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548|回复: 0

长城岭下起义军【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6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长城岭下起义军


作者:王旭东  陆占山

来源:唐山党史

     1938年7月中旬,遵化县马兰峪镇的贫民杨二(原名杨振荣),在长城岭下的花椒园村聚部宣告起义,拉出400多人的武装暴动队伍,组成中国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活动在兴隆、遵化两县交界地方。
    多次与日伪军交战,首战汤泉。经侦察,汤泉据点驻有30多个日本兵,由许多被抓来的劳工开采金矿。据点设在大庙里,周围布满铁丝网,门口日夜岗禁森严。7月的一天傍晚,杨二率领300多人,从花椒园子出发,夜10点钟左右,直达汤泉。迅速将据点包围。战士在背眼处割断铁丝网,悄悄逼近大庙。日军岗哨发觉后,刚要开枪鸣警,便被救国军战士击毙。酣睡在庙里30多日本兵惊醒了,慌忙起身,晕头晕脑去抓枪。杨二率部突然冲进庙内,击毙十几名日军,其余残敌赤身裸体,仓惶逃窜。杨二砸开大铁柜,取出黄金白银。胜利返还花椒园子。杨二命令在花椒园子附近的崇山密林中隐蔽一天。夜间10点钟,率部向南转移。越过京遵公路,分宿大章庄、小章庄西马各庄等村。第二天夜间进发平安城镇。遂后开到玉田县南天门和小泉。途经之处,张贴布告,宣传抗日。杨二率部在这一带驻一月有余,招兵买马,练兵习武,收缴枪支,筹集军饷,部队很快壮大到2000余人。经整编,杨二任司令,杨振吉任副司令,黄乐之任参谋长。司令部下设政治处、参谋处、机械处、军需处和训练处。部队共分3个团,每团3个营,并建立卫生所和兵工厂。兵工厂除制造弹药外,还制造出柳木炮。即将柳木掏空,外用铁箍固定,装以砂石火药,杀伤力相当强①。
    1938年农历后七月的一天,400多伪蒙古军由马兰峪窜至平安城抢掠,丰玉遵游击队独立第一大队大队长李维廉,误听蒙古军只有30多人,迎头阻击,结果在敌人凶猛的火力攻击下,李维廉负伤,游击队第一独立大队受挫。
    蒙古军攻进平安城,烧杀淫掠。李维廉为拯救苦难乡亲,派人到小泉向杨二及驻西龙虎峪的沙四喜、梁福旺求援。
    杨二接到李维廉的求援信后,当夜抵达平安城,与李维廉豁兵合一处。那平安城敌据点围墙高筑,易守难攻。夜十点多钟,攻城战斗打响。杨二命本部一团攻北门,二团攻东门,三团攻西门。沙四喜、梁福旺部200多人攻南门。杨二亲自督战,率领战士架梯攻城,攻打三次均未成功。杨二命令部队停止攻击,伏在掩体里打冷枪,消耗敌人火力,以逸代劳。这样搞上一个通宵。天近拂晓,杨二察觉敌方的枪声虽很密集,但听不到子弹溜响,原来敌人在洋铁桶里燃放鞭炮,判断已经弹尽,遂即发布攻城命令。冲锋号刚一吹响,杨二率一团首先从西门攻入,接着二团、三团相继攻破北门,东门和南门。杀得敌人晕头转向,损伤惨重。歼敌200多人,缴获长短枪300余支,子弹13箱、军马24匹。
    日本侵略者屡遭杨二部打击,妄图消灭杨二的部队,派马兰峪日军办事处杨二的两个亲戚徐志学(马兰峪警察局警长),沈子珍(马兰峪警察),刺探杨二军情。一次,杨二率部驻在营房,徐、沈二人以向杨二借钱为名,到部队暗探。鬼鬼祟祟,行迹可疑。一眼被杨二部的一团团长丁贺识破。经审问,徐、沈招出实情。丁贺要将他俩杀掉。杨二念徐、沈二人已经悔罪自责,将他们训斥一顿,放走了。可是不久,这两个家伙再次来到杨二部队的驻地刺探军情。9月18日上午,徐、沈来到北营,见了杨二后。诡称:马兰峪日本据点守敌不多,武器装备也差,老百姓苦不堪言,恳求杨二部队前去攻打。杨二正想率部向北部山区转移,在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命令徐、沈二入速回马兰峪做好内应工作。
    9月23日下午4时左右,杨二率部从北营向北进发。当天杨二率本部一团驻在遵化县大安口。部队刚刚住下,徐志学、沈子珍又来大安口找杨二,再次以“送情报”为名,刺探了杨二的驻防情况。驻马兰峪的日军接到徐、沈二人的情报后,连夜纠集遵化汤泉、兴隆的八卦岭、倒流水、中圈子等据点之敌2000多名日伪军,于当夜12时向大安口包抄而来。
    杨二由于对徐、沈二人思想麻痹,只注意防止敌军由南突袭。而大安口村北、村东均未设防哨。村西为防马兰峪之敌,只在娘娘庙设少量岗哨。
