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445|回复: 4

黄埔军校简史【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9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简史

来源:军政在线网

1. 概述——校史——筹建 BbgKaCq  
:x!'Eer n  
位于山恋起伏,四面环水的黄埔区长洲岛。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培养军事干部创办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校名曾多次变更,通称"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齐名,是世界著名四大军校之一。 8>:u%+ C1c  
孙中山在长时期内依靠旧军队从事革命活动,屡遭失败,给他留下痛苦的教训。因此,他在改组国民党的同时,决定建立一支"和革命党的奋斗相同的"革命军队(党军)。1923年9月,孙中山派以蒋介石为首(蒋介石、张太雷、沈定一、王登云等组成)的代表团访问苏联,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代表团在访问期间,曾直接向苏方提出"希望革命军事委员会派人到华南,仿照红军编制中国军队,派去的人愈多愈好。"11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了建立革命义勇军的决议。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1次会议,议决了建立军官学校的有关事项。 q=k[]vD  
军校创办前后,国、共两党都选派重要干部到校任职。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委蒋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孙中山还任命邓演达、王柏龄、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7人为筹备委员。 D)eRk0iC  
1月28日,确定以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长洲要塞――黄埔为军官学校的校址(原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旧址),故称黄埔军校。2月6日,设筹备处于广州南堤2号(今广州沿江中路239号对面),正式开始筹建军校的工作。由于被委任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不满于孙中山欲委他人为军校校长,而自己徒为他人作嫁衣,在2月21日突然辞职,且未经孙中山批准便擅自离开广州返回浙江老家,使军校筹备工作一度中断。孙中山批示不同意蒋介石辞职,但为了不影响军校筹备工作的进程,又于2月23日任命廖仲恺代理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廖仲恺忠心耿耿,积极进行筹备工作,同时竭力催促蒋介石回广州复职。直至4月21日,蒋介石才返校。关于学生来源,筹备委员会决定在全国19个省进行招考。为切实作好招生工作,筹备委员会决定成立军校试验委员会,以蒋介石为委员长,王柏龄、邓演达,彭素民、严重、钱大钧、胡树森、张家瑞、宋荣昌、简作桢等9人为委员,经孙中山批准于3月21日成立。因当时蒋介石离职,指定李济深为代理委员长。 .Txwp?};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军校初定设立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五部,由各筹备委员暂行分工主管。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校务工作。5月9日,委任廖仲恺为军校的中国国民党代表。随后,任命李济深为教练部主任,邓演达为副主任兼总队长;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为政治部主任,张申府(当时是共产党员)为副主任。11月,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周恩来接任政治部主任;林振雄为管理部主任;周骏彦、俞飞鹏为军需部正、副主任;宋荣昌、李其芳为军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战术总教官。11月29日,又增设教育长,由胡谦担任,后由王柏龄、何应钦、邓演达等担任。后又增设参谋处,以钱大钧为处长。还聘请布留赫尔(1889―1938)等苏联红军将领为军事顾问。 ? Lr: >  
当时,黄埔军校招生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有志青年报考十分踊跃。尽管当时全国大多数省区尚在军阀统治之下,军校不能在这些地区公开招生,只能委托各地党组织及参加国民党"一大"的代表物色和介绍,但报考人数至3月27日已达1200余人,超过计划招生人数三倍多,其中粤籍学生最多,大大超过了原来的预计。报考青年的文化水准也较高,约有1/3是中学或专门学校毕业生。但也有一些人把报考军校作为追名逐利的捷径,想通过不正当办法进入军校。为保证学生质量,军校试验委员会于4月7日在广州《民国日报》刊登公开启示,谢绝各方推荐函件,郑重声明坚决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新生。但考试成绩达到录取标准的学生仍大大超过招生名额,故决定扩大招生。 B\>3[_n  
