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801|回复: 1

董宝瑞:阎瑞赓——一个呕心沥血写《遍地八路》的老人【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天津

阎瑞赓:呕心沥血写《遍地八路》

作者:董宝瑞


来源:碣阳书斋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国内有上百家网站在转贴一部长达130多万字的原创长篇小说《遍地八路》。而这部描绘当年冀东地区血与火的抗日斗争历史画卷的长篇小说的作者,就是从碣石山下的昌黎这块沃土上走出来的作家阎瑞赓……

在抗战烽火中度过童年岁月

年逾古稀的阎瑞赓,童年岁月是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度过的。孩童时的难忘记忆,使他与创作反映家乡一带抗日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193283日(农历壬申年七月初二),阎瑞赓出生在地处滦河故道的昌黎县杨柳庄村一个耕读之家。先祖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举人,自幼受到家中有文化先辈的熏陶,令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爱好文学。

阎瑞赓的童年时光,赶上的是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岁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导致日本侵占整个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即将一载。就在他尚在襁褓里呱呱待哺的时候,侵略成性的日本军队又在距离昌黎很近的地方悍然发动了榆关事变,攻占了华北与东北连接地带的军事要塞山海关,进而侵占了秦皇岛、抚宁、昌黎、卢龙、滦县、唐山等地。1935年冬天,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在通县成立,包括昌黎在内的整个冀东地区变相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那时,与家乡不少孩童一样,阎瑞赓还在世事不知时,就懵懵懂懂地品尝到了当亡国奴的苦涩滋味。抗日战争爆发时,阎瑞赓开始记事。他6岁时,强烈地感受到家乡父老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1938年夏天,忍无可忍的冀东人民举行了全民武装抗日大暴动。当时,冀东抗日大暴动的斗争风暴几乎席卷了昌黎全境,杨柳庄一带也成为抗日烽火熊熊燃烧的地方。由五六千抗日民众组成的华北抗日联军昌黎支队,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望风而逃,不仅摧毁了离杨柳庄很近的施各庄、新集、泥井等伪警察分驻所,解放了昌黎县的绝大多数地区,还两次攻打了昌黎县城。那时候,人们都称带红蓝袖标的抗日联军为“红军”。“闹红军,打鬼子”,给阎瑞赓的幼小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冀东抗日大暴动最终以失利告终。19381022日,撤往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昌黎支队,在遵化县宫里村全军覆灭,司令员丁万有、参谋长蔺乃公等壮烈牺牲。暴动风潮过去,昌黎重新回到日伪的严密统治之下,到了学龄,阎瑞赓不得不在小小年纪接受奴化教育,在耻辱中求学读书。这种情况持续到他少年时,才有了根本改观。从1942年夏天起,挺进滦东地区的八路军、武工队开始在包括昌黎在内的滦东地区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正在村里小学读书的阎瑞赓,报名参加了儿童团,到村头站岗、放哨,学唱革命歌曲。抗日战争胜利后,阎瑞赓断断续续读完了小学。在施各庄完全小学读书时,他参加区里组织的业余文艺演出团,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演唱新戏曲,表演新节目,宣传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1949年夏天,已经加入青年团的阎瑞赓,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昌黎汇文中学。在读中学期间,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乐队,时常和同学们一起到农村演出,在文艺表演方面显示了自己的才华。

19518月,在鲜红的党旗下宣了誓的阎瑞赓参加工作,成为昌黎人民银行的一名业务员。嗣后,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他开始痴迷业余文学创作,逐渐与文学创作结下不解之缘。

矢志讴歌冀东抗日大暴动

19566月,已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短篇小说《掌管家务的媳妇》的阎瑞赓,被调到设在昌黎县城的人民银行唐山中心支行人事科工作。唐山中心支行随中共唐山地委、唐山专员专署由昌黎县城迁至唐山市区以后,他先后在唐山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任职。在此期间,他阅读了不少马恩列斯著作和《毛泽东选集》,并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特别是诗词歌赋,奠定了思想和文学创作基础。

粉碎“四人帮”后,唐山市文联重新组建时缺乏各方面的人才。已经年近半百的阎瑞赓被从银行系统调到文联工作。他先后担任了唐山市文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唐山文艺》编辑部主任、文艺研究室副主任和组联部部长等职。

到唐山市文联工作以后,前前后后发表有上百万字文学作品,成为在河北省有一定影响的作家和编辑的阎瑞赓,先后参加了《震中一日》、《冀东人民抗日暴动》、《唐山大地震百人亲历记》和《唐山文联四十年》、《唐山市文化志》、《唐山市志》等书的编辑工作。其中参加《冀东人民抗日暴动》一书的编辑工作,催生了长篇纪实小说《冀东大暴动》的适时创作。

