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徽章(主要是指勋章、奖章、军功章)比起其他收藏其他物品,要具备多得多的知识。我跟您慢慢道来:
一则徽章的颁发,除了国字章外,颁发机关林林总总,难以计数。不象邮票那么规范,有个明确的目录,可以按图索骥。不信,你问问哪位,也别往前推,就说去年吧,中国共发了多少奖章?
二则徽章不象火花、烟标那么随意,每枚徽章的颁发,都有特定的、值得纪念的目的和意义,因为对颁发者来说,它是种奖励;对被授者而言,是种荣誉。所以即使是某个工厂、某个车间发的章,也是郑重其事的!
三则徽章不象瓷器,瞅上几眼就知是唐宋元明清的官窑、私窑。有些徽章,你拿手里半天愣看不出是怎么回事。
四是徽章的编号,不象那些为换炒票而限量发行的高档品。人家1号给历史博物馆,2号给特区政府,3号给某个领导人。而徽章的1号、2号、3号则是给了张三、李四、王五。并且给的时候压根没想到钱。
五是徽章不象藏书和连环画,不行的话,就来个再版。除了团徽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的东西外,过了这村没那店,连"五一劳动奖章"最近都改了版。因此,徽章基本上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你不能想象在二十一世纪还可以荣获一枚"解放勋章",但却可以在二十一世纪,看到再版的40年代中国早期小人书。当然,旧的搞不到,你非得弄个新的,也成,拿过来的时候,小心刚出炉烫手......
乱谈一通,无非是想说,徽章这东西,要看准它本身容易,无非就是块金银铜铁,但是弄懂它倒底是个啥?还真有点困难。虽然它本身大小方寸,但背后的知识涉及万千。无奈之余,解决的办法只有一种,就是积累丰富的知识。
一是徽章本身的知识。你瞅见一枚有俄文的章,卖主硬说是德国的;明明是解放战争的立功章,人要硬说是国民党的;明明是镀金的,人非说纯金,你不懂,只有被侃晕掏钱的份儿。当然反过来说,明明是"战士荣誉",卖主非得说是个少见的银帽徽,我看你就顺水推舟,"糊里糊涂"花上100块钱买个朝鲜"帽徽"也成!
二是徽章的背景知识。有人拿一枚"二级红星奖章"信誓旦旦说家传。如果真的最好,拿到手自己找地方偷着乐儿去。否则,你可以让他长点见识,问问他,他拿的这枚是陈毅、张云逸、罗瑞卿、肖克等等34家的哪家?
三是徽章的相关知识。好在徽章出现的不早,不会让你从远古时候学历史。不过,清朝以来的这段也够你看一阵学一阵的。至于标准?举个列子说,你看到"同盟会",别以为是江湖上"拜把子"的。看到"黄绍宏",别以为是哪个铺子的老板。看见佛教的万字,别一律当成德国的十字。
您说你没这么大的本事,没关系,慢慢来,厚积簿发嘛。再者说了,那卖主比你本事小得多,总还有点聊以自慰的资本。
摘自中洋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