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029|回复: 1

王士立:唐山文化与滦河文化关系【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0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天津
 

唐山文化与滦河文化关系


作者:王士立

时间:2009-09-30

来源:唐山湾三岛



      一、唐山文化是滦河文化的一部分。
  今唐山市行政辖区:有路南、路北、开平、古冶、丰润、丰南6区,迁安、遵化2市,迁西、滦县、滦南、乐亭、玉田、唐海6县。有一种说法,认为今唐山市区6区和玉田、唐海2县不属于滦河流域。这是不恰当的。
  自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至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在今唐山地区先后建立了玉田、遵化、滦州(民国初年改为滦县)、迁安、乐亭、丰润6个县(州),今唐山市所辖6区、2市、6县,是由上述6个老县中分别析出建制的。从滦河的流向看,在历史上6个老县都属滦河流域。
  现代滦河干流经潘家口穿过明长城,向东南流经迁西、迁安、滦县、滦南、乐亭5县市。遵化市东北部有洪山口河,是滦河支流,遵化当属滦河流域。又引滦入津工程,从遵化炸糕店至氵黎  河、沙河汇处,长57.6公里,汇水面积560平方公里,流经遵化市8个乡镇、61个自然村。现代滦河虽然没有流经唐山市路南、路北、开平、古冶、丰润、丰南6区和玉田、唐海2县,但路南区原属滦县地,路北区原分属丰润、滦县地,开平区原分属滦县、丰润地,古冶区原属滦县地,丰润区、丰南区原属丰润县地,唐海县原属滦县(后为滦南县)、丰润县地。都在上述6个老县范围之内。
  现在看一下,原丰润(含丰南)、玉田、唐海三县与滦河流向的关系。
  据《唐山市水利志》记载:据地质部门考古资料和卫星照片、航空照片验证,滦河下游主河道历史上多次迁徙。
  公元前1万年到公元前3000年,曾由迁西县大黑汀向南沿照燕州,经丰润的南观、岩口、邱庄、左家坞,流经现代的还乡河,由丰润出山口进入丰润、玉田县平原,在今蓟运河一带入海。
  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2世纪,滦河由迁西改向东流,越过过去淤平的钓鱼岩分水岭,于迁安县印子峪、西峡口一带南流,经迁安县盆地,循现代沙河—小青龙河—溯河地区,于雷庄至滦河之间进入山前平原,在柏各庄一带入海。
  公元12至14世纪以后,至1915年,南流的滦河又有4次改道。
  历史上滦河曾流经原丰润县和玉田县,二地是由滦河形成的扇形冲击平原。“柏各庄一带”即今唐海之地,曾是滦河入海口。上述三县在历史上都是滦河流域一部分。且唐海现有滦河下游输水总干渠和泄洪道通过。1984年完成的引滦入唐工程,滦河水循迁西、丰润边境的淤泥河入还乡河,注入邱庄水库调蓄后,经丰润明渠段,流入陡河水库,最后进入唐山市区。历史是一条割不断的长河,我们当然不能割断历史的联系。
  流经唐山市区的陡河,古封大水也。《水经注》附濡水(滦河)之末,以其出新安平县,为今滦州西境。《汉书•地理志》:辽西郡海阳封大水,南入海。海阳亦即滦州,故附于滦水,溯其源也;而今附于蓟运河后,则以其由丰润入海,近在蓟运下流之东,乃究其委也。
  况且,滦河文化的界定也不能只根据滦河流向和行政区域的划分而定,而是要以历史上人类生活的共通性为结点。文化区的形成是由自然环境、社会政治条件、人文状态、历史传统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今天唐山市所辖区、县(市)不仅在历史上或分别同属一郡,或分别同属一州,或分别同属一县;而且数千年经济上联系密切,互相依存;文化上形成一体,文脉相连,有共同的精神传统、生活习俗和心理素质,共同承受滦河之利和害的洗礼。这里的人们都是滦河儿女,参与创造了滦河文化。