198876日,是冀东抗日大暴动爆发50周年纪念日,中共河北省委和唐山市委决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为此,中共唐山市委党史办公室调集各方面的力量,编辑、印刷了荟萃了诸多文章和资料的《冀东人民抗日暴动》一书。阎瑞赓是这本多达37.8万字的大型纪念图书的主力编辑之一。本来,他在年少时就听家乡父老讲述过不少冀东抗日大暴动的斗争故事,参加编书后不仅又了解了很多暴动中的英雄事迹,而且掌握了暴动发生的整个情况。为了编好这本书,他走访了一些当年大暴动的参加者,时常被那些感人的回忆激动不已。他暗下决心,罄尽全力,也要写出一部全面而生动地再现那场震惊中外的冀东全民武装抗日大暴动壮阔场景的长篇纪实小说。他说干就干,在《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编辑工作大体告终之际,即开始夜以继日地创作长篇纪实小说《冀东大暴动》。他打开尘封已久的历史闸门,从榆关抗战起笔,写冀东地区的沦陷,写冀东人民的激烈抗争,写李运昌等共产党人的一系列活动,就此展开了冀东抗日大暴动的全景画卷。他写得很苦,历时八九个月,直至1989年早春时节才基本写就。长达33.4万字的《冀东大暴动》,分为6章,比较全面地追述了冀东十万工农武装抗日大暴动的整个历程,讴歌了无数个在大暴动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冀东大暴动》书稿写出,阎瑞赓反复进行了修改,力求尽量写得完美、真实一些。1990年春天,他把基本改定的书稿寄给当年冀东抗日大暴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李运昌将军。李运昌觉得他写的这部追述冀东抗日大暴动的长篇纪实小说情节生动,感人泪下,值得一读,在到北戴河海滨避暑时特意为书稿作序,表示希望《冀东大暴动》尽快与读者见面。至此,阎瑞赓四方联系,到处奔波,终得使其在19936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冀东大暴动》出版时,需要垫付一大笔资金,他为使书稿能够顺利印出,不惜动用全家上下的人力、财力。印数为7200册的《冀东大暴动》问世后,受到了不少读者的欢迎,得到很多当年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的老干部、老八路的赞许。曾经当过中国驻丹麦大使馆文化参赞的冀东老八路、作家陈大远,热情称赞这部书填补了冀东抗日文学创作领域的“一个大空白”,解除了不少当年老战士的“一个大遗憾”。

《冀东大暴动》,堪称是阎瑞赓在花甲之龄献给自己家乡这方热土的一部有史诗性的力作。

精心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遍地八路》

笔者曾数度在《唐山文艺》发表散文作品,与阎瑞赓先生结识较早。1988年,就在他开始创作《冀东大暴动》时,为编印纪念昌黎解放40周年散文、报告文学、特写选辑《我爱你,昌黎》,曾特地向他约稿。他很快就写来有七八千字的散文《故园散记》,记述了自己一次回乡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感,讴歌了家乡新的变化和风貌。

阎瑞赓在《冀东大暴动》出版后,又开始了新的写作。他决心写出冀东抗日斗争三部曲,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这一庞大的写作计划,再现冀东人民八年抗战的全部斗争生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第二部长篇纪实小说的创作,并没有能像写《冀东大暴动》那样,一鼓作气,一挥而就。他写得很慢,也很难。19965月,笔者和他一起参加了电视连续剧《冀热辽烽火》剧本的创作活动。剧本创作断断续续进行了一两年,最终无果而终,却使阎瑞赓又搜集到很多历史资料和创作素材。到90年代后期,他不顾自己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又扑下身子开始继续创作反映冀东抗日题材的文学作品。

199910月下旬,笔者到唐山参加河北省纪念李大钊诞辰110周年学术讨论会,特意去其在唐山宾馆附近的住宅看望他。到他家中,发现他竟然也适时地换了“笔”,正在学习用电脑写作,几乎每天都坐在一台旧电脑前笔耕不止。令人感动的是,他对操作电脑并不那么熟练,智能ABC输入法用的也很不到位,却凭着矢志讴歌抗日英杰的豪情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打出了他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八路军传奇》的大部分初稿。当时,已经打出18万字,章节和文字皆清清晰晰。而这期间,他的心脏病发作厉害,曾两度住院,差点没从病危的边缘逃回。这使我感动不已,一再劝他慢慢写,多保重自己的身体。离开唐山,我心中多了一份牵挂,时常用书信与他保持联系。进入一个新的世纪,阎瑞赓的长篇小说《八路军传奇》的创作,最终完成。初稿写出后,他又反复修改,几易其稿,不断凝练主题,拓展历史的时空,深挖作品的思想内涵,力求使自己作品一经问世,闪烁出最耀眼的生命的音响和光华。

《八路军传奇》,先后易名《神八路传奇》、《冀东八路军》和《尘封的灵魂》,最终定名《遍地八路》。全书分成五卷,列有210章,由130万字构成。当年战斗在冀东的“文化八路”、著名部队作家刘大为,在去年记者节去世之前阅读了部分书稿。他感觉,阎瑞赓在自己的书稿中通过三个“神八路”故事的描写,几乎囊括了发生在燕山、渤海之间,滦河两岸的所有的抗敌史实,堪称是“纵横时空,浓彩重墨地塑造英雄”的“一个大工程”,颇有“书卷气”和“时代感”,并似乎有“仙气”相助。

去年夏天,得悉阎瑞赓的多卷本长篇小说《遍地八路》定稿,我既为他高兴,又为他担忧。高兴的是,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终于呕心沥血地写出了自己矢志创作的全景表现冀东抗日战争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担忧的是,130万字的长篇小说,出版很难,自费付梓更是艰难。没想到,夏去秋来,年逾古稀学会上网的他,竟然在网上找来寻去,发现了发表自己章回体鸿篇巨制的天地。去岁金秋十月,《遍地八路》开始在“中国与世界”网站连载;很快,红袖添香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中国作家网、东方伯乐、香港小说村等上百家网站相继跟进转载,使《遍地八路》迅速成为网上热读的原创文学作品,前前后后大约有20万网民点击阅读。《遍地八路》通过网络渠道发表,迅即成为新闻。《唐山劳动日报》、唐山人民广播电台、《河北日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河北新闻网等新闻媒介迅速报道这一消息,并发表了对作者的专访文章。

阎瑞赓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用不懈的努力,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谱写了一曲抗日战争胜利的凯歌,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家乡人民完全有理由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也为家乡这块沃土走出这样一个专写冀东抗战题材的作家骄傲!

200578日草就,10日定稿于碣阳书斋。


发表于 2010-3-1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