5月初,第一期共录取正取生350人,备取生120人。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培训革命军事干部的工作,在黄埔军校招生期间,各地党组织积极动员和选送符合条件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革命青年报考。在第一期录取生中,约有共产党员50~60人,湖南考生、共产党员蒋先云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入学。 zzX9Q:  
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对创办黄埔军校给予大力支持。1924年初,苏联为黄埔军校派来了以切列潘诺夫为组长的第一个军事顾问小组,参加军校的筹建工作,还给军校赠送了武器和经费。随后,苏联又派遣军事顾问团,团长瓦西里·布留赫尔(加伦将军)率领40多个苏联军事专家在黄埔军校工作。这是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人才能在短期收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mXUe/*r0T  
5月5日,新生开始入学,编为四队接受新兵训练。正取生编为第1、2、3队,备取生编为第4队,分别以吕梦熊、茅延桢、金佛庄、李伟章为各队队长(其中茅、金是共产党员)。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发表演说,着重讲了办学宗旨和办学方针。他首先郑重宣布,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就是创造革命军,求挽救中国的危亡"。他强调办军校要学习苏联经验,指出俄国革命之能成功,是"因为有了革命军做革命党的后援。""我们现在开办这个学校,就是仿效俄国。"他说,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开办这所军校,"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他勉励军校学生要立大志做革命军人,"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他还指出:做革命军,除了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理想,还要有"高深的学问做根本"。因此,一定要学好革命理论和军事技术。孙中山对第1期学生寄予极大的信赖和深切的期望,在他结束讲话时,表示"要用这五百人做基础,造成我理想的革命军",以完成拯救中国的大业。他号召全体学员努力养成和发扬革命党人以一当百、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完成革命事业而奋斗。 1tH#QZIT  
2.概述——校史——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 *35o$P46  
黄埔军校在办学方向上主要吸收苏联红军建设的经验,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尤其重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军校对学生除授以下级干部必需的军事学识外,复授以政治教育,使明了社会经济、政治、历史及主义、党纲、政策等,即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枪向什么人放。 buxyZV@1  
政治教育是黄埔军校区别于旧军事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军校在党代表直接领导下,通过政治部对全校进行政治教育和开展政治工作。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是由共产党奠基,而且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一直是由共产党人主持的。第一任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因对国共合作有异议,在军校开学12天就辞职。戴离职后由邵元冲继任政治部主任,邵是旧文人,不会做政治工作,因而打不开局面。要搞好军校的政治教育和政治工作,当务之急是必须选派得力干部来担任政治部主任这个极其重要的职务。 ^NO;A=9b[  
据张申府回忆,黄埔军校开办后,特别需要政治工作干部,党代表廖仲恺和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多次让他为军校推荐人才,希望能够介绍几个在国外学习、有能力的人。于是"我开了一份 15人的名单给廖仲恺,名单上的第一位就是周恩来"。周恩来当时还在法国留学,我立即写信邀请他速来黄埔军校工作,周回信表示愿意回来。与是由廖仲恺电邀在法国的周恩来回国任职。正是因为张申府的推荐,周恩来受党的委派于1924年7月离法返国,9月到达广州,11月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从此开辟了黄埔军校乃至以后国民革命军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AKAxfnaR  
从此,政治部成为对学生进行政治训练的中心,也是共产党人在军校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阵地。继周恩来之后,先后有包惠僧、邵力子、鲁易和熊雄等共产党人担任政治部主任、副主任,还有聂荣臻、恽代英、肖楚女、张秋人、于树德、安体诚、高语罕等先后担任政治部秘书、总政治教官和政治教官。这些共产党人在军校,为培养国民革命的军事人才作出了贡献。 ypY7uYO^"  
