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3-18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玉溪滇剧最早的活动为清代道光二十八年(1848)艺人丁三奉率泰安班到新平演出,带动了新平滇剧组织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玉溪地区先后胜利完成了清匪反霸、减退租押和土地改革,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工农业也开始活跃,人民对文娱生活的要求日益迫切。地委决定筹建剧团.
1952年9月20日建立“玉溪人民实验剧团”,主委明辉南,副主委李文德、吴家顺.1952年l0月1日,玉溪人民实验剧团在新建落成的“玉溪人民戏院”(现红旗影剧场)正式公演大型神话滇剧《牛郎织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周年献礼。
玉溪人民实验剧团成立初期,滇剧组(地区滇剧团前身)的专业艺人只有申有礼、(柳艳秋)陈东初两人,打击乐专业艺人只有李永贵一人.人员缺乏.为了培养新演员.滇剧团自1952年至1979年以团带班的措施,先后招收6批学员共61人。通过领导的重视培养,教师们的辛勤无私的传授,学员们的艰苦努力,大部分都成为剧团的业务骨干。有的成为剧团新一代导演,如陈天佑、殷学富、申德荣、冯连周;有的已培养为主要演员,中年一代为如琼芬(省艺校毕业生)孙宝琼、耿佩芬、聂琼仙、曾应和、张朴生、黄斯璋(已调省滇剧院)姚世昌、明震云、李祖云、台尚武、潘祖荫,青年一代如吴凤仙(省艺校毕业生)林元涛、冯咏梅、李萍;乐队培养了梁子华、杨铮主弦并音乐唱腔设计,司鼓及锣钹手沈绍润、吕少良、赵云福、张翠喜等。
为了响应地委号召,一贯坚持上山下乡,热情送戏上门。自1954年起专区滇剧团每年至少有四、五个月时间到专区各县及外专州巡回演出,既满足了群众文娱生活,更锻炼了演职人员艰苦朴素的思想和作风。在巡回演出中,不管急风骤雨,酷暑严寒,每天至少步行五、六十华里山路,还要坚持当晚演出。把党交给的演出任务,当作自己的无尚光荣,把人民需要的文娱生活,当作自己的第一志愿。
1953年2月,参加玉溪区民间戏曲会演大会,演出了传统滇剧《桑园会》、《古城会》、《断桥会》、《白水滩》、《小富贵》等剧。演员明辉南获一等奖,罗明洲获二等奖,李文德获三等奖。1956年3月,参加云南省第一次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滇剧团以明辉南改编的《逼死坡》参加演出,王佩玉、黄百先获演员奖。
1999年,玉溪市滇剧团创作的现代滇剧《朱德与唐淮源》应国家文化部、民革中央民进中央的邀请,晋京参加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演出。该剧1994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评为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奖”。1999年应文化部邀请,大型滇剧《京娘》进京演出,后又到上海,受到京、沪两地观众专家好评。与此同时,一批传统小戏如《火烧裴元庆》、《卧龙吊孝》、《辛安驿》、《思凡》、《斩娥》的青年演员在参加全省比赛中均获得优秀表演奖励。此后,《西施梦》、《撞击》、《草地晚餐》、《雁鸣陀关》、《背叛》、《一箭情》、《五台会兄》、《村官》等剧目创作、改编的成功,使滇剧在玉溪更显风采。最近几年一批优秀剧目纷纷获奖:《撞击》获中国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新编现代戏《背叛》获“中国第四届滨洲小戏节”最佳推荐节目奖;改编传统小戏《一箭情》、《五台会兄》以及现代小戏《背叛》获第二届云南省滇剧、花灯艺术周剧目一等奖。1992年在玉溪市滇剧团庆祝建团40周年时,云南省文化厅党组发给该团的贺电中称:“你们是我省主要地方戏曲——滇剧的一支劲旅,”是“全省的骨干剧团”。建团五十周年之际,民革中央、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家协会、上海白玉兰评奖委员会、四川省川剧院、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纷纷来电祝贺,称赞玉溪市滇剧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