  二、唐山文化丰富了滦河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引领着滦河文化的发展。
  唐山文化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丰富和发展了滦河文化。唐山地区地处滦河下游,唐山文化即滦河下游文化。
  唐山原始文化开始于4万多年前。迁安爪村是滦河下游文化的起点。唐山地区已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8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数十处。获得了大量历史遗存,丰富了滦河下游原始文化。
  唐山地区的古代文化,在滦河下游的孤竹文化、燕文化、汉唐文化、辽金元文化,以及明清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考古部门在唐山地区发现的商周、汉唐至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址和出土的文物颇多。如迁安马哨村出土了商代青铜簋和鼎,迁西大黑汀战国墓中出土了青铜剑和青铜鼎,滦县韩新庄战国墓葬遗址中出土了瓮棺,滦县塔坨乡出土了汉代镂空虎马形金牌饰,乐亭蔡  乡发现了辽代塔基地宫,玉田城关出土了金代银锭(重1900克),迁西大岭寨的明代长城砖窑群等。显示了滦河下游的文化底蕴。
  就唐山市区而言,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唐山市中心区是千载文明地,百年工业城。市中心区大城山文化遗址,不仅有四五千年前的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还有商代、汉代遗存,说明这里长期有先民居住。大城山北部的雹神庙发现有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造铜器的石范,大城山遗址出土有商代薄刃的红铜工具,说明唐山先民铸造和使用铜器的历史也很悠久。市区西北部小官庄出土了商周时代墓葬中的石棺。与大城山隔河相望的贾家山之西坡高地上曾发现古墓群,除人的遗骸外,出土上至战国燕国青铜器,下至新莽时期的青铜器、陶器、剑、五铢钱等遗物;在贾各庄前的洼沟里,还发现了残破的瓮棺、汉砖、汉瓦等,进一步证明了唐山市中心区文化之丰富。在非市中心区丰润发现有猢岩山、才庄、苏庄3个约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在三女河乡韩家街村发现有约4000多年前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丰润区姜家营和古冶北寺村、开平北台地上都发现有相当于商朝时期的文化遗址。古冶北寺遗址出土大量商代磨制石器、陶器和3件铜器;在丰润东欢坨遗址出土了战国时的铁制农具;开平双桥乡孙家庄出土了辽代石棺和其他遗物,丰南北韩庄出土了元代瓷碗,等等。
  特别是唐山近代工业文化大大发展了滦河文化的内容,是滦河文化的一个品牌。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之一,开创了近代工业文化的进程,至20世纪30年代,唐山已成为闻名遐迩的近代工业城市,是滦河流域工业化的起点,也是城市化的先驱。唐山近代工业文化、商业文化、戏曲文化,不仅辐射整个滦河流域和河北全省,而且远播辽河流域、长江流域。其商业文化远达松花江流域,所谓“东北一个省,无商不乐亭”。唐山近代文化不仅是滦河下游文化的龙头,而且是整个滦河文化精华之一部。在中华文化苑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唐山现代文化在滦河文化中也是辉煌的一章,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唐山儿女将与奔腾不息的滦河水一同奔向未来,去创造超过所有过往文化的辉煌!
  一个地方形成的地域文化,其主流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比较发达的核心地带引领的。滦河下游的唐山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不是整个时间)是滦河文化的主流,引领着滦河文化的发展。王子平教授在《滦河呼唤我们走近》文中写道:“唐山文化因为有了滦河文化而根底深远,积淀丰厚;滦河文化因为有了唐山文化而枝叶茂盛,果实累累。不妨说,没有唐山文化就不会有滦河文化的今日辉煌。”是为的论。

  (丁亥年正月初稿,戊子年四月修改稿,于东海涧阁)

  (王士立,唐山师范学院历史学教授、原副院长;原全国师专历史教学研究会会长、河北省历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唐山市历史学会名誉会长,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顾问。)
发表于 2010-3-11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1# 小菜一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