周恩来到任后,首先充实政治部的机构,在第一批学生中抽调共产党员王逸常、杨其纲、洪剑雄到政治部当见习干事,设置指导、编纂、秘书三股,制定工作条例,明确职责范围,逐渐建立起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彻底改变过去以蒋介石主持编写的《曾(国藩)左(宗棠)治军语录》作为治军思想教育依据的状况,认真推行苏联红军的政治工作经验。 C,5Erb/  
政治部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文娱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在周恩来领导下,第一期学生组织了文艺团体——"血花剧社",共产党员陈赓等是剧社的领导人,也是主要演员。他们经常自编、自导、自演革命文艺节目,既活跃了课余生活,又宣传了革命思想。 Q8bn|#`  
在课程设置方面,大量开设政治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知识课程,帮助学员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主要课程有:帝国主义侵略史、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的解剖、社会主义、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和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义等。随着形势的发展,第四期政治课程大大增加。除系统政治课程外,政治部又经常邀请当时掌握实际领导工作的重要人物来校演讲。国民党的汪精卫、胡汉民,共产党的恽代英、肖楚女、张太雷等都曾应邀来校演讲。这些讲演对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和加深学生对革命形势任务的了解都是非常有用的。 CdiL{zH\3  
此外,政治部还配合重大事件组织宣传队开展政治工作。第一、二次东征时,都组织宣传队随军出发。通过宣传队的活动,既教育了军校的学生和战士为人民而战,又宣传教育群众拥护革命军,推动了革命战争的进行。政治部和校本部编印报刊也是加强宣传和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先后创办的刊物主要有:《政治军事月刊》、《黄埔日刊》、《黄埔潮》等。 E>qehs,g  
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和训练主要由国民党军官和苏联顾问承担。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军校缩短学制,规定学员只受1个月的入伍教育、半年的正式教育。军事教育课程分学科和术科两种。第一期只设步兵科,学科由教授部教官讲授《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等军事基本知识。继而教以《战术学》、《兵器学》、《筑城学》、《地形学》等4大教程,以及《交通学》、《算制学》、《战术作业》、《实地测图》等军事理论课程。术科主要是制式教练,特别注重战斗教练和实弹射击等军事技术,由教练部教官负责,对学生施以《制式教练》、《战斗教练》、《野外演习》、《夜间演习》、《实弹射击》等军事技术。从第2期开始,实行分科教学,分设步科、炮科、工科、辎重科及宪兵科等5个科种。后又增设机关枪科、骑兵科、交通科、无线电科和航空科。除步兵科外,其余各科根据专业需要,增设技术性课程。 q<A,S8'm  
由于当时革命形势急剧发展,黄埔军校学生除了在学习期间接受严格的教学教育管理,同时还常常参加实际战斗。实际上,黄埔军校对学生的培养,更重要的方法是让他们在革命战争中锻炼成长。第一期学生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第二期学生参加了第一次东征的战斗,第三期入伍生参加了平定杨(希闵)、刘(震寰)的战役和第二次东征的战斗,第四期学生也曾担任驻防惠州和警卫黄埔的任务。这样的火线练兵,使学生把在军校学习的军事知识与技术付诸实践,这又是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能在短期收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Z%8X!Q  
从1925年7月起,军校增设政治科,聘请胡汉民、汪精卫、甘乃光等为教官,加紧培训军队的政治工作骨干。1926年1月,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黄埔军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仍以蒋介石为校长,李济深为副校长,并将所属各军的军事学校全部并入该校。军校在培育出大批军事骨干的同时,也造就了许多出色的政治干部。北伐出师后,黄埔军校继续招收第五期和第六期学生入校学习。为适应战争需要增设了无线电工兵大队及军医班、担架班。各期毕业生陆续奔赴北伐前线,参加北伐战争。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3。概述——校史——青年军人联合会同孙文主义学会的对立 xqaw00,s  
黄埔军校既是国共合作的产物,随着革命形势向前发展,统一战线内部左、右分歧,在校内也在不断扩大。 s&qr2'F+z  
建校初期,校内政治气氛热烈,学生思想活跃。1924年7月6日正式成立的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支部,选出了蒋介石、严风仪、金佛庄、陈复、李之龙5人为第一届执行委员。这个领导机构,包括了国共两党成员(严、金、李是中共党员)。8月间,第一期学员中的共产党员组成了中共党支部,以蒋先云为书记,直属中共两广区委领导。周恩来到校任政治部主任后,该支部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成为军校政治部的得力助手。 x8* @<]!  
