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289|回复: 0

【小说】二元时代 一至七篇(公证程序是复杂的,继承有的需要调查核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0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卖油郞原创-与公证有关的故事]二元时代

(序) 前几天,一位过去的同行劝我再为公证写点什么,我说,已经不做这个了,对现在的变化也不清楚,写不出什么来,他劝我“写点什么吧,干这么多年,总会有些什么可以写的。”回头一想,也是,公证这个行业本来起步于民间,我们国家引进的时候成了官办,如今官不官、民不民,成了既像公务员又像业务员,偏偏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业务员的公证员,其中酸甜苦辣,恐怕唯有公证员自己清楚。 故此,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本“三。八”开八一篇公证的小说,题目就叫二元年代。 (一) 袁正一边拿包一边打开了手机的开关,果不其然,随着手机开机声,铃声也响了起来。 袁正并不急着接听,反正对方一定会继续打下去,先在门口站着想了一下,今天要办什么事,有什么东西要带,翻了翻手提包,确定没掉下什么,关好门,按了电梯,然后才慢慢按下接听键。 “喂,我是袁正。” “袁公啊,我是富发拍卖行的小陈,今天早上您有空吧,我们单位有个拍卖,您来一下行吗?” “什么事?说一下好吗?” “还不是有个人欠银行贷款没还,法院把抵押的车追到了,现在要拍卖,也不是什么好车,就是一个用了两年的桑塔那2000。” 袁正在心里很快地算了一下,一个二手的桑塔那2000最多也就能拍十万,公证费300,不行,这个案子推了好了。 “小陈啊,不好意思,我今天早上已经和别的当事人约好了,临时失约不好,再说拍卖要两个人,我临时也找不到另一个啊,要不你找别人试试?” “袁公,您得来救我,我们都安排好了,您要是不来,我没办法向老板交待啊,求求您了。” “小陈,不是我不帮你,实在是没时间,电梯到了,我不说了,不好意思啊,以后再联系。” 袁正挂断电话,走进电梯,心里骂着:“这种小单子就叫我来,那些拍卖上千万上亿的大单子就给别人,当我是什么?” 电话那边,小陈急急去找胡经理:“经理,公证处的不肯来,一定是嫌钱少了,要不我们还是找金小姐吧。” 胡经理一边看着电脑一边说:“你怎么这点事都搞不定,你不会说公证费虽然少点,但来了我们给误餐费,一位两百,就这样说,那个袁正不来,你去问问别人,对了,我这里前几天有城南公证处的张什么的名片,他要我介绍业务的,你给他打电话。” 这边按下不表,单说袁正走出小区,站在小区门口迟疑着,今天他的安排是去查一个继承公证,被继承人住的地方有点偏,公交车并不方便,打的不是不行,的士费估计得五、六十,这个案子有点问题,不能让当事人抓把柄,袁正想了想,还是坐公汽吧,多转两次车,再走走当健身好了。 公汽上的人慢慢少了,袁正找到坐位后,打开公文包,拿出案卷,再看一下:案子表面看起来挺简单,被继承人有一妻和两子,单位证明、居委会证明都有,但袁正却感觉不大对劲,因为被继承人与其妻子的年龄相差十八岁,在几十年前只有两种情况会这样,一是被继承人本来就是再婚,这个是后妻,再不就是被继承人年轻时穷困,讨不起老婆,到了三十多岁才娶妻,被继承人的妻子说他们是原配,可第一个儿子和被继承人的妻子年龄只差15岁,虽然说那个时候,早婚早育也是正常的,第二个儿子却又和第一个儿子年龄相差7岁,那个时候没计划生育政策,一般一家里儿女的年龄都很接近,差七岁的很少。 