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谈摄影中“景深”的使用
一、景深的概念
景深,是指在相机镜头沿着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器轴线所测定的物体距离范围。通俗一些讲,在聚焦完成后,在焦平面(合焦平面)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影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再直白一点讲,就是我们对焦完成以后,在焦平面前后同样能取得清晰影像的那段纵深的长度。顾名思义,景深就是清晰景相的纵向深度。
我们摄取景物,要对拍摄主体进行对焦,但我们发现,在小光圈的情况下,除了拍摄主体外,拍摄主体前后的景物也同样是清晰的,这个前后都清晰的现象,就是因为我们使用了大景深;同样,有时我们要拍摄物体,使用了大光圈或超大光圈,相片出来后发现,除了拍摄主体是清楚 的,其它前景和背景都被虚掉了,这就是我们使用了小景深的缘故。
二、景深要素
景深的三种决定因素:1 、镜头焦距, 2、 被拍摄体的距离,3、 光圈的大小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我们使用的板机,由于镜头口径小,光圈更小,所以基本是全景深,一拍就是前中后景全实。景深的概念一般是对大口径的单反相机而言的。
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我们使用的板机,由于镜头焦距小,所以基本是全景深。
3、拍摄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三、景深表
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过去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现在的数码相机,由于功能越来越强,在拍摄前就能预览拍摄效果,刻在相机上的景深表就不多见了。但对于专业摄影人员而言,掌握景深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因此有必要掌握景深表,并能控股景深。
附景深表
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
四、实践
使用景深,完全是因为拍摄的需要。实,是为了突出主体,虚,同样也是为了突出主体。
1、使用大景深
前景、中景和背景都拍成清晰的,或是前景虚,中景背景实。这就是大景深。
一般地讲,中景与背景有纵向逻辑关系的照片,必须用大景深。比如去景区拍人物照,纪念照,这个人在什么背景下能说明去过哪里。如下图:(网上图片)。如果这张相片虚掉了背景,还有意义吗?这样北京不就白去了吗?
拍难民从灾区逃出,灾区能直接说明灾民的身份。还比如,两个人在用手指指向前方,相机的镜头是从两个人的背后照过去的,这个手指的前方必须是实景。要不这样就是一个缺憾,让人无法理解。
因此这种纵向逻辑关系,决定了使用大景深。
看下面的图片,最典型的纵向逻辑关系的图片。从这个图片看,这个挂了好多军功章的人,是去看牺牲的战友了,他从墓地走出来,那样的悲伤。他的情绪与墓地是因果关系,他的军功章应该有死去的战友的一份。因此,这样有前后逻辑关系的图片,必须使用大景深,交待出中景与背景的逻辑关系。
有的时候,交待不好中景与背景的逻辑关系,图片就失去了传递信息的意义,使人不得要领。如下图:这应该是一个反映农村艰苦生活的图片,这个孩子要和大人一起去田里等大人干活,但他眼睛注视的方向的物体,在景深范围以外,我们不知道这个小孩凝思所看的是什么,不知道他们的因果关系如何。光圈太大了,不应该虚掉这个背景。
使用大景深,就要尽量调小光圈,在能保证曝光正确的前提下,越小越能保证。使用数码相机,这件事情更好做,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调大ISO感光度,就能在调小光圈的前提下,保证曝光正确。
2、使用小景深
如果画面中的前景、中景和背景不是纵向的逻辑关系,而是一种左右的横向关系,前景和背景的清晰反倒会使主体不突出,就应该使用小景深,以便更突出主体。如有一幅照片,是一个老奶奶给一个婴儿喂饭,两人在画面中呈左右排列。这个画面是两代人在交流,背景不说明任何问题。为突出这对人物,摄影师使用小景深,虚掉了背景,主体十分突出,特别鲜明 。如图
这就是横向逻辑关系的图片,图片中的逻辑关系只是一左一右两个老人相互搀扶,在什么地方并不很重要,背景就可在虚掉。而且虚掉背景后能使主体人物突现出来。
还比如,一只小猫在草地上跑,我们拍摄时,使用小景深,长焦距,让景深就压缩在焦平面附近,虚化的前景和背景,使小猫的毛和花色特别鲜明、耀眼。
使用小景深,就要尽量调大光圈,或是拉长焦距,在能保证曝光正确的前提,越大越好。
智慧俊拔
2010年2月6日 23:47: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