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7592|回复: 67

(1、3页图文更新)爨底下-柏峪-灵山两日重装连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12月6-7日完成爨底下-柏峪-黄草梁-落叶谷-椴木沟-灵山两日重装大穿越!

两天走了有60里地。


nEO_IMG_100_7340.jpg



nEO_IMG_100_7225.jpg



nEO_IMG_100_727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这条线路是京西最著名的一条,有明清古村落爨底下,有京西最高峰-2303米的东灵山,向往很久了,但机会到来的有些突然--12月6-8号有3天假期。匆忙准备了几天,路线还没弄太清楚,周六下午就由三河出发,到京后在朋友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到苹果园坐929直线7:40首班车兴冲冲地开往爨底下。约9:30到达景区门口。


“爨”--兴字头,林字腰,大字架在火上烧。读音“cuan”。爨底下又称川底下。爨底下人全姓韩,取谐音(寒)则为冷意,冷与热在五行之中可以互补,宇宙万物有天就有地,有日就有月,有男必然有女,有冷就得有热,故而爨底下村在历史上曾辉煌过。


  “爨”字从字意解释为:家,永不分爨,即永不分家。为:灶,烧火煮饭。为:姓,陕西省歧山县有爨家庄,全村千口余人皆姓爨。此字难写难认,会写则成爨,不会写则成一片,故而用谐音“川”字代之,但仍发爨音。最早是在1942年为方便抗日干部特别是外地抗日干部通讯联系,将“爨”改成“川”,爨与川并用至五十年代末,基本就不用爨字了,1995年搞旅游开发后,爨字又大放熠彩。

      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颇具特色,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壁画楹联比比皆示。爨底下村属清水河流域,绿树成荫,村后1.2公里处,有古道“一线天”。这里至今居住的依旧是清一色的韩氏家族。

     自古这里出了不少人杰,电影《投名状》也曾在这里取景拍摄。

     但俺的兴趣不在这里,929支线的首班车要开到村里,到景区大门有拦路要求买票的,我说去柏峪上黄草梁,只是在村里路过,他说现在封山不让上,我怕耽误,花35买了票,那厮啥也没说就让进去了。


nEO_IMG_100_7226.jpg

爨底下到柏峪的“一线天”,依维柯可过。


nEO_IMG_100_7233.jpg

爨底下匆匆溜达过去,打个车奔柏峪停车场,下车上山。

nEO_IMG_100_7234.jpg

天晴的让人抓狂。

nEO_IMG_100_7238.jpg

早晨在北京出发没赶上吃早饭,想想后面漫长的路程心里虚。所以就在山道上埋锅造饭,然后午饭省略,一直走到天黑。

nEO_IMG_100_723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吃完了早饭已经是11:00,马上出发!
柏峪海拔大概五六百米,而到黄草梁是1732米,这一段是较平缓的上升,但毕竟是拔1000多米,而且在北京我称了一下背包是40斤

虽然早饭甩了一些,但仍然很沉。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的声音格外显得沉重。

沿很明显的路上升后,上到第一个小垭口,左行。不远路有分岔。观察了一下,右路是绕过山头的路缓但很远,左路似乎是从俩山头间穿过,应该是攻略里的象鼻山路。走近路!

象鼻山。应该是非洲象--鼻子长,体型大。

中间空隙可容一人通过。

nEO_IMG_100_7242.jpg

nEO_IMG_100_724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路上不时可以见到这样的杆子

本贴有奖问答1-请问:这是干啥的捏?

(答案将在本贴揭晓)


nEO_IMG_100_7250.jpg



这其实是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储电,但不是为照明的路灯,注意看杆子的顶部灯很小,而且是黄色的。

这是为户外旅游遇险的人设置的定点求救灯,每个灯都有编号,应该有经纬度的定位编号存在相应救援机构。

nEO_IMG_100_7253.jpg

本贴有奖问答2:上图标志牌下面那个透明的小箱子里是啥,干什么用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大概经过2小时的艰难爬升,经过冰滑异常的腊子口后,终于到达黄草梁垭口。



绿野的标。
nEO_IMG_100_7255.jpg


nEO_IMG_100_7256.jpg


nEO_IMG_100_7257.jpg


nEO_IMG_100_7262.jpg

远望七座楼。细心看可看到城楼。
nEO_IMG_100_7260.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继续前行,不远到留言壁。
nEO_IMG_100_7267.jpg

nEO_IMG_100_7266.jpg

传统营地实心楼。
nEO_IMG_100_7271.jpg

nEO_IMG_100_7270.jpg

但到实心楼前会先走到这个敌楼,保存较完好。

从此处无法直接下到实心楼,需走回一段再右行下降有路通到。
nEO_IMG_100_7273.jpg


实心楼靓照!再叹天蓝!
nEO_IMG_100_7274.jpg

nEO_IMG_100_7275.jpg
发表于 2009-12-8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借老妹的坑


之后的雪更深。

山上的雪很大很厚,且因海拔高的缘故,基本没化。


雪地里行走不但因为滑走不快,而且因雪深,每一步都要陷入雪中也因此很费体力。

你想想背着40斤的大包在沙滩行走啥感觉?比那还费力。



走啊走

走到落叶谷垭口,有明显的箭头、绿野等路标。

向西通往北灵山。攻略上说路线、地况复杂,没去过的极易迷路,07年的央视女编辑夏子就倒在那里了。一个人走,不去啦。下次再来走北灵线,我会去夏子墓看望。


沿路下降落叶谷。

下降时间不长,听到西边人声。喊话后直到他们是从灵山停车场走北灵过来穿到柏峪的一队人。

坡度很大的下降。

看绿野的帖子,昨天应该有一队驴是从下马威-灵山-落叶谷-柏峪这样反穿过来的,雪地上的脚印很清晰。我这一路就找他们的脚印走。

据说落叶谷秋天来黄叶可没胸,但这次我没见落叶--全被厚厚的积雪覆盖!

走出落叶谷就到了寺上村羊圈。

这里其实已没人居住,只是北台子村的2、3个人在这里养羊,据说以后还要进行养殖开发。

只找到一块相机电池,没敢多拍片子,低温下电池消耗很快。

到寺上我记得是下午3:30。稍事休息,走对面的土路。

盘山上升又下降,很漫长的路。一直走到了韭山村。

未完待续。。。


这张应该是韭山村
nEO_IMG_100_7281.jpg

走的很累,但路上景色不错。
nEO_IMG_100_7283.jpg

nEO_IMG_100_7285.jpg

本贴有奖问答3:下面照片这个村子房屋有何特别?

答问题三,这个村子房屋的房顶不是瓦片,是石头片!对吗?
方夜 发表于 2009-12-8 18:24



正解!

椴木沟里的村子中有个叫石板房的。其实好多村子房顶都是这样的大青板石。

nEO_IMG_100_7288.jpg

nEO_IMG_100_7289.jpg
nEO_IMG_100_7277.jpg
发表于 2009-12-8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羡慕

支持


老妹 发表于 2009-12-8 14:53



    你跟后面坑啥
发表于 2009-12-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四楼的是太阳能路灯吗?
发表于 2009-12-8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四楼的是太阳能提示灯吗
发表于 2009-12-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够高度,够辛苦,够驴。。。。。
发表于 2009-12-8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09-12-8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答问题三,这个村子房屋的房顶不是瓦片,是石头片!对吗?
发表于 2009-12-8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严重羡慕中,可死了我这小身体了
发表于 2009-12-8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开眼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