虽然证明不差什么,袁正还是想亲自去问问,被继承人已经死了三十年了,估计了解情况的人不多,先去居委会问问吧,他们出了证明,总该说明一下出证明的依据。 (二) 电话又响了,是处里打来的,袁正接听。 “袁正啊,我有个关系,是鼎城物业公司的,明天早上你去那里办几个委托公证,就在鼎城大厦7楼。” 打电话的是公证处副主任梅彦,这个梅彦原来也是公证员,不过他会钻营,当公证员的时候在处里收费最多,加之领导喜欢,前年就提成领导了。 说心里话,袁正和梅领导不对盘,偏偏梅副主任分管公证二室,而袁正正好归他管,所以虽然知道不会是什么好事,也只能硬着头皮先接下来。 陆续又接了几个电话,袁正终于找到了出证明的居委会。 “请问哪位是主任或者书记?”袁正问。 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同志抬起头,“你是哪里的,来干什么?” “我是城北公证处的袁正,我来查一下你们辖区李富路的情况。” “我就是主任,李富路?我们辖区有这个人吗?”女同志说。 此时旁边另一个年纪稍大一些,比较富态的老头走到自称主任的女人旁边,轻轻地对她说:“李富路就是何书记的妹妹的公公,肯定是为那个房子来的。” 虽然他们交谈声音很低,但袁正还是听清楚了,他走过去,说:“能不能麻烦您看一下这个证明是你们居委会出的吗?” 主任接过证明,看了一看,说:“证明是我们居委会出的,不过情况我不清楚,要不你等何书记来了问他吧,何书记去街道开会了。” 袁正记下居委会的电话号码,谢过主任,离开居委会。 这年头,居委会换届后,当领导的都是有些文化有些关系的下岗或者退休职工,问谁谁的情况,经常是一问三不知,不像以前那些居委会大妈,对谁家的情况全门儿清,袁正本来也对在居委会了解情况不报多大希望,不过到居委会还是有收获的,起码知道了两个情况,一是居委会证明的印章是真的,二是这个证明是通过关系开出来的。 袁正顺着门牌号找到被继承的那栋房子,房子很普通,占地大概六十平米左右,楼高三层,和周边的房子没什么区别,得找个人问问,袁正想。 围着房子转了一圈,袁正在房子后的另一排房子前面看到一个老太太在择菜,袁正走过去蹲下来说:“老太太早啊。” 老太太抬起头看了一眼袁正,继续低下头择菜,一边说:“我不买保险。” “我不是卖保险的,我是公证处的,我找您打听点事成吗?” 老太太不说话,继续择菜。 袁正接着说:“就是住那个房子的李老头,您知道吗?” 老太太又抬起头,看了看袁正,又看了看袁正指的房子,张了张嘴,又闭着继续择菜。 “老太太,那个李老头几个孩子啊?” 老太太后面的房子里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粗声说:“你哪的?来干嘛?问这些做什么?” “我是公证处的,他们家要办房子公证,我来问问。” “不知道,不知道,我们家什么都不知道。”男人不耐烦地说。 “这样好不好,我说几点情况,如果是真的,您点下头,不是真的,您就不吭声,成吗?” 老太太和那个男人都没说话,袁正接着说:“李老头和他老婆是结发夫妻吗?是不是只有两个儿子再没别的子女?” 老太太和男人互相看了一眼,没有点头,老太太拿起地上择好的菜,和男人一起进门,关门。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0-3-8 12:11:45  IP: 已记录
卖油郞