1924年8月,"扣械事件"爆发后,面对商团蓄谋叛乱的严重局势,各军事学校和有关部门都有团结起来挽救时局的要求。在苏联顾问鲍罗廷建议下,黄埔军校、滇军干部学校、粤军讲武堂、桂军干部学校、铁甲车队和海军学校等联合组成青年军人代表会,商定每周碰头一次,每团体(校)派代表2人出席,研究支持革命政府,制止商团破坏的有关问题。各团体轮流担任会议主席。商团叛乱平定后,"青年军人代表会"改称为"青年军人联合会",由团体会员改为个人会员。1925年2月1日,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广东大学礼堂举行成立大会,到会人数约2000人。国民党中央党部、各群众团体都派代表出席。大会发表了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宣言,痛切指出:祖国的大好河山已成"兵匪军阀帝国主义共同捣乱之残局",呼吁青年军人奋起救国自救,"警惕自己变成新军阀的工具。"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代表在大会上郑重宣布,本会会员将遵守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竭诚拥护革命政府,实现三民主义;二、誓不做后起的军阀;三、与农工商学妇女各界大联合,一致进攻帝国主义与军阀。"会后游行庆祝,盛况空前。该会出版的期刊《中国军人》,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主张,紧密结合当前形势提出"革命军人联合起来,打倒陈炯明"的口号。黄埔军校的左派学生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核心,共产党员蒋先云、李之龙、王一飞等都在该会担任领导职务。青年军人联合会实际上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人团体。它的成立,不但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政治地位,而且有效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各军中的影响。 2v\-xg%1  
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后,在共产党人的推动下,本着既定目标积极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一些矢志于革命的青年军人纷纷加入联合会,到1925年8月,会员已达2万多人,还有一些青年军人经过联合会的宣传,加入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 w^QqYUL${  
青年军人联合会队伍的迅速壮大及其政治影响的不断提高,引起右派势力的恐惧和不满。王柏龄、冷欣、贺衷寒等加紧筹划建立右派群众组织同左派组织相对抗。在第一次东征出师前数日的学生聚餐宴会上,出现了贺衷寒起草的发起组织孙中山主义研究会的油印文件。东征期间,冷欣等学生集合30多人,在梅县召开会议,酝酿成立组织。4月24日,孙中山主义研究会宣布成立(后改名为孙文主义学会)。6月3日,该组织发表宣言,含沙射影地攻击左派势力。在王柏龄、冷欣等人的宣传下,右翼分子纷纷入会,原被推选参加青年军人联合会筹备会的曾扩情、贺衷寒成为孙文主义学会的骨干分子。 >.#tNFAs  
从此,黄埔军校内左右两派的分化日益明显,矛盾冲突不断加剧。孙文主义学会出版了《革命导报》等刊物和组织"青白剧社"与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两派成员常常发生殴斗,愈演愈烈。二次东征结束后,孙文主义学会作为一股反共势力已在社会上形成。1925年12月29日,孙文主义学会在广东大学操场召开成立大会。他们组织有武装力量参加的示威游行,向左派进行挑战。在黄埔军校内,围绕着是维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还是否定三大政策、是拥护国共合作还是破坏国共合作的原则问题,青年军人联合会同孙文主义学会展开了辩论。孙文主义学会成员否认三大政策,说谁不相信他们所说的孙文主义,谁便是国民党的"叛逆",并扬言要"在统一战线中开除共产党。"面对进攻,青年军人联合会组织了有力的反击。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共产党人论证了两党坚持合作、保持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而破坏统一战线只能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有利。蒋先云在《怎样做革命派》一文中指出:"在革命阵营中,对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破坏的人,才是孙中山的叛徒。" 9:6 d,^X  
