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845|回复: 15

今天很激动.就要拿到超好纪念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5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天津

抗大三周年纪念!1939年抗大举行成立3周年纪念会时,特制一枚抗大三周年纪念章,该章为铜质,直径2.6厘米,图案为一位学员双手挥舞着一面上书“抗大三周年”的旗帜大步前进,背景为红色五角星,标志着抗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已经走过了3年的艰苦历程,培养了大批抗, 一九三九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抗大成立三周年纪念会上
抗大三周年讲话!

(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抗大〔1〕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它  
比较其他的军事学校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  
解放而斗争,到延安参观的人们,所以十分注意去看抗大,
我想不外这个道理。                                    
  抗大的革命与进步,是因为它的职员、教员与课程是革  
命的进步的,又因为它的学生是革命的进步的,没有这两方  
面的革命性进步性,抗大决不能成为全国与全世界称赞的抗  
大。                                                  
  一部分人是反对抗大的,就是投降派与顽固派。这一点
正是表明抗大是一个最革命最进步的抗大,如若不然,他们  
就不会反对了。投降派顽固派人们之起劲地反对抗大,证明  
抗大的革命性进步性,增加了抗大的光荣。抗大之所以是个  
光荣的军事学校,不但因为大多数人拥护它,称赞它,也还
因为投降派顽固派人们在那里起劲地反对它,污蔑它。      
  抗大三年来有其贡献于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成绩,这  
就是它教成了几万个青年有为与进步革命的学生。抗大今后
必能继续有所贡献于国家、民族与社会,因为它还要造就大
批青年有为与进步革命的学生。昔日之黄埔〔2〕,今日之
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
工作作风〔3〕,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者是造成一个
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缺一的。抗大的职员、教员、学生,
都是根据这三者去进行教育与从事学习的。              
  抗大在其逐年的改良进步中间,伴来了若干缺点,它发  
展了,但困难也来了,主要的是经费不足,教员不足,教材
不足这几项。然而共产党领导的抗大,是不怕困难与一定能
够克服困难的。在共产党面前无困难,就是因为它能克服困
难。
  抗大三周年后,改正其缺点使之更加进步,这是我的希
望,也是全国全世界的希望。
  抗大的教职员们学生们努力啊!
                                 毛 泽 东
                         民国二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根据一九三九年五月三十日
                           《新中华报》刊印。

       注  释
  〔1〕 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简称。一
九三六年六月一日创办于陕北瓦窑堡,初名为中国人民抗日
红军大学,一九三七年一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
学,校址迁延安。抗大共举办八期,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
利后,学校宣告结束。
  〔2〕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
助下,在广州东郊的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一九二六年改
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通称黄埔军校。在一九二七年蒋介
石背叛革命以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革命军校。孙中山兼
任军校总理,廖仲恺任校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中国共产
党人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熊雄、聂荣臻以及其他同志,
曾经先后在这个学校担任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以革命精神
为当时的革命军队培养了大批骨干,其中包括不少的共产党
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员。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初看到时有些心跳.找了多日网络无有进账.今日终于看到一枚好章出现.下午谈.希望能够拿到.
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它比较其他的军事学校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到延安参观的人们,所以十分注意去看抗大,我想不外这个道理。
  抗大的革命与进步,是因为它的职员教员与课程是革命的进步的,又因为它的学生是革命的进步的,没有这两方面的革命性进步性,抗大决不能成为全国与全世界称赞的抗大。
  一部分人是反对抗大的,就是投降派与顽固派。这一点正是表明抗大是一个最革命最进步的抗大,如若不然,他们就不会反对了。投降派顽固派人们之起劲地反对抗大,证明抗大的革命性进步性,增加了抗大的光荣。抗大之所以是个光荣的军事学校,不但因为大多数人拥护它,称赞它,也还因为投降派顽固派人们在那里起劲地反对它,污蔑它。
  抗大三年来有其贡献于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成绩,这就是它教成了几万个年轻有为与进步革命的学生。抗大今后必能继续有所贡献于国家、民族与社会,因为它还要造就大批年轻有为与进步革命的学生。昔日之黄埔[2],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者,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缺一的。抗大的职员、教员、学生,都是根据这三者去进行教育与从事学习的。
  抗大在其逐年的改良进步中间,伴来了若干缺点,它发展了,但困难也来了,主要的是经费不足,教员不足,教材不足这几项。然而共产党领导的抗大,是不怕困难与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的。在共产党面前无困难,就是因为它能克服困难。
  抗大三周年后,改正其缺点使之更加进步,这是我的希望,也是全国全世界的希望。
  抗大的教职员们学生们努力啊!
             毛 泽 东
                         民国二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根据一九三九年五月三十日
                           《新中华报》刊印。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晚上上来告诉大家我终于搞定了!哈哈真高兴心情激动啊.这个是绝对红色革命文物.很稀少的好东西!
晚上忽然收到卖家的短信:哥哥.你真厉害!刚刚有人出价@元想要此章!!!............
以下是圈内朋友收藏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其实搞收藏想要收到好东西.真的是要靠运气加缘分.有时不是金钱多少决定的.
上个月遇一枚好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高价也没能搞到手...整整沉闷了好些天都没有看到什么好东西.昨天终于让我见到了阳光.电话联系但是持有者说不卖.而且已经好几个人都打来电话询价了.被人拒绝想必一般人都不会抱有买到的希望了.呵呵我没有死心.继续又多聊了几句.转机出现了.对方说下午我们在联系吧!我看有门..下午按约定网上谈.结果非常顺利的拿下!这叫好运来了挡不住!该你得到怎么也跑不了.待拿到手拍几个大图朋友们欣赏.这枚徽章只有在北京军事博物馆方能看到..
1939年6月1日颁发于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三周年庆典之际!很是珍贵!
发表于 2010-3-16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4# 玉田的风
_eab912798b54bff1a98b8e5814df6165.gif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回复  玉田的风
索笑散人 发表于 2010-3-16 08:15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抗大三周年校庆.毛主席去学校作报告.三周年纪念章就是在大会上颁发给学员的!
《毛主席与小八路》