等  级:高中生
经 验 值:189
社区金币:8189
总发贴数:50
注册时间:2006-12-25
状  态:离线
信息 [url=]短讯[/url]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卖油郞原创-与公证有关的故事]二元时代

(三) 看来不会有什么收获了,袁正看了看手表,十一点多,现在回单位还能赶上中饭。 在办公室,袁正翻开案卷,拿出李富路单位市化工厂的证明看。证明很简单:兹证明我单位职工李富路于一九七二年死亡,蒋春梅是李富路的妻子,李强、李桥是李富路的儿子。 这个证明显然不行,办理继承公证,是要理清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关系,最起码一点,要做到法定继承人无遗漏,而这份证明只写了李强、李桥是李富路的儿子,却没有排除其它法定继承人存在的可能,对这样的证明,袁正本来是不接受的。 袁正还记得当他说这份证明不行的时候,李强发了很大的脾气,说化工厂已经停产十几年,他找了很久才找到留守人员,人家肯给他出这个证明已经求了很久。这个情况,袁正也是知道的,想当年,他还是公证员助理的时候,化工厂职工买断协议公证就是他和已经退休的钱查埔公证员一起去的,如今原化工厂厂址已经是一片居民小区,只有两、三个留守人员在外租了间民房为原厂职工办点事,找他们并不容易。 怎么办?袁正思量着,单位证明不行,虽然居委会证明很详细,写着李富路和蒋春梅是原配夫妻,共生育两子李强、李桥,除此之外无其它子女。但居委会证明却是通过关系开出来的,这样的证明有多少真实性可言呢? 袁正又想着上午老太太欲言又止的表情,正思量间,就听得外面大厅里吵了起来。在公证处,吵架是常事,所以袁正没有一点想出去干涉干涉的想法,今天不该他当班,这样的事,值班的公证员会处理。 争吵声越来越大,袁正听出其中一个正是今天值班的龙玉华的声音。龙玉华是去年才招考进来的公证员,是个很年轻也很精干的女孩,按说她现在还没有二年的工作经历,只能算助理,不过,现在人手不够,助理也只能当公证员一样用了。 反正自己这边也陷进了死胡同,这样吵也不可能让他想出办法,袁正决定出去劝劝。出去一看,剑拔弩张的双方显然正在气头上,龙玉华的脸通红,而在对面的是个四十左右的大婶,龙玉华一见袁正来了,马上叫着:“袁公,你来说,是不是办公证要收费。” 大婶叫着:“我给儿子改个名字,派出所说要你们盖个章,就是盖个章,你们就要收280元,你们怎么不去抢?” 龙玉华说:“我已经告诉你了,这个是省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声明公证一件两百,代书费80,合起来就是280。” “我管你们收费标准不收费标准,派出所只说来盖章,没说要收钱,你只要给我盖个章就行了,一个章280,你们杀人啊,居委会的章才20。” 袁正对那女人说:“大婶,您看这样行吗?您到我办公室来,我给你解释一下,您看你后面还这么多要办公证的,咱不耽误人家好不?” 那些看热闹的,听到袁正这个话,连忙附和:“就是,你们到办公室去谈,我们好不容易请个假来办事,让我们先办。” 袁正把大婶带到自己的办公室,倒了杯水给她,说:“您先喝杯水,休息一下,能不能请您说说,是什么事?为什么要给儿子改名字?” 大婶吵了半天,正好口干了,接过水,脸色好了一点。 “这位同志,是这样的,我姓王,前夫姓李,生了个儿子,取名李军,结果十年前,我前夫死了,我就改嫁给姓赵的,当时,怕人家说他是拖油瓶,又怕我老公不高兴给人家养儿子,就把儿子名字改成了赵军,现在那个死鬼跑出去玩女人,硬要和我离婚,离就离,可是我儿子不能再跟他姓,所以我就要把儿子的名字改回去。”

“谁知道原来改名字那么容易,现在派出所非要公证处盖章才给改,你们又要收钱,我一个女人带着儿子就够可怜了,二百八啊,我哪有那个闲钱来交给你们。”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0-3-9 11:02:31  IP: 已记录
卖油郞



等  级:高中生
经 验 值:189
社区金币:8189
总发贴数:50
注册时间:2006-12-25
状  态:离线
信息 [url=]短讯[/url]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卖油郞原创-与公证有关的故事]二元时代

(四) 缓解当事人情绪也是公证员经常要做的,费不可能不收,程序不可能随便改,那么,公证员就必须要把当事人的情绪调整过来,让当事人能主动配合而不是抵制反抗。 袁正让女人发泄,做出一副很专注的样子来,过了半天,女人的情绪平稳了一些,袁正问:“大婶,您现在已经离婚了吗?” “没,那死鬼想离,没那么好的事,我死也要拖死他。” “是这样,我看您也没想离婚,既然现在还没离婚呢,您现在把儿子名字改了,他要是知道了,本来想回头的,恐怕也不回头了。” “我看您还是回去再和您爱人谈谈,可能有误会也说不定,男人偶尔犯点错误也正常,只要他肯改,您还是给他机会,这样家庭就不会破裂,这样多好。” 调整当事人情绪第一步:不要和当事人顶着来,应该让当事人把话说完,让他认为自己被尊重; 调整当事人情绪第二步:不要把纠结的地方反复说,最好先扯别的,分散当事人注意力,免得当事人死顶; “再说了,办公证要提供很多材料,您带了什么材料来吗?” “您带了身份证、户口本、您前夫的死亡证明,您和您前夫的结婚证明、您和您爱人的结婚证来吗?” 女人睁大眼睛:“改个名字还要带这么多东西啊,我前夫都死了十年了,原来的结婚证早丢了。” “那不行哦,您得带这些东西来,要知道改个名字不是那么简单的,按公安部的规定,必须要未成年人的父母都同意才行,您儿子的生父死亡,这个证明一定要有,您和你爱人还没离婚,那您爱人又和你儿子一起父子相称这么多年,他也要来的,对吧,你要改儿子名字的事,您爱人知道吗?您儿子同意吗?您儿子已经十四岁了,按法律规定,他也要同意才行的。” “这样吧,您回去再考虑考虑,和您爱人商量一下,如果实在要改,就带儿子和您爱人一起来,材料带齐了,才能办。”