蒋介石对两派斗争表面上采取局外人姿态,暗中则支持孙文主义学会,压制左派的活动。当东征军克复潮梅之后,右派分子王柏龄乘周恩来因公离开总部之机,指使孙文主义学会成员无理取闹,甚至殴打共产党员李之龙。事后,蒋介石不但不处理肇事分子,反而将李之龙调离黄埔军校。蒋介石偏袒孙文主义学会的行动引起群众不满,青年军人联合会即发动师生,揭露王柏龄破坏国共合作的种种罪行。由于证据确凿,使王柏龄威信扫地。青年军人联合会这一行动,打在王柏龄身上,却痛在蒋介石心里,他曾私下对人说:"打击了王柏龄,等于打断了我的一只臂膀。" sR*JU%  
此后,蒋介石压抑、打击左派的行动越演越烈。11月间,他向周恩来提出要共产党交出共产党员名单的要求。周恩来婉言拒绝。12月8日,蒋介石又在潮州行营召集政治部人员和各级党代表会议,以讨论两党团结问题的名义,作出了限制共产党人活动的两条规定:1.共产党员在军校"凡有一切动作均得公开"。2.国民党员如加入共产党,"须向特别党部声明,请得照准。"1926年2月2日,蒋介石召集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的职员开联席会议,达成四点协议:1."两方面干部互相加入",2.两会在军校和党军内的活动,"领受本校校长及党代表的指导",3."团长以上高级长官(除党代表外)不得加入两会",4."两会会员对此有不谅解,得请本校校长及党代表解决之"。这样一来,蒋介石就把青年军人联合会置于他的监督之下。紧接着,蒋介石制造了"3·20"事件,对共产党发动突然袭击。4月7日,又下达"取消党内小组织校令",宣布"自本令公布日起,除本校特别党部各级组织应由党部加意工作外,其余各种组织着即一律自行取消,此后并不得再有各种组织发生。"10月,青年军人联合会被迫宣布"自行解散",孙文主义学会也完成了作为青年军人联合会对立面的任务,于21日宣布"解散"。 ;={Z Bx  
至此,蒋介石已得到进一步控制黄埔军校的条件。他立即授意组织"统一的""黄埔同学会",并指令曾扩情、贾柏涛和蒋先云等8人为筹备委员,6月27日宣布正式成立,蒋介石自任会长。会章规定"一切会务均听命于会长",蒋介石达到了主宰黄埔同学会的目的。28日,蒋介石在纪念周上讲话,正式宣布军校学生不得跨党,凡跨党者必须在3天内向所在连队的连长声明,或者退出黄埔军校和国民党,或者退出共产党。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一再向蒋介石让步,蒋介石得以加强自己对黄埔军校的控制。 ecy41y'~:  
4。黄埔军校概述——校史——各地分校的设立 JSm3ZP|GqJ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共招收六期学生,从第五期起,先后在潮州、南宁、长沙、武汉等地设立分校,培训军事干部。 ^7~w yAr  
潮州分校设立最早,1925年3月第一次东征期间,黄埔军校的校军到达潮汕后,为给随军的第二期学生补课,筹建了潮州分校。后因回师讨伐杨刘而中止。11月第二次东征克复潮汕,12月正式成立潮汕分校,以何应钦为分校校长兼教育长。该校共招学生两期348人,北伐开始即宣布停办。 $U/_8^6B0  
南宁分校设立于1926年春,命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由俞作柏担任校长。“四·一二”后,该校落入桂系军阀之手。 7 }sj&  
长沙分校亦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于1926年2月开始筹办,以石醉六为分校校长,共产党员夏曦担任政治部主任,政治教官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或国民党左派。政治气氛非常活跃。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该校被许克祥捣毁。 -d6*M*{|  
武汉分校是在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昌后开始筹办的,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广州黄埔军校学习的政治科大队和炮科、工兵科大队先后迁至武昌,进入武汉分校学习。同时,武汉分校开始在各省市招生,并开始招收女生。经考试录取男生986人,女生195人,还有一些来自朝鲜、越南和琉球的革命青年,进入该校学习。“四·一二”后,武汉分校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命邓演达、顾孟余、徐谦、恽代英为校务委员,邓演达代校长。 ^@..\X9  
5.黄埔军校概述——校史——演变 >xE{& ):  
1927年国共破裂,国民党将中国共产党清理出了军队和黄埔军校,当时革命局势动荡,政治重心北移,黄埔旧址也就不复当年盛况了。此后倒1949年,国民党的“陆军军官学校”先后迁移南京、重庆等地,并在西安等地开设了分校,一直办到国民党逃离大陆以前,学员应该是有21期以上了。陆军军官学校仍冠以“黄埔军校”的名义,学员参加国军后也经历了历次内战外战,但已经不是原来的黄埔军校了,也不是共产党所认同的那个黄埔军校。此后的南京等地的“黄埔军校”,已经和“国民政府”、“三民主义”一样,打上了深深的“蒋记”烙印。 o(@F37r{?  