毛泽东主席生前保存的一本相册中,珍藏着他自己说的一生中最喜欢的三张照片,其中之一就是上面这张《毛主席与小八路》。那么这幅由著名摄影家石少华拍摄的经典照片上的两个小八路是谁?这张照片又是怎样拍出来的呢?

原来,照片上高一点的小八路叫安定宝,矮一点的叫刘长贵,他们俩都是山西阳泉人。安定宝在1944年跟随“抗大东北干部队”的同志潜往东北敌占区工作时失踪。刘长贵跟着毛主席南征北战,解放后转业到辽宁海城市丝绸厂当了领导,“文革”中受到冲击。

1939年春,为庆祝抗日军政大学建校三周年,抗大的操场上聚满了学员和来自各地抗日部队的代表。会议就要开始了,人们翘首望着从山坡上快速驶来的一辆灰色小汽车。“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端坐在台下的学员和代表们涌动了。当时14岁的刘长贵在抗大校务部当勤务员,听说车里坐的是毛主席,就和他的小老乡,抗大东北干部队队长张学思的通讯员安定保向山上跑去。

迎面驶来的汽车在他们身边停下,毛主席从车上走了下来,亲切地和他们拉起了家常。刘长贵告诉毛主席他 14岁,安定宝15岁。毛主席问他们:“你们这么小就参加革命,为的是什么呀?”“为了打日本,解放全中国!”听了他们的回答,毛主席连连点头。毛主席左右端详了一下两个可爱的小家伙,又问:“你们跑来看我,知道我是谁吗?”“你是毛主席!” 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答道。“不,”毛主席摇摇头,“我的名字叫毛——泽——东。” 原来照片上的毛主席伸出左手,用右手的食指做笔,在左手的掌心里一笔一划地写着“毛泽东”三个字教两个小八路认呢。

最后,毛主席嘱咐他们:“你们要好好学习,以后工作有的是你们做的。”

这动人的场面,吸引了跟随而来的苏联同志和延安的新闻工作者,镁光灯闪动了,石少华抢拍下这珍贵的一瞬。后来据石少华回忆,那天,他是负责安排苏联同志为庆祝大会拍纪录片的,发现毛主席与两个小八路谈话后,便立即抢拍。由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照片只洗了两张,一张送给毛主席,另一张他自已存留。可惜的是,那张照片连同底片一起在抗日战争后期丢失了,而那张唯一珍贵的原版照片,则长久地珍藏在毛主席的相册里。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伟人逝世多年,而50年前在延安抗大面聆他亲切教诲的“小八路”,仍深挚地怀念着他。最近,记者在“小八路”之一——海城市刘长贵同志的家里看到,那幅著名的《毛主席与小八路》的照片是那样醒目赫然地高悬于室内壁中,这位当年的“小八路”虽说如今已是花甲老人,可忆起当的幸福一瞬,那心情,那话语,更比他捧端到客人面前的香茗浓热:

    1939年春,延水河畔的“抗大”校园,鼓乐铿锵,红旗猎猎。为庆祝抗大建校三周年,抗大的操场上聚满了学员和来自各地抗日部队的代表,会议就要开始了,人们翘首望着从山坡上快速驶来的一辆灰色小汽车。“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端坐在台下的学员和代表们涌动了。当时,我只有14岁,正在抗大校务部当勤务员,听说车里坐的是毛主席,连忙拉起我的小老乡,抗大东北干部队队长张学思的通讯员安定保向山上跑去。迎面驶来的汽车,恰好在我们身边停下,毛主席从车上走了下来,望着我们两个呆呆看着他的小鬼,他微笑着停下脚步,俯下高大的身躯。“小同志,你们多大了?”“14岁!”“我15岁!”安定保比我大一岁,长得比我高,比我胖,回答的声音也比我有气势。
“你们这么小就参加革命,为的是什么?”
“为了打日本,解放全中国!”听了我们的回答,毛主席点了点头,他左右端详了我们一下,又问:“你们跑来看我,我是谁?”“你是毛主席!”我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不,”毛主席摇摇头,“我的名字叫毛泽东。”接着,他问:“你们读过书没有?”我们摇摇头。
    毛主席伸出左手,用右手的食指做笔,在左手的掌心里一笔一划地写着“毛泽东”三个字给我们看。“记住了吗?”“记住了。”
“你们要好好学习,以后工作有的是你们做的。”
    听了毛主席的叮嘱,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脸都胀得通红。我这个从小失去母亲的苦孩子,12岁就投身革命,成了贺龙同志部下的一名“小鬼”,我懂的革命道理都是参加革命后首长和同志们教的。1938年我来到延安当了抗大校务部的勤务员,虽说常给来这里讲课的中央首长刘少奇、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人搬木椅,端洋瓷缸,可面对面的聆听毛主席的教诲,与他交谈,这还是第一次,怎能让人不激动?
    这动人的场面,引来了在场的外国朋友(大多是苏联同志)和延安的新闻工作者,镁光灯闪动了,我国著名的摄影工作者石少华抢拍下这珍贵的一瞬。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石少华
在抗大,石少华不仅学业出色,被选入高级军事政治研究所深造,他的摄影特长更是得到充分发挥。担任了国际青联访问延安的摄影记者,所拍摄的照片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于是,他被校部抽调,专门负责拍摄抗大三周年纪念的展览所需要的照片。他集中精力拍摄了抗大各种活动,延安风光和人民生活。《毛主席与小八路》和另一幅经典之作《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和农民亲切谈话》都是石少华在这一期间拍摄的。
  毛泽东不但把这两张照片保存在自己的私人相册里,还是它们的版权证人之一。早在“文革”以前,《毛主席与小八路》就曾在影展、画册和报刊上频频出现,但是从来没有作者署名。因为1939年11月石少华被调到冀中军区时,将在延安拍摄的全部照片和底片都交给了抗大保管。解放后,据负责保管底片的人说,这些底片在战争中丢失,但照片还在。其中一些照片已被误署上别人的名字。而那时已担任中国摄影界主要领导的石少华,不愿在自己主持工作的情况下认领这些作品。1962年《中国摄影》杂志又刊登了这幅照片,毛泽东看到后,问石少华:你们出的《中国摄影》我每期都看,最近一期登了我与延安农民谈话的照片,为什么没有署名啊?我记得这张照片,还有我与两个小八路在一起的照片,都是你拍的。石少华回答,我离开延安时间很久了,记忆也有些模糊了,对主席的照片不敢认定,怕一旦搞错,就不好了。现在,这些照片展出了,刊物也发表了,与群众也见面了,已经起到它们的作用了,我已感到满足,至于署不署个人名字,没有什么关系。
  毛泽东听后,沉思一会,说: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是,还是以署名为好。后来,经过延安档案馆再三查证史料,这幅照片的版权归到了石少华的名下。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对照片作者的署名存在怀疑,直到照片上另一位当事人的出现。
  1986年,这张照片上的矮个小八路——已在辽宁海城工作了半辈子的刘长贵经过多方查找,找到了石少华在丹东讲学时的住处。当年不谙世事的孩子已是两鬓斑白,刘长贵却清楚地记得当时拍照的人一米八几的高个子、高鼻梁,南方口音,身边仿佛站着几个扛摄影机拍纪录片的苏联人。这是只有当事人才会知道的细节!一见面,刘长贵立即认出石少华就是当年给他拍照的人。石少华这才知道,照片里高一点的叫安定宝,后来当了张学思(张学良之弟)的通讯员,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更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这幅照片在“文革”中竟救过刘长贵的命。刘长贵被打成“走资派”,被“造反派”斗得死去活来。后来他拿出自己珍藏的照片,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毛主席的人”,竟把“造反派”震慑住了,只得作罢。
  如今,这幅照片的几位当事人均已作古,而照片的复制底片则和21万张中国革命战争的珍贵影像一起,静静地躺在中国照片档案馆里,成为他一生辉煌而又澹泊的纪念和明证。
发表于 2010-3-16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一枚小胸章带给收藏家的快乐,欣慰。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一枚小胸章带给收藏家的快乐,欣慰。
戴维陈 发表于 2010-3-16 10:25



    谢点评哦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不过抗大毕业生说出几个大家就熟悉了.
罗荣桓.谭政.刘亚楼.张爱萍.彭雪枫.何长工.李先念.陈赓.王树声.
.康克清.吴云蒲.杨成武.杨得志.许世友.贺子珍.胡耀邦!等等吧太多了.还有毛泽东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副校长。每一位都是影响中国的响当当人物!
这枚珍贵徽章就曾经伴随着这些伟人一起学习、战斗...现在又被我紧握在手里...历史真是神奇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1937年1月10日,罗瑞卿与抗大全体教职员合影
发表于 2010-3-17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若兰堂 发表于 2010-3-17 07:43



    谢老师点评哦.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
天下韶山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