袁正经常用这个办法解决当事人对收费的抵触,很多当事人认为办公证是很简单的事,所以认为公证费太贵、不合理,怎么解决当事人的心理定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认为办公证是很麻烦的事,这样当事人对收费的注意力就转移到对公证程序上了,等当事人应付完繁琐的公证程序,只要能拿到公证书就好,也就不会纠结公证费的问题了。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0-3-9 16:54:44  IP: 已记录
卖油郞



等  级:高中生
经 验 值:189
社区金币:8189
总发贴数:50
注册时间:2006-12-25
状  态:离线
信息 [url=]短讯[/url]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4

Re:[卖油郞原创-与公证有关的故事]二元时代

(五)
手机一直在响,袁正看了号码,知道是李强打来的,也就不急着接,那女人不好意思了,说:“耽误你这么久对不住啊,那我先回去,谢谢。”

袁正按了接听键:“哪位?”

“我是李强,就是办房子继承的那个。”

“哦,有什么事吗?”

“那个案子现在办怎么样了?都一个多月了。”

“不好办啊,你单位的证明写的不清不楚,你和你父亲的档案都找不到,你弟弟和你妈妈都没有单位,居委会证明虽然是有的,但我去调查,人家根本不清楚你们家的事,这个证明不足,我没办法出证啊。”

“袁公啊,求求你了,你要档案,我去问了,说单位买断的时候不知道丢哪了,我也是实在没办法,要不晚上我请你出来坐坐。”

“那就不必了,你们赚钱也不容易,公证如果办下来了也要差不多两千,其它地方就不要乱花钱了,我看这样吧,你去找几个知道你们家情况的老邻居,你父亲的老同事来我们处做个证明吧。”

证人证言虽然也是证据,不过受证人的主观影响太大,一般袁正是不采纳这个的,这个案子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拿出来用。虽然说《公证法》并没有规定公证处无理由拒绝出证有什么不行,可是现在的老百姓也不像过去,你拿不出拒办的理由人家就会去纪委、信访告你,虽然公证处改制后改成了事业单位,却是司法局严格管理下的事业单位,无理由拒办?谁敢?

袁正说:“你找来的证人一定要是老邻居、老同事,要带证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和退休证来,别随便找几个人就糊弄我。”

“你是故意刁难我吧,你要证明我给了你证明,要居委会证明给居委会证明,要单位证明给单位证明,现在又要我找证人,要找证人你自己去找,你们收了钱,还什么事都让我们去做,我告诉你,你要是不给我办下来,我就找人收拾你。”李强吼完就挂了电话。

手机接着又响,袁正看了一下,显示号码是公证处,袁正按了拒听键,上楼去问什么事。

“袁公,你在处里啊,正在给你打电话呢,明天下午处里政治学习,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要求每个人都不能请假。”内务小白说。

“好的。”袁正答完就准备下楼,主任任道远叫住了他:“小袁,区里准备成立建设二路拆迁专班,我们公证处估计得参加,你办拆迁最有经验,考虑一下,可能下个星期就要去了。”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0-3-10 9:22:09  IP: 已记录
卖油郞



等  级:高中生
经 验 值:189
社区金币:8189
总发贴数:50
注册时间:2006-12-25
状  态:离线
信息 [url=]短讯[/url]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5