因此,我们在谈论黄埔军校时往往可以听到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黄埔军校办了6期,一说某某是黄埔第10几、20几期学生,黄埔同学会会员。其实这并不矛盾。前者是说正宗老黄埔,后者实际上是说老黄埔的继承者——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其实在国民党方面看来,黄埔军校并没有在1927年解散,而是连续办到1949年。黄埔同学会也认同1927年以后陆军军官学校学员的黄埔同学资格。 ^~dvA)bH  
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旧址曾被炸毁,而后几经沧桑,面貌改变很大。1964年作了一次较大的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现在军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军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东征烈士墓前临珠江,气势雄伟,有“小黄花岗”之称。孙中山纪念堂,现辟为黄埔军校史料陈列室。黄埔军校旧址和校史,生动地展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共同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黄埔军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Kj8X{BSFb  
6.黄埔军校概述——评述 &j7l#Urq  
黄埔军校毕业生名将辈出,将星如星河繁多灿烂,有的投入国军阵营,有的投入解放军阵营,叱咤风云,战功赫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jP";ll|c  
它开始时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学员中有很多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军校成立之初,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它对于建立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军校师生们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建立铁的纪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作风,被称为黄埔精神。 X7]vXo*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招收六期学生,共1万余人,已毕业的约5千人,各分校招收8千5百人,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为主义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的军事、政治干部。他们大部分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作出贡献。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发展,也表明共产党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并积累了军事工作的初步经验。在后来的多次内战和抗日战争中,黄埔生更是成了国共双方战场高级指挥官的绝对主力。 h D/b O  
黄埔军校前几期人数很少,如一期只招500人,二三期也差不多,四期人数较多。虽然我党我军有很多名将出自黄埔(约百人),但与国军将领比起来,恐怕还不到其零头。把武汉分校算在内,其实真正死在抗日战场上的黄埔名将很少,共产党里只有左权死于抗战,他当时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牺牲时职位只在朱彭之下。黄埔一期同学中绝大多数都成将帅,死于抗战的也只有他。 W$Bx?}x($  
黄埔学生中一期、四期名将辈出。 (Rk g  
黄埔一期名将中。左权、徐向前、陈庚、周士弟、杜聿明、关麟征这些名字都是响当当的。这一期可以说是凝聚了黄埔的精华,可惜在国共破裂和随后的内战和内部争斗中死伤累累,很多帅才过早地凋零了,比如金佛庄、李之龙、蒋先云、王尔涿等等。 ~>)GW  
黄埔四期名将中。解放军有林彪,尽人皆知,智慧过人,才华出众,为解放军中第一帅才,在东北与国军二大主力新一,新六,及其它精锐如52军,71军,13军,最后解放东北全境,率百万大军进关。 jL)aU> kN  
四期国军名将有五大主力之首七十四军军长张灵甫,五大主力之一十八军军长胡琏(陕西华县人,有胜、平,无败绩之常胜将军),新一军军长潘裕昆,五大主力之一第五军2OO师长高吉人,后升任二兵团第70军军长。五十二军军长刘玉章,第八军军长李弥,十二兵团第10军军长覃道善,七十四军重建后的军长邱维达等等。 .n`MPx'  
对于5军,74军,18军,新一军,第八军大家比较熟悉,52军可能不太熟悉,把它列入名将需略介绍一下,52军的战功其实并不差,52军为关麟征起家部队,杜聿明进攻东北,52军是主力和先锋,半美械装备,夺占东北,立下停?48年4月,刘玉章任52军军长。从这年7月到年底,刘玉章三战三捷,克服辽阳,攻占鞍山,收复营口。辽沈战役中,国军精锐全部被消灭,唯52军占领营口,打了几个胜仗,并安全从营口撤往上海,上海战役中,国军最大胜利即52军创造的月浦大捷,52军在月浦,杨行一带与三野28、29军激战使三野主力伤亡损失8000余人以上,28,29军大伤元气。 d}',Bl+u{$  
52军全军完整撤台后,成为台湾主力军,曾三次试图增援朝鲜战场,支援美军,后未果。刘玉章最高官职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 [zR raG\  
同时,还有一个有趣现象,名将多为陕西人,陕西出将才,自古如此,如关麟征为陕西鄂县(今户县)人;杜聿明为陕西米脂人,张灵甫:陕西长安人;胡琏:陕西华县人;刘玉章:陕西兴平人;高吉人:陕西靖边人。胡琏,刘玉章,高吉人三人安全撤到台湾,前二人掌握雄兵,成为台湾二大主力。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百度百科黄埔军校简史