    24日凌晨三点多种,敌人开始缩小包围圈。西山娘娘庙的岗哨未及发觉就被敌人摸掉。敌人先从南部发起进攻,驻在腰子岭、三道沟杨二部的二、三团奋勇抵抗,战斗打得很激烈。二、三团新兵较多,许多战士既没武器又无作战经验,遭强敌突然袭击后,被打得措手不及,激战不到半小时,二、三团战士伤亡溃逃过半,余部仓忙向北撤退,在丛山中据守。
    南部战斗打响后,杨二便组织一团准备增援。正要出发,二、三团余部已退到大安口,杨二见此,便率部向北撤退。未出大安口村北,迎面之敌众弹齐发,前面的战士纷纷倒下。杨二急令部队返回,继而率部向西,又遭西面之敌猛然阻击,只好率部退回村里。杨二已知四面被敌围困,同时见老百姓和战士都很慌乱,于是下令不准乱跑。他和副司令杨振吉等人详细分析了敌情和大安口地理环境。大安口东山是附近的制高点,只要占领此山,部队就会转危为安。于是杨二决定向本人围。时近中午,杨二命副司令杨振吉率一个团的兵力佯作向西突围,待西部战斗打响后,他率余部,保护本村群众,集中所有的火力,猛然向东发起进攻。顿时大安口村东枪炮齐鸣,火光冲天。敌人火力凶猛,在前突围的战土一排排地倒下。杨二率部与敌激战两小时,突围均未成功。下午3时左右,杨二命战士用柳木炮弹轰击,一排炮弹在敌人的防线中炸响后,敌人有些慌乱。杨二趁机率部勇猛杀出重围,迅速冲上东山。
    杨二率部冲上东山时,副司令杨振吉已经阵亡,向西佯攻的一个团兵力伤亡也较多,只少许人随杨二冲上了东山。部队只剩下二三百人。
    当天夜晚,杨二率残部突出重围,沿着长城一线来到冷咀头,在此住了一夜。翌日清早,他则率残部北出长城,跋山涉水,隐蔽行军,途经小水泉、分水岭,最后来到兴隆县郭家庄南沟。南沟是条大山沟,两侧奇峰绝壁,怪石嶙峋,其中还有小山沟,名叫洞沟。洞沟弯弯曲曲,树林覆盖,不易被人发觉。沟内有草房12间,杨二率领残部在此休养生息,准备将来向敌复仇②。
    1938年10月13日清早,600多名日军偷偷摸进了洞沟。杨二得到情报后,急忙率部撤走,敌人穷追不舍。时近中午,杨二部被敌人围在兴隆县双关铺旁的老君台。杨二见无有退路,便组织队伍据险与敌决一死战。下午一时,敌人开始围攻,杨二身先士卒,抱起机枪,猛然扫射,敌人死伤无数。下午3时,穷凶极恶的敌人集中火力,发起冲锋。杨二指挥战士英勇阻击。他怀抱机枪,将仇恨的子弹猛烈地射向敌群。正在激战之时,怀中机枪戛然而止,他低头一看,子弹没有了,他气得将机枪叭地摔在一块岩石上。敌人乘机逼近,火力越来越猛。杨二清点一下队伍,只剩下41名战士了。敌人越逼越近,摇旗呐喊,要活捉杨二,杨二被迫率领仅有的战士退到一处木栏牛圈里。敌人离牛圈只有几十米的时候,杨二命令徐志中等18名战士突围,徐志中等人不肯,要掩护杨二突围,杨二不容分说,下了死命令,带领23名战士,集中所有的火力猛然向敌射击。徐志中等18名战士无奈,乘慌乱之机,杀出重围,敌人见杨二没有跑掉,又集兵向牛圈包围。杨二和余下的23名战士与敌激战一阵后,子弹殆尽,杨二命战土把枪摔碎。敌人听不见枪声,立刻肆无忌惮地冲了上来,喊叫声此起彼伏。敌人离牛圈十几米的时候,杨二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胸膛。杨二,这位抗压迫、反侵略的绿林英雄,为抗击民族敌人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其余的23名战士最终为抗日救亡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③。
    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同志,在《冀东抗日大暴动》一文中这样写道:“在联军起义的影响下,绿林英雄杨二也拉起了2000人的部队,活动在兴隆、遵化一带,打日本很坚决。”这一高度评价,对杨二及其率领的起义军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注释
    ①以上史实系根据杨二部队的战土刘世春提供的资料撰写。
    ②根据与大安口老党员、战斗目击者张桂芳、张官宝、张显文等同志的调进记录。
    ③参照老君台战斗突围幸存者徐志忠的回忆资料撰写。
    另外,本文在撰写时,也曾参阅兴隆县1959年纂修的党史本中有关杨二的记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