Re:[卖油郞原创-与公证有关的故事]二元时代

(六) “好的,任主任,正好有事要向您汇报一下。”袁正随任道远走进主任办公室。 袁正把李强的案子向任道远简单介绍了一下,说:“这个案子,当事人虽然有证明,不过证明的可靠性不高,不办又不行,能不能这样,如果当事人找来了老邻居老同事证明,人家也愿意担保,我们就办,不行的话,咱能不能把已经收的一半的公证费退给人家,不然当事人闹起来,我们也不好交待。” 旁边正在抽烟的梅彦笑了:“袁正啊,要说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一个缺点,太小心了,怕这怕那的,难怪赚不到什么钱。” “我跟你说,这事已经有单位和居委会证明了,你就出了证又怎么样?你也说了证明都是真的,也不能说你没核实过,这不得了?二千元公证费你不收,还要退给人家,你这个人啊。”
梅彦叹了一口气,接着说:“要不这样,让老史出这个证,收的费算你们两个的,这样你也没责任了。” 史建国今年已经59岁,眼看着要退休,办起公证来只要能收钱,什么都答应,上次有个当事人,说租给人家的房子,对方不付租金,房东想收回另租,找公证处帮忙,老史就一口应承了下来,这样的公证按要求需要两个人一起办理,史建国找龙玉华一同去,龙玉华过来问袁正,袁正问:“你看到人家的租赁合同了吗?根本不能确定租赁合同有没有,是不是真实,你就敢去撬人家门啊。” 龙玉华一听,就没答应,史建国为这个还找任主任告了袁正一状,说袁正嫉妒他能收到案子,故意破坏。 任道远喝了一口茶,说:“史建国那个人是什么都敢办,出了事他退休可以全不管,还不是得我们帮他擦屁股?小袁,你这个案子你自己决定好了,我没意见。” 袁正走出去后,任道远对梅彦说:“小袁办证有他的考虑,我们别干涉他,这不区里又找我们要人去拆迁,这种事谁都不愿意去,只有小袁还听话,这个时候,我们就让着他点。” 袁正拎着公文包走出公证处,龙玉华正准备发动她那辆电动自行车,看到袁正出来,叫道:“袁公,今天下午的事谢谢您啊,您回家吧,要不我骑车把您带到公交车站?” 袁正忙摆手:“不用了,不用了,很近,我走过去就行,当锻炼了。” (七) 说起鼎城大厦,袁正并不陌生,这栋楼十来年前算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可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一直办不了房产证,拆迁户和购房的业主为这个不知道找了多少次市领导,拦了多少次马路,袁正也曾被派到信访办去做业主工作,对这栋大楼的情况多少了解一点。 “反正情况就是这样,现在把那些人找来是不可能的,你看怎么办?”物业公司经理说。 袁正听了半天,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原来因为长期办不了房产证,那些购房户和拆迁户有要卖房子的,就在物业公司签了个合同,现在接手购买这些房子的又因为与房地局备案的业主或者拆迁户情况不一致,房地局拒绝接受,这些新的业主找物业公司要求退房和赔偿损失。 “我问了房地局,房地局说只要你们公证一份委托书,说是原业主委托我们办房产证和卖房子就行了。”物业公司经理挺着周长近两米的大肚子说,“我和你们梅主任很熟,一共二十七户,就收5000元公证费好了。” 袁正点了根烟,翻看着物业公司提供的文件,想了想,才说:“这事,我们估计帮不上忙,你也知道,原来的业主都找不到了,我们办公证是要提供相应的证据和材料的,没有原业主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这些东西,让上级查出来,是要吊销我的执照的。” 袁正站了起来,说:“就这样吧,这件事,您还是和房地局沟通一下,能不能凭你这里的房屋买卖合同过户,我不是不想帮,实在是无能为力。告辞!告辞!” “袁公,你回来嘛,要是公证费的问题,我们可以再谈。” “不是费用问题,如果是费用问题,你和我们主任是老关系,收多少好说,可是现在是程序差太多了,我办了要掉饭碗,实在对不住。”袁正边说边逃离了鼎城大厦。 袁正离开鼎城大厦后没回公证处,昨天晚上,他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说是小妹的婚姻出了问题,让他回去一趟,本来是想中午回去的,现在早上也没什么事了,去看看父母也好。 袁正的父亲是退休教师,住在学校宿舍,那房子实在太老又太小,袁正一等存够了首付就搬了出来。

老人照例是唠叨的,说了半天,袁正也没听出自己能做什么,就劝父母:“你们也别操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小妹自己选择的,就自己承担,再说什么时代了,离婚的多了,你们就别给她加压力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