明显的收获,力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体系,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着自己的灵魂,升华着自己的思想境界,雕塑着自己的精神气质。让自己能在书籍智慧灵光的照耀下,坚守一方净土,品味感情的清香,拥有一分平静和清醒。
(重庆何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