黄埔军校百科名片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一间本人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本人政府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县凤山市。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于1923年10月决定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1月,孙中山派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蒋因故辞职,由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备委员长,经过廖仲恺等人的筹备,黄埔军校于6月16日正式开学。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2] 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 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1946年行宪之后中国国民党名义上移交军队于国家后改称“本人陆军军官学校”至今。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校长时的蒋中正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1923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于广州黄埔。9月,孙中山派蒋中正,张太雷,沈定一三人组成“孙逸仙博士考察团”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5月,任蒋中正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 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 ,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 ,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 ,贯彻始终”, 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 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1927年3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校歌被明定为本人国歌的歌词 ,1925年2月,军校出师东征使用的校名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以排斥共产党人在校内的地位。学校在当时集中了革命军中有才能的人。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于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革命家宋绮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文学家谢冰莹,都是武汉分校毕业的。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等职。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在武汉,3月22日,武汉国民政府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是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兼任),成为后来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便不复存在。1927年9月宁汉合流后黄埔军校本校迁往南京。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1929年9月10日,在南京,蒋中正以国民政府名义,改学校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并陆续成立潮州、洛阳、湖南、湖北、江西、广州、成都、昆明、南宁、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1927年底,在南京由蒋中正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誓反共。1928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建国后的海军少将张学思,历史学家黄仁宇都是中央军校毕业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日军陷南京,其后由南京出发,经九江、武汉、四川、铜梁,至1938年11月到成都。十六个月间学校四易其地,学生长途跋涉,栉风沐雨,艰苦备尝,均能安之若素。迁校期间,因前方作战部队缺乏,十一、十二及十三期先后提前毕业,且于沿途在各地招收十四、十五两期学生。黄埔军校在抗日战争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抗战胜利后,实行军校改制,于1946年元旦后改名为本人陆军军官学校名义上国有化隶属陆军黄埔军校校旗,何应钦于1924年设计总部,校长蒋中正改任名誉校长,由关麟徵升任校长。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第十分校。1949年12月,蒋中正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当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1949年12月蒋中正及其所谓‘本人’政府迁居台湾台北市,其后1950年3月1日 蒋代表国民党政府宣布:“陆军官校,为革命军基本人才培植的基地,与建军建国的前途有莫大之关系,早就应该恢复。校长一职,不能以任何人兼任,所以在校长人选未定之前,军校的名称不愿恢复 &#8231; 这次任命罗友伦同志为校长,正式恢复军校。”同年10月,黄埔军校以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所在的台湾台湾高雄县凤山市维武路1号以‘本人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被重新建立,并续办第二十四期作为黄埔军校的继续,学校现占地面积173公顷。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现任校长是陈良沛将军。另外中国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府迁台后二十二座在台复校的大陆大学之一。
发表于 2010-2-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长见视.
长知识.
发表于 